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型流感病毒内膜蛋白(MP)是该病毒分子量最小(21000—28000道尔顿);含量最丰富(占病毒蛋白总量33—50%)的一种非糖多肽,具有型特征,每个病毒颗粒大约有3000个分子的MP,等电点为pH 4.6,用电  相似文献   

2.
流感的流行主要与流感病毒表面抗原的变异有关。但要完全弄清流感病毒的起源和变异规律。也离不开对其各种非表面抗原的研究,特别是这两方面的比较研究。流感病毒的膜蛋白(MP)是其分子量最小、含量最丰富的内部结构蛋白。具有型特异的抗原性。一般认为MP非常稳定。不发生抗原变异。近来发现,编码MP的核苷酸序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家淮  徐红 《病毒学报》2007,23(4):335-338
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它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是具有包膜和分节段的单链负RNA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基因组均含8个节段,而丙型流感病毒仅含7个节段.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征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相似文献   

4.
鸡胚尿囊液中所含的甲型流感病毒经鸡红细胞吸附洗脱法部分纯化后,用蒸馏水透析沉淀浓缩,再通过Sephadex G一200凝胶柱层析纯化。提纯的流感病毒经电镜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以及对其结构多肽组成的分析和分离提纯,证明其纯度符合生物化学和免疫化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广谱抑制多肽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纯化的流感病毒颗粒H1N1、H3N2为靶点对噬菌体展示的随机12肽库进行了筛选。经ELISA、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鉴定,获得52个阳性噬菌体克隆。根据测序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挑选出不同克隆间同源性最高的6条多肽进行化学合成。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实验显示,6条多肽中54-N1和69-N2的抑制活性最强,对N1、N2和乙型流感病毒三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活性,54-N1的IC50值为7.486~14.693μmol/L,69-N2的IC50值为6.605~13.007μmol/L。同时,54-N1和69-N2可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生长。病毒空斑抑制实验显示,54-N1和69-N2可明显抑制空斑形成的大小和数目。通过分析,54-N1的IC50值为18.38~31.76μmol/L,69-N2的IC50值为16.56~25.49μmol/L。两条多肽的浓度在高达10mmol/L时仍对细胞无任何毒性。54-N1和69-N2作为新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与现有NA抑制剂Oseltamivir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为进一步研制局部应用的广谱抗流感病毒的鼻腔喷雾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 94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液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型(influenza virus type A,IFA)、流感病毒B型(influenza virus type B,IF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和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8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2 944例患儿中血清IgM抗体阳性共1 280例,总阳性率为43.48%(1 280/2 944),主要为IFB和MP感染:IFB阳性率最高,为16.68%(491/2 944);其次为MP,阳性率为14.44%(425/2 944)。ADV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P=0.5930.05),其余各种病原体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FB、MP在3~6岁组中检出率最高;RSV在0~1岁组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MP男女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1,P=0.006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B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检出率高于其他季度,MP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IFA、LP、CP也同样是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PIV和ADV各季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在第一季度检出率略高于其他季度。结论大连地区引起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IFB和MP,针对不同年龄组、不同季度的感染情况,应做好重点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伤寒沙门菌表面呈现表达的流感病毒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ELISA板以2.5%的戊二醛溶液预处理,将呈现表达M2e等流感病毒抗原表位的伤寒沙门菌的全细胞抗原在ELISA板上进行干燥包被,通过间接ELISA确立全菌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分别采用化学合成多肽M2e和GST-M2e融合蛋白干燥包被ELISA板,绘制标准曲线,对沙门菌表面呈现表达的抗原进行定量分析;对多肽和融合蛋白干燥包被进行比较,同时确立用于定量表面展示量的回归方程。结果:用多肽包被测定的呈现表达的M2e分子数为9.8×104,以GST-M2e包被测定的呈现表达的M2e分子数为1.3×105。结论:利用全菌干燥包被ELISA板可以对伤寒沙门菌表面呈现表达的抗原进行很好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及分析住院患儿血清中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探讨两种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定性检测患儿血清中的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及季节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6%、22.4%,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3%。PIV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每一年中6-14岁感染阳性率最高;MP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的阳性率也升高,6-14岁阳性率最高。PIV与MP在每年的四季中,感染的阳性率各不相同,并且没有相对的规律可循,但是在冬季阳性率还是较高,其次是春季、秋季,最低的是夏季。结论:掌握儿童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了解疾病感染特点,从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及时快速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系统感染患者9种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和住院的呼吸系统感染者中接受病毒抗体检测33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入选病例共330例,检测出抗体阳性者193例,阳性检出率为58.48%,其中肺炎支原体(MP) 131例(39.70%),嗜肺军团菌(LP) 89例(26.97%),肺炎衣原体(CPn) 17例(5.15%),Q热立克次体(COX)15例(4.55%),副流感病毒(PIVs)7例(2.1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6例(1.82%),甲型流感病毒(INFA)5例(1.52%),乙型流感病毒(INFB)3例(0.91%),腺病毒(ADV)2例(0.61%).结论 MP、LP、CPn分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前三位;除CPn以秋季感染明显高于春冬夏季节;其余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年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1961年Hoyle和Davies用经乙醚裂解的甲型流感病毒进行分离,发现了三种病毒多肽:血凝素(简称HA)、核蛋白(简称NP)、内膜蛋白(简称MP)。HA在还原性条件下裂解成两种多肽——血凝素重链(简称HA1)和血凝素轻链(简称HA2)。不久NO11等又先后发现了有活性的神经氨酸酶(简称NA)。随着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已有许多学者分别用不同毒株分离出了七种结构多肽,  相似文献   

