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健康雄性SPF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肝纤维化模型组(CCL4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PFD-L组)、吡非尼酮高剂量组(PFD-H组)及正常对照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0.4 ml/只10%的CCL4大豆油溶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制备,低剂量、高剂量吡非尼酮干预组在造模后采用120 mg/kg、240 mg/kg吡非尼酮(PFD)灌胃,正常对照组采用与前三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的方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取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关基因的表达,酶联反应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可见假小叶形成;血清ALT、AST、ALP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均显著升高(P<0.05);α-SMA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PFD-L组和PFD-H组小鼠AST、ALT、ALP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PFD-L组和PFD-H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α-SMA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PFD-L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减少,仅见少量假小叶;PFD-H组小鼠细胞排列恢复,小叶结构轻度紊乱,未见明显假小叶,恢复效果比PFD-L组好。结论:吡非尼酮对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成为肝纤维化早期干预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服活性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是否有干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n=8),糖尿病组(n=8),AdipoRon高剂量治疗组(n=8),Adi-poRon低剂量治疗组(n=8),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用高、低剂量的口服活性AdipoRon分别对治疗组灌胃治疗10 d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RS-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组织中PDX-1 mRNA的表达。结果:DM组小鼠血糖值明显高于NC组(P < 0.05),DM+L组和DM+H组小鼠血糖值显著低于DM组。DM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NC组(P < 0.05),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高于NC组(P <0.05);DM+L组和DM+H组SOD、CAT活性明显高于DM组(P < 0.05),MDA及NOS活性显著低于DM组(P <0.05)。肝脏组织中IRS-1的蛋白表达及胰腺PDX-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口服活性AdipoRon对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有一定的干预作用,能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HPE)对小鼠实验性免疫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MFEAM)的影响。方法:利用猪心肌肌球蛋白免疫易感鼠系,建立小鼠MFEAM模型,将MFEAM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 MFEAM模型组(n=14)、HPE100 mg/kg组(n=13)、HPE 40 mg/kg组(n=13)、Cap 50 mg/kg对照组(n=13)。各组药物每次均分别以0.4 ml生理盐水溶解,采用灌胃给药方式,每天2次,共60 d;正常对照组(n=10),MFEAM模型组按上述方法同体积同疗程给予生理盐水。通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定心脏重量、脾脏重量与体重之比,检测小鼠血清中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II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IINP)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Masson染色显微镜观察心肌纤维化(MF)程度及胶原容积分数(CVF)测定,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MFEAM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F-β1浓度及PINP、PIIINP含量显著升高,MF程度及CVF增加,心肌TGF-β1蛋白表达上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HPE 40 mg/kg、100 mg/kg及Cap对照组血清PINP、PIIINP含量及TGF-β1浓度均减少,不同HPE或Cap剂量显著改善或降低MFEAM模型小鼠MF程度及CVF,不同程度下调心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MFEAM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HPE对MF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胶原蛋白沉积,抑制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糖尿病性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分别制备糖尿病大鼠和高糖处理HSC系大鼠肝星形细胞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n=10),糖尿病组(T1D,STZ 60 mg/kg 一次性腹腔注射,n=30),造模成功后分别在2、4、8周检测大鼠的体重、血糖、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观察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Western blot检测CaSR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的变化。HSC系大鼠肝星形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10% FBS-DMEM + 5.6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10% FBS-DMEM + 40 mmol/L葡萄糖下培养48 h)和CaSR抑制剂组(HG+Calhex231,10% FBS-DMEM + 40 mmol/L葡萄糖 + 2.5μmol/L CaSR抑制剂(Calhex231)下培养48 h,每组n=5)。结果:动物模型中,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体重减轻,血糖、AST和ALT显著升高,CaSR和胶原Ⅰ(COⅠ)、胶原Ⅲ(CO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上调;细胞模型结果与大体基本一致,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分化标志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增加,表明HSC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间质(ECM)主要成分COⅠ和COⅢ表达增加,降解ECM的关键酶MMP9同样增加,Calhex231可减轻上述变化。