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夹金山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金山位于西南山地,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我们对其不同海拔和不同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927 号个体,隶属4 目8 科35 种,其中啮齿类16 种,食虫类16 种,鼠兔类有3 种。数据分析显示:(1) 因南北气候差异,夹金山南坡物种(31)显著高于北坡(20);(2)在35 个物种中,中国特有种高达15 种,同样,该地区食虫类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3)北坡古北界成分显著高于南坡古北界成分,夹金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的南北交流;(4)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见于中海拔区域(2 400 ~ 3 000 m),低海拔区域人类干扰严重,高海拔区域植被类型单一,然而北坡由于低海拔区域气候干旱,多样性最高的海拔区域(3 000 ~ 3 600 m)呈现上移。夹金山内复杂的地形有助于物种分化,并为小型兽类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生境。因此,该地区特有种和物种多样性较丰富。该区域内具丰富的食虫类物种,其原因可能是食虫类具有较多的进化优势.  相似文献   

2.
2020年6—10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鼠夹8 000夹次,共捕获小型兽类个体339只,隶属3目4科11属16种,主要来自阔叶林。结合文献记录,保护区共记录小型兽类32种,新记录6种。本次调查的优势种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黑姬鼠Apodemus nigru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北社鼠和四川短尾鼩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75、0.016 98和0.916、0.090 82。本研究为保护区小型兽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利用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和一种基于信息测度的GF指数。经计算,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表明:农田一耕地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四川短尾鼩、高山姬鼠、黄胸鼠和社鼠为主要的群落组成,其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分别是1.1374和0.8599;原始森林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川西白腹鼠和食虫类为主,其各多样性指数H=0.3307和J=0.3465;高山草甸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鼠兔类和姬鼠类为主,其H=0.3704和J=0.3881。为了得到补充和对照,参考了该区小型兽类已有的资料运用G-F指数评价其生物物种多样性,首先计算科间多样性(F)和属间多样性(G),然后,再利用F指数和G指数的比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GF指数值,说明保护区小型兽类种属间的多样性。该区小型兽类D-F指数为0.6977,即小型兽类种属间多样性较高,但和香农一威纳指数评定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保护区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包括人为干扰在内的一切干扰尚需排除。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导致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会使野栖小型兽类更多聚集分布于城区斑块化的农区和公园生境中,因而其多样性组成及时空变化模式可能会与其他区域不同,了解这些模式对防控城区野栖小型兽类的危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分4个季节在佛山市禅城区3个公园和7处农区生境中以夹捕法调查小型兽类,比较了小型兽类的种类、密度和生态学指标的时空差异。共有效置夹1843夹次,捕获小型兽类2目2科4属7种共244只。其中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的臭鼩(Suncus murinus)占总捕获动物的48.77%;啮齿目中黑缘齿鼠(Rattus andamanensis,20.90%)和卡氏小鼠(Mus caroli,18.03%)为优势鼠种,黑缘齿鼠为佛山市新增记录,卡氏小鼠为禅城区新增记录。4次调查总捕获率达13.28%±0.93%,12月的啮齿类捕获率显著低于4月;公园的总捕获率和啮齿类捕获率都比农区略高,而臭鼩捕获率比农区略低,但差异不显著。12月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最低;4月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而10月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物种...  相似文献   