11.
为体外验证流感病毒PB1-F2与热休克蛋白Hsp40相互作用,通过两个方向的GST pull-down试验验证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构建GST-多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B1-F2和pGEX-6P-1-Hsp40,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诱导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EGFP-Hsp40及pCAGGS-PB1-F2,并分别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Hsp40及PB1-F2融合蛋白,然后进行GST pull-down试验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构建了两种蛋白的各种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GST-多肽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正反两方向都证实了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初步证实了流感病毒PB1-F2在体外能与Hsp40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氨酸酶(NA)是一种具有唾液酸酶活性的流感毒粒表面糖蛋白,切断病毒HA与细胞膜上神经氨酸残基之间的连接,使病毒能够从宿主细胞表面释放.检测了新型H1N1流感NA基因核苷酸序列,用免疫信息学方法预测、筛选和鉴定B细胞表位;人工合成NA抗原多肽SE8和RE6,并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两种抗血清具有体外中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能力(微量中和实验),而且还具有拮抗血凝释放作用.根据2009年全球毒株NA基因序列检测和比对结果,发现多肽SE8和RE6序列未变异.实验揭示,多肽SE8和RE6可以作为新型H1N1流感候选多肽疫苗.  相似文献   

13.
比较1978、81、82年从猪中分离出的甲_3流感病毒与同年代人甲_3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多肽结耕。从血清学、血凝素肽图以及SDS-PAGE电泳图都表明逐年猪甲_3与人甲_3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密切相关。而且膜蛋白与核蛋白也基本相同。更明确表明人的甲_3流感病毒年年不断地极易传给猪。猪中有了甲_3病毒株其NP迁移位置与其它毒株略有不同,文中对此进行了讨论。用~(125)I标记血凝素肽图比较1979、1981、1982、1983年猪与人甲_3毒株,逐年在肽图上都有明显差异,同年不同时间分离的毒株之间,肽图上也略有改变,更进一步表明此法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4.
Vero 细胞流感疫苗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外有包膜。根据病毒核壳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根据其表面(HA、NA)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乙和丙型没  相似文献   

15.
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的茎部区相对保守,是广谱疫苗、抗体与病毒检测制剂的重要靶点.前期研究获得了一株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茎部多肽(aa 428-452)反应的单克隆抗体(5D3-1B5).为系统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测定了5D3-1B5的抗体效价(IgG、血凝抑制与病毒中和...  相似文献   

