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情景游戏干预对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治疗的影响。方法按时间段法将100例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门诊儿童输液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景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景游戏干预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依从性、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使输液疗程能顺利完成,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检查效果。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用18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静脉留置针于静脉留置后注射造影剂。实验组患者造影剂渗透率和疼痛感低于明显对照组,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G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造影剂渗透率、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张海霞 《蛇志》2017,(1):59-61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体位在缓解婴幼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受静脉穿刺治疗的婴幼儿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单日注射为对照组,双日为实验组。对照组按操作常规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静脉穿刺前20ming及静脉穿刺后5min实施袋鼠式环抱体位进行常规操作,观察两组婴幼儿疼痛表情出现时间、开始啼哭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开始啼哭时间、疼痛表情出现时间均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啼哭持续时间、疼痛表情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体位可有效缓解婴幼儿静脉穿刺疼痛,且该法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技术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容易掌握的大鼠右心室压力测量方法。方法:取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对照组(n=10)。实验组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0.45×13.5 mm)经胸直接穿刺右心室测量右心室压力,对照组使用右心导管,经颈外静脉沿右心房插入右心室测量右心室压力。比较两者操作时间、成功率、右心室压力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从麻醉开始到成功测出右心室压力的时间5.10±1.32 min,对照组为25.21±10.30 min(P0.05)。两种方法所检测到的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舒张压、右心室平均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成功率100%,对照组60%(P0.05)。结论:经胸右心室穿刺法能准确、快速穿刺到右心室并能准确测量右心室压力。  相似文献   

6.
刘璞 《蛇志》2009,21(3):207-208
目的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z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在儿科应用的优点。方法将16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照组使用注射器采血,并对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高,无溶血现象;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低,且易使标本溶血。结论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优点是穿刺部位易掌握、血管易暴露、针头易固定,且方便、安全、有效,穿刺成功率高,值得儿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兴蓉  陈雪玉  陈世兰 《蛇志》2015,(2):162-163
目的观察比较新型排气法与传统排气法在临床护理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责任护理组每周一、三、五上午静脉输液患者中抽取80例次为对照组,每周二、四、六上午静脉输液患者中抽取80例次为观察组。对照组静脉输液时采用传统排气法,观察组采用新型排气法。比较两种排气方法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排气时间、排气浪费药液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排气时浪费的药液损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排气法提高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节约了排气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药液损失量,避免潜在的院感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5例行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堵管、静脉炎、针体滑出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持了输液治疗的连贯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2018年2~3月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30例患儿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对我院2018年3~4月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30例患儿为实验组,使用规范化管理。观察比较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儿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00%,实验组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针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有效按压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左侧手背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拇指指腹按压法;右侧手背为实验组,采用拇指挠侧面按压法。对两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出血及淤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拇挠侧面按压法优于传统拇指指腹按压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两种静脉进针法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效果,为临床护理选择适宜的进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福州儿童医院住院输液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穿刺点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度角进针,对照组静脉穿刺均采用40~45度角进针,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穿刺引起外渗皮肤隆起送管失败有5例,进针无回血2例;对照组50例患儿穿刺引起外渗皮肤隆起送管失败21例,进针无回血6例。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以皮肤15~30度角进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可减少外渗皮肤隆起送管失败、无回血以及血管破裂导致皮下淤血现象,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如 《蛇志》2002,14(1):77-7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静脉穿刺中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具体掌握静脉穿刺中的心理护理重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出老、幼、中青年静脉输液患者 43例 ,分为无心理护理组 1 7例 ,有心理护理组 2 6例 ,两组对比观察。  有心理护理组按如下 5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希望法。直接向患者介绍通过输液治疗后的效果 ,尤如在患者眼前展现一条通往康复的希望之路 ,可对患者说些“对你来说 ,输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李丽荣  刘彦希  刘花  王树越  周凤吉 《生物磁学》2011,(18):3534-3535,3543
目的:探讨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有效按压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左侧手背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拇指指腹按压法;右侧手背为实验组,采用拇指挠侧面按压法。对两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出血及淤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拇挠侧面按压法优于传统拇指指腹按压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回馈教学对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方便抽样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一二病区2017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188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95例与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干预患者,观察患者3个月导管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上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置管后握拳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馈教学有利于提高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可加快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提高握拳运动依从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理干预对手术室患儿静脉穿刺时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进行静脉穿刺的18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6岁之间,将所有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并使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够由900例患儿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与操作,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以减少惠儿穿刺时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并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无论在穿刺的主动性还是在穿刺的成功率等方面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较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而言,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儿配合穿刺的主动性,更加有助于消除其恐惧与不安的情绪,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方靖霞 《蛇志》2013,(4):434-435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术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急诊急危重患者在抢救中选择应用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术,并观察穿刺成功率和抢救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能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及时采血及输液,保证了抢救用药及静脉通道畅通,抢救效果显著。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术既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操作安全便捷,可以广泛应用于急诊急救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技术在危重症惠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珐:选取323例预计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时间、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323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无一例因穿刺失败改行其他部位中心静脉穿刺.超声多普勒引导穿刺置管操作时间184.6±20.5s.超声多普勒引导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超声多普勒引导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4.64%.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引导危重症怠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缩短了置管时间,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2012年6~12月在我科行输液治疗使用留置针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为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50例,为使用普通型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种留置针的并发症,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炎、外渗、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为0,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安全型留置针可起到预防针刺伤的作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胡丽娟  张友其  彭韦霞 《蛇志》2010,22(4):351-352
目的探讨预防锁骨下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方法将锁骨下静脉置管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实验组采用肝素加头孢唑啉封管,穿刺点外涂莫匹罗星和氧氟沙星软膏。结果实验组无导管出口部位发生感染患者,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导管出口部位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行感染,实验组1例,对照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使用抗生素对锁骨下静脉导管出口部位有预防作用,对血行感染则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