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1987年冬季在南平地区分离的一个腐生耳霉新纪录——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叉,6—10×50—130μm,分生孢子无色,多数球形,少数亚球形至椭圆形,13—33×16—35μm,易萌发,多数形成菌丝体,少数可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或三生分生孢子,弹射在水琼脂上的分生孢子常能迅速产生小分生孢子。接合孢子球形,淡黄色,光滑,直径18—29/μm,壁厚2.5—5μm。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987年冬季在南平地区分离的一个腐生耳霉新纪录——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叉,6—10×50—130μm,分生孢子无色,多数球形,少数亚球形至椭圆形,13—33×16—35μm,易萌发,多数形成菌丝体,少数可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或三生分生孢子,弹射在水琼脂上的分生孢子常能迅速产生小分生孢子。接合孢子球形,淡黄色,光滑,直径18—29μm,壁厚2.5—5μm。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1987年冬季在南平地区分离的一个腐生耳霉新纪录——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叉,6—10×50—130μm,分生孢子无色,多数球形,少数亚球形至椭圆形,13—33×16—35μm,易萌发,多数形成菌丝体,少数可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或三生分生孢子,弹射在水琼脂上的分生孢子常能迅速产生小分生孢子。接合孢子球形,淡黄色,光滑,直径18—29/μm,壁厚2.5—5μm。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1987年冬季在南平地区分离的一个腐生耳霉新纪录——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叉,6—10×50—130μm,分生孢子无色,多数球形,少数亚球形至椭圆形,13—33×16—35μm,易萌发,多数形成菌丝体,少数可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或三生分生孢子,弹射在水琼脂上的分生孢子常能迅速产生小分生孢子。接合孢子球形,淡黄色,光滑,直径18—29μm,壁厚2.5—5μm。  相似文献   

5.
金武  董志超  陈春 《菌物学报》2021,40(10):2833-2842
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是虫霉菌亚门Entomophthoromycotina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的代表菌,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蚜科专化性病原真菌。其主动弹射分生孢子的能力是引发高强度流行病控制蚜虫种群的关键原因。本研究以新蚜虫疠霉菌丝制备的弹孢胶囊(模拟感病蚜尸)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在蓝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的产孢量和分生孢子弹射距离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高速显微摄像技术对弹孢胶囊的分生孢子弹射进行了拍摄观察和软件视频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图像视频并进行了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菌丝胶囊经蓝光照射处理后弹射出来的分生孢子数量和孢子弹射速度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的处理(P<0.05);分析高速显微拍摄视频计算所得的孢子弹射初始速度从114mm/s到2.07m/s不等,速度在弹射后期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而急速下降;采用Stokes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其分生孢子的弹射路径与实际路径拟合度较高(R2=0.8941)。综上,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新蚜虫疠霉弹射相关的流行扩散模型和生物学适态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在对性根霉原变种R. sexualis var. sexualis和美国性根霉变种Rhizopus sexualis var. americanus的模式菌株进行了比较研究后, 发现二者除都是同宗配合菌和在接合孢子囊和配囊柄的大形态上有一定相似性外, 在无论是孢子囊阶段抑或是接合孢子阶段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将美国性根霉变种提升为种, 取名美国根霉改级新组合R. americanus stat. nov.并重新进行了描述。过去研究过的许许多多的毛霉目中的接合孢子都是无色的, 只有性根霉和美国根霉的接合孢子被观察到分别为淡褐色和淡青色。有色的接合孢子此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有味耳霉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市郊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流行“黑死病”,经作者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有味耳霉(Conidiobolus osmodes Drechsler)。在虫尸上有菌丝段、接合孢子和少量的分生孢子,未见囊状体和假根。易于人工培养,在培养基上,初生分生孢子球形至倒卵形,乳突明显。次生分生孢子与初生分生孢子同形,直径23.4—41.6×23.4一39μm,易发芽,有六六六粉味。  相似文献   

8.
扫描电镜观察飞虱虫疠霉侵染水稻害虫褐飞虱(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湘  王大伟  郭恺  毛胜凤 《菌物学报》2014,33(4):819-826
稻飞虱如褐飞虱频繁威胁东亚和南亚的水稻生产。化学杀虫剂作为控制虫害的主要手段时常引发环境问题和害虫抗药性。昆虫病原真菌飞虱虫疠霉是稻飞虱的天敌,了解该菌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是开发其生物防治潜能的必要前提。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飞虱虫疠霉侵染寄主褐飞虱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观察。飞虱虫疠霉的分生孢子接触到褐飞虱体壁后可迅速萌发产生侵染性芽管,侵入虫体。经过4d左右的体内潜伏期,飞虱虫疠霉菌丝重新在寄主体表出现。最先突破坚硬体壁的部位为虫体腹部。3种特化菌丝形成于虫体表面,包括假囊状体、假根和分生孢子梗。假囊状体向虫体四周空气中伸出,很可能是帮助真菌探知周围空气湿度状况并吸收湿气用于开启新一轮的侵染循环。假根将虫尸固定在原位植株上,利于之后分生孢子梗主动弹射侵染性分生孢子感染附近健康寄主。这次观察结果显示飞虱虫疠霉具备用于稻飞虱生防的潜能,有必要开展其扩大培养和剂型化研究推进该生防菌的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海南三亚的河泥中分离获得戴氏霉属一新种,即小孢戴氏霉Taifanglania parvispora。它与相近种的主要区别是菌丝段有时稍膨大,瓶梗短和分生孢子小且呈梨形至倒卵形。基于戴氏霉属、腐质霉属、单瓶霉属和瓶霉属中一些种的ITS1-5.8S-ITS2 r DNA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新种与戴氏霉属亲缘关系较近,聚在一个分支中,并在该分支中独立为一亚分支。形态和分子特征分析表明小孢戴氏霉可以作为戴氏霉属中的一个新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3m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0—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25(—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5(—4.0)μm,光滑、1—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9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 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模式:菌株AS 3.4605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在福建南平发现的感染毛蠓(PsycAoda sp.)成虫的冠耳霉(Conidiobolutcoronatus)有关分离、培养和鉴定等工作。在虫尸上,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梨形,大小13.6—30.6×13.6—20.4μm,平均23.6×16.8μm。未见囊状体、假根及休眠孢子。易于人工培养。在培养基上初生分生孢子球形,直径26.4—49.6μm,平均37.8μm。初生分生孢子容易萌发,形成次生分生孢子、以及三生分生孢子、四生分生孢子。许多小型分生孢子外生于初生分生孢子上,卵形,平均大小16.5×13.2μm。分生孢子还可以转化成长柔毛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寄生在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L'HeritexVent.](桑科)上的小树状霉属一新种:构树小树状霉(DendryphiellabroussonetiaeY.L.GuoetZ.Y.Zhangsp.nov.)小树状霉属DendryphiellaBubak&Ranojevic仅报道过2种,即淡褐小树状霉D.infuscans(Thuem)M.B.Ellis和葡酒色小树状霉D.vinoisa(Berk.&Curt.)Reisinger.前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梗具有宽的结节(7~9μm),分生孢子平滑或具小疣,短而稍宽(9~16×4~7μm);后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模具疣,结节宽(6~11μm),分生孢子3个隔膜,明显具疣,长而宽(16~39×4~8μm)。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采集的腐朽木材髓心标本,经分离培养获得-淡黄色菌落,经鉴定为齿梗霉属01pitrichum真菌。齿梗霉属在中国是首次报道。齿梗霉属中国新记录属01pitrichum Atkinson, Bot.Gaz. 19:244, 1894 菌落呈淡黄色,绒毛状。菌丝有隔膜,分枝,相互交织,淡黄色或近无色。分生孢子模较粗大,近直立,有隔膜,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产孢细胞齿状,齿突圆柱状,产孢区域稍膨大。分生孢子着生在齿突顶部,单生,无色或淡色,单细胞,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 3ra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 O一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一25(一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 5(一4.0)μm,光滑、1一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O一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 9 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 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 模式:菌株AS 3.4605 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采自陕西安康的一个簇孢霉属 Sporothrix 新种:安康簇孢霉 Sporothrixankangensis M.Z.Fan,C.Guo et T.Y.Zhang。