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甘草次酸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机制。方法: 实验应用骨肉瘤细胞MG63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空白组、甘草次数组(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空白组为不含有甘草次酸的DMEM的培养基,甘草次酸组分别加入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的甘草次酸,阳性对照组加入白藜芦醇(40 μmol/L)。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当细胞进入生长平台期后使用0.1%的胰酶消化并按1×106 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继续培养24 h。采用甲基四氮唑蓝检测细胞的增长率,Annexin V /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各组的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明显降低 (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和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 μmol/L组和100 μmol/L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升高,而200 μmol/组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降低 (P<0.05);而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 μmol/L、100 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也显著降低,而200 μmol/L组的凋亡率则显著升高。各剂量组间比较,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最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孵育48 h后,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无论在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还是凋亡比例其效果均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次酸对骨肉瘤细胞G63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达到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 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H_2O_2所致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_2O_2处理建立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后,比较模型中ROS生成和细胞凋亡比例,使用不同浓度的甘草次酸孵育H9c2细胞24、48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ROS的生成量,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PI3K、AKT1、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ROS生成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33±3.23)%和(33.89±1.4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100μmol/L和200μmol/L的甘草次酸作用24 h后,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表达ROS细胞的比例(35.39±1.24)%和(30.46±0.95)%,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29.47±3.15)%和(23.17±1.46)%,当作用48 h后,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表达ROS细胞的比例(42.67±1.89)%和(35.49±1.63)%,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40.22±3.06)%和(35.26±2.7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使用渥曼青霉素后,各甘草次酸组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草次酸可能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H_2O_2所致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草次酸对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大肠癌LoVo细胞分为对照组,甘草次酸低、中、高剂量组(甘草次酸浓度分别为50, 100, 200 μmol/L)和5氟尿嘧啶组(5氟尿嘧啶浓度为100 μmol/L ),各组细胞经过药物孵育24和48 h后进行检测。通过四氮唑蓝试验检测甘草次酸对各组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通过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各组细胞的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大肠癌LoVo 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 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NF-κB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浓度为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可以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降低侵袭能力,这些作用的机制与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对Raji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测定DHA对Raji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胞内ROS及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实验分为对照组、DHA组(5 μmol/L DHA)、放射组(4 Gy γ射线)、联合放射组(5 μmol/L DHA和4 Gy γ射线),与其他3组相比,联合放射组Raji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胞内ROS含量和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此外,Raji细胞AKT表达量与其他3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AKT的磷酸化受到抑制;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而Bax、Cleaved-Caspase-3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DHA可能通过抑制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及激活了Raji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增加Raji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高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与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心肌细胞分为三组-正常组、心衰组、磷酸肌酸钠组,心力衰竭组用含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33 mmol/L葡萄糖)培养;磷酸肌酸钠组用含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33 mmol/L葡萄糖)和100μmol/L磷酸肌酸钠培养;正常组用含10%血清的DMEM培养基(5.5 mmol/L葡萄糖)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酶联免疫检测上清IL-6、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水平。结果:处理后24 h、48 h,磷酸肌酸钠组心肌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心衰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和Bcl-2蛋白、IL-6、TNF-α含量相对表达量低于心衰组(P<0.05),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在大鼠心肌细胞心力衰竭模型中的应用能降低心肌细胞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增殖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六氯苯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5%CO2 37℃恒温条件下,将PC-12细胞培养于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0、1、10、20、100、200μmol.L-1六氯苯处理组,每组设3组复孔,培养24 h后应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进行六氯苯对PC-12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流式细胞术FITC-An-nexin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及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细胞平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PLCγ及ERK蛋白磷酸化表达变化。