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秀萍  祁振海 《生物技术》1995,5(3):26-28,25
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发酵生产青霉素酰化酶比较理想,但是巨大芽孢杆菌保藏时间短、易变异、发酵周期短,在生产中巨大芽孢杆菌正常的生长代谢,受原料质量、工艺条件影响较大。哈药厂经过一年多的中试,两年大规模生产基本掌握了发酵生产工艺,并能控制发酵生产状态。平均酶活450u/100ml以上。  相似文献   

2.
萃取耦合发酵可有效减弱产物抑制和提高底物利用效率,本文就萃取耦合发酵生产丁醇工艺中的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剂加入量、底物浓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剂为大豆油生物柴油,油水比为3∶5,发酵过程无需搅拌,静置发酵为宜,在发酵之初加入萃取剂。分别以玉米和木薯为发酵底物,确定其最适底物浓度为100 g/L,以玉米为原料萃取耦合发酵中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18.17 g/L和29.31 g/L。以木薯为原料萃取耦合发酵生产丁醇及总溶剂产量比传统发酵分别提高了48.69%和51.80%。  相似文献   

3.
以丙酸菌发酵生产维生素B12(VB12)的废弃物中,含有丙酸、乙酸、铵盐、蛋白质等成分,废弃物未经充分处理就大量排放,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资源。而丙酸及其衍生物因具有广泛的用途,每年在我国需大量进口。本论文采用萃取-蒸馏法脱水工艺对丙酸菌发酵废液中的丙酸进行提取纯化,并最终认为萃取-蒸馏法是一种高效、经济、适用的新纯化工艺,它可将VB12生产废液中的丙酸混合水溶液脱水提取丙酸,且丙酸的回收率均达95%。  相似文献   

4.
以聚丙烯腈纤维为载体制备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酸部分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为载体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共价键结合制备了固定化胞外青霉素G酰化酶。当水解后的载体中 NH2 基含量为 690 μmol g和含水量为 64%时 ,对酶蛋白的固定量达 1 0 0mg g以上 ,固定化酶的活力达 2 30 0IU g ,酶活力总产率为 30 % ,固定化效率为 56%。酶活力的总产率和固定化率随加酶量的增加而降低。该酶可以将浓度为 2 5%~1 2 5%的青霉素G钾盐水解 98%以上。批投青霉素G钾盐为 1 0g,酶负荷为 1 50IU g(PGK) ,经2 0批水解反应后 ,剩余酶活力为 80 %。用二硫基苏醣醇处理固定化酶 ,对水解青霉素G钾盐的操作稳定性有促进作用。固定化酶的室温保存半衰期为 1 30d。用戊二醛和硼氢化钠溶液处理固定化酶后 ,酶活力的室温保存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固态发酵反应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棠 《生命科学》1992,4(5):33-34
关于固态发酵反应器虽然已有多种形式,但真正用于饲料发酵的固态反应器由于工程放大等难题,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定型产品,从文献报道固态发酵反应器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浅盘式发酵器此类反应器很早已应用,作为表面培养的抗生素生产工艺中曾广泛用于药厂。其又可分为带盖式、不带盖式及底部有强制通风和无强制通风等形式。虽然浅盘反应品操作简便,产率较高,产品均匀,但因占体积过大,耗费劳动力大,无法机械化操作等缺点,不适宜在工业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酸奶发酵过程中抗生素对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7种抗生素对发酵产酸奶的酸度影响。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菌浓度比来发酵牛奶,NaOH滴定其酸度。结果表明:头孢噻呋钠、青霉素G钾盐、硫酸链霉素、盐酸土霉素、硫氰酸红霉素对发酵生产酸奶的临界质量浓度点分别为0.012 5、0.25、30、0.125和2.5 mg/L;硫酸庆大霉素和磺胺嘧啶的临界质量浓度点高于200 mg/L;抗生素的浓度低于临界浓度点,酸奶的酸度在80°T到100°T之间。实验证明: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加入抗生素对酸奶酸度的变化趋势稳定,利用酸度来判断抗生素的浓度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萃取-结晶法制备辣椒碱类化合物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一条从辣椒精制备辣椒碱类化合物的工艺路线,考察了皂化、萃取和结晶条件对辣椒碱类化合物收率和纯度的影响,获得了纯化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5%氢氧化钠溶液皂化辣椒精,皂化液酸化后用乙醚萃取2次,乙醚相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3次,所得氢氧化钠萃取液调pH值后结晶,得到辣椒碱类化合物,纯度为98.73%,总收率为78.89%.  相似文献   

