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ATMT突变株构建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技术,转化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Curvularia lunata),共获得转化子1 454个。对其中菌落形态、生长速率等性状有显著变化的8个突变株进行分析。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进行筛选,发现4个突变株致病性降低,2个突变株致病性增强。通过测定生长速率、产孢量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发现,其中致病性减弱的突变株,其产孢量均有所下降甚至不产孢,突变株的PG酶活性普遍增强,但Cx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而2株强致病性突变株的Cx酶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在对采自辽宁省瓦房店、绥中等市县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标本分离时,发现一些分离物是白色菌落并产生弯月型的分生孢子,这种白色菌株占很大分离比例,最高地区达56﹪。有关该病原菌白色突变体类型的研究,国内外还未曾有报道。为此,我们对该菌作了致病性、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研究,以明确该白色菌株是否是玉米的致病菌及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的采集及分离 取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典型病斑,采用病组织分离法,进行单个病斑分离培养。然后,调查获得黑色和白色菌落所占的比例,记录各菌株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利用质粒pBChygro转化少孢节丛孢YMF1.00544的2135个转化子中筛选到一株捕食器基因不表达的转化子YMF1.00110。该转化子的形态学特征与野生型菌株有明显区别,对该转化子的核酸杂交结果表明质粒DNA是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真菌染色体上。此外,对部分转化子的杂交整合模式和标记率进行了杂交分析。  相似文献   

4.
莫明和  黄英  徐进  张克勤 《菌物学报》2004,23(4):487-493
本文从利用质粒pBChygro转化少孢节丛孢YMF1.00544的2135个转化子中筛选到一株捕食器基因不表达的转化子YMF1.00110。该转化子的形态学特征与野生型菌株有明显区别,对该转化子的核酸杂交结果表明质粒DNA是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真菌染色体上。此外,对部分转化子的杂交整合模式和标记率进行了杂交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常引起难治性和顽固性感染,随着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研究其耐药性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一株临床分离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68作为出发菌株,应用人工Mu转座技术构建突变文库并从中筛选得到一株对链霉素抗性明显增强的菌株M122,并对突变株M122进行测序分析及表型检测。通过Southern杂交实验证实转座子是否为单拷贝插入,对突变株M122的基因表达谱与野生型PA68菌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确定了Mu转座子在M122基因组上为单拷贝插入,插入位点为基因PA0058的第214 bp处。对M122进行表型检测,发现其对多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得到增强,通过转入携带完整基因PA0058的表达质粒可以使突变株M122的耐药性有所降低,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在模式菌株P.aeruginosa PAK中进行PA0058基因敲除,得到的敲除株具有链霉素耐药性升高的表型。基因PA0058的缺失引起多种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尤其是katB、ahpC、ahpF等抗氧化酶基因转录表达显著增高。【结论】首次发现铜绿假单胞菌PA0058基因的插入失活提高了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且导致突变株M122中抗氧化酶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质资源抗弯孢菌叶斑病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弯孢菌叶斑病日益严重的发生趋势,对1698份玉米种质(自交系、群体、杂交种以及特殊材料)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种质抗性较引进种质抗性好;不同省份所供种质抗性存在差异,北京、四川、广西种质总体抗性较好;在新选育的自交系中,鉴定出12份高抗材料;在当前培育的杂交种中,有22份高抗或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在相同核基因、不同细胞质种质间无差异;玉米抗大斑病基因对抗弯孢菌叶斑病无效。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抗弯孢菌叶斑病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近年弯孢菌叶斑病日益严重的发生趋势,对1698份玉米种质(自交系、群体、杂交种以及特殊材料)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种质抗性较引进种质抗性好;不同省份所供种质抗性存在差异,北京、四川、广西种质总体抗性较好;在新选育的自交系中,鉴定出12份高抗材料;在当前培育的杂交种中,有22份高抗或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在相同核基因、不同细胞质种质间无差异;玉米抗大斑病基因对抗弯孢菌叶斑病无效.  相似文献   