结论:CaSR表达上调参与大鼠糖尿病性肝损伤和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杭白菊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CH)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JCR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 对照组、单纯药物处理组(CFE组)、CH模型组(Iso组)和 CH模型+药物处理组 (CFE+Iso 组);Iso 组和CFE+Iso 组每天一次i.h Iso(3 mg/kg),以构建小鼠CH模型,对照组和 CFE组每天一次i.h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4 d;同时i.h在4 h后,CFE组和 CFE+Iso组每天一次灌胃CFE(200 mg/kg) ,对照组和Iso 组每天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8 d后取小鼠心脏, 检测全心质量指数(H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值(HW/TL)、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SOD、GSH、MDA水平和左心室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血管紧张素II(Ang II)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Iso组LVMI、HMI 和 HW/TL升高(P< 0.01);与 Iso组相比,CFE+Iso组HMI、LVMI和HW/TL比值降低(P<0.01),心肌纤维化减轻(P<0.01), GSH、T-SOD水平升高(P<0.05 或P<0.01),MDA水平下降(P<0.01);心肌cAMP和Ang II 含量下降(P<0.01 或P<0.05)。结论:CFE改善Iso诱导小鼠CH的心脏状况,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心肌纤维化进展、降低心肌cAMP、Ang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只小鼠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STZ (30 mg/kg)腹腔注射连续5 d,9 d后测空腹血糖,大于11.1 mmol/L视为糖尿病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熊果酸组(100 mg/kg)(n=10);另取10只小鼠设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小鼠称重,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FBG、血清TC、TG含量,ALT、AST活性、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HE染色显示部分肝细胞水肿,轻度脂肪变性,门管区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熊果酸组与模型组比较,FBG,血清TC、TG含量,ALT、AST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熊果酸组肝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水肿不明显,淋巴细胞少量存在。结论:熊果酸对高脂饲料联合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糖、调节血脂、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7周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微RNA-34a(miR-34a)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的受体α(PPARα)的调控关系。方法: 5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K,n=10)和酒精性脂肪肝组(AFLD,n=40),AFLD组通过50%乙醇的谷酒王0.2 ml/10 g WT灌服7周,每周休息1 d。成功构模后,分成模型组(M)、30 min游泳运动组(LE)、60 min游泳运动组(ME)、90 min负重游泳运动组(HE,尾部铅皮负重体重的5%),每组10只,每周干预6 d,共7周。结束后,提取血清和肝脏组织,测定小鼠肝脏指数、内脏脂肪比,肝细胞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L-C)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PARα 、FAS、TNF-α蛋白水平,mRNA表达谱测序分析后RT-PCR验证miR-34aPPARαFASTNF-αCPT-1 mRNA表达。结果: 相比K组,AFLD组肝索紊乱,出现灶性脂质真空化,脂滴空泡样变明显,胞核畸形异位;肝功能水平显著降低(P<0.01)。相比M组,ME、HE组肝功能改善显著,血清TG、TC、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上升(P<0.01或P<0.05),肝脏指数、内脏脂肪比降低(P<0.01),肝细胞灶性脂滴样变下降,肝索结构较清晰;且ME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肝组织PPARα蛋白表达水平上升 、FAS、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或P<0.05);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及mRNA差异分析,PPARα通路中有38个差异表达基因,含9个上调基因,29个下调基因,涉及肝脏脂肪酸氧化、脂质代谢、凋亡抑制等。相比M组,LE、ME、HE组miR-34aFASTNF-α基因水平降低,PPARαCPT-1基因水平升高(P<0.01或P<0.05)。结论: 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AFLD小鼠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促进脂滴降解,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可能与miR-34a/PPARα的激活有关,且中等负荷游泳运动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姜黄提取物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CCl4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经过姜黄提取物和姜黄素给药干预后,测定并比较每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和肝脏中TC、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姜黄提取物给药干预后,小鼠血清中ALT(P0.01)、AST(P0.05)、TNF-α(P0.05)、IL-6(P0.05)有显著差异,而TG及TC无显著差异;经姜黄素给药干预后,血清中ALT(P0.01)、AST(P0.01)、TG(P0.05)、TNF-α(P0.05)、IL-6(P0.05)有显著差异,而TC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姜黄提取物及姜黄素给药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TG、TC、SOD、MDA和GSH-Px均无显著差异。与姜黄素给药组相比,经姜黄提取物给药干预后,小鼠血清及肝脏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病理切片分析观察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姜黄提取物给药组及姜黄素给药组小鼠的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减少,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姜黄素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与姜黄素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及其类似物J7对糖尿病大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组,其中10只作为正常(NC)组,余50只通过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再分为4组:糖尿病(DM,n=12)组、姜黄素治疗(CUR,n=10)组、J7高剂量治疗(J+,n=10)组、J7低剂量治疗(J-,n=10)组。