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接种麻疹疫苗就不会得麻疹,也不会传染给别人。是这样吗?不一定。即便完全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也可能感染这种疾病,并传染给别人。这个令人吃惊的案例研究获得了对疫苗的新认识,也揭示出近期发达国家的麻疹暴发可能意味着患者也存在于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就麻疹疫苗而言,两次注射的效果好于一次。大多数美国人在出生后不久便接受第一次注射,并且在学步期再加强一针。接受两次注射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背景:鉴于婴儿麻疹死亡率高,故人们考虑在12月龄就开始接种是否能提供持久的免疫力。方法:70名儿童在6、9或12月龄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在5~10岁时对麻疹特异性免疫应答进行了评估。结果:分别在第6、9或12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第一剂次,在5~10岁麻疹T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为11.4(SE1.3)、10.9(SE,1.5)、14.4(SE2.1)。其中在6月龄时接种疫苗的儿童,存在被动抗体(PAS)的那些儿童体内中和抗体浓度[几何平均滴度  相似文献   

3.
<正>1.几种疫苗(麻—腮—风三联,注射用小儿麻痹疫苗,口服小儿麻痹疫苗,白—百—破)能否同时接种? 答:麻—腮—风三联疫苗和口服小儿麻痹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其后果(指血清阳转和副作用)和这两种疫苗分别注射时相仿。 当白—百—破—小儿麻痹灭活疫苗或白—百—破以及麻疹活疫苗同时接种时效果满意。未曾发现严重的接种后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 几内亚比绍地区Bandin以前的几项研究表明,现行的麻疹免疫接种策略还不能充分控制麻疹的感染。有许多9月龄以下的儿童患麻疹,并有许多儿童在接种Schwarz减毒麻疹疫苗后发病。因此,我们在该地区对从4月龄开始接种Edmonston-Zag-reb(EZ)疫苗是否优于从9月龄开始接种Schwarz疫苗进行了考核。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辖区2005-2009年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辖区内麻疹病毒流行现状,评价该院辖区麻疹疫苗接种效果,为今后制订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5-2009年间的麻疹发病情况作了分析。2005、2007两年发病人数最多,发病率较高,随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使疫情有了较大的下降趋势。结果表明,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地预防麻疹疫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各地已普遍采用麻疹免疫接种的方法,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美国从1963年批准使用麻疹疫苗以来,现在麻疹病例数已减少90%以上,麻疹后脑炎病例也相应减少。然而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局部地区还有麻疹暴发。引起暴发的原因何在?是否与接种后历时较久、抗体下降有关?接种麻疹  相似文献   

7.
儿童麻疹初免时间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月龄儿童母传抗体衰减规律以及接种成功率的研究,论证麻疹初免时间提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提前多少为合适,为进一步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从鹰潭市疾病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部随机抽取5~8月龄未注射麻疹疫苗的婴儿各100名,检测其麻疹抗体的滴度,研究婴儿麻疹抗体衰减的规律,然后给受检婴儿接种麻疹疫苗0.5ml。初免一个月以后再检测婴儿体内的抗体滴度,研究婴儿对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与月龄大小的关系,以及与初免前抗体的关系。结果认为儿童麻疹的初免时间应提前到6月龄为宜。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一代麻疹疫苗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最有效的措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全世界广泛使用30多年来,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对控制全球麻疹流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由于母传抗体的干扰作用,该疫苗不适合早龄接种。疫苗不耐热,需要完整的冷链系统。麻疹病毒疫苗株和野毒株免疫原性的变化也有可能使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有效率降低。发展适合早龄婴儿接种的、耐热的、免疫原性更强的新一代麻疹疫苗、配合最佳的免疫策略,将会加速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麻疹疫苗接种程序下的婴儿麻疹流行特征,为改进麻疹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麻疹监测系统,对杭州市2004~2007年婴儿麻疹发病的分布和疫苗免疫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婴儿麻疹发病率无明显城乡差异,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3~5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9月龄。≤8月龄病例以常住儿童为主,≥9月龄病例以流动儿童为主。≥9月龄麻疹病例中,常住儿童所占比例低于流动儿童,而其麻疹疫苗接种率(47.5%)明显高于流动儿童(14.3%),两者有显著差异(χ2=11.75,P0.01)。因此,为进一步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需加强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补种;另外,建议将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时间提前至6月龄,这可能有助于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麻疹发病率自2008年起出现大幅度下降,但2012年底以来麻疹发病疫情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出现了以成人为主的疫情暴发。导致麻疹疫情再次上升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中国的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低于报告接种率,常规免疫有不到位的情况。同时,中国存在部分麻疹免疫空缺人群,既未接种过麻疹常规疫苗,也没有参加过2004—2010年的补充免疫活动。这类人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聚集性的疫情暴发。中国在消除麻疹方面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近年来疫情再次抬头值得警惕。进一步增加常规麻疹两剂疫苗接种率,对重点地区和人群适当增加补充免疫活动,更好地落实麻疹应急预案等,将有助于控制并消除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1.
<正>在实际应用中,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有明显的简化儿童免疫程序、降低费用和减少医生病人间接触等优点,并经证实安全有效。美国实际使用三联疫苗已有十多年,受试者的抗体应答并未提示一种疫苗与另一种疫苗间有相互干扰,接种联合疫苗也未增加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也有研究者报告,将腮腺炎活疫苗与其它活疫苗同时接种与单独接种单价疫苗相比,前者导致较低的腮腺炎血清阳转率。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63年麻疹(M)疫苗被批准使用以来,每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数比疫苗使用前下降98%以上。1981~1988年,麻疹发病相对稳定,每年大约3000例。但是,1989~1990年,麻疹发病率上升,超过以前的5倍。据认为这与M疫苗一剂接种,免疫应答不足者的积累有关。为减少此种积蓄,新近建议新入学的大学生及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第二剂M疫苗接种。第二剂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则同时改善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之免疫。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分别给豚鼠皮下注射、小鼠皮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或卡介苗,豚鼠每2周称体重一次,观察6周,解剖检查其病理变化;小鼠也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接种组和卡介苗接种组的豚鼠体重均增加,疫苗注射局部及各脏器病理改变相似;小鼠接种局部皮肤病理改变也未见差异。结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没有促使卡介苗毒力增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接种实验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正>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高效力易释放疫苗的研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多剂疫苗到单剂疫苗的转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它可能导致疫苗接种率的改善并降低接种成本。 要完全免疫抵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等疾病,须连续注射三针疫苗。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接种第一针后没有继续接种的比例可高达70%。漏种原因很多:得不到有效的疫苗、家长不清楚有些疫苗需多次接种、对接种不信  相似文献   

