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报道生殖器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联系,认为HPV感染是95%以上宫颈癌变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HPV致癌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现就HPV的致癌途径与协同因素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对HPV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自从1977年德国学者ZurHausen等从宫颈癌标本中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DNA,并推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后,许多学者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目前,对于宫颈HPV感染检测有多种手段,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捕获杂交技术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广泛。在宫颈癌筛查中联合应用HPV检测和细胞学,不仅可以提高敏感性,而且还可以减少随诊频率,从而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赵虹  张芬  张振东 《病毒学报》2021,37(6):1363-136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但高危型HPV感染引起宫颈上皮恶变的机制尚不清楚.微小RNA (micro RNA,miR)-362-3p是具有抑癌活性的miR,在宫颈癌中表达降低;Nemo样激酶(Nemo-like kinase,NLK)是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的miR-362-3p靶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增加.但宫颈癌发病过程中高危型HPV感染与miR-362-3p、NLK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miR-362-3p、NLK在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细胞株中的变化,并通过转染miR-362-3p模拟物、NLK表达质粒的方式验证了miR-362-3p靶向NLK调节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中miR-362-3p的表达明显降低、NLK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高危型HPV阴性的宫颈癌组织比较,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miR-362-3p的表达明显降低、NLK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比较,HPV16感染的SiHa细胞、HPV18感染的HeLa细胞及HPV阴性的C33A细胞中miR-362-3p的表达明显降低、NLK的表达明显增加且SiHa细胞中miR-362-3p表达降低、NLK表达增加最明显;在SiHa细胞中,过表达miR-362-3p能够降低细胞活力及NLK的表达,同时也使NLK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降低;过表达NLK能够逆转miR-362-3p降低细胞活力及NLK表达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宫颈癌中高危型HPV感染与miR-362-3p低表达、NLK高表达有关,过表达miR-362-3p通过靶向抑制NLK降低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初步探索了高危型HPV感染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中miR-362-3p表达减少并靶向引起NLK表达增加,进而促进了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这为将来深入认识高危型HPV引起宫颈癌发病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并且HPV感染具有显著的特点,因此,预防HPV感染是防治宫颈癌的主要途径。已明确性行为是促进HPV感染最重要的辅助因子,个体免疫力低下及年龄因素亦是促进HPV感染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在全球逐渐开展的预防措施包括对常见的高风险HPV类型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及包括HPV检测在内的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实施已经在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程序中的应用。由于HPV的感染率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我们需要针对各地区的特点以完善相应的宫颈癌筛查程序,从而为宫颈癌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型别及其感染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探讨了江西省和广东省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分析了高危型HPV对各种宫颈病变的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采用细胞学、HPV DNA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电子阴道镜和宫颈化学着色方法筛查宫颈癌患者,经病理镜检确诊,然后用GP PCR-SBT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江西省溪口镇、古市镇及修水县城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率为5.7‰。HC2方法发现宫颈癌患者13种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89.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为84.8%,对照组为24.5%。采用GP PCR-SB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发现,江西省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58、31、33、18、66、6、11、56和81十种型别,其中HPV81型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据此提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发现江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4.5%。建立了HPV基因分型的方法,对HPV致宫颈病变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DNA杂交技术对2 761例妇科门诊就诊者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2 761例样本中,HPV感染有768例,阳性率27.82%,HPV感染人次972人次。检测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813人次,占感染总人次的83.64%;检出低危型HPV(6,11,42,43,44)73人次,占感染总人次7.51%;中国人群常见型HPV(53,66,CP8304)86人次,占感染总人次的8.85%。165例样本中包含了25种亚型的感染。结论 DNA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分型,可一次检测多种亚型,有利于对HPV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宫颈癌的表达,并分析HPV16对P53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宫颈癌和20例非宫颈癌组织中HPV16、P5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蛋白在宫颈癌和非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50%,宫颈癌组明显高于非宫颈癌组(P<005)。在宫颈癌HPV16感染与非感染组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06%和83%(P<005);TGFβ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9%和625%(P<005)。HPV16感染组P53蛋白在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表达分别为222%、450%和667%,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蛋白在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表达分别为333%、200%和333%,TGFβ1蛋白在病理分级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致癌机制可能通过变型P53蛋白表达上调,TGFβ1蛋白表达下调,引起宫颈细胞增殖失控,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宫颈癌的病变程度分为I期组(n=21)、II期组(n=46)、III期组(n=49)、IV期组(n=2)。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分型检测,比较不同程度的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宫颈癌病变程度患者的多重感染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118例患者中有97例患者感染了HPV,感染率为82.20%,且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HPV感染率高于I期组(P0.05)。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一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V期组二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多重感染率高于I期组,且IV期组多重感染率高于II期组、III期组(P0.05)。多重感染患者类型有多种,其中尤以HPV16+18+53型最多,占比49.05%,其次是HPV16+18+68型感染,占比32.07%,HPV16+53+58型感染,占比13.21%。年龄在50岁以上、分期为III-IV期、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多重感染率更高(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均有联系,对年龄较大且HPV多重感染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筛查,预防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及其病毒负荷量在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价值,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借鉴。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宫颈癌、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妇女387例,对比分析宫颈癌、上皮内瘤变I、II、III级及正常妇女的HPV感染率及负荷情况。结果 (1)CIN I、II、III级和宫颈癌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70.45%,55.56%,66.33%,84.62%vs 13.19%,P0.05),以高危型HPV为主(各占47.73%,41.67%,59.18%,83.08%),并且单一感染多见(63.64%,47.22%,53.06%,67.69%):(2)CIN I级HPV-DNA负荷量较低,CIN II、III级和宫颈癌组负荷量逐渐增加,尤其是病毒负荷量达500~1000及以上的比例逐步增高(P0.05):(3)Pearson相关分析可见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宫颈癌和CIN多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其病变严重程度与HPV负荷量密切相关,HPV结合负荷量检测能更精确判断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0.
