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是实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森林质量,因此要不断改进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模式,保证生态公益林的资源安全,将其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公益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林保护工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森林管护工作是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在森林管护方面面临着很多困境。本文对森林管护工作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对森林管护困境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曹兰芳  曾玉林 《生态学报》2020,40(18):6694-6703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后农户成为集体林区商品林和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主体,本研究基于林地资源属性差异将农户分为商品林农户与公益林农户,阐释了林地确权与政府管制作用于两类资源异质性农户林业管护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表明:林地确权能有效激励两类资源异质性农户林业管护意愿和管护强度;林木采伐管制对商品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没有产生消极影响,但对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有显著消极影响;林权抵押贷款管制消极影响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生态补偿不能直接促进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但其能有效弱化林木采伐管制和林权抵押贷款管制的消极影响,促进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本研究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林改配套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公益林的工程建设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本文分析了在管护机制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生态效益林的管护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森林保护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中最大的绿化带,对于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我国现存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薄弱以及政府的相关保护措施的实施不到位,致使我国森林保护区在防火抗灾工作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森林火灾时有发生,现就嵩明的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余文梦  张婷婷  苏时鹏  沈大军 《生态学报》2022,42(23):9820-9829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固碳功能,有效的森林管理是提升碳密度的重要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森林管护水平也随之变化,进而可能影响森林碳密度。为了厘清劳动力转移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的作用机理,以提升森林碳密度。利用福建5县(区)253个村1999年与2009年的林业二类调查数据和入村调研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评价了森林碳密度,再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了劳动转移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并检验了森林管护水平对二者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10年间森林碳密度普遍提升,但区域差异明显;空间上森林碳密度呈由南向北递增,提升率呈由南向北递减。(2)劳动力转移对森林碳密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有显著削弱作用,并对劳动力转移与森林碳密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中介效应。(3)劳动力特征、采伐方式及森林自然禀赋等因素,主要通过生计依赖、生境状况和生物量对森林碳密度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适当减少对森林的人为干扰,丰富林农生计来源,转变林业经营目标,科学采伐成熟和过熟林,保护天然起源林,丰富人工林树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林是按照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来保护和管理的森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维持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文化林周边村民对文化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及保护意愿,结果表明:(1)村民认为文化林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为固碳释养、水源涵养及美学价值,并与最满意的服务功能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最期望提高的服务功能是文化功能,例如:生态旅游,美学价值.(2)相对周边其他森林村民对文化林的资源利用较小,主要是非林木产品,平均26.3%的被访村民在文化林中获得过收入,40.6%的被访者获得山野菜、竹子、中药材、薪柴等.但90.1%被访者从其他森林中得到薪柴等林产品,开展旅游村落的村民获得林产品比例相对较小,但管护意愿相对较低.(3)村民对文化林的保护积极性较高,70.4%的被访者愿意花时间来管护森林,距文化林越近、家庭收入越高,管护意愿越高.38.9%的被访者愿意支付费用来维持服务功能不变化,距文化林越近,管护意愿越低的被访者,支付意愿越高.(4)通过了解村民对文化林的态度和认知,对我国农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天然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大力宣传文化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文化功能,并寻找替代生计提高居民收入,雇佣当地男性村民看护森林,充分利用村民的传统知识加强共管力度,完善村规民约,在今后规划中尽量将村落沿着文化林布局,积极支持对文化林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余文梦  苏时鹏  沈大军 《生态学报》2021,41(4):1362-1372
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是生态公益林的首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林改")的重要目标。为了厘清福建林改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影响,以促进生态公益林质量的精准提升。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测算分析了福建省5县(区)723个村林改前后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能力变化,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林改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林改后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量普遍增加,但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多数下降,少数提升。(2)产权归属通过经营管护行为对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国有权属存在正向影响,集体权属与私有权属存在负向影响。(3)面积、人工林占比、防护林占比、蓄积量变动和降雨量等因素,主要通过资源结构、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对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在提高生态公益林数量的同时要注重提升生态公益林质量,加大政府赎买,重点挖掘幼龄人工生态林生态潜力,做好天然林和防护林保护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的管护远不如对动物的管护那样重视。实际上,不注意管护植物,对动物的管护就失去了基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1984—1990年间,世界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曾联合建立过一个植物管护研究计划,设有较完整的协调、咨询、监测和管理机构。这项研究计划完成以后,在IUCN建立一个专门的植物管护办公室,继续有关工作,以后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其主要森林类型进行调查,探讨天保工程经营区划对森林植被固碳现状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东北林区生物量与蓄积量数据库,建立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组的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然后以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为基础,对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全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和天保工程的评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经营区之间(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初期经营区划的标准、样地的选择以及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粗放的管理方式有关。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045 Tg C,占东北、内蒙古三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68%;工程区以天然林为主,占工程区总植被碳储量的97%。工程区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41 Mg/hm2,较东北、内蒙古三省平均植被碳密度高14%;工程区植被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的13 Mg/hm2到过熟林的63 Mg/hm2。