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我院门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探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原因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管措施。方法:利用本院抗菌药处方信息系统,抽取2016年1月~12月抗菌药物处方,每月抽查抗菌药处方500张,包括16个科室共6000张进行处方点评,将药物选择不适宜;药物选择起点高,用法用量不适宜;溶液的浓度不适宜;溶媒量不适宜;联合用药是不适宜,诊断不规范,无适应症用药,重复用药,疗程偏长汇总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涉及16个科室,1160张不合理抗菌药处方,占抽取处方的19.33%,不合理处方包括十方面的内容,共1340处,占总抽查处方的22.33%。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不合理抗菌药处方占总抽查处方的百分率偏高,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有利于发现科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为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我国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高是导致看病贵的原因之一。不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的技术培训,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合作,公众缺乏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知识等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迫在眉睫的任务。抗菌药物的管理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才能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至2011年12月病例1680份,抽取甲状腺/乳腺/疝气/闭合性骨折I类切口手术病历100份,分析治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病原送检率、DDDs、DUI及I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治理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别为68.50%、49.8DDD;治理后分别为56.2%、37.8DDD,显著降低(P<0.05)。治理前有四种抗菌药物DUI>1,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治理后有两种抗菌药物DUI>1,依次为磺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理后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略为下降,疗程符合率、用药合理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基本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工作方案》要求。但在某些方面,如I类切口使用率、疗程、用药选择上需要持续改进,应加强对I类切口的监管力度,以确保用药的经济、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肝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62例肝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调查。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5.81%;单用占75.00%;主要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用药途径以静脉以及口服 静脉为主;以治疗性用药为主,预防用药在住院患者中的总使用率为4.84%;细菌标本送检率仅为6.25%。结论减少预防性用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对于复数耐药菌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提高细菌标本的送检率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十分重要;加强临床医师的抗菌药物知识更新和公众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5.
孔媚  薛团梅 《蛇志》2008,20(1):60-63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我国细菌耐药也已相当严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球菌、肺炎球菌的比例分别高达50%、60%和70%,更为严重的是,多药耐药病原体的出现使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出现困难.细菌耐药现象之所以日趋严重与滥用抗菌药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2004年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就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宣传活动,同时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非OTC目录的抗菌药物在药店必须凭处方销售或购买.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原因,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加强药品的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住院处方1699份,对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现象,研究处方点评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的变化。结果:全年共点评1260份清洁手术病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03份,包括不合理用药病例287份,不合理用药率为94.71%;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用药时间长、无指征用药及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Ⅰ类切口病例中含不合理病例271份,不合理率为28.11%,其中无适应症用药情况最为明显,无适应症用药比例为7.39%。限制级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万古霉素不合理应用严重。通过定期专项点评抗菌药物处方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以上不合理应用现象均有明显好转。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改善,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需加大力度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畜牧业抗菌药应用与耐药性应对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菌药在现代农业和医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民众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抗菌药物的使用愈发受关注。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确保动物安全健康,防止药物残留超标,进而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畜牧业抗菌药使用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滥用抗菌药的危害,并归纳总结了耐药机制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抗菌药替代策略,旨在为畜牧业抗菌药安全使用和抗菌药替代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长期滥用导致了人体内菌群失调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寻找新型、靶向抗菌方法来治疗耐药细菌的感染。近年来,CRISPR/Cas系统的深入研究为设计特异性靶向耐药基因,定向清除耐药细菌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介绍了CRISPR/Cas系统作为新型抗菌方法,通过靶向切割抗性质粒或细菌基因组以实现对耐药基因或病原菌的特异性清除,并对CRISPR抗菌药的不同类型核酸酶的选择,以及CRISPR递送系统的运载工具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滥用以及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传递,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如何消除细菌的耐药性,使其回复为敏感菌株,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将以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为基础,从合理选择抗生素、细菌耐药性质粒的消除、细菌的适合度代价、促进药物进入菌体、细菌药物排出泵的抑制以及抑制灭活酶的产生六个方面来阐述细菌耐药性消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分析和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研究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效果。方法 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抗菌药物用药信息,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降低至6.