15.
<正>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HDCV)已有了应用经验。本文报道采用WHO推荐的HDCV接种方案,研究用Vero细胞培养的新型巴斯德灭活狂犬疫苗(PVRV)的效果。作者于法国两个狂犬病控制中心,用PVRV接种376人:163人接种加强1针,123人作接触(狂犬病)前接种,90人作接触(狂犬病)后接种,共接种1013针。接种于肌肉或皮下。用RFFIT检测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2020年健康人群的麻疹、风疹和水痘IgG抗体水平,为本地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被调查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共238份,进行麻疹、风疹和水痘的IgG抗体水平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ELISA检测血清样本共238份,麻疹、风疹和水痘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6%、92.02%和79.4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分别为1 204.65、43.38和290.38 mIU/mL。男女性别比为1.02∶1,麻疹、风疹和水痘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岁组麻疹IgG阳性率最低,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8,P0.05);0~1岁组的风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80,P0.05);0~1岁组水痘IgG抗体阳性率非常低,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32,P0.05)。接种麻疹疫苗≥2剂次的人群IgG抗体阳性率为95.10%,不同免疫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P0.05);接种风疹疫苗0剂次的人群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不同免疫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0,P0.05);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0剂次的人群IgG抗体阳性率最低,接种2剂次的阳性率最高,不同免疫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5)。结论本区麻疹、风疹IgG抗体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有所提高;水痘IgG抗体水平较低,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应加强麻疹、风疹免疫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水痘减毒活疫苗并推广接种;还须积极开展麻疹、风疹和水痘IgG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整体随机抽样原则,以进口同类疫苗和国产各单价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观察;比较不同疫苗组免疫后的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试验组与对照组接种后,除了试验疫苗的中、强发热反应率高于进口对照疫苗的发热反应率(8.60%与2.00%)外,未见其它有显著差异的不良反应。试验组麻疹免后抗体阳转率高于进口对照疫苗(99.5%与94.6%),麻疹抗体GMT也高于单价麻疹对照疫苗的GMT;试验疫苗与进口MMR疫苗的风疹抗体阳转率、腮腺炎抗体阳转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试验MMR疫苗与进口MMR疫苗具有相似的临床反应及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估分析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场调查资料、评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麻疹发病率的变化;随机对辖区内1~12岁健康儿童2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强化免疫前及完成二次强化免疫后麻疹l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监测人群完成二次强化免疫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100.00%(216/216),2009年强化组、2010年强化组麻疹IgG抗体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82.08%、87.62%和1958.83、2050.26,均显著高于强化免疫前;2009年强化免疫后麻疹年发病率由强化免疫前五年平均发病率1.71/10万下降至0.22/10万,下降率87.13%,2010年强化后麻疹年发病率再次下降(0.039/10万),下降率82.27%。结论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均大幅度降低了麻疹发病率、提高了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测定直接针对麻疹病毒表面血凝素和融合蛋白的麻疹特异性中和抗体被认为是麻疹血清学上的金标准。作者在包含763名健康年青人的不同种族队列中于接受2剂麻腮风(MMR)疫苗后,测定其功能性麻疹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使用一种自动式空斑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迫切需要抵抗结核病的新疫苗,然而由于倘无保护的相关物,故选择一种能够纳入大规模效力现场的疫苗是困难的。使用卡介苗(BCG)作为人攻击用结核杆菌的替代物是一种有助于疫苗选择的模型。方法 :健康成人被分成A组和B组(BCG初次接种)或C和D组(BCG-以往接种组),B组和D组接受MVA85A候选结核疫苗,在他们接受MVA85A疫苗接种4周后用皮内接种法攻击BC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