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活在人体内的细菌包含了为一系列类药性分子指定遗传密码的基因,包括一种由阴道细菌制造的新抗生素。研究人员将该发现报道于《细胞》杂志上。这种名为Lactocillin的药物暗示微生物学领域还有尚未开发的广阔医疗前景。并未参与新研究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尔大学医院中心(CHUL)微生物学家Marc Ouellette说:"该实验展示了就制造抗菌分子  相似文献   

2.
胡尔勒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 ,由于缺乏调节基础细胞功能的一种酶而引起 .用置换该酶的疗法对罹患该病的儿童有帮助 ,但不能抢救身体所有部分中的病变细胞 .骨髓移植可供给患儿以制造该酶的新细胞 ,这是治疗胡尔勒综合征的唯一疗法 .但除非找到与患者骨髓严密相配的供者 ,否则骨髓移植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近年来 ,医生们给胡尔勒综合征患儿灌注捐赠的脐带血 ,该法能提供制造该酶的细胞 .首次相关研究经过数年来的实践分析 ,科学家报告脐带血移植疗法获得成功 .该疗法有高存活率、副作用易处理、通常能逆转大多数患儿的病情 .该发现发表…  相似文献   

3.
Nature 导读     
<正>HIV-1逃避免疫反应的结构基础Env三聚体是TypeⅠ融合机制的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与宿主细胞受体发生相互作用,并融合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来帮助病毒进入细胞。该研究提供了"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Env三聚体的新晶体结构。Env三聚体由三个gp120和三个gp41亚单元组成,该结构显示了Env的融合前形式,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各领域的重要手段。"细胞生物学"既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也是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该文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选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为载体,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病毒的特征、入侵、增殖"为主线,从"教学内容的甄选"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着手,开展聚焦新冠疫情下"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探讨。该研究旨在引导学生在研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科学素养、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为侧重新冠疫情的课程思政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通过表达三个肝脏转录因子,可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变为肝细胞。这项获得人类肝细胞的方法,向最终实现肝细胞治疗、生物人工肝等领域前进了一大步。2月28日,《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该成果。中国被称为"肝炎大国"。但肝脏供体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肝脏移植治疗的应用。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等新型治疗手段也依然面临着肝细胞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2):6401-6404
《细胞-干细胞》:研究将皮肤细胞"改编"成脑神经细胞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把普通皮肤细胞"改编"成大脑神经细胞,给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症、帕金森病等大脑神经疾病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7.
细胞可透过性Cre重组酶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e/lox P系统由Cre位点特异重组酶和可被Cre特异性识别的lox P位点构成,该系统广泛用于条件性基因敲除和表达,以研究基因功能.为了表达和纯化一种细胞可透过性Cre重组酶(即His6-NLS-Cre-MTS);经IPTG诱导,在BL21(DE3)宿主菌成功表达His6-NLS-Cre-MTS融合蛋白,通过His-Bond Ni-NTA树脂分离并纯化了该蛋白质,随后借助细胞和非细胞的重组系统成功检测了His6-NLS-Cre-MTS的生物活性.细胞可透过性Cre重组酶提供了一种快捷而高效的在细胞和在体水平进行遗传操作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8.
细胞培养是细胞研究的基础, 微系统技术的发展给细胞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微系统平台上进行细胞研究,能够充分利用微流体和微结构的性质, 对细胞进行操控, 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药物筛选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介绍了一种利用SU-8负性光刻胶模具制作双层细胞培养微芯片的方法, 该芯片通过狭缝将细胞培养区和微通道区隔离, 既保证细胞培养区域的相对独立, 又可以利用微流体的特性调节细胞外基质的性质, 给基于微芯片进行细胞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奥克兰贝尼奥夫儿童医院的Julie Saba博士及其团队揭示出胸腺树突细胞的一种新作用,这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早熟、感染、癌症和骨髓移植后的免疫缺乏等疾病的新策略。T细胞是执行我们的免疫系统主要功能的血细胞。树突细胞和B细胞呈递外源物质(如微生物蛋白)和"自我"物质到T细胞的其他免疫细胞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6):I0001-I0001
<正>新研究显示:将阿司匹林固新研究显示:将阿司匹林键合到顺铂上,可能在癌症治疗中克服顺铂耐药细胞的耐药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并被《Chemistry World》新闻报道。顺铂以及其他铂类化疗药物,常被用来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睾丸癌、卵巢癌、肺癌和膀胱癌,顺铂也因此被称为"癌症中的青霉素"。然而,获得性耐药性限制了顺铂在临床上的使用。关于顺铂的耐药机制已有系统的研究,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来克服或逆转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7月15日,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荣贵研究组与多家单位合作的研究新成果:具有肿瘤抑制活性的泛素连接酶HACE1,通过介导细胞自噬受体蛋白Optineurin(OPTN)的泛素化修饰,促进细胞自噬受体复合物形成,"激活"细胞自噬,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团队发现具有肿瘤抑制活性的泛素连接酶HACE1能够与自噬受体蛋白OPTN蛋白直接相互作用,并催化OPTN的多泛素化,被泛素化的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切实应对"一带一路"公共卫生的挑战,降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伴随的传染病传播风险,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牵头的"‘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流行规律和预警应对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该项目由王文玲研究员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汇集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的17家优势单位,将围绕5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包括:①"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流行特征研究;②"一带一路"重要病媒生物携带病原体研究;③"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输入风险和监测预警技术研究;④"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协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⑤"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实验室保障技术研究。该项目实施将切实将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大卫生概念的现实需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对细胞生物学经典教学实验"细胞膜渗透性实验"进行重新设计.通过比较兔红细胞和盘基网柄菌细胞的"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结果,配合细胞生物学"细胞质膜结构与功能"一章的教学,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盘基网柄菌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s)在细胞抗低渗环境中的作用,加深理解细胞质膜中的功能蛋白对于细胞生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2例HCV持续性感染者2个时间点NS3区C末端克隆测序,研究HCV NS3蛋白一个辅助T细胞表位(氨基酸位1248-1261)在HCV感染者体内的保守性;人工合成该表位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抑制试验,观察该表位引起免疫应答的水平和特点;通过"刺激-休息-刺激"多轮循环建立该表位特异性的T细胞系,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结果发现该表位在2个病人2个时间点均未变化;观察的2例HCV持续性感染者和1例感染恢复者均对该表位有较强CD4+T细胞应答.建立了针对该表位的表型均一的CD4+辅助T细胞系.本研究提示该表位是一个序列保守的强辅助T细胞表位,对HCV T细胞疫苗的研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IFN)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考察两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PEG-IFN和IFN每隔一日反复作用细胞,连续8d,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HBsAg来考察两种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将相同剂量的PEG-IFN和IFN模拟临床给药频率作用细胞一周,即PEG-IFN给药1次,IFN给药3次,观察细胞HBsAg的分泌情况,评价药效。PEG-IFN和IFN的TC50均〉20000IU/mL,IC50分别为559.88、478.71IU/mL;反复给药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PEG-IFN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略低于同剂量的IFN;模拟临床给药一周后发现,PEG-IFN与IFN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EG-IFN和IFN在体外均可抑制HepG2.2.15细胞乙肝病毒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ISAAA信息     
<正>科学家研究植物如何保护自身免受不利环境影响爱荷华州立大学(ISU)的一项研究对植物保护自己免受环境压力的遗传机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拟南芥,利用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观察在应对环境胁迫时植物分子水平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当植物遇到恶劣的条件时该通路可以作为一个警报系统。ISU遗传学、发育和细胞生物学教授Stephen Howell说:"考虑到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天气一些极端变化,开发具有抗逆性能的作物迫在眉睫。"该信号通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3):478-485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从单细胞的生物元件和装置的研究,逐渐过渡到多细胞的复杂体系。植物合成生物学被称为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下一篇章"。从复杂而多样的植物代谢切入进行植物合成生物学研究,有助于人类在更复杂的层面上理解生命运行的本质规律,及更深入地认知复杂人造生命的设计和构建的科学及工程原理;也有望在药用植物活性代谢物的合成生物学设计和创新生产方面实现突破。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国内外进展,并提出新本草计划的研究设想,通过基于合成生物学的药用植物活性代谢物研究,使数千年传统的本草学研究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18.
<正>myc基因表达升高是许多人类癌症的共同特性。Epstein-Barr病毒(EBV)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有关,但在淋巴瘤中Myc与EB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EBV潜伏膜蛋白2A(LMP2A)可充当B细胞受体(BCR)的类似物,给受感染的B细胞提供存活信号。与单独表达人myc基因的小鼠(λ-myc小鼠)相比,共表达myc和LMP2A的小鼠(LMP2A/λ-myc小鼠)能加速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该研究发现LMP2A的一个新作用,即通过Myc促进细胞周期G1-S转换,且以蛋白酶体依赖的方式下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相似文献   