结果:随着六氯苯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呈剂量依赖关系;Hoechst33258染色可见细胞核膨大、染色质边集浓染等凋亡特征;与对照组相比p-PLCγ及p-ERK1/2表达均降低,呈剂量依赖效用。结论:六氯苯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p-PLCγ及p-ERK1/2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栾春业  王强  张晶  徐艳  肖杭  张劲松 《生物磁学》2011,(7):1216-1219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六氯苯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5%CO2 37℃恒温条件下,将PC-12细胞培养于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0、1、10、20、100、200μmol.L-1六氯苯处理组,每组设3组复孔,培养24 h后应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进行六氯苯对PC-12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流式细胞术FITC-An-nexin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及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细胞平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PLCγ及ERK蛋白磷酸化表达变化。结果:随着六氯苯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呈剂量依赖关系;Hoechst33258染色可见细胞核膨大、染色质边集浓染等凋亡特征;与对照组相比p-PLCγ及p-ERK1/2表达均降低,呈剂量依赖效用。结论:六氯苯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p-PLCγ及p-ERK1/2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探究其干预机制。方法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常规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CCK-8以及EdU-488法检测芍药苷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芍药苷对SW480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beclin1、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芍药苷分别处理24h、48h、72h的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相比较对照组,160μg/ml芍药苷处理48h后,SW480细胞内黄绿色荧光减弱,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为(58.91±4.99)%;SW480细胞的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显著下降:侵袭抑制率为26.50%,迁移抑制率为24.67%;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beclin1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芍药苷能够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上调beclin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究上调微小RNA 210(miR-210)对大鼠牙髓干细胞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健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提取大鼠下切牙牙髓,进行牙髓干细胞培养和鉴定。分为正常组(未进行处理),miR-210抑制组(给予20 nmol/L的miR-210抑制物),miR-210对照组(给予20 nmol/L的miR-210模拟物)三组。采用CCK-8法检测牙髓干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LP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iR-210抑制组细胞增殖、ALP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miR-210对照组细胞增殖、ALP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miR-210抑制组相比,miR-210对照组细胞增殖、ALP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miR-210抑制组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miR-210对照组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iR-210抑制组相比,miR-210对照组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miR-210通过调控PI3K、p-AKT蛋白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大鼠牙髓干细胞增殖,抑制牙髓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兔肝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兔肝细胞培养过程。方法:采用非灌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兔肝细胞,分别采用RPIM1640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培养,计数法观察原代细胞增殖变化,MTF法观察传代细胞增殖情况。培养细膨采用PAS染色法鉴定,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分离的肝细胞细胞活率大于85%;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培养肝细胞生长状态较另两种培养液中的肝细胞强,DMEM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中的细胞增殖能力较RPIM1640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细胞胞质中有大量糖原颗粒。结论: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可获得较纯的肝细胞,而且操作简便实用。DMEM培养液较RPIM1640培养液更加适宜原代培养肝细胞生长,胎牛血清对培养肝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新生牛血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转录因子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PI3K/AKT/FoxO1)通路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及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HGP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阿托伐他汀组、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抑制剂组、阿托伐他汀+抑制剂组及阿托伐他汀+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剂组。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氧化因子(SOD、MDA)水平及PI3K/AKT/Fox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0μmol/L阿托伐他汀为干预细胞活力的最佳浓度。高糖组细胞增殖率、SOD水平降低,凋亡率、迁移率、TNF-α、IL-6、MDA水平、p-PI3K/PI3K、p-AKT/AKT和p-FoxO1/FoxO1比值升高;阿托伐他汀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SOD水平升高,凋亡率、迁移率、TNF-α、IL-6、MDA水平、p-PI3K/PI3K、p-AKT/A...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体外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LPS组(10μg/m L LPS)、实验组(10μg/m L LPS+10、20、40、80μmol/L黄芩苷)、黄芩苷+Y组(10μg/m L LPS+10μmol/L黄芩苷+5μmol/L 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抑制剂组(10μg/m L LPS+5μmol/L LY294002)和黄芩苷+A组[10μg/m L LPS+10μmol/L黄芩苷+100 ng/mL PI3K/AKT通路激活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测定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的含量; Hoechst33258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率;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测定细胞增殖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PI3K/AKT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丹参酮ⅡA联合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SC2)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CASC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将甲状腺癌SW579细胞分为pc DNA3.1组(转染pc DNA3.1质粒), pc DNA3.1-CASC2组(转染pc DNA3.1-CASC2质粒), con组(用与丹参酮ⅡA等量的二甲基亚砜处理),药物-1、2、3、4组(分别用1、2、4、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药物-4+pc DNA3.1组(转染pc DNA3.1质粒且用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药物-4+pc DNA3.1-CASC2组(转染pc DNA3.1-CASC2质粒且用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存活与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P2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ASC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CASC2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和MMP-2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量(P0.05)。