因此,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其林分质量,这对未来我国森林碳汇潜力的增加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英德市公益林进行森林质量评价,根据生产力状况、林分稳定性、土壤条件三个准则层筛选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等9项指标,建立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英德市公益林质量综合质量等级为良,生产力状况较优。公益林整体龄组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而生态效益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较低,各龄组公益林综合森林质量随龄组成熟度的提高而上升。从评价指标权重来看,生产力状况是评价公益林质量的最重要指标;郁闭度、森林群落结构、枯枝落叶厚度是评价生产力状况、林分稳定性、土壤条件对公益林影响的重要因子。在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中,建议对公益林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对林种、龄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尽量不改变现有植被盖度和郁闭度的前提下,适当间伐、补植、补造,提高林木质量,同时对公益林长期连续性监测,掌握公益林质量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未来公益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由解析木资料用维量分析法建立浙江省各地区样木的D2H与地上生物量(B)的回归方程在浙江全省具有普适性。根据模型及样地调查结果发现50林龄前的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群落生物量基本随林龄线性增加。与其他同区域的类似林型比较发现,常绿阔叶林在80林龄前群落生物量与林龄正相关,100a后则增长十分缓慢。根据浙江省公益林大多为幼中龄林的现状,预测当前的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在未来30a中将呈线性增加。随着多幼中龄林的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的发展成熟,我省森林将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碳汇。与针阔混交生态公益林比较,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在10~25a阶段没有明显优势,到25~50a则明显高于针阔混交生态公益林。由此可见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作为生态公益林在碳积累方面具有优势。常绿阔叶林作为高碳储量森林,将会是浙江省甚至整个亚热带东部地区的森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3.
森林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也已经到了消磨殆尽的时刻,处于当下的我们,此刻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为森林资源的保护,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本文就以提高森林管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措施为课题,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自然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保护工作的完善,这几年在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生了许多保护和救助野生动物的事例,下面就是保护区管护人员在工作中亲身经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人类非常宝贵的一种生态资源,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并没有树立非常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常常会出现资源滥用、乱砍乱伐等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导致滑坡泥石流、沙尘暴以及洪水泛滥等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生态保护。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资源合理开发、森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能够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自然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保护工作的完善,这几年在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生了许多保护和救助野生动物的事例,下面就是保护区管护人员在工作中亲身经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碳储量和固碳现状及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骏  袁位高  葛滢  江波  朱锦茹  沈爱华  常杰 《生态学报》2010,30(14):3839-3848
生态公益林是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而建立的。以浙江省的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共调查和估算了全省21个县149个样地(年龄从5a到50a),包括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4种主要林型的碳储量和碳平衡。结果说明: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加权平均值为164.43tC.hm-2;其中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高,达216.18tC.hm-2;针阔混交林其次,达181.36tC.hm-2;针叶林最低。浙江省森林以幼龄林(小于30a的占87.5%)和马尾松林(大于55%)为主离成熟状态还相差很远,尤其是针叶林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高纬度地区碳密度。全省生态公益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加权平均得0.08tC.hm-.2a-1,在碳积累上还有很大的潜力。通过封育改造、择伐补阔或以灌促阔等森林管理措施,加快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直至常绿阔叶林演替,将最大化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幼林或受干扰森林的未来碳储量(最高增长31.44%),并成为较大的碳汇。  相似文献   

18.
天保工程政策对天然林资源保护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发挥天保工程转移支付对森林生态效益的作用机制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本研究基于2011—2017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面板数据,以森林管护面积和森林抚育面积作为衡量森林生态效益的指标,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转移支付资金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二期天保工程中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状况逐年变好,并且各森林工业分局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天保工程转移支付资金对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和一线管护站的建设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建议中央加大对天保工程转移支付资金的投入,并且林业管理部门应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与建设一线管护站两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19.
顾艳红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17,37(18):6229-6239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呼声越来越迫切。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森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人类社会系统的交互关系,从森林资源状况、地理气候条件、地区社会经济压力、人类管护响应状况四个方面构建省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模型。选取我国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贵州、湖北、浙江、吉林、青海作为试点省份,对其2004—2014年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影响森林生态安全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类因子,在研究期内,5省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大体上处于改善状态,但省与省之间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差异显著,吉林省在研究期内森林生态安全整体状况最好,青海省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较脆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加强造林,重视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尤其要注意对天然林的保护,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集体林权改革的过程中,集体权益逐渐向着个体权益靠近,并没有真正将公益林与商品林区分开来。并且考虑到公益林林权是以私人所有权形式开展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生态补偿很多时候不能完全到位,就会使得干预公益林私权受到限制,造成公益林保护力度的不够,最终影响到林业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发挥。本文便是针对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下公益林林权制度变革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公益林的生态补偿给予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