8.
砂地柏种子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种子油是该植物主要的杀虫、杀菌活性组分。通过对砂地柏种子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出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萃取方式,静态萃取时间10min;动态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7000psi,萃取温度65℃,CO2流量为40mL/g;限流管温度80℃,用石油醚(沸程60-90℃)接受。初步认为SC-CO2萃取砂地柏种子油优于常规提取方法。同时对该技术工业化应用前景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具有抗氧化活力的玫瑰茄与酸乳发酵结合起来,开发玫瑰茄发酵酸乳。方法:玫瑰茄活性物质采用温水浸提法,获得玫瑰茄花茶并将pH调整至6.0后进行酸乳的发酵。玫瑰茄活性物质通过测定540nm和280 nm吸光度值,分别对应玫瑰茄色素与精油的含量;玫瑰茄发酵酸乳的生产工艺以感官评价分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优化,最终获得玫瑰茄发酵酸乳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玫瑰茄浸液会对乳酸菌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玫瑰茄用量要小于0.5%;玫瑰茄浸提活性物质最佳条件为40℃温水浸提40 min。结论:最终确定的玫瑰茄发酵酸乳最佳生产工艺为玫瑰茄用量0.3%、奶粉用量5%、发酵时间24 h。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因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治疗效果,在我国医学细菌感染治疗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简要介绍青霉素提纯工艺的生产现状,再进一步探讨和分析青霉素提纯工艺生产的研究进展,以便使青霉素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和防癌、抗癌等生理活性的植物天然产物,其功能与生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白藜芦醇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在微生物发酵生产及存储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以防止其降解,使得发酵及存储工艺复杂化,增加了成本。本研究对发酵及存储过程中的各类条件,如温度、pH、培养基成分及大肠杆菌对白藜芦醇的降解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使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对白藜芦醇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可作为基础资料,为降低发酵生产及存储过程中白藜芦醇的降解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葡萄酒降酸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葡萄酒酵母1450(Chxs、Ampr)和酒酒球菌SD-2a(Chxr、Amps)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EG和Ca2 促融的方法进行了两菌株的跨界原生质体融合。利用放线菌酮 氨苄青霉素对融合子进行初筛,再经发酵试验复筛,从117株融合子中筛选出1株在酒精发酵的同时降解苹果酸能力强的融合子F-20,在连续传代10次后,其遗传性状稳定。融合子F-20的酒精发酵能力接近葡萄酒酵母1450,同时能够降解66%左右的苹果酸。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酶液体深层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纤维素酶液体深层发酵进行了生产工艺的研究。在实验室摇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纤维素酶的二级和三级液体深层发酵的工业生产性试验。使酶活力达到140~155u/ml.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生产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筛选能够有效降解甘草药渣的菌株,优化菌株的纤维素酶生产工艺。从腐烂的甘草及土壤中筛选甘草药渣降解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8S r DNA测序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菌株发酵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分析法确定菌株最佳产酶条件;利用菌株生产的纤维素酶对甘草药渣进行酶解研究。确定分离菌株为Penicillium oxalicum,命名为草酸青霉G2。正交分析结果表明,药渣含量、发酵时间对G2的发酵有显著影响(P0.05,P0.05);在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下,测得G2滤纸酶活力3.43 U/m L、内切酶活力16.89 U/m Lu;甘草药渣的酶解结果表明,G2生产的纤维素酶(G2酶)对甘草药渣的酶解效率优于商品酶。此外,甘草药渣经酶解以后,甘草总黄酮提取率明显升高。对甘草药渣降解菌的筛选以及对菌株的产酶工艺研究,旨在为合理利用甘草药渣以及生产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纤维素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L-色氨酸进行了简要概述,指出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直接发酵生产L-色氨酸为国内主流方法,并对其成熟的发酵工艺控制、提取工艺进行了简析,并指出部分可进一步优化的工艺点。其中发酵工艺简析包括菌种培养基增加一定溶度抗生素和控制发酵温度来控制质粒稳定性;分析物料作用并提出优化后的种子、发酵培养基组成;菌种无需控制溶氧,而发酵则用溶氧反馈补料;控制乙酸和氨氮浓度、顺序升温缩短周期降低抑制性副产物作用。分离提取工艺简析包括硫酸酸化p H2-3,陶瓷膜过滤并控制滤液平均单位为14000-18000u/ml,阳离子树脂纯化,醋酸调p H5.89,0.5%活性炭60℃脱色20-30min,蒸发浓缩结晶,纯化水洗涤整条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微滤膜技术在发酵工业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主要针对该技术在酒精类饮料(啤酒等),抗生素(头孢类、硫酸连杆菌类、青霉素类、红霉素类等)、有机酸(甘氨酸、谷氨酸、色氨酸、乳酸等)三大类发酵产品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L -赖氨酸·L -谷氨酸盐制备过程中脱盐、复合、结晶等工艺对产品的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了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 ,为此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瑞士乳杆菌LH-G51菌粉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确定适合LH-G51生长的发酵培养基、冻干保护剂配方及生产工艺。结果:发酵时间、碳氮源及微量元素等添加量均对LH-G51生长有明显影响。最终确定LH-G51培养基碳氮源及微量元素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10 g/L,酵母膏15 g/L,MgSO4·7H2O为250 mg/L,MnSO4·H2O为50 mg/L,发酵时间10 h,保护剂为B。结论:根据优化工艺,LH-G51冻干菌粉活菌数可达到4.21×1011 CFU/g。  相似文献   

