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是否有化感作用及其化感作用强度的大小,采用蒸馏水、乙醇、丙酮作为浸提剂,获得西芹种子的浸提液.用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西芹种子的水、乙醇、丙酮浸提液都对黄瓜枯萎病菌有化感作用,浓度越大化感作用越强;50 mg·ml-1浓度的3种浸提液处理后144 h时与对照相比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蒸馏水浸提液为31.1%,乙醇浸提液为49.6%,丙酮浸提液为57.5%;乙醇、丙酮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大于蒸馏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浸提液处理后病菌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连续5代浸提液作用下,50 mg·mL-1的西芹种子乙醇、丙酮浸提液处理与其对照相比,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50 mg·mL-1的西芹种子蒸馏水浸提液处理在1~3代培养过程中,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而在4~5代培养过程中,与其对照相比,抑制菌落生长的差异不显著;用各代经西芹不同浸提液处理的黄瓜枯萎病菌接种到黄瓜上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于1周开始发病后调查病情,西芹种子丙酮、乙醇和蒸馏水浸提液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由第1代的26.7%、20.8%和22.5%降为第5代的17.5%、3.3%和18.3%;3种浸提液与其对照相比,其病情指数也表现降低,其中,乙醇浸提液处理与其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接种至第5代时,乙醇浸提液处理的病情指数为3.3%,病菌毒力的致弱作用最强.综上所述,西芹种子浸提液不但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而且还能弱化病菌的毒力.实验通过浸提液的连续处理获得了黄瓜枯萎病菌的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3.
在培养基条件下用西芹腐根乙醇、丙酮和蒸馏水浸提液,连续5代处理黄瓜枯萎病菌,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温室人工接种致病力变化情况,以筛选黄瓜枯萎病菌的弱毒菌株。结果表明,腐根乙醇浸提液处理的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直径每一代在培养144 h时的化感作用效果分别是55.5%、45.5%、49.8%、53.7%、44.0%,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黄瓜枯萎病病情指数由第1代的43.0%降至第5代4.2%。腐根丙酮浸提液处理菌落直径每一代在培养144 h时的化感作用效果分别是23.1%、28.2%、24.3%、23.3%、19.3%,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病情指数由35.0%降至3.3%;腐根蒸馏水浸提液处理菌落直径每一代在培养144 h时的化感作用效果分别是9.7%、5.1%、7.4%、3.3%、2.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病情指数由57.0%降至19.2%。据此确定第5代的腐根乙醇和丙酮浸提液处理的黄瓜枯萎病菌为弱毒菌株,其致病力稳定性均表现为良好。  相似文献   

4.
西芹挥发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定量的西芹种子、8~10叶期的叶片、叶柄、鲜根分别置于玻璃真空干燥器的下部,将在PDA培养基上接种黄瓜枯萎病菌的培养皿置于干燥器的上部,密封,利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西芹离体材料挥发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各处理材料重量分别为50、100、150、200g)。结果表明:西芹挥发物对黄瓜枯萎病菌有化感抑制作用,且化感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重量为200g的西芹种子、叶片、叶柄、鲜根挥发物处理黄瓜枯萎病菌144h后,化感效果分别为9.3%、10.9%、12.2%、18.7%;西芹鲜根挥发物的化感作用最强,其次为叶柄,叶片和种子最弱。对共培养后接种黄瓜枯萎病菌的黄瓜幼苗进行病害调查,处理为200株的西芹挥发物化感抑制效果最好,至接菌11d其发病株数为64株,化感效果为15.8%;西芹挥发物浓度越高,其抑制发病的效果越好,抑病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对黄瓜枯萎病具防效的海洋源芽孢杆菌Y3F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香  唐彤彤  孙星  刘勤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0):2370-2379
【目的】对一株从连云港海域海藻样品中获得的拮抗细菌Y3F进行鉴定并且研究菌株Y3F对黄瓜土传枯萎病害的控制效果。【方法】对Y3F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Y3F的活菌液和无菌滤液的抑菌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测定Y3F对黄瓜枯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初步鉴定该菌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用2216E培养基振荡培养24 h的Y3F的无菌滤液对黄瓜尖孢镰刀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明菌株能分泌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活性物质。盆栽试验表明,种植30 d后,浸种和灌根同时处理(JG)的防治效果达到50.46%,对黄瓜枯萎病害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显著提高黄瓜植株生物量,显著降低黄瓜根际土的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加根际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论】菌株Y3F能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害,改善根际微生物结构,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核桃叶水浸提液对棉花生长及棉花枯萎病菌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核桃叶水浸提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对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核桃叶水浸提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均体现出抑制效应, 且抑制作用整体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强。浸提液对棉花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要大于对发芽率的影响, 20 mg·mL–1以上浸提液浓度处理的棉花种子发芽势与发芽指数显著(P<0.05)降低, 而30 mg·mL–1 的浓度下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仍不显著。浸提液浓度大于20 mg·mL–1 时, 棉花幼苗根的生长及根系活力开始受到强烈抑制, 当浸提液浓度大于30 mg·mL–1时, 幼苗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导致幼苗的鲜、干重减少。同时, 在高浓度浸提液胁迫下(>30 mg·mL–1), 还会造成棉花植株体内MDA 含量急剧增高。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0 mg·mL–1 浓度浸提液的抑菌率达到最高, 为47.9%。  相似文献   

7.