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至49.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至42.48;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降低至32.1﹪。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诊断的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喹诺酮类药物药物所致占有比例最大,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滴速过快、药剂浓度过高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呈正相关,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PCT(PCT)在神经外科ICU中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ICU中67例常规经验性判断无法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而应用PCT指导抗菌药物管理的病例.PCT截断点为0.25 ng/mL.结果 47例PCT检测应用在抗菌药初始应用阶段,男27例,女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0例,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40例PCT检测低于判断标准病例未使用抗菌药.20例PCT检测应用在抗菌药停用阶段,男12例,女8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颅脑损伤5例,颅内动脉瘤5例.15例PCT检测低于标准停用抗菌药.55例PCT指导未使用抗菌药及停用抗菌药病例观察1周,均无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PCT在神经外科ICU中可以有效指导部分病例的抗菌药物管理,较经验性用药可更为有效地减少抗菌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9-2011年门诊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HIS系统,得到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药物的消耗报表。采用用药频度分析(DDDs)及消耗金额排序比较的方法做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消耗的抗菌药物分别占门诊用药金额为17.95%、13.94%和7.99%;用药频度和消耗金额较大的有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而且排序每年有所变化。从抗菌药物DDDs排序来看,排序在前面的都是口服药,医生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给轻症感染的患者首选口服药,而对于重症感染则采取序贯疗法。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第3代头孢菌素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明  李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2):160-160,F0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药需求不断增长,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滥用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仅造成细菌耐药性逐年增长,而且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对多种内酰胺酶稳定,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强.近年来,伴随着头孢菌素(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迅速增长.现对第3代头孢菌素用药的现状,临床分离致病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2016年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与主要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HIS系统查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金额,计算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Dc);同时分析临床常见菌的耐药率。结果在10种抗菌药物中,DDDs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左氧氟沙星(28368)、头孢西丁(13346)和哌拉西林/舒巴坦(11748)。DDDc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拉氧头孢(777.00)、美罗培南(504.00)和头孢替安(424.00),左氧氟沙星的DDDc值最小。临床常见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低差别较大。临床常见G-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较低;常见G+菌对阿米卡星、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中的使用频度最高且日均费用最低,临床常见菌对其耐药率差别较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日均费用低于其他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说明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伴随抗菌药物逐年增加和细菌耐药性、敏感谱的变化,临床医师已经越来越多的依靠抗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用药.因此,临床细菌工作者必须保证药敏试验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和精确性,才能为临床医师选出有效药物.对此,本文作者根据基层医院的特点及多年从事细菌药敏经验与体会,对基层医院微生物室开展耐药性监测,浅谈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抗生素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人类感染性疾病作出的贡献。但由于抗生素的泛用、滥用和过度治疗,引起了机体的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更为严重的细菌耐药性。为解决抗生素的弊端,解决菌群失调等问题,促使了微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本文还阐述了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及危害,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动因,后抗生素时代对细菌的防控措施。提出用微生态制剂、肠道正常菌群、中药、抗菌肽、噬菌体、研制新型抗菌药和规范用药等措施,防控细菌感染。同时阐述了常用中药的抗菌谱,及与微生态制剂合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在医疗和畜牧生产中的滥用导致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这个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基因突变和获得形成的抗药性 (Resistance) 外,细菌在自然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压力会引发其产生应激反应,这不仅可以保护细菌免受这些压力的影响,还会改变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 (Tolerance)。耐药性的产生必然会影响细菌的生理代谢,但是细菌可以通过调节自身代谢恢复对药物的敏感性。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细菌应激反应和生理代谢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研究,以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细菌抗药性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持续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的2010—2012为研究时间,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用药金额及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率、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0.0%、64.4%和49.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73.3、58.2和37.9,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费总额比例分别为21.9%、16.2%和11.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分别为95.5%、91.0%和50.3%,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分别为11.0%、27.2%和42.0%。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范围广是抗微生物药物的一大特点,其中以新型抗微生物药为主,目前不合理用药状况比较情况严峻。本文就介绍了抗微生物药物得定义和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而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的管理,增强正当使用药物程度,削减不良反应产生的几率、降低以及节减细菌抗药性出现供给患者使用药物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