CUR组大鼠每天予以姜黄素20 mg/kg灌胃治疗,J+及J-组分别予以J7 20 mg/kg、10 mg/kg灌胃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羟胺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tNrf2、pNrf2、CAT、NQO1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CAT、NQO1、HO1 mRNA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睾丸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rf2及CA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M组血糖、MDA水平升高(P<0.05),体重、SOD活性、pNrf2/tNrf2、CAT、NQO1蛋白及CAT、NQO1、HO1 mRNA水平均有下降(P<0.05);光镜下见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减少、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显示Nrf2蛋白核周表达量下降,CA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经姜黄素及J7治疗后,三个治疗组的MDA水平均下降(P<0.05),SOD活性、pNrf2/tNrf2、CAT、NQO1蛋白及NQO1、HO1 mRNA水平均上升(P<0.05),J+及J-组血糖显著下降(P<0.05),J+组CAT 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5);J+组pNrf2/tNrf2比值明显高于CUR组及J-组(P<0.05),J+组CAT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J-组(P<0.05),其余指标在三个治疗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光镜下见三个治疗组睾丸形态学病变减轻;免疫组化显示Nrf2蛋白核周表达量上升,CA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高剂量J7抗糖尿病大鼠睾丸的氧化应激损伤的能力较强。结论: 姜黄素及J7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糖尿病大鼠睾丸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BE低、中、高剂量组(50,100,and 200 m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剩余小鼠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一次,随后GBE低、中、高剂量组按照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治疗2 d后取材。观察各组肝脏大体情况和肝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取血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和TNF-α、IL-6的水平;取肝检测各组肝组织中SOD、MPO的活性和GSH、MDA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组织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明显肿大,病理表现差,血清中ALT、AST、TNF-α、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GSH的含量和SO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的含量和MPO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Nrf2、HO-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GBE组肝脏肿大减轻,病理表现有所改善,血清中ALT、AST、TNF-α、IL-6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GSH的含量和SOD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MDA的含量和MPO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Nrf2、HO-1蛋白表达上调(P<0.05),其中高剂量GBE组治疗效果最明显。结论:GBE可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rf2/HO-1抗氧化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方法: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 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48只。造模组大鼠行双侧颈动脉结扎术制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造模后大鼠又随机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20 mg/kg)组、中剂量(40 mg/kg)组和高剂量(60 mg/kg)组(每组大鼠10只)。治疗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小檗碱,其余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34 d。给药28 d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前脑皮层TNF-α、IL-1β、5-HT的含量与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通过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或前脑皮层SOD、GSH和5-HT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TNF-α、IL-1β和MA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各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P<0.05),通过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P<0.01,P<0.05),海马或前脑皮层SOD、GSH 和5-HT水平明显升高(P<0.01),MDA、TNF-α、IL-1β和MAO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显著提高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调节大鼠的海马抗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和前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有关。小檗碱60 mg/kg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小鼠脾脏和胰腺功能的影响,为AdipoRon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0)和造模组(n=30),并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造模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以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高剂量AdipoRon(50 mg/kg)(DM+H)组、低剂量AdipoRon(20 mg/kg)(DM+L)组,每组10只。DM+L组和DM+H组灌胃相应浓度的AdipoRon(使用去离子水溶解AdipoRon),NC组和DM组灌胃等体积去离子水,每日灌胃1次,灌胃10 d。末次干预后禁食12 h,处死小鼠取血液、胰腺和脾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的病理改变; ELISA法检测小鼠胰腺和脾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质含量;小鼠脾脏系数; 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中pIRS-1蛋白质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组织中insulin mRNA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正常组小鼠胰腺组织排列紧密、饱满、胰岛体积大,DM组小鼠胰腺组织排列较为疏散、胰岛体积较小,口服AdipoRon组小鼠胰腺组织基本紧密、饱满、胰岛体积略小。