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邀请,荷兰尼梅根大学赫司金斯博士于1984年10月22日至23日在沪作了有关矫形生物力学的学术报告。题目有四:(1)矫形生物力学的目标和方法;(2)矫形生物力学有限元的应用和回顾;(3)人工关节的设计和固定;(4)人的膝关节运动和稳定性。其中人工关节的设计和固定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浓厚兴趣。赫司金斯博士谈到陶瓷人工关节的前景时谈到,陶瓷材料有良好的电学和力学性能、惰性、耐磨,但材料脆,在某些界面上应力很高,易折断。虽然已有很多临床报道,但还不十分普遍,其前景目前尚难估计。而钛合金材料也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由钛合金与超高分子聚乙烯组成的人工关节,  相似文献   

2.
新型耐磨高分子人工关节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耐磨高分子人工关节材料是用80KeV不同剂量C3H8^+和N2^+对超高分子聚乙烯样品表面进行离子注入后的材料,通过对该材料进行弹性反冲探测,显示其磨损性能增强。通过各项相容性试验,其均符合各项试验标准,并与对照样品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一致。因此,经离子注入的超高分子聚乙烯作为新型耐磨高分子人工关节材料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人工关节是指根据人体关节的构造、形状与功能而设计的用来取代人体受损或病变的关节。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髋关节等人工关节多是钛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常由于关节磨损的磨屑、应力遮挡和骨关节界面结合不佳等情况,导致植入假体的失败。因此。研究新一代植入材料,增强骨组织与植入假体相互作用,对有效防止假体松动、促进人工假体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生物力学的观点总结讨论关节与人工关节所涉及到的力学、材料、设计问题以及关节置换、粘固剂等问题,亦对骨科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假牙、人工关节、骨折治疗材料等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材正在广泛应用于治疗过程中。BMG就是研究开发这些医疗器具、医疗材料的风险企业。其中,它选择了生产以聚乙烯、聚乳酸等塑料为材料的产品。作为创始人的玄丞[亻杰]担任着该公司的技术顾问,他同时也是汇集了再生医疗及人工脏器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的京都大学再生医科学研究所的副教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近几年收治的56例老年粗隆部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中内固定36例,人工关节置换20例。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4个月,内固定组出现2例内置物断裂,再次人工关节置换,2例感染,1例清创后好转,1例取出内置物后创口方愈合;人工关节组1例术后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内固定组75.6,人工关节组85.6。结论:老年患者,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较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粗隆部粉碎骨折内置物选择及治疗难度大,人工关节置换对于功能康复及降低并发症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今年十一月十六日——二十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关节专业委员会在江西南昌市举行成立大会,即全国第一届人工关节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代表共160多人,并收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教授的贺信,共收到论文130余篇。会上交流的论文有生物材料,生物力学,人工关节设计和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各种医用人工材料中,陶瓷作为人体硬组织的替换材料被制作成人工牙根、人造骨、人工关节等。而这些人体的补缀材料长期以来一直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近年来,以无机材料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二、人体材料必须具备的条件 1.对人体的适合性。材料对人体的适合性要求是; ①无急、慢性毒性; ②无致癌性及抗原性; ③溶血性好,不会产生血栓; ④组织亲和性好,植入后不会遭到人体的排斥。 2.耐腐蚀性。人体材料在生物体内,即在电解质溶液的环境中不会产生氧化、遇水分解等化学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治疗关节炎和关节外伤的需要,七十年代世界各国已有几百种全髋假体设计作为定型产品应用于临床。然而人工关节研究面临着两大问题尚待解决。一为人工假体的生物匹配。所谓“生物匹配性”即是考虑植入人体之假体对人体的适应性,也就是假体材料应对人体无毒性,不引起变态反应和异常的新陈代谢,没有致癌性,对组织没有刺激性等等。二为人工假体的力学匹配,这要求假体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以及适当的韧性,还要求疲劳强度和耐磨性,以及泡浸在血液、间质液、淋巴液、关节润滑液中的耐腐蚀性。人工关节的研究已成为医师和工程师共同关心和相互协作的间题。  相似文献   

10.
