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s)拉米夫定(LAM)用药时间与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HBV病毒血清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14例HBeAg阳性患者,在LAM(100mg/d)的36个月用药治疗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血清HBV-DNA载量进行测定,并使用特异性引物鉴定HBV病毒DNA保守位点YMDD的抗药性突变以及病毒株的变化情况。结果:(1)214例患者均对LAM产生应答,在治疗12.18个月后血清HBV-DNA载量稳定在较低水平。(2)病毒株在NAs治疗前已经出现耐药性突变(18%),用药加速了HBV病毒的耐药进化,18个月后耐药病毒数在214例样本中均超过10%的检测标准。结论:LAM治疗在9.18个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建议24个月后停药更换临床处方防止耐药病毒株的进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8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将患者分为A组18例、B组52例、C组41例、D组37例。根据不同HBV-DNA载量分为阴性组70例、低载量组21例、中载量组35例、高载量组22例。检测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下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比较不同HBV-DNA载量HBV-LP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组、D组患者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HBV-L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ALT、AST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可以反映HBV复制情况,并于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对HBV基因耐药突变的影响。方法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86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的HBV-DNA载量和HBeAg并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PCR-RDB)检测2组治疗48周后的HBV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在经过48周治疗后HBV-DNA载量较治疗前都明显下降(P 〈0. 05),治疗组HBV-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经过48周治疗后HBeAg的阴转率为54.9%,明显高于对照组15.0% (P 〈0.05)。对照组44例未出现耐药突变,25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rtL180M突变6例,rtM204V/I突变11例,rtL180M + rtM204V/I混合突变8例;阿德福韦酯HN236T耐药突变1例。治疗组77例未出现耐药突变;5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rtL180M突变1例,rtM204V/I突变2例,rtL180M + rtM204V/I混合突变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中rtN236T突变1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交叉耐药rtN236T + rtM204V/I混合突变3例。对照组耐药突变率为37. 1%(26/70)明显髙于治疗组的10.5%(9/86)(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效并在减少HBV耐药基因突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序列rt238 位点的氨基酸多态性与抗病毒治疗、耐药突变及基因型等的关 系。方法:采用P 区测序法对76 例阿德福韦(adefovir,ADV)基因耐药患者、52 例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基因耐药患者和50 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的血清病毒进行P区测序。结果:在76 例ADV基因耐药患者中,rt238 的三种不同类型氨基酸 在HBV基因型中的分布差异显著(x2=40.196,P=0.000)。RtH238 主要出现在基因型B 患者中,rtN238 主要出现在基因型C 患者 中,而rtT238的HBV 序列全部为基因型C。控制HBV基因型,rt238 氨基酸类型与rt181、rt236位点突变无明显相关。rtT238 只出 现在ADV和LAM基因耐药组。Rt238 位点的氨基酸在不同治疗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结论:Rt238位点的氨基酸多 态性与HBV 基因型显著相关,是一个基因型依赖位点,rtT238可能是基因型C 相关的潜在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性毒株的进化演变规律.方法 将河南省南部某地74例接受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别在抗病毒治疗后3、6、12、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逐一访谈了解一般情况、服药方案、服药依从性及保障措施、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等,同时采集14 ml EDTA抗凝静脉血,检测CD4/CD8细胞数、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性.结果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67、118、151和215.治疗3、6、12、18个月时AZT耐药发生率分别为6.76%、13.51%、14.86%和9.46%,ddI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2.70%、6.76%、8.11%和5.45%,AZT的耐药发生率高于dd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高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103和181.治疗3、6、12、18个月时,NVP耐药发生率分别为9.46%、18.92%、22.97%和32.43%.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耐药发生趋势.耐药和不耐药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服药依从性差可能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本组患者中已出现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高度耐药,服药依从性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服药的监督管理,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癌HBV感染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以血清HBV-DNA载量10~5 copies/ml为界限,分为高病毒复制组128例,低病毒复制组1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病毒复制组分为高-治疗组64例、高-对照组64例,将低病毒复制组分为低-治疗组76例、低-对照组75例。高-治疗组和低-治疗组术后给予恩替卡韦0.5 mg/d,高-对照组和低-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手术前、术后7 d各组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高-治疗组、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低-对照组术后血清ALB、PA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ALB、PA均高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血清ALT水平均低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同期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与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与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显著改善肝癌HBV感染患者术后的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和肝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和HBeAg均阳性),按1:1随机分配进入联合治疗组(LAM+Tα1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LAM组)。结果:治疗1年时LAM+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44.4%,16/36例)明显高于LAM组(5.6%,2/36例),P<0.01。停药1年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6.1%(13/36例)和8.3%(3/36例),P<0.01。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两组的HBV-DNA转阴率相仿。治疗后1年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与拉米夫定组相似,分别为75%(27/36例)和66.7%(24/36例)、随访1年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分别为58.3%(21/36例)和16.7%(6/36例)。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LAM联合Tα1治疗慢性乙肝,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一LAM用药组。  相似文献   

8.