5.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凉山山系, 在保护和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该自然保护区兽类群落的研究却极为缺乏。为了了解该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小型兽类群落,本文作者在2018年4-10月调查了该区域的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在海拔1,537-3,830 m间共设置样方184个, 布设鼠夹9,016铗日, 捕获小型兽类536只, 隶属4目7科13属21种。包括滇攀鼠(Vernaya fulva)和等齿鼩鼹(Uropsilus aequodonenia)两个稀有物种在内的共计9个物种为该地区首次报道, 丰富了物种分布记录。结合历史资料, 黑竹沟地区共记录小型兽类43种, 隶属4目9科28属。在43种小型兽类中, 东洋界物种37种, 占绝对优势(86%), 分布型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型占优, 为18种(占东洋界48.6%)。本次调查捕获的21种小型兽类中, 群落优势种为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 33.2%)、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 21.3%)和中华绒鼠(Eothenomys chinensis, 12.7%)。随着海拔上升, 群落优势种组成发生变化, 由北社鼠 + 中华姬鼠 + 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 + 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群落, 转变为中华绒鼠 + 中华姬鼠 + 凉山沟牙田鼠(Proedromys liangshanensis) + 西南绒鼠(Eothenomys custos)群落。群落物种区系的分布型组成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喜马拉雅-横断山型物种随海拔升高所占比例增大; 分布于喜马拉雅-横断山的特有种分布的下限、中点和上限平均海拔都高于非特有种, 且特有种和非特有种的中点和下限平均海拔差异显著(n = 21, df = 19, P = 0.013; n = 21, df = 19, P < 0.01), 说明该区域物种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 中高海拔主要由特有种构成。本研究丰富了黑竹沟地区小型兽类及群落多样性的数据资料, 有利于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地区不同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不同生境中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998 年8~9 月和1999 年8~9 月, 2002 年10 月, 在8 种不同生境类型中共布放54 个样地, 22 606 个有效铗日, 捕获小型兽类标本866 只, 分属2 目6 科, 共20 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8 种不同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在1.186~1.589 之间; Pielou 均匀性指数在0.630 9~0.861 8 之间; Simpson 生态优势度指数在0.234 9~0.415 7 之间;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在0.931 8~2.020 之间。根据不同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相似性指数聚类结果,可以将8 种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大致划分为4 种类型: 耐旱型(群落Ⅴ和群落Ⅶ)、干旱型(群落Ⅰ、Ⅱ、Ⅲ)、农林交错型(群落Ⅵ和群落Ⅷ) 和森林型(群落Ⅳ) 。生境条件的差异对小型兽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而人为干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 年秋季和2008 年春季,选取千岛湖地区14 个岛屿和2 个半岛作为样地,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两季度共布夹20 400 个,捕获小型兽类1 141 只,隶属2 目3 科9 属13 种,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 种和仓鼠科(Cricetidae)1 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2 种。利用以上结果分析其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4 个岛屿小型兽类群落春、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现极显著差异且优势种发生变化;对可能影响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的岛屿面积、距最近陆地距离、距最近大岛距离和植物丰富度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植物丰富度对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对16 个样地按照物种组成比进行聚类,许源半岛样地与14 个岛屿聚为一类,姚家半岛样地单独归为一类,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亦显示姚家半岛样地与其它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低。结论:景观破碎化导致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稳定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强烈;随岛屿面积的增加,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并非总是增加的,而是出现反复,呈现明显的小岛效应;14 个岛屿的物种与许源半岛样地物种构成比接近,推断在水库未形成前属同一生境。  相似文献   

8.
2008年7~8月利用夹日法对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坡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5个.1248夹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247只,隶属于3目 6科11 属20 种(另有3只竹鼠和1只鼢鼠系挖洞捕获), 总捕获率达19.79 %.其中,采集到的小眼姬鼠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属新分布记录.对捕获的20种小型兽类的生态和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佛坪自然保护区5个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在1.8608~3.2509之间,Pielou均匀性指数在0.6776~0.8515之间.利用Whittaker指数分析了各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农耕带和针叶林的相似性指数最低,其余3个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9.
舟山岛东部地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组成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鲍毅新  丁平 《兽类学报》1995,15(3):222-228
1990年7月至1992年12月在浙江舟山岛东部地区每月定点调查小型兽类的群落组成和数量动态。该地区可划分为室内、房周围、稻田区、山地和山林等五类生境的5个小兽群落。群落相似性指数以稻田区的黑线姬鼠+黄毛鼠群落与山地的黑线姬鼠+黄毛鼠群落最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以房周围臭Qu+黄毛鼠+褐家鼠群落最高。各群落的全年数量动态可分为双峰型(室内和山地生境)与单峰型(其余3种生境)。对各群落种类组成的  相似文献   

10.
皖南地区是安徽省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也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域, 但目前该区域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相对滞后, 物种本底数据仍不清楚。本研究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利用夹日法和陷阱法对皖南地区14个区域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 结合传统形态鉴定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Cyt bCOI基因)对标本进行鉴定。同时, 结合历史资料对皖南小型兽类名录进行了整理。此次调查共采集小型兽类标本647号, 隶属3目8科17属23种, 其中啮齿目13种, 劳亚食虫目9种, 兔形目1种。分子分析结果显示皖南地区的川西缺齿鼩(Chodsigoa hypsibia)、华南缺齿鼹(Megera latouchei)、青毛巨鼠(Berylmys bower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侯氏猬(Mesechinus hughi)与其他地区的样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结合历史资料, 皖南地区共有小型兽类3目9科24属34种, 其中啮齿目23种, 劳亚食虫目10种, 兔形目1种。皖南地区小型兽类资源十分丰富, 对于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 但其多样性仍可能被低估, 该地区小型兽类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1.
Zan Zeng  Wang  Haoning  Gao  Shan  van Gils  Hein  Zhou  Yan  Huang  Liya  Wang  Xiaolong 《Biology Bulletin》2021,48(6):850-860
Biology Bulletin - Two thirds of the giant panda population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 is at risk of extinction due to habitat fragmentation. Connectivity constraints prevent spontaneous...  相似文献   