8.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菌株NEW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系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稳渗剂对链格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链格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液体培养基培养20h,以0.7mol/LNaCl为稳渗剂、1%LysingEnzyme、1%Drislase和1%Snailase3种酶溶液混合使用,30℃酶解3h。对原生质体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REMI)转化,筛选到了链格孢菌弱致病突变株NEW001,为致病相关基因的标记和克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维  张义正 《微生物学报》2005,45(5):784-787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成功地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进行了遗传转化。将含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融合基因的双元质粒pCH61300转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208中,然后用该转化菌分别感染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获得16株可能的转化子,经复筛,共获得6株潮霉素抗性水平为100μg/mL的稳定转化子,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的转化频率没有明显差别。PCR检测结果显示,抗性基因已导入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中;Southern杂交表明,TDNA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组中。其中的一个转化子菌落形态与原野生型菌株相比有所不同,菌丝稀薄,分生孢子较少。利用分生孢子转化更为简便易行,无需特殊的设备和制备原生质体,此方法为深入开展该菌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林  王征  喻子牛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1):25-28
研究了经完全消除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YBT-1463的内生质粒对该菌部分形态、遗传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除内生质粒后的无质粒突变株不形成伴胞晶体,但电转化4种供体质粒,即pBMBl21、pBMB304-1Ab、pBMBLC和pBMB9748的效率显著提高,转化频率最高比出发菌株提高6.8×10 倍,而无质粒突变株对红霉素等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对葡萄糖等19种碳源和谷氨酸等12种氮源的利用能力及生长性能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转座子Tn917诱变的炭疽杆菌芽孢形成缺陷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诱导转座子Tn917随机插入炭疽杆菌染色体,产生在不同位点突变的突变体库,从中筛选芽孢形成缺陷型突变株。方法:用含转座子Tn917的质粒pLTV3转化炭疽杆菌,以低浓度红霉素诱导转座因发生转座,产生大量的突变株。进而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和复红美蓝染色法从突变体库中筛选芽孢形成缺陷株;用Southern杂交法对芽孢形成缺陷株进行验证。结果:对2000个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共得到6株芽孢形成缺陷株,在LB培养基中培养5d后,镜下仍未见有芽孢形成,呈现明显的芽孢形成缺陷特征。Southern杂交表明野生株无杂交带,突变株均有且只有1条杂交带,且杂交带的位置不尽相同。结论:转座子Tn917可以单拷贝随机诱变炭疽杆菌野生株,产生在不同位点突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2.
以依纽小单孢菌HP变种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位于西索米星3′,4′-双脱羟基酶基因sisI上下游序列的两端同源交换臂,在两臂之间添加抗性筛选标记ermE基因,并在该基因上游加入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以强化筛选标记.将该外源DNA序列插入到质粒pKC1139,构建重组质粒pFD57.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后,经接合转移导入依纽小单孢菌中,经抗性筛选得到两株阳性菌株,命名为HP-I-1和HP-I-2.经PCR验证和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DNA上.依纽小单孢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实现了对该体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青海省民和县玉米叶斑病病原菌种类,从该地区玉米种植地采集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玉米病叶,通过叶斑病症状观察分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并从分离的菌株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青海省民和县玉米种植地玉米叶斑病症状主要分为3类,第1类病斑不规则,较大,呈现褐黄色;第2类病斑呈长条形,中央部分呈现黄褐色,边缘是紫褐色或深褐色,有2~3层同心轮纹,且能侵染叶脉部分;第3类病斑呈长方形或菱形,病斑较大.共分离到14株菌株,经rDNA-ITS序列分析发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分别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burnsii、细级链格孢(A.tenuissima)、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和F.longifundum.引起青海省民和县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分别隶属于2属6种,病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真菌.  相似文献   