生物陶瓷主要应用于生物硬组织医用材料,其基础研究从1965年开始,临床研究从1975年开始.传统的生物硬组织医用材料有体骨,动物内,后来发展到采用不锈钢和塑料.但这些材料在生物体中使用效果不理想:不锈钢存在溶析、腐蚀和疲劳问题,塑料存在稳定性差和强度低的问题。199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了人工骨研究,即将生物陶瓷用作医用复合材料,应用于人体生物体的修复,制做人工关节、人工骨、人工牙根、听觉小骨、中耳引流管等。生物陶瓷能模仿人体骨头的成分、强度,不仅具有不锈钢塑料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已在临床解决了许多终末期的关节疾患。研究表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患者,其假体周围处于高骨更新状态。因此骨-假体界面的早期整合对于阻止磨屑颗粒和细胞因子的迁移至关重要,而限制人工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磨屑颗粒诱导的假体无菌性松动。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尝试使用107个UHMWPE颗粒快速建立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兔动物模型,以便为进一步探讨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制及防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我们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动物的左侧胫骨髓腔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假体。在实验组中,分别于假体表面和膝关节腔内植入0.5×10~7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颗粒。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的关节内压力更高、骨组织形态学参数更差、假体生物力学固定强度更低,同时,促炎细胞因子和骨更新标志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我们使用很少的UHMWPE颗粒成功快速地建立了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兔动物模型,从而为今后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了各临床科室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条件致病感染菌具有耐药性 ,难以治疗 ,尤为棘手。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来 ,随多种插管、透析技术、人工心瓣膜、人工关节和人工晶体等医疗材料的广泛应用 ,人口老年化及免疫低下人群的出现等 ,生物膜感染上升为医院细菌感染的前 4位 ,并且感染后果日趋严重。表皮葡萄球菌作为存在于健康人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并不致病 ,但可伴随“异物”(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等 )进入人体 ,并通过粘附形成生物膜 (Biofilm) ,入侵血循环而致败血症等。在生物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和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人工关节在骨科治疗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都是人工关节的适应症。美国每年大约有二十万髋关节和十多万膝关节换术。我国92年大陆完成髋关节置换术1.2万例,台湾省1.5万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肢体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十年,多孔全髋人工关节在国外已广泛应用。生物学固定的吸引力在于假体可直接和骨附着,其间没有纤维组织层。已证明假体和生长骨的界面可随时间而塑形,而且能难持人工关节的稳定。我院在1987年曾报告应用国产多孔人工全髋的初步经验。本文报告同一组和87年以后的病例,至少随访2年的结果,并特别考虑多孔假体股骨干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我会于1983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市科学会堂接待了由美国民间学者组成的生物材料和工程代表团。代表团部分成员分别作了生物材料和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有:聚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人工心脏和心脏瓣腹、心脏辅助装置、胶原在医学和外科方面的应用、心血管生物材料、一次用弃式医疗器械的进展、电刺激骨细胞生长促进骨折愈合、生物材料的抗凝血措施、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生物陶瓷在骨科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目前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治疗的最新观点。方法:通过网络检索CNKI和Pub Med数据库等关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治疗静脉血栓形成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主要以"total joint arthroplasty;venous thromboembolism;prophylaxis"为关键词。结果:三份权威临床指南(ACCP、AAOS、NICE)最近均有更新;更新后的三者都认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对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是必要的;都建议对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进行药物结合机械的综合预防措施;认为单独的机械预防同低分子肝素一样有效;都肯定了新口服抗凝药物及fondaparinux的临床疗效;在不推荐对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行超声检查、不推荐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网问题上达成了部分共识;但在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的持续时间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地位问题上存在争议,甚至意见完全相左。结论:目前的指南虽然部分意见尚不统一,但基本原则已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使用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岁。依据Enneking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9例。均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胫前肌群坏死。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5.1个月。ⅡA期12例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死亡(占8.3%),局部复发1例,行股骨下段截肢,10例无病生存;ⅡB期9例,4例死亡,5例存活;Enneking分期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胫骨上段人工关节重建对胫骨上段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季振涛  王霖  桂成岩  靳虎  杨庆诚 《生物磁学》2011,(13):2522-2524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使用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岁。依据Enneking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9例。均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胫前肌群坏死。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5.1个月。ⅡA期12例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死亡(占8.3%),局部复发1例,行股骨下段截肢,10例无病生存;ⅡB期9例,4例死亡,5例存活;Enneking分期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胫骨上段人工关节重建对胫骨上段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诊的7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一年,采用Harris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9月、12月,研究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