与NC比较,DM组小鼠胰腺和脾脏TNF-α水平明显升高,INSR、IRS-1水平均降低,脾脏系数、胰腺p-IRS-1蛋白质水平和insulin mRNA表达均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口服AdipoRon组小鼠胰腺和脾脏TNF-α水平明显下降,INSR和IRS-1水平均升高,脾脏系数升高,DM+H组胰腺p-IRS-1蛋白质水平和insulin 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DM+L组比较,DM+H组小鼠TNF-α水平明显下降,INSR和IRS-1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口服AdipoRon可通过减弱糖尿病小鼠炎症反应,上调INSR表达、提高p-IRS-1水平,从而对糖尿病小鼠脾脏和胰腺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T2DM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40 mg/kg)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40,80,160 mg/kg)组,每组10只大鼠;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4周,每周测量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FBG),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收集血清,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结果:干预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FBG,TC,TG,LDL-C,ALT,AST,BUN,SCr,UA均显著升高(P<0.01),而HDL-C 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葛根素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均显著增加(P<0.01),FBG,TC,TG,LDL-C,ALT,AST,BUN,SCr,UA均显著降低(P<0.01),而HDL-C显著升高(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减少T2DM大鼠体重降低幅度,降低血脂、血糖水平,可用于T2DM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和LBP治疗组(DM+LBP),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DM+LBP组按1 mg/(kg·d)剂量的LBP灌胃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视网膜活性氧簇(ROS)的生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无长突细胞的表达、视网膜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100%。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值升高、ROS的生成明显增加、RGCs和无长突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DM组相比,LBP治疗组大鼠体重升高、血糖降低、ROS的生成减少、RGCs和无长突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视网膜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LBP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氧化应激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柴芩承气汤(CQCQ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sham)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SAP)组和柴芩承气汤治疗(CQCQD)组。去氧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建立SAP大鼠模型,CQCQD组给予柴芩承气汤治疗,于造模后1 h、5 h、10 h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胰腺、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淀粉酶(AM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白介素-6(IL-6)水平及胰腺、肝脏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IL-6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SAP组血清AMS、ALT、AST活性及IL-6水平明显升高,胰腺、肝脏组织MCP-1及IL-6 mRNA表达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CQCQD组血清AMS、ALT、AST活性及IL-6水平明显降低;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胰腺、肝脏组织MCP-1及IL-6 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MCP-1参与了SAP并发肝损伤的进展;柴芩承气汤能显著抑制胰腺、肝脏组织MCP-1的表达,减轻SAP时胰腺、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对SAP并发肝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黑苦荞茎叶(BBL)对2型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及其对胰腺、脾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C57/B1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实验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每只小鼠在禁食12h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注射后72h取尾血测血糖≥13.8mmol/L为糖尿病小鼠。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模型对照组(DM组)、低剂量黑苦荞茎叶治疗组(DM+L)组、高剂量黑苦荞茎叶治疗(DM+H)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两个黑苦荞茎叶组分别给予0.21g/kg·d-1和0.42g/kg·d-1的黑苦荞茎叶灌胃,14d后杀死小鼠,取血和胰腺、脾脏,检测血清中葡萄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胰岛素和脾脏组织中TNF-α蛋白的含量,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称量小鼠体重和脾脏重量、计算脾脏系数,检测胰腺组织中IRS-1mRNA的表达和胰腺组织内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FBG、TC、TCH水平明显升高,使血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脾脏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胰腺组织中IRS-1mRNA表达和IRS-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的血清FBG、TC、TCH水平明显降低,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小鼠脾脏系数、脾脏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胰腺组织IRS-1mRNA表达和IRS-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黑苦荞茎叶(0.42g/kg·d-1)治疗作用更加明显。结论:黑苦荞茎叶对2型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小鼠胰腺、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