14.
【背景】玉米弯曲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主要病原,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利用细菌防治弯曲平脐蠕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筛选对玉米弯曲平脐蠕孢有高拮抗性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探究其拮抗机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玉米田地表下土壤分离获得22株细菌,再经过复筛得到一株对玉米弯曲平脐蠕孢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L-14。【结果】筛选发现,菌株L-14对层出镰孢(Fusariumproliferatum)、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弯曲平脐蠕孢(Bipolaris papendorfii)和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是一株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特性检测,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对菌株L-14的抗菌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该菌发酵液的蛋白粗提物对弯曲平脐蠕孢气生菌丝形态无影响,但可致基内菌丝畸变,对弯曲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结论】筛选的拮抗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上具有广谱性及较高的拮抗活性,能有效防治玉米叶斑病。  相似文献   

15.
已制得一组含质粒pBK322和大于3kb的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YX DNA插入段的大肠杆菌转化突变型(2500)。直接筛检了这些转化突变型的水解羧甲基纤维素的能力。发现有两个菌落具有纤维素酶活性。一菌落含质粒pD365,内有7.6kb插入段,包括整个编码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YX主内切葡聚糖酶的基  相似文献   

16.
链霉菌质粒pSET152电转化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受体菌,未获得电转化子;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菌,获得了电转化子。电场强度为13kV/cm时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质粒pSET152可通过菌丝体电转化法导入小单孢菌40027菌株,并整合到小单孢菌40027菌株的染色体上,暗示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基因和整合位点在异源宿主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仍具有相同的功能。质粒稳定性检测实验表明:质粒pSET152可稳定地存在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构建粉红聚端孢荧光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红聚端孢是多种植物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通过酶解粉红聚端孢幼嫩菌丝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用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将携带GFP基因和博来霉素抗性基因的外源DNA随机插入粉红聚端孢基因组,共获得博来霉素抗性菌株90株,转化效率达18个/μg。选取22株转化子荧光观察,发现均可表达荧光,菌株间荧光强度不同,其中10株转化子荧光表达较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菌株TR45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和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均未改变,在不含博来霉素的培养皿中继代培养10代荧光仍能稳定表达。本研究构建的高效原生质体制备和PEG介导粉红聚端孢遗传转化方法,可用于该菌基因功能研究,绿色荧光标记菌株可用于病菌侵入、田间监测、侵染循环等发生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相关基因和调控因子的分离和鉴定是阐明其菌膜形成分子机理的基础。利用原生质体转化这一方式,将带有转座子Tn917的质粒pTV1OK成功地转进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诱导Tn917转座,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Tn917插入突变库,转座率为10-7。经96孔细胞培养板筛选发现,菌株LM49形成菌膜能力明显大于野生型。该菌株在细胞培养板中培养4d后形成的紫色圆环的颜色明显深于野生型。用Tn917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只有以该突变株的DNA为模板才能得到相应大小的扩增产物,证实该菌株基因组中有Tn917插入。Tn917的插入使菌株LM49的菌膜形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经完全消除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YBT-1463的内生质粒对该菌部分形态、遗传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除内生质粒后的无质粒突变株不形成伴胞晶体,但电转化4种供体质粒,即pBMB121、pBMB304-1Ab、pBMBLC和pBMB9748的效率显著提高,转化频率最高比出发菌株提高6.8×10倍,而无质粒突变株对红霉素等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对葡萄糖等19种碳源和谷氨酸等12种氮源的利用能力及生长性能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 HtpG蛋白诱导小鼠炎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htpG缺失突变株和回复株,对HtpG蛋白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X-Red重组系统对htpG基因进行缺失突变,构建了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htpG缺失突变株,并利用低拷贝质粒构建了htpG突变株的回复株.在此基础上,对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的生长曲线、生化反应、豚鼠角膜试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考察了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腹腔注射引起小鼠炎症反应的强弱.[结果]HtpG蛋白功能与福氏志贺氏菌的基本生化代谢无关,也不影响细菌穿透上皮细胞的能力,但腹腔注射后能够引起小鼠强烈的炎症反应.[结论]HtpG蛋白功能可能与细菌的免疫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