尖孢镰刀菌是番茄枯萎病的致病菌,该研究利用拟康宁木霉T 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展开对峙培养试验、防治最适温度、酸碱度筛选试验及生物防治效果试验,并测定防治试验中番茄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水杨酸、茉莉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探讨T 51菌株的生物防治机理。结果表明:(1)T 51菌株可显著抑制对峙培养中尖孢镰刀菌生长;随着环境温度和pH的增加,T 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先升后降,并且在20 ℃、pH 7环境下效果最佳。(2)T 51菌株和尖孢镰刀菌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植株无明显的感病症状,植株生长状态与清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显著大幅度降低,相对防效为87.5%。(3)与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相比,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过氧化氢含量均显著降低。(4)与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相比,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叶片的内源水杨酸(SA)显著降低,而茉莉酸(JA)含量显著升高,同时SA信号通路上的PR1和TGA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JA合成基因LoxD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认为,拟康宁木霉T 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并在20 ℃、pH 7环境下防治效果最佳;T 51菌株可能通过抑制尖孢镰刀菌侵染,增强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以及调控水杨酸和茉莉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基因表达,调节内源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进而提高番茄植株的枯萎病抗病性。研究结果为番茄抗枯萎病提供了生防途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以‘新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在连作基质浸提液(基质∶水=1∶6)处理下,外源添加4 mmol·L~(-1) Na_2SiO_3·9H_2O对黄瓜种子萌发、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及淀粉转化的影响,以揭示外源硅对连作基质浸提液抑制黄瓜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生化机制,为生产中解决黄瓜基质栽培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连作基质浸提液处理显著抑制了黄瓜种子的萌发,使得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淀粉水解酶活性降低,淀粉含量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同时AMY和BMY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2)添加外源硅处理后,可有效缓解连作基质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生长的抑制,降低MDA和Pro含量,提高抗氧化酶和淀粉水解酶活性,且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AMY和BMY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研究表明,1∶6浓度的连作基质浸提液可显著抑制黄瓜种子萌发,使淀粉转化受阻,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外源添加4 mmol·L~(-1) Na_2SiO_3·9H_2O可提高受胁迫黄瓜种子芽苗中淀粉的转化速率,维护黄瓜种子萌发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缓解连作基质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表明茶叶对细菌和有些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为探讨茶的活性物质对几种植物致死型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我们购买了两种重要的茶活性物质茶皂素和绿茶提取物茶多酚,测试它们对核盘菌、镰刀菌和灰霉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茶皂素对3种植物致死型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与浓度成正比关系。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对灰霉菌有明显抑制效果,但对核盘菌1980和镰刀菌PH-1仅在浓度为100 mg/m L,液体体积为100μL时有抑菌效果。同时还发现不同品种的茶叶乙醇浸提时间不同,对几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不同。红茶、绿茶和乌龙茶浸提4 h、8 h、16 h的乙醇提取液对核盘菌1980都有抑制效果;8 h红茶、绿茶浸提液和16 h红茶浸提液对镰刀菌PH-1有明显抑菌效果。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控制植物致死型病原真菌病害方面开发利用茶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29菌株抗菌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检测生防枯草芽孢杆菌除菌上清液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cumerinum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29菌株抗菌物质的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29菌株分泌的抗菌物质不仅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并可抑制尖孢镰刀菌孢子的萌发,使分生孢子萌发畸形。研究确定了该菌株抗菌物质产生的最佳条件: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7.5;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液75ml培养基;培养时间120h。经30%~70%硫酸铵沉淀获得的抗菌粗提物对60℃处理具有稳定性(活性达97.8%);对蛋白酶K具有部分耐受性,对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几种野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以乙醇为溶剂,分别提取了瓦松、泽漆及一组中草药配方的有效成分;室内测定了三种提取液对5种植物病原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仙人掌软腐病菌Erwinia chrysanthemi pv.chrysanthemi;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 pv.carotovora)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对镰刀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三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瓦松的抑菌效果最强.