美夫定(Lamivudine)是新一代核苷类似物,能够迅速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HBV DNA水平,但是Lamivudine治疗12个月后,14%~39%的患者都会出现抗药性[1~3],病情会有反复,用药不再有效.已有的研究表明,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病毒突变情况,轮流使用干扰素,Lamivedine,FamcicLovir丙种球蛋白等,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拉美夫定耐药位点基因芯片,对4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HBV突变检测,并应用传统的DNA测序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建立荧光分子信标探针方法,探讨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及病程进展。观察77例乙肝病人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肝功能(ALT)及免疫学指标及检测HBVDNA含量,并采用PCR荧光分子信标技术检测YMDD耐药突变株(包括YIDDYVDD突变株)。结果表明,口服拉米夫定12个月或24个月,近半数病人血清HBVDNA转阴(小于01pgml),35%(2777)的病人出现e抗原血清转换或单纯e抗原转阴,而e抗原血清转换绝大多数发生于HBVDNA低于100pgml血清的病人。30%(2376)的病人出现YMDD耐药(YIDDYVDD),在HBVDNA小于10pgml(106拷贝ml)的病人中YMDD耐药株与野生株共存。加大口服拉米夫定剂量,绝大多数YMDD耐药株仍不能转变为YMDD野生株。提示中国乙肝患者YMDD耐药后不适合加大剂量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抽取静脉血5 m L,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两组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T细胞PD-1、CD8+T细胞PD-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T细胞PD-1、CD8+T细胞PD-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CHB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进而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1(DNM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为HBV感染组,根据HBV-DNA病毒载量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13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孕检的15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NMT1、TIM-3水平。比较HBV感染组与对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NMT1、TIM-3水平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55.38%(103/186)。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结局不良与HBV感染孕周、HBV-DNA病毒载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DNMT1、TIM-3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DNMT1>34.94 ng/mL、TIM-3>18.96 pg/mL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NMT1、TIM-3水平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791、0.870。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与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妊娠结局不良密切相关,血清DNMT1、TIM-3水平联合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所致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突变的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乙肝耐药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针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上4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形式,分别克隆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设计目标基因通用PCR引物和各突变点的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焦磷酸测序的突变检测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乙肝病毒四种常见耐药性突变的标准株和变异株克隆,建立了分别或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8例临床耐药或疑似耐药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双脱氧测序验证,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3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5例,其中焦磷酸测序检出20例为混合突变,而双脱氧测序显示为6例。结论:成功建立了焦磷酸测序定量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的标准质粒,为临床动态监测乙肝病毒变异病毒株、指导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其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 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503 例患者HBV-DNA 载量和HBV 血清标志物。根据HBV 血清标志物结果分为大三阳组、小三阳 组、少见模式组、抗体阳性及全阴组,比较各组间HBV-DNA的阳性率及定量值。结果:在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抗体 阳性及全阴组HBV-DNA 的阳性率分别为90%、65.1%、65.2%、2.0%,HBV-DNA 的定量结果(logHBV-DNA) 别为6.32± 1.96、 2.01± 1.68、3.48± 2.52 (抗体阳性及全阴组阳性例数过低,不纳入统计)。大三阳组HBV-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 05),大三阳组、小三阳组HBV-DNA 的阳性率与少见模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 组HBV-DNA 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抗体阳性及全阴组(P<0.01)。HBsAg、HBeAg 阳性组HBV-DNA 的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HBsAg 、HBeAg 阴性组(P<0.01)。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HBV-DNA 载量均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少见模式组HBV-DNA 载量 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05)。结论: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HBsAg相关;HBV-DNA载量与HBV 血清标志物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中乙肝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标记定量PCR方法测定血清HBV-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水平,比较和分析HBV-DNA含量与ALT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患者的HBV-DNA含量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的损害程度与HBV-DNA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等级相关系数为0.162(P=0.012);ALT水平也与HBV-DNA载量之间存在关联,等级相关系数为0.371(P0.0001)。