丹参酮ⅡA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MMP-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且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丹参酮ⅡA联合CASC2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MMP-2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水平(P0.05)。因此,丹参酮ⅡA联合CASC2可以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然而卵巢癌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褪黑激素受体MT1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作用及其主要机制。采用MT1-pcDNA3.1质粒(MT1组)与空载体pcDNA3.1(对照组)转染SKOV3细胞,未转染SKOV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转染48 h后,新鲜培养基培养24 h或48 h,观察细胞周期、增殖、凋亡情况,上清液检测褪黑激素表达。此外,在血清缺乏培养基培养细胞并转48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并加入4 μmol/L PF-04691502抑制剂孵化24 h。测定AKT蛋白水平、总mTOR蛋白水平和相应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MT1组在细胞周期S期阻滞(P0.05),伴随增殖减少和早期凋亡(P0.05)。3组细胞上清液检测到褪黑激素分泌均随时间增加(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T1过表达抑制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该研究得出,SKOV3细胞有自行分泌褪黑激素的能力。MT1过表达可与内源性褪黑激素结合,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培养液 DME/F12(1:1)中加入10μg/ml 转铁蛋白(T),5μg/ml 胰岛.素(Ⅰ),10μmol/L 乙醇胺(E),10-9mol/L 亚硒酸钠(S)及1mg/ml 牛血清白蛋白(BSA)等诸种添加剂成分而构成了本试验的无血清培养基,定名为 LDSF.试验表明,LDSF 可取代常规培养基 DMEM(含10—15%胎牛血清),用于骨髓瘤、杂交瘤细胞的长期传代培养,支持杂交瘤细胞稳定、持续地分泌特异单克隆抗体(McAb),并可用于细胞融合、冻存和复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对下咽癌FADU细胞增殖抑制及促进其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μmol/L,1μmol/L,3μmol/L,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于FADU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雷公藤红素干预后细胞形态变化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段(24、48、72 h)药物干预后FADU细胞的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公藤红素干预24 h后细胞凋亡率变化;Western-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24 h后FADU细胞PI3K信号通路中与凋亡相关的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倒置显微镜下FADU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边界模糊不清,漂浮细胞增多,而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PI3K、AKT、P-m TOR、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且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雷公藤红素对FADU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效果,同时能够促进细胞凋亡,其原理主要与通过下调PI3K信号通路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甘草次酸(GA)影响前列腺癌(PC3)细胞BLM基因的转录以及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情况。[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筛选适宜的药物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BLM基因的表达量,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甘草次酸浓度在0.12 mol/L~0.36 mol/L范围时,随着浓度增大,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下降,呈现药物浓度梯度依赖性;当甘草次酸浓度为0.2 mol/L时,PC3细胞中BLM的mRNA的表达量仅有对照组的0.2倍;甘草次酸浓度在0.10 mol/L以上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减小;流式结果显示甘草次酸浓度在0.10 mol/L时,细胞凋亡率为45.25±0.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甘草次酸浓度为0.15 mol/L以上时,能够下调PC3细胞中BLM基因的转录量(P0.01),在0.12 mol/L~0.36 mol/L范围时,对PC3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对PC3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延  周围  高原  梁龙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4):535-539
目的:研究生长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对宿主细胞造成的黏附/擦拭损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分别用LB、DMEM、DMEM(含10%胎牛血清)、DMEM(含终浓度为25mmol/L的HEPES)等4种培养基培养O157∶H7,然后感染HeLa细胞,利用Giemsa染色观察细菌黏附差异,进行肌动蛋白荧光染色实验并观察宿主细胞肌动蛋白聚集差异。结果: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EHECO157∶H7,其黏附力增加,聚集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为进一步研究EHECO157∶H7的致病性,探索O157∶H7新的致病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夏枯草对人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和生长曲线测定不同浓度夏枯草在不同作用时间内对在体外培养SW579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夏枯草可在G0/G1期阻滞人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的增殖,使S期细胞比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夏枯草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凋亡率也越高。结论:夏枯草能抑制人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而阻止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凋亡模型。方法为了充分模拟退变椎间盘内营养缺乏的微环境,本实验分别采用含1%,3%,5%,8%,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椎间盘髓核细胞,筛选最佳促凋亡浓度,分别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酶的表达、细胞增殖曲线及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测得髓核细胞凋亡率随着胎牛血清(FBS)浓度降低而升高,3%FBS为最有效诱导凋亡浓度;Western blot示Bax、caspase-3酶表达在3%FBS组明显高于10%FBS组,同时bcl-2表达下降;CCK-8检测结果显示含3%FBS的培养基内,随着凋亡率的增长,髓核细胞增殖的速率越来越慢;免疫荧光分析3%FBS组FAS表达量明显比10%FBS组增高。结论 3%FBS能诱导髓核细胞发生凋亡,最终会导致细胞功能丧失,caspase家族参与并执行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