当在50 mL培养基中加入5mL不同提取液时,瓦松对不同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为91.39%~100%;中草药配方提取液对不同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41.11%~85.37%;而泽漆提取液对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仅为12.86%~21.23%;当在50 mL培养基中加入提取液体积降低为2 mL、1 mL、0.5mL时,三种提取液对三种镰刀菌的抑制效果骤然下降,但下降的梯度不一.对大白菜软腐病菌与魔芋软腐病菌而言也是瓦松的抑菌效果最强,中草药配方次之,泽漆的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李朝婵  钱沉鱼  全文选  唐凤华  欧静 《生态学报》2018,38(13):4909-4916
探明野生杜鹃群落不同层次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阐明杜鹃群落天然更新障碍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群落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凋落物层(L层)、腐殖质层(H层)和土壤表层(S层)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采用内标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等技术鉴定土壤浸提液所含的有机化合物。(1)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露珠杜鹃不同土壤层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同。L层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其浸提液显著抑制自身种子的萌发。H层和S层对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不显著;(2)鉴定了不同层次土壤浸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L层、H层和S层均检测出31种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5%的组分分别有6、8和8种。L层浸提液主要化感成分为丙三醇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9.56%和19.17%;H层主要化感成分为2-羟基丙酸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05%和12.48%;S层土壤浸提物的主要化感成分为棕榈酸和2-羟基乙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91%和12.79%。野生露珠杜鹃不同土壤浸提物的化感物质含量以L层最高,L层作为群落土壤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从化感物质组分来分,长链脂肪酸和有机酸类是H层和S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长链脂肪酸类和醇类是L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杜鹃群落林下土壤中存在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其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琼胶降解菌处理坛紫菜粉末,降解其细胞壁多糖,释放内容物,并获得菌解液,研究不同稀释度坛紫菜菌解液对受体植物蚕豆出芽和生长,以及大豆和番茄幼苗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琼胶降解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菌解液中还原糖含量逐渐增高.(2)3.33%的菌解液对蚕豆种子萌芽促进效果最好,而2%的菌解液能增加蚕豆叶绿素含量,促进其幼苗生长.(3)3.33%的菌解液能有效提高大豆离体子叶的植保素含量,迅速增加番茄叶片表皮条的H2O2的释放量,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表明,琼胶降解菌能使坛紫菜细胞壁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并产生某些激发物质,从而使坛紫菜菌解液能够促进受体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并能有效诱导植物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甲醇、乙酸乙酯和水分别按液土比3∶1、6∶1和9∶1对三七连作土壤进行浸提,研究其浸提液对三七根腐病菌生长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平板培养72 h后,甲醇、乙酸乙酯和水浸提液对尖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为化感促进,其中,甲醇和乙酸乙酯浸提液对尖镰孢菌的化感效应指数为14.0%~19.8%和16.2%~20.2%,高于水浸提液的8.9%~14.2%,且不同浸提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而甲醇浸提液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表现为化感抑制,且抑制效应在浸提比例为3∶1时最强,达到-33.2%~-38.5%,乙酸乙酯和水浸提液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土壤培养4周后,甲醇、乙酸乙酯和水浸提液均能增加土壤中尖镰孢菌的数量,其中,水浸提液的增加效应最强,达到每克干土3.49×106~9.56×106拷贝数,高于甲醇(每克干土1.68×104~6.73×104拷贝数)和乙酸乙酯浸提液(每克干土1.77×104~3.72×104拷贝数),且这种增加效应随浸提比例的增加逐渐减弱;水浸提液和低浸提比例的甲醇提取液均能增加土壤中腐皮镰孢菌的数量,而重茬土壤浸提液对链格孢菌的数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三七连作土壤浸提液对根腐病菌如尖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促进效应,这可能是再植三七易发生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盆栽试验以黄瓜为主栽作物,分蘖洋葱为套作作物,研究了套作不同化感潜力分蘖洋葱对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感潜力强的分蘖洋葱套作,黄瓜根际土壤电导率降低、pH值提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增加.DGGE条带测序显示,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大多与不可培养的细菌种属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共有条带的测序比对推测为放线菌纲和变形菌纲,差异条带的测序比对推测为变形菌纲和酸杆菌纲,红螺旋菌目、酸杆菌属只出现在与化感潜力弱的分蘖洋葱套作的黄瓜根际土壤中.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与黄瓜幼苗株高、全株干质量、叶面积、DGGE条带数呈显著正相关.