结论:肝损伤程度与HBV-DNA含量有显著相关性;同时血清ALT水平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检测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和ALT水平为指导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传染性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定提供有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HDV)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HBV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北京市解放军第302医院因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HDV联合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复发,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LAM)联合HBIg预防HBV复发。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期内未出现肾毒性表现。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1.67±5.37)月,随访期内无复发。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1.83±6.02)月,随访期内有2例复发。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DV联合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复发近期疗效优于LAM联合HBIg。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四年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率与病毒载量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2年至2015年间13 039例HBsAg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并进一步分析24例HBeAg阳性、31例HBeAg阴性初诊乙肝患者4年间接受正规治疗后HBV DNA变化趋势。结果本地区近4年间血清HBV DNA阳性率依次为48.6%、46.18%、38.69%、37.66%,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病毒载量均值的对数值分别为(5.48±1.56),(5.27±1.72),(5.29±1.68),(5.35±1.85)拷贝/mL。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与2012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而低病毒载量(即病毒拷贝数的对数值小于5拷贝/mL)患者比例2012年明显大于其他年份,2012年分别与2013年、2014年、2015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HBeAg阳性/阴性乙肝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其HBV DNA载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第一年下降显著(P0.01)。结论近4年本地区血清HBV DNA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低病毒载量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锁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耐药相关位点(rtA181V、rtN236T)突变。方法:通过基因测序筛选阳性样本,进而构建ADV rt181和rt236位点野生株和突变株重组质粒,设计包含扩增阿德福韦酯rtA181V和rtN236T耐药位点在内的特异性引物和LNA荧光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并通过与基因测序平行检测血清样本以判断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所建立的LNA-PCR法能够检测102copies/ml的HBV中ADV基因突变,同时具备较高的特异性。通过对89例ADV治疗一年后HBV阳性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有8例(8.98%)rtA181V突变、5例(5.61%)rtN236T突变、2例(2.24%)rtA181V和rtN236T混合突变,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LNA-PCR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有效的区分单碱基突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德福韦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的监控和抗病毒药物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应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体复合物治疗性疫苗(YI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会诱生S基因免疫逃逸变异株的出现。方法 选取5例用30μg或60μgYIC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下降>2log10、伴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应答,但在随访6个月后病毒DNA水平重复升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例对YIC治疗始终无应答患者和1例注射安慰剂患者作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44周)血清中HBV DNA的S基因、前-核心基因、核心基因启动子片段,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S基因“a”决定簇及前-核心基因均未发生变异,但YIC治疗后有3例HBV的核心基因启动子1762/1764位点序列有变异,另有2例在核心基因启动子的其他位点有核苷酸变异。结论 研究显示5例出现病毒重新复制的患者并非由于发生了病毒S基因逃逸变异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所致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突变的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乙肝耐药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针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上4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形式,分别克隆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设计目标基因通用PCR引物和各突变点的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焦磷酸测序的突变检测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乙肝病毒四种常见耐药性突变的标准株和变异株克隆,建立了分别或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8例临床耐药或疑似耐药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双脱氧测序验证,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3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5例,其中焦磷酸测序检出20例为混合突变,而双脱氧测序显示为6例。结论:成功建立了焦磷酸测序定量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的标准质粒,为临床动态监测乙肝病毒变异病毒株、指导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乙肝患者1年对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HBe Ag阳性乙肝患者,所有患者连续48周口服恩替卡韦0.5 mg/d,治疗前后分别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及HBV cccDNA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治疗48周后血清HBV cccDNA阴性且符合肝穿的患者进行肝穿检查,检测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结果 (1)治疗后,血清HBV-DNA、HBV cccDNA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2)发生e抗原转换组的HBV DNA和HBV cccDNA水平下降均比未发生转换组更显著(P0.01)。(3)90例患者在治疗1年后有68例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转阴,而在这其中选取8例患者进行肝穿,只有1例患者的肝组织中HBV cccDNA转阴。结论尽管恩替卡韦可明显降低乙肝患者血清和肝组织的HBV cccDNA水平,然而恩替卡韦治疗1年尚不能彻底清除肝细胞中的H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