该种与本属绝大多数已知种的区别在于其初生分生孢子可产生次生分生孢子。与其相似种菌生簇孢霉 S.fungorum de Hoog et Vries的区别,在于其分生孢子呈短棒状或长椭圆形,而不为近球形、短圆柱状或椭圆形。而与链生簇孢霉 S.catenata de Hoog et Constantinescu 的主要不同点为本种的分生孢子链很短,一般二孢,极少数三孢。主模式标本及干制培养物存放于西北林学院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腔孢纲一新属--类腊肠茎点霉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胡萝卜上发生一种叶斑病,严重时造成减产20%~30%.其病原物为丝分孢子真菌(半知菌)腔孢纲Coelomycetes中一未描述的真菌.该菌具有分生孢子器,但其形态与相似属茎点霉属Phoma、鞘茎点霉属Coleophoma和拟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psis不同,遂建立类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ides(新属);其模式种为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 carotae(新种).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7.
近年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胡萝卜上发生一种叶斑病,严重时造成减产20%~30%。其病原物为丝分孢子真菌(半知菌)腔孢纲Coelomycetes中一未描述的真菌。该菌具有分生孢子器,但其形态与相似属茎点霉属Phoma、鞘茎点霉属Coleophoma和拟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psis不同,遂建立类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ides(新属);其模式种为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carotae(新种)。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8.
腔孢纲—新属——类腊肠茎点霉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胡萝卜上发生一种叶斑病,严重时造成减产20%-30%。其病原物为丝分孢子真菌(半知菌)腔孢纲Coelomycetes中一未描述的真菌。该菌具有分生孢子器,但其形态与相似属茎点霉属Phoma、鞘茎点霉属Coleophoma和拟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psis不同,遂建立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新属);其模式种为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 carotae(新种)。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9.
袁毅  陈宗泽  殷勤燕 《菌物学报》2001,20(1):135-136
1997年7月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采集的腐朽木材髓心标本,经分离培养获得一淡黄色菌落,经鉴定为齿梗霉属Olpitrichum真菌。齿梗霉属在中国是首次报道。 齿梗霉属 中国新记录属 Olpitrichum Atkinson,Bot.Gaz.19:244,1894 菌落呈淡黄色,绒毛状。菌丝有隔膜,分枝,相互交织,淡黄色或近无色。分生孢子梗较粗大,近直立,有隔膜,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产孢细胞齿状,齿突圆柱状,产孢区域稍膨大。分生孢子着生在齿突顶部,单生,无色或淡色,单细胞,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光滑。 模式种:Olpitrichum carpophilum Atkinson 大孢齿梗霉 图1 Olpitrichum macrosporum (Farlow) Sumstine, Mycologia 3:55,1911. =Rhinotrichum macrosporum Farlow in Sacc., Michelia 2:148,1880. 菌落平展,淡黄色,绒毛状。菌丝分枝,有隔膜,宽5.0~6.0μm。分生孢子梗粗壮,直立,淡色,长130μm以上,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横隔间距较大,顶部稍膨大(宽6~7μm)。产孢细胞齿状,不规则散生,齿突长3.0~6.5μm。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无色或淡色,14~21×8~10μm。腐生。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和西藏进行子囊菌资源调查,发现木霉属具有绿色子囊孢子的两个新种,命名为波密木霉和绿领木霉。波密木霉的子座小型,橙褐色至黄绿色,垫状,分生孢子梗为trichoderma型。绿领木霉的子座微小,垫状至陀螺形,淡黄色至淡绿色,其孔口处明显色暗,皮层表面带绿色。基于RPB2和TEF1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两个新种作为散在的末端分枝夹杂在具有绿色子囊孢子的已命名分支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