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0)
<正>南非国立传染病研究所(NICD)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表示,该所研究人员与美国同行合作,成功确认并在实验室复制出一种能够杀死不同艾滋病病毒(HIV)毒株的抗体,有望据此研发新型抗艾滋病疫苗,相关成果发表在在最新一期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研究人员对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的感染反应情况进行了研究,从其血液分离出她所产生的抗体,并运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中成功复制出了这种抗体。该抗体属于广泛中和抗体,能够杀死多种艾滋病病毒毒株。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2)
<正>南非国立传染病研究所(NICD)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表示,该所研究人员与美国同行合作,成功确认并在实验室复制出一种能够杀死不同艾滋病病毒(HIV)毒株的抗体,有望据此研发新型抗艾滋病疫苗,相关成果发表在在最新一期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研究人员对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的感染反应情况进行了研究,从其血液分离出她所产生的抗体,并运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中成功复制出了这种抗体。该抗体属于广泛中和抗体,能够杀死多种艾滋病病毒毒株。 相似文献
3.
4.
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3)
<正>科研人员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全面系统揭示了食管鳞癌的遗传突变背景,发现了一批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进程和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为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病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确定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3月17日,研究成果于国际学术权威杂志《自然》在线发表。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和全球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六位。目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明了,治疗缺乏特异性的分子靶点和有效的治疗药物。科研人员对我国食管鳞癌患者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杂交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5):2-3
近日,《自然-通讯》报道称,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张令强课题组日前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泛素连接酶Smurf1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子。据介绍,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疾病,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已居癌症发病率的第3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比例亦逐渐增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7)
<正>近日,《自然》在线发表了英国研究人员新发现的与发育障碍相关的基因,这些发育障碍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缺陷、癫痫和智力障碍。有着严重发育障碍的孩子一半以上都无法进行相关的基因诊断,这些新发现的基因增加了可以诊断的儿童的比例。因为一些发育障碍非常罕见,不会获得单独的临床诊断,又或因为症状变化多样,亦或者很难从极其类似的发育障碍中区分出来,所以发育障碍相关的基因诊断很不容易。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发育障碍的遗传因素,英国惠康基金会桑格研究院的Matthew Hurles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9-I0009
甲福明(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现在,来自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能杀死缺失重要抑癌基因p53的癌细胞。这项研究的发现可能为治疗人类癌症提供了可能的候选药物。该研究的结果刊登在近期的《Cancer Reseamch》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26)
正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从遗传学、病毒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等多个角度,首次发现一种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为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候选生物靶标。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203
<正>艾滋病病毒表面有一些突起,这是它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美国科学家8日说,他们已经完全弄清楚了这些突起的结构以及其与人体细胞融合前后的动态变化。这一成果为设计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奠定基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耶鲁大学和韦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当天在英国《自然》上发表相关论文。参与研究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艾滋病研究专家周同庆告诉新华社记者,以前设计疫苗完全是盲目地在那做,而现在相当于知道了这个逃犯长什么样,所以抓获它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导致有效疫苗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6)
<正>《自然-免疫学》报道了死亡细胞和濒死细胞是如何被移出体外的。血清中的一种名为C1q的成分可以很快覆盖在濒死细胞上,虽然科学家曾猜想C1q可能参与到濒死细胞的清理工作,但是有关机制一直未知。Terry Means等人发现一种存在于大量免疫细胞中的受体SCARF1,它能够识别出与濒死细胞结合的C1q,导致免疫细胞吸收并处理掉这些细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3):I0002-I0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吴缅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杨小鲁教授合作,在癌症代谢机制研究中取得一项新的突破性发现。即证实p73蛋白激活了癌细胞中的磷酸戊糖途径,支持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3)
<正>流感病毒每年都有新变化,如果能提前预测下一次流感病毒的进化方向,就能提前研制出更有针对性的疫苗。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就刊登了这样一项研究成果,一种新的预测模型有望帮助人们预判未来流感病毒的特征。流感病毒的进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其本质是不同毒株间的相互竞争,目的就是能更有效地感染人类,而如果能预判哪种毒株将在下次竞争中获胜,就能提前对可能流行的新病毒变种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6)
<正>《自然-生物技术》上的一项报告介绍了一种可重新激活已被HIV产生抗药性的治疗抗体的方法。除了介绍改造抗体以使其重新对大批HIV-1病毒株有效的改进方法外,报告作者还认为这种改进方法对其他治疗抗体也会有用。此次研究涉及到的抗体名为ibalizumab,通过阻断HIV-1为进入细胞而使用的一种受体的方式发挥作用。但是,某些病人体内的HIV-1病毒株在受到ibalizumab作用时,会发生一些特殊突变从而对抗体产生抵抗性。结构性研究显示,这些突变会通过在病毒与抗体之间引入空隙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9):5802-5803
<正>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关于冠状动脉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冠状动脉血管的新起源——心内膜。这一重大发现为临床心肌梗死血管再生治疗和体外人工心脏血管生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Science杂志的编委和评审专家高度评价此项工作的开创性意义,他们认为这项研究工作是心血管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对发育和再生领域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2):I0003-I0003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在英国《自然一通讯》杂志上刊文称,他们发现痛风不光是肾脏排出尿酸的功能降低所致,肠道排出尿酸功能的降低也是一个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6)
<正>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范衡宇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孙青原实验室合作,发现CRL4蛋白质复合体对维持卵子的活性至关重要,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维持雌性生育能力、延缓女性更年期的新机制。该研究为了解卵巢早衰、妊娠失败等女性不孕疾病的病因提供了新认识。相关成果发表于12月2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