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拮抗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厚(CH)的作用。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Iso模型组、Iso+Sin 50 mg/kg组、Iso+Sin 200 mg/kg组。除对照外,其余组小鼠均i.h Iso,逐日一次,当日剂量40 mg/kg,第2日20 mg/kg,第3日10 mg/kg,之后保持10 mg/kg,持续14 d。随意进食、饮水,创建CH模型。给药和造模同时进行,每日上午注射Iso 4 h后,分别给予Sin 50 mg/kg和200 mg/kg灌胃治疗,逐日一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周。检测心肌SOD、MDA水平和血清LDH活性;HE及Masson染色检查心肌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心肌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心重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化面积明显增长(P<0.01),NF-κB蛋白水平,LDH、MDA升高,T-SOD下降(P<0.01)。与Iso组相比,Iso+Sin组随剂量增大,心重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改善,纤维化面积减小(P<0.01),NF-κB蛋白,LDH、MDA下降,T-SOD升高(P<0.01);其中,高剂量Sin组上述作用与低剂量组Sin比较差异明显(P< 0.05)。结论:Sin拮抗Iso诱导小鼠CH,高剂量作用更显著,可能与对抗氧化应激和心肌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HPE)对小鼠实验性免疫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MFEAM)的影响。方法:利用猪心肌肌球蛋白免疫易感鼠系,建立小鼠MFEAM模型,将MFEAM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 MFEAM模型组(n=14)、HPE100 mg/kg组(n=13)、HPE 40 mg/kg组(n=13)、Cap 50 mg/kg对照组(n=13)。各组药物每次均分别以0.4 ml生理盐水溶解,采用灌胃给药方式,每天2次,共60 d;正常对照组(n=10),MFEAM模型组按上述方法同体积同疗程给予生理盐水。通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定心脏重量、脾脏重量与体重之比,检测小鼠血清中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II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IINP)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Masson染色显微镜观察心肌纤维化(MF)程度及胶原容积分数(CVF)测定,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MFEAM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F-β1浓度及PINP、PIIINP含量显著升高,MF程度及CVF增加,心肌TGF-β1蛋白表达上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HPE 40 mg/kg、100 mg/kg及Cap对照组血清PINP、PIIINP含量及TGF-β1浓度均减少,不同HPE或Cap剂量显著改善或降低MFEAM模型小鼠MF程度及CVF,不同程度下调心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MFEAM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HPE对MF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胶原蛋白沉积,抑制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模拟海拔7 000 m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对照组)和高原低压低氧组(低氧组)。低氧组大鼠放置于大型多因素复合环境模拟实验舱内,模拟海拔7 000 m高原环境饲养。实验舱运行时间23 h/d,控制昼夜比大约12 h∶12 h;对照组置于相同条件的常压常氧环境下饲养。低氧组又根据低氧时间不同分为3 d组、7 d组、14 d组和28 d组,同时设置与各低氧组相对应的对照组,每组均12只大鼠。应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综合评价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肌组织HE染色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①随着低压低氧暴露时间延长,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缓慢,动脉血氧饱和度14 d和28 d显著降低(P<0.05)。②低氧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VAW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于28 d时显著升高(P<0.05)。舒张末期左心室腔直径(LVIDD)及收缩末期左心室腔直径(LVIDS)于28 d时明显降低(P<0.0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肺静脉血流峰值速度(PV peak velocity)及肺静脉血流峰梯度(PV peak gradient)于低氧7 d 下降明显(P<0.05,P<0.01),低氧14 d 及低氧28 d 恢复。③低氧组大鼠心电图QRS间期与QT间期在14 d 及28 d 显著延长(P<0.05,P<0.01)。ST段3 d和7 d显著压低(P<0.05,P<0.01)。R波振幅于 7 d、14 d 及28 d 显著降低(P<0.05,P<0.01)。④低氧各组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PLT)于14 d 及28 d 明显下降(P<0.01)。血肌酐(CR)于14 d及28 d显著升高(P<0.05)。⑤心肌病理提示,低氧3 d 和7 d 可见心肌水肿、肌浆凝聚,横纹不清,灶状变性和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低氧14 d 和28 d 心肌组织炎症性病理损伤逐渐减少。心肌细胞逐渐肥大,成纤维细胞逐渐增生。心肌间质胶原纤维逐渐增多等心肌代偿修复性病理变化显著。结论: 暴露于模拟海拔7 000 m低压低氧环境下3 d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7 d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心肌肥大大鼠加速纤维肉瘤/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激酶/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Raf/MEK/ERK)通路关键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上的变化,了解Raf/MEK/ERK通路在心肌肥大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主动脉弓缩窄(TAC)法建立心肌肥大模型,12周后颌下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之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和麻醉下的血流动力学测定,收集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心肌组织Raf/MEK/ERK通路的关键因子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AC模型组大鼠超声心动图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显著增厚(P<0.05,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显著减小(P<0.01),左心室质量(LV Mass)、左心系数LW(LV Mass/Weight)比值显著增加(P<0.05,P<0.01);大鼠心率(HR)、左心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max)、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max) 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NT-pro BNP含量显著增加(P< 0.01);心肌细胞排列杂乱,心肌细胞肥大、胞质明显增多,炎症细胞浸润,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大面积心肌细胞呈现蓝色;大鼠心肌组织中c-Raf在Ser259和Ser338上的磷酸化蛋白phospho-c-Raf (Ser259)和phospho-c-Raf (Ser338)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下游MEK1/2、ERK1/2的磷酸化蛋白phospho-MEK1/2(Ser217/Ser221)和phospho-ERK1/2 (Thr202/Tyr204)表达水平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 Raf/MEK/ERK通路在心肌肥大中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关键因子c-Raf、MEK1、MEK2、ERK1和ERK2特异性位点的磷酸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魏酸对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病变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20只,高糖高脂饮食连续6周,STZ (30 mg/kg)腹腔注射连续5d后,隔9d测空腹血糖(FBG),超过11.1 mmol/L视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将此2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魏酸组(200 mg/kg,i.g.),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测定FBG、称体重、全心重和左心室重,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M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Masson染色观察左心室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阿魏酸组小鼠HMI、LVMI减小((P<0.01,P<0.05),心肌组织SOD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心肌胶原纤维沉积减少,间质纤维化改善;免疫组化显示心肌组织TGF-β1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5)。结论:阿魏酸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及抑制TGF-β1蛋白表达,减少Ⅲ型胶原蛋白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胆管结扎所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42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n=6)处理组、假手术+姜黄素(n=6)处理组、胆管结扎(BDL)处理组(n=10)、BDL+姜黄素处理组(n=10),BDL+姜黄素+锌原卟啉(ZnPP)处理组(n=10)。BDL手术7 d后,假手术+姜黄素组、BDL+姜黄素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腹腔注射;BDL+姜黄素+ZnPP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以及nPP(50 μmol/ kg)腹腔注射;对于假手术组和BDL组,小鼠每天一次腹膜内注射等体积的盐水。整个给药过程持续7 d。小鼠BDL14 d后,取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肝纤维化情况、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小鼠肝脏胆囊肿大,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天狼星红染色及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qRT-PCR结果显示肝脏出现胶原蛋白沉积,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BDL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胶原蛋白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有所改善,同时,补充姜黄素后HO-1表达升高(P<0.05);对姜黄素治疗组给予HO-1活性抑制剂ZnPP发现,姜黄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BDL所致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姜黄素调节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片层阻断肽H102 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脑内AMPK-mTOR自噬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六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雄性AD小鼠随机分为AD组和H102干预组,将同月龄同背景的C57BL/6J雄性小鼠设为对照组(n=15)。在SPF级饲养给药,H102干预组的小鼠每天同一时间段经鼻腔给H102多肽溶液5 μl(5.8 mg/kg),对照组和AD组小鼠每日给予等量的空白辅料溶液。持续给药30 d后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来测试各组小鼠的记忆识别能力。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来检测磷酸化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与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的比值(LC3Ⅱ/Ⅰ)在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 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RI)显著降低(P<0.05),小鼠脑内P-AMPK、LC3Ⅱ/Ⅰ比值显著降低(P<0.05),P-m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D组小鼠相比,H102 干预组小鼠的RI显著提高(P<0.05),小鼠脑组织中P-AMPK、LC3Ⅱ/Ⅰ比值显著升高(P<0.05), 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H102 可通过激活AMPK-mTOR自噬相关通路,改善AD 小鼠的识别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里红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阿里红多糖组(100、200、400 mg/kg)。各组小鼠按0.20 ml/10 g每日连续灌胃21 d后,观察不同剂量的阿里红多糖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和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里红多糖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存活时间及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其中中、高剂量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阿里红多糖能降低运动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增加运动小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且大都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 0.01)。结论:阿里红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和提高耐缺氧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寒冷对雌性C57BL/6小鼠动情周期的影响。方法:12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温组,每组6只;低温组每天4℃暴露4 h,每天阴道涂片法观察小鼠动情状况,对照组饲养于常温动物房;每2 d称量体重,2周后心脏取血、子宫和卵巢,检测小鼠血清E2、FSH、LH、Prl、P水平,进行子宫、卵巢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温组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子宫脏器系数明显较低、动情间期明显延长(P<0.01),血清FSH显著升高、Prl显著降低(P<0.01),小鼠子宫腺管扩张,卵巢卵泡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寒冷可使雌性C57BL/6小鼠动情周期延长,进而可能影响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方法: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 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48只。造模组大鼠行双侧颈动脉结扎术制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造模后大鼠又随机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20 mg/kg)组、中剂量(40 mg/kg)组和高剂量(60 mg/kg)组(每组大鼠10只)。治疗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小檗碱,其余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34 d。给药28 d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前脑皮层TNF-α、IL-1β、5-HT的含量与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通过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或前脑皮层SOD、GSH和5-HT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TNF-α、IL-1β和MA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各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P<0.05),通过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P<0.01,P<0.05),海马或前脑皮层SOD、GSH 和5-HT水平明显升高(P<0.01),MDA、TNF-α、IL-1β和MAO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显著提高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调节大鼠的海马抗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和前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有关。