19.
辽南前寒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大量可靠的前寒武纪多细胞动物化石的发现,激起了各国学者在前寒武纪地层中寻找多细胞动物化石及其遗迹的热情。华北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一直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然而,笔者通过对"类水母"化石的形态学及生长模式的研究,认为辽南前寒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可能并非多细胞动物化石,而是一类亲缘关系不明的不具备运动能力的底栖生物化石,该化石具有无限的线性增长方式。关于其生物学属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脐动脉来源的平滑肌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是否会自发成骨细胞分化,以深入了解该细胞的生物学特点.采用MTT法研究了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曲线:用形态学方法观察了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细胞结节的形成过程;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TUNEL染色法研究了细胞结节中的凋亡现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了细胞结节中碱性磷酸酶的表达.采用茜素红S染色及透射电镜研究了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自发钙化.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后约7天细胞即可汇合,汇合后的细胞表现为典型的"峰、谷"样生长状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峰"形生长区域,细胞聚集生长,自发形成细胞结节,经4-5周培养,细胞结节不断增大并钙化,免疫组化发现结节中有大量碱性磷酸酶表达.同时,在结节形成过程中伴随有大量平滑肌细胞凋亡.我们的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的脐动脉来源的平滑肌细胞同主动脉来源的平滑肌细胞一样可以自发成骨细胞分化.而平滑肌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