潘琴  王纯  杨燕峰  陶肖馨  蔡丽彬  方瑛 《病毒学报》2021,37(5):1060-1065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HPV16是常见的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但具体机制未明确.有临床研究报道,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表达增加有关,为了阐明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LY294002在HPV感染宫颈癌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本实验培养了 HPV16感染的宫颈癌细胞株SiHa、HPV阴性的宫颈癌细胞株C33A、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株H8,检测了 p-PI3K、p-AKT的表达水平;SiHa细胞分为对照组、50 μmol/L及100 μmol/L LY294002组,药物干预后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490值及p-PI3K、p-AKT、c-myc、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皮下注射SiHa细胞建立移植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25mg/kg、50mg/kg LY294002组,药物干预后取移植瘤称重.结果显示,SiHa细胞中p-PI3K、p-AKT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33A、H8细胞;50 μmol/L及100 μmol/L LY294002组 SiHa 细胞的 A490值及 p-PI3K、p-AKT、c-myc、bc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5 mg/kg、50 mg/kg LY294002组移植瘤小鼠的移植瘤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HPV16感染的宫颈癌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具有促增殖作用.本实验阐明了 PI3K/AKT通路及其抑制剂LY294002在HPV16感染的宫颈癌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PI3K/AKT通路的激活能够促进HPV16感染的宫颈癌细胞增殖及移植瘤的生长,使用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及移植瘤生长,未来PI3K/AKT通路可能成为HPV16感染引起宫颈癌的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成为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癌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在宫颈癌患者中几乎100%能检测到HPV感染。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是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方法。欧美等发达国家宫颈癌死亡率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宫颈癌筛查项目和HPV疫苗接种项目。而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死亡率较高,发展中国家缺乏自主研发的HPV疫苗,人们对HPV和宫颈癌认知水平偏低,直接影响HPV疫苗的接受度。本文综述了影响发展中国家接种HPV疫苗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宫颈癌和HPV感染相关知识水平、文化背景、HPV疫苗安全性与局限性、接种费用等方面。通过加大宣传HPV感染和HPV疫苗的相关知识,由政府和正规医疗机构提供疫苗渠道,同时国家承担全部或部分接种费用,将会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人群接种HPV疫苗,有效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拟评MALDI-TOF-MS技术在HPV分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河南安阳地区94例宫颈癌样本中HPV感染状态,并与普通PCR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结果:94例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率为92.6%,共检测到10种常见的高危型别,以16为主,其次是58和18型.样本单一HPV型别感染为主,其中16型单一型别感染占6I.7%,见多种型别和组合的多重感染.与普通PCR检测结果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样本HPV(不分型)检测一致率为95.7,样本HPV16型检测一致率为93.6%.结论:MALDI-TOF-MS技术能够精确、快速、高通量的对宫颈癌中HPV进行检测和分型.  相似文献   

13.
14.