综上,与化感潜力强的分蘖洋葱套作,可为黄瓜生长创造良好的根际微环境,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液液萃取、薄层层析分离出香蒲叶浸提液中化感活性最高的组分,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感物质进行分离与结构鉴定来探究香蒲(Typha orientalis)不同组织部位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香蒲不同部位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强弱不同,抑制活性为叶浸提液根浸提液蒲黄浸提液,其中叶浸提液最高抑制率72.35%;香蒲叶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低浓度(≤5 g·L-1)促进、高浓度(≥10 g·L-1)抑制现象(低促高抑效应),铜绿微囊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GC-MS结构表征结果表现为香蒲叶中主要化感物质为酚酸、脂肪酸、酯、酮和酰胺类等物质。该结果为香蒲应用于爆发水华的水生态系统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葡萄根系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 K  Guo XW  Guo YS  Li CX  Xie HG  Hu XX  Zhang LH  Sun YN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79-1784
以晚红(Red Globe)葡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葡萄根系浸提液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LC-MS技术对其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0.02g.ml-1(风干根质量/浸提液体积,下同)、0.1g.ml-1、0.2g.ml-1的葡萄根系浸提液显著抑制了葡萄幼苗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葡萄根系浸提液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苯丙酸和香豆酸4种酚酸类物质.盆栽模拟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0.1、1、10mmol.L-1)水杨酸和苯丙酸显著抑制了葡萄植株的生长,随着作用浓度的升高,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和地下鲜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可溶性糖、MDA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而叶片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互花米草凋落物为化感供体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凋落物浸提液(0、0.02、0.04和0.10 mg·L~(-1))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化感效应,分离鉴定互花米草浸提液中的抑藻化感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凋落物浸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质量浓度为0.10 mg·L~(-1)时,互花米草凋落物浸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率达到69.2%;各实验处理组的中肋骨条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丙二醛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对互花米草凋落物浸提液进行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其化感物质主要为长链脂肪酸,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亚油酸、油酸。  相似文献   

19.
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1,4-β-glucanases,EGases)广泛参与植物细胞壁的编辑,在组织伸长、果实成熟和脱落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中克隆了1个EGases基因(PnCel1),并对其进行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1)外源茉莉酸甲酯、水杨酸、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利处理显著诱导PnCel1的表达,而根腐病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以及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侵染三七后显著抑制PnCel1的表达。(2)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nCel1-GFP融合蛋白定位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中。(3)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出PnCel1的启动子序列[(-1)~(-828)bp],进而成功构建PnCel1启动子驱动的β-葡萄糖醛酸酶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PnCel1-GUS)并转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经PCR筛选鉴定获得阳性转基因烟草7株。(4)GUS活性检测结果表明,5种植物激素能诱导PnCel1的启动子活性,但茄腐镰刀菌等4种病原菌侵染明显降低了PnCel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且PnCel1启动子受三七WRKY转录因子PnWRKY5/9/12/15/27的负调控。(5)PnCel1过表达转基因烟草与野生型烟草相比,对茄腐镰刀菌的易感性增加,木质素含量降低,表明PnCel1可能参与改变细胞壁的结构。研究表明,植物激素能上调三七根中PnCel1的表达,而病原菌侵染降低了PnCel1的表达水平,并抑制PPnCel1的活性,推测三七PnCel1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而增加三七对根腐病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水稻化感作用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8,自引:21,他引:77  
选用具有强化感作用的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大田稗草为受体,研究了水稻化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提高水稻叶片浸提液浓度,可以相应增强对稗草生长的抑制效果,这种抑制效果与杂草的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化感水稻叶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物质稗草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从而影响其生长;苯丙氨酸氨解酶(PAL)的活性大小与酚类物质的含量吴正相关;多种酚类物质的化感作用之间可能是增效的,也可能是拮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