12.
都江堰林区小型兽类取食林木种子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肖治术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4,24(2):121-124
在都江堰林区, 采用活捕喂养法调查了取食栓皮栎、枹树、栲树、石栎、青冈和油茶种子的小型兽类及其对这些种子的选择。结果表明, 捕获的小泡巨鼠、针毛鼠、青毛鼠、大足鼠和褐家鼠大都取食这些林木种子,且存在一定的选择差异性。小泡巨鼠对6 种林木种子的选择指数均较高, 其他鼠种的选择有显著差异。在6 种林木种子中, 所有鼠种均喜好取食栲树种子, 很少取食石栎种子。小型兽类个体的大小、种子质量和取食林木种子所耗用的时间可能是影响小型兽类选择和利用不同林木种子的主要因素。活捕喂养法虽然能够了解小型兽类对林木种子的选择差异, 有其优点, 但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2003年9月~2004年8月,通过铗日法对四川南充城区的鼠型小兽生态位进行了研究.在调查地共发现8种鼠型小兽,其中食虫类2种、啮齿类6种.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860和0.816;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次之,为0.619;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最低,为0.001,几乎等于0.小家鼠Mus musculus和社鼠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为0.789;社鼠与微尾鼩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次之,为0.664;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与小家鼠,黑线姬鼠Apodernus agrarius与小家鼠、灰麝鼩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为0,不存在对资源利用的竞争.在研究的生境中,鼠型小兽表现出对不同生境有较强适应性,但对资源利用存在较小程度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对救护后放归在四川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盛林1号"进行了追踪监测.结果 表明,"盛林1号" 放归后日均活动距离为231 m,活动范围为16 km2.根据其活动路线与停留时间,其活动可划分为生活适应期、相对稳定期和长途迁徙期三个阶段.对8~12月期间项圈下载活动日频率进行的ANOVA分析表明,"盛林1号"的日活动频次不同月份存在极显著差异;LSD比较表明,除11月和12月的日活动频次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月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盛林1号"的日活动频次从8月至10月逐渐降低,而在11月和12月之间则突然增高;活动高峰期都在上午,主要发生在4∶00~11∶00时间段;在12∶00~14∶00时间段跌至活动的低谷;在下午的活动高峰值不明显,其活动频次明显低于上午的活动频次.全天活动频次的最低值出现在20∶00~23∶00间.其日活动低谷期随月份的增加有逐渐后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四川绵阳地区水鸟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月~2003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绵阳地区水鸟进行调查,共记录7目10科30属58种。其中有各级保护动物19种,留鸟12种(20.7%),夏候鸟4种(6.92%),旅鸟、冬候鸟各21种(36.19%)。区系组成包括:古北型43种(74.1%),东洋型9种(15.5%),广布型6种(10.4%)。多样性分析得出绵阳地区水鸟Shannon-Winer指数H’=2.5736、Pielou指数J=0.6338及G-F指数DG-F=0.5936。在3种不同类型湿地生以涪江境中,河谷多样性最丰富。同时指出,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是该地区水鸟面临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8—2019年的7次野外调查,结合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历史文献和标本记录等数据,统计出四川省彭州市分布有鸟类17目62科34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6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5种,中国特有鸟类18种.留鸟180种,夏候鸟86种,冬候鸟40种,旅鸟3...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海东地区小型兽空间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省海东地区不同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捕获的18种小型兽中,柴达木根田鼠(Microtus limnophilus)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0.940),洮州绒孵(Caryomys eva)、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云南洱海周边小兽体表吸虱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2004年对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小兽体表寄生吸虱进行了调查,诱捕小兽3303只,隶属4目7科、15属、21种,共收集14635只吸虱,共计5科、6属、21种。调查点位于洱海周边3个不同方位,恰好处于无量山(洱海东部)、哀牢山(洱海南部)和苍山(洱海西部)3座山的连接地段,由于洱海的天然隔离使这3个方位形成了同地域(经度、纬度、海拔和动物地理区划相同)异生境的地理景观。此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同地域异生境里小兽体表吸虱在物种多样性、丰富度、群落结构、相似性和分布。结果表明吸虱的物种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吸虱的丰富度、分布和物种多样性随着宿主和生境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暗示着生态环境影响着吸虱和它相对应的小兽宿主的构成和分布。某种宿主经常有某种固定的吸虱,在动物分类上近缘关系较近的小兽宿主,其体表昆虫群落相似性较高。洱海周边不同方位同种小兽宿主上的吸虱物种相同,这个结果强烈暗示着吸虱与其对应宿主之间有明显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1 长吻鼩鼹 Uropsilus gracilis 采自怒江以西,紧邻缅甸的察隅县日东乡(东经98.10702.,北纬28.49247.,海拔3450 m)小河边针叶林下灌丛环境. 长吻鼩鼹属于鼩形目(Don E.Wilson and DeeAnn M.Reeder,2005),鼹科. 个体小,吻尖,吻由软骨形成,管状.体背自头前至尾基为淡棕褐色,腹面为深灰色;尾较长,尾上下一色,具鳞状环纹,尾尖具稀疏笔刷状长毛,突出于尾端;四足背淡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