<正>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了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整合位点图。病毒整合是病毒将自身DNA插入宿主DNA的过程,这也是感染HPV后导致宫颈癌产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Ding Ma等人利用高通量病毒整合检测方法在超过100个宫颈癌样本中找到3667个HPV整合位点。他们鉴定出9个基因在至少5个样本中存有整合位点,另外33个基因在至少4个样本中存有整合位点。依据病毒整合到基因中的位置,病毒整合会导致宿主基因表达或丢失或增加,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HPV16 E5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50份人宫颈癌活检标本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PCR检测显示,5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5的检出率为30%(15/50),其中6例宫颈癌HPV16 E5扩增片段在行SSCP分析时发现有泳动变位,突变率为40%(6/15).可见HPV16 E5基因的突变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及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05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患者445例,采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法(SPR)及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分别检测高危HPV和hTERC的表达情况,对任一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病理学检查,其中炎症对照组45例,CIN组33例及宫颈癌组6例。结果:单一型HPV29例,多重型26例,最常见为HPV16型合并的二型感染(17例)。在炎症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中多重高危HPV比率为17.78%、28.57%、44.44%、50.00%、66.67%,与炎症对照组比较其他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14.29%、61.11%、75.00%及100%。CIN组及宫颈癌的hTERC基因表达与炎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CINⅡ及以上各组差异明显。多重HPV感染与hTERC表达呈中等正相关(r=0.462,P<0.01)。结论:随着宫颈病理类型分级升高,HPV感染及hTERC基因表达率升高,hTERC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危HPV感染与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关系密切,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流行病学治疗显示,99%的宫颈癌患者均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HPV是宫颈癌的首要病因.近年来,HPV分型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宫颈癌筛查中与细胞学检测联合应用,对子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和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本文拟对HPV感染的检测方法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分型及特点,为宫颈癌筛查诊治以及HPV疫苗研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原理对2010年06月至2016年0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诊的1021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并按宫颈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正常组)(217例)、CINⅡ-Ⅲ组(222例)和宫颈癌组(582例),分析三组的HPV感染特点和型别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年龄段(≤35岁、35岁)和民族(汉族、少数民族)中的感染特点。结果:(1)62.16%的CINⅡ-Ⅲ患者处于30-49岁,66.32%的宫颈癌患者处于40-59岁。(2)对照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0.7%、86.5%、90.5%(p0.001)。其中,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1.1%、29.7%、18.0%(p0.05)。(3)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的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中不同年龄段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INⅡ-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HPV主要感染型别都是HPV16、58、18、52、33,但是排序先后有差异。其中,HPV33感染率在CINⅡ-Ⅲ组排第3位且主要参与多重感染,而在宫颈癌中感染率低。三组中汉族与少数民族HP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癌组中少数民族患者5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52型。(5)宫颈癌组病理类型与HPV感染相关,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均高于非鳞癌患者,其中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宫颈鳞癌组OR=1.966(p=0.042),95%CI值为1.023-3.775。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增加,且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33可能是癌前病变特殊感染亚型,HPV58可能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感染亚型。HPV感染使宫颈癌患者患鳞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白细胞相关抗原I(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I,HLA-I)表达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前病变进程及高危型HPV16的关系。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共148例,提取组织DNA,应用PCR的方法检测HPV阳性及HPV16型别;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LA-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维吾尔族妇女中HLA-I抗原在宫颈炎、CINI-II、CINIII、SCC组中阳性表达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HLA-I的阳性表达下降趋势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3)HPV在宫颈炎、CINI-II、CINIII、宫颈癌中的感染率分别为13%、46%、82%、95%,差异有统计学(P〈0.001)。(4)HPV16在宫颈炎、CINI-II、CINIII、宫颈癌中的感染率分别为4%、30%、68%、85%,差异有统计学(P〈0.001)。(5)在HPV16阳性标本中,存在HLA-I表达缺失的占71%(58/82),HPV16感染与HLA-I表达呈负相关(r=-0.625,P〈0.001)。结论:(1)HLA-I表达缺陷可能是宫颈病变进展的重要标志,对宫颈癌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2)HPV16感染在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很强的致癌因素。(3)HPV16感染与HLA-I表达之间的关系对揭示宫颈癌发病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癌疫苗是预防宫颈癌发病的有效途径。2019年以前葛兰素史克(GSK)和默沙东(MSD)垄断了全球宫颈癌疫苗药物市场。虽然国内宫颈癌疫苗起步较晚,但在国内创新政策驱动下,20种疫苗已进入临床阶段,特别是由厦门万泰联合厦门大学研发的馨可宁于2020年4月获批上市,它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全球第三个的宫颈癌疫苗。相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宫颈癌疫苗推广力度上还有较大差距,我国9~45岁女性的HPV疫苗接种率不足0.05%。面对HPV疫苗接种覆盖率低,提出了优化HPV疫苗审评审批流程、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提高女性对HPV疫苗的认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