19.
应用混料实验设计制备秸秆复合降解菌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秸秆类废弃物含有大量木质纤维素,该类物质结构稳定,不易降解,为秸秆的合理利用带来诸多困难。本实验尝试利用混料实验设计对筛选出可以共同培养的五种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配比进行研究,寻求复合发酵降解剂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并分析发酵产品得到适用于不同发酵目的的菌剂。通过对发酵产品中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率及还原糖的含量的分析建立模型,分析预测纤维素降解率最高为35.75%,木质素降解率最高为27%,还原糖含量最高为3.39mg/g。通过优化得出发酵菌剂最优配比为枯草芽胞杆菌12.1%,克鲁斯假丝酵母10%,地衣芽胞杆菌27.2%,变色栓菌10.6%,黄孢原毛平革菌40%。对应三指标的实测值为:35.47%,26.41%和2.37mg/g。  相似文献   

20.
头孢西丁钠是一种具有长效、广谱抗菌特点的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类型有着良好的抵抗作用。能够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类型疾病、心内膜炎症、腹膜炎症以及尿路感染和其他骨架、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类疾病等症状的治疗过程中。通常来讲,头孢西丁钠的制作工艺是颇为简单的,通过头孢西丁酸和成盐剂相互综合最终可以完成头孢西丁结晶的制作工作,但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制作出晶体形状、晶体质量以及晶体稳定性都较为良好的头孢西丁钠产品,仍需要针对头孢西丁钠原料结晶工艺进行一定的筛选,保证头孢西丁钠原料结晶的质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本文将提出一种新的头孢西丁钠原料药制备工艺,探究其与常规制备工艺之间的具体区别,以便更好的完成头孢西丁原料药结晶工艺的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