小檗碱60 mg/kg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贝母提取物(FE)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模型组、FE 900 mg/kg、300 mg/kg剂量组,每只i.h Iso1.5 mg/kg (0.3 ml/d)造模,持续14 d;高、低给药组造模同时分别0.9 ml/d,0.4 ml/d灌胃FE,对照组s.c.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0 d。实验结束,测定小鼠心重指数,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和Masson染色分析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显著性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显微镜下,心肌组织间隙变大,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坏死细胞增加,TGF-β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FE组小鼠心重指数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缓解,TGF-β1表达明显下调(P<0.05),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FE治疗对抗Iso诱导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2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5组(n=10): 空白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结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 +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CCI+ Rg2 5 mg/kg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CCI+ Rg2 10 mg/kg 腹腔注射)。CCI模型建立后,药物通过注射器进行腹腔内注射 5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 1、3、5、7、10、14 d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前1 d和术后第14日时检测明暗箱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值和热痛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明箱内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游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CCI组比较,人参皂苷Rg2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大鼠在明箱内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1),且游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能抑制 CCI 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同时改善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右心室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2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24只: 对照组(CON组)、野百合碱诱导右心室心肌肥厚组(MCT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EGB组)。MCT组与EGB组首日均以2%MCT按60 mg/kg 剂量腹腔注射,注射后第2日开始,MCT组每日予2 ml 0.9% NaCl灌胃,EGB组以60 mg/kg银杏叶提取物灌胃,对照组SD大鼠首日一次性腹腔注射2 ml 0.9%NaCl注射液。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TRPC6 mRNA表达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CT组反映右心室肥厚程度的指标如RVSP、RV±dp/dtmax及RVMI显著增加(P<0.01),而EGB早期干预组虽然与MCT组的各项指标有相同趋势的变化,但是EGB组各项指标变化的幅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EGB组的心肌肥厚指数均显著低于MCT组(P< 0.01);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MCT组呈典型心肌肥厚表现;EGB组右心室心肌细胞较MCT组有显著改善;MCT组及EGB组SD大鼠右心室TRPC6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EGB组较MCT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降低TRPC6的表达阻碍心肌细胞中CaN/NFAT信号路径而发挥对心肌肥厚的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结构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Aβ25-35的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双侧海马区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处理。造模成功后,在艾灸组大鼠的“百会”、“肾俞”、“印堂”穴上方2~3 cm处施予艾条温和灸治疗,每穴10 min,每天1次,持续治疗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MMP-2和MMP-9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增加(P<0.01),空间探索时间显著下降(P<0.01),学习记忆功能严重受损,脑内伊文思蓝含量显著增加(P<0.01),血管周围水肿变大,血脑屏障结构功能受损,同时海马MMP-2和MMP-9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治疗组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均有所增强(P<0.05),脑内伊文思蓝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管周围水肿程度减轻,血脑屏障损伤情况得到改善,海马MMP-2和MMP-9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艾灸能减轻AD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结构的损伤程度,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2和MMP-9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ontrol,5.5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HG+Nec-1(30 mmol/L葡萄糖+100 μmol/L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抑制剂Nec-1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组、高渗组(HPG,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DHE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TNF-α、IL-6及IL-1β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明显(P<0.01),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HG组相比,HG+Nec-1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下降(P<0.01),TNF-α、IL-6及 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 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 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可引起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抑制程序性坏死可减轻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制备前5 d 连续补充1,25-二羟维生素D3(1,25-VitD3)对缓解小鼠缺血/再灌注(I/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Vehicle组和1,25-VitD3组,每组10只小鼠;Vehicle组和1,25-VitD3组小鼠均进行大脑MCAO1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小鼠,1,25-VitD3组MCAO手术前5 d连续腹腔注射,100 ng/(kg·d);取各组小鼠脑缺血半影区,进行TTC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小鼠功能缺陷。