16.
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是流感病毒研究的重要方面。部分研究者采取实验室重构流感病毒的方法,试图发现影响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的重要因子,这对揭示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的分子机制以及流感的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重构流感病毒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令人关注。文中重点讨论了目前实验室重构流感病毒的生物安全问题,建议从实验室防护和科研管理两方面重视并加强实验室重构流感病毒,特别是高致病流感病毒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6年1—12月1 136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的4月龄~12岁患者,了解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9种常见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的血清中9种病原体。通过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阳性检测率在不同年龄、季节、性别患儿阳性病例数及阳性率的差异。结果1 13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IgM抗体检测阳性534例,阳性率为47%。9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MP阳性率最高(40.8%),COX最低(0.0%)。单一病原体感染487例,阳性率为42.9%,混合病原体感染47例,阳性率为4.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学龄期组IgM阳性率最高(54.1%),幼儿组最低(3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29、P0.05)。春、夏、秋、冬IgM阳性率分别是44.9%、53.5%、43.8%和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57、P=0.084,P0.05)。患者男女性别IgM阳性率分别是37.8%和5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62、P0.05)。结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MP为主,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感染率较高,无季节差异,女性患儿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利用高正交性的二维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离强极性动物药多肽的方法。本文以塞隆骨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亲水性C18AQ制备型高效色谱柱为第一维分离柱,首先在一维分离中将目标混合物分成若干组份;然后以C18MP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分离柱,将第一维分离后得到的组份纯化为单体化合物。本研究最终得到5个塞隆骨单体化合物,化合物纯度均超过98%。经Nano-LCESI-MS/MS鉴定和搜库分析,这些多肽的序列分别为:KTAILVKE、RGAPQDQE、LVGPGAPGR、GFAGD和KPQWHP。此研究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且重复性好,可以对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利用高正交性的二维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离强极性动物药多肽的方法。本文以塞隆骨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亲水性C18AQ制备型高效色谱柱为第一维分离柱,首先在一维分离中将目标混合物分成若干组份;然后以C18MP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分离柱,将第一维分离后得到的组份纯化为单体化合物。本研究最终得到5个塞隆骨单体化合物,化合物纯度均超过98%。经Nano-LCESI-MS/MS鉴定和搜库分析,这些多肽的序列分别为:KTAILVKE、RGAPQDQE、LVGPGAPGR、GFAGD和KPQWHP。此研究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且重复性好,可以对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赖文彬  汪世雄  叶昕 《微生物学报》2013,53(12):1334-1339
【目的】利用流感病毒启动子报告细胞株(HeLa-IAV-Luc),从微生物代谢产物化合物库中筛选具有抑制流感病毒(WSN/H1N1)效果的化合物,并初步探索其抑制流感病毒的机理。【方法】首先用化合物处理感染流感病毒的HeLa-IAV-Luc细胞,通过荧光素酶实验来筛选出能够抑制流感病毒的化合物。其次通过在流感病毒感染的不同时间点加入化合物并检测病毒蛋白的表达水平,以此来研究化合物在流感病毒复制的何时发挥作用,并用假病毒实验进一步验证。同时通过流感病毒启动子报告实验来检测化合物对流感病毒RNA聚合酶(viral RNA polymerase,vRNP)活性的影响,探究化合物抑制流感病毒的机理。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检测化合物对流感病毒RNA合成的影响。【结果】通过检测流感病毒感染的HeLa-IAV-Luc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从化合物库中筛选出了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化合物Colletodiol。通过在流感病毒感染的不同时间点加药以及假病毒实验证明了Colletodiol在流感病毒进入细胞后发挥作用,对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功能没有影响。通过启动子报告系统证明了Colletodiol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vRNP的活性,流感病毒RNA的合成也因此受到抑制。【结论】通过HeLa-IAV-Luc细胞筛选出了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化合物Colletodiol,其抑制流感病毒的机理是能够显著降低流感病毒vRNP复合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