结果:与sham组相比,Vehicle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小鼠脑组织中促炎介质IL-6、IL-1β和Gp91phox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Vehicle组相比,补充1,25-VitD3可减少I/R小鼠大约50%梗死体积(P<0.05), 1,25-VitD3组小鼠脑组织中IL-6、IL-1β和Gp91phox表达明显降低(P<0.05),小鼠脑内T调节细胞标志物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转录因子Rorc mRNA表达明显较低(P<0.05),提示Th17/γδT细胞反应减少,小鼠脑损伤部位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维生素D可以缓解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脑梗死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脑I/R中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和推拿组(n=24),通过切断右侧胫神经制备腓肠肌萎缩大鼠模型。术后第2日开始给推拿组大鼠手术侧腓肠肌给予手法干预,模型组不予干预。两组分别在0 d、7 d、14 d、21 d四个时间点各处死6只大鼠,取大鼠双侧腓肠肌,称重后计算各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腓肠肌中miR-23a、Akt、MuRF1、MAFbx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与0 d比较,模型组和推拿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呈现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其中7 d、14 d、21 d推拿组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与0 d比较,模型组和推拿组MuRF1、MAFbx、Akt mRNA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7 d、21 d推拿组MuRF1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7 d、14 d、21 d推拿组MAFbx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P<0.01),7 d、14 d、21 d推拿组Akt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与0 d比较,模型组和推拿组21 d时miR-23a mRNA表达升高,推拿组miR-23a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推拿能延缓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3a、Akt基因的表达,下调 MuRF1、MAFbx基因的表达,使蛋白降解速度受到抑制,从而减轻骨骼肌蛋白的降解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间歇性运动对肥胖大鼠身体机能影响,为肥胖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普通膳食组(n=20)和高脂膳食组(n=60),适应性喂养8周后,筛选普通膳食大鼠8只和高脂膳食肥胖大鼠32只,用于后续实验。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普通对照组(CS),普通饲料喂养,不做任何运动;高脂安静组(HS):高脂饲料喂养,不作任何运动;高脂持续运动组(HC):进行60 min/d×5天/周×6周;高脂长时间低频率间歇性运动组(HLL):进行30 min/次×2次/天(间歇6 h)×5天/周×6周;高脂短时间高频率间歇性运动组(HSH):进行20 min/次×3次/天(间歇3 h)×5天/周×6周,各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训练强度均为25 m/min。6周后,各组大鼠称重、检测RMR、FBG、TG等生化指标,并测量体脂及肌肉重量。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之间RMR、FBG、TG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HSH、HLL、HC、HS组体重均明显高于CS组(P<0.05)。实验后,HSH、HLL、HC组RMR均明显高于HS、CS组(P<0.05),但HSH、HLL、H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S组体重高于CS组(P<0.05),HSH、HLL、HC组体重明显低于HS组(P<0.05),但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SH、HLL、HC组之间PF、EF、PF/W、EF/W均明显低于HS组(P<0.01),而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GM、Q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SH、HLL、HC组之间GM/W、QF/W高于HS组(P<0.05),而HSH、HLL、H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SH、HLL、HC组FBG、TG均明显低于CS、HS组(P<0.05),但与HS组差异更显著(P<0.01),而各训练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周不同强度间歇性运动对肥胖大鼠体成分产生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且短时间高频率间歇性运动(HSH)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T2DM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40 mg/kg)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40,80,160 mg/kg)组,每组10只大鼠;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4周,每周测量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FBG),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收集血清,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结果:干预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FBG,TC,TG,LDL-C,ALT,AST,BUN,SCr,UA均显著升高(P<0.01),而HDL-C 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葛根素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均显著增加(P<0.01),FBG,TC,TG,LDL-C,ALT,AST,BUN,SCr,UA均显著降低(P<0.01),而HDL-C显著升高(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减少T2DM大鼠体重降低幅度,降低血脂、血糖水平,可用于T2DM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牙髓干细胞(DPSCs)治疗对糖尿病Beagle犬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影响,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9只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3只。采用四氧嘧啶(50 mg/kg)诱导法构建糖尿病模型,模型组及治疗组继续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喷雾+犬来源的DPSCs+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处理,其余两组予以PBS溶媒对照,每周1次,持续12周。治疗完成后,采用X线片观察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TGF-β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eagle犬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明显下降(P<0.05),龈沟液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TGF-β3水平下降(P<0.01);地塞米松喷雾联合DPSCs治疗后,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增加(P<0.05),龈沟液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TGF-β3水平显著回升(P<0.01)。结论:地塞米松联合DPSCs治疗对糖尿病种植体周围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含量及上调TGF-β3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