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蒋焱熠  王明荣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 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Jiang YY  Wang MR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是目前在全球男性中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其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六位[1]。在发病率方面,我国虽然不及西方国家,但是随着生活水平和诊疗技术的提高,也表现出了逐渐上升的态势。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特有位点作为治疗靶点,在纠正病变、稳定细胞、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能够对正常细胞减少毒副作用[2]。由于我们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途径认知的逐渐提高,以及更好的利用这些途径作为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和生产随之增加。本文着重探讨了分子靶向药物对肿瘤的治疗起作用的不同的靶向机制,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曹秀峰  吕进 《生物磁学》2011,(3):588-592
食管鳞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除了环境因素可以影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分子水平的基因改变是近年研究的热点。近年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众多基因,如β-catenin、wnt1、p53、cyclinD1以及EGFR等基因表达的改变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或预后相关,从而可更好地寻找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与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除了环境因素可以影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分子水平的基因改变是近年研究的热点。近年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众多基因,如β-catenin、wnt1、p53、cyclinD1以及EGFR等基因表达的改变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或预后相关,从而可更好地寻找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与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P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食管鳞癌手术标本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R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MT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7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及5.0%。MRP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鳞癌组织对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顺铂、卡铂、阿霉素、长春瑞滨、羟喜树碱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其相应癌组织中MRP2表达明显相关(P<0.01)。结论:MRP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有较好的相关性,推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RP2的高表达可能对化疗耐药性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婷  张贝贝  解伟  王进 《生命科学》2022,(11):1368-1377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位居第一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结合其他药物治疗。耐药性大大降低了化疗的成功率,从而增加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早期和低危疾病患者预后良好,而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极差。目前,现有药物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不佳。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潜在的新靶点和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有助于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本文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对子宫内膜癌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靶点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遗传》2020,(3)
正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位。肿瘤转移是导致食管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食管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改善食管癌的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由SERPINE1基因编码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被报道在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MPAL)是一类同时表达不止一个谱系特异性抗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生率低,仅占急性白血病的2%~5%。多数MPAL患者可检测出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其中一些特异性异常如t(9;22)(q34;q11)及KMT2A重排在MPAL的诊断分型、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靶向测序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一些新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如ZNF384重排及WT1基因突变等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MPAL发病机制的认识。现将有关MPAL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52例食管正常黏膜、45例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及63例食管癌组织ATM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正常黏膜、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率分别为26.9%(14/52)、44.4%(20/45)及63.5%(40/63),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及上皮内瘤变(P≤0.05),ATM mRNA表达率与食管癌组织分级呈负相关(r=-0.312,P=0.013);食管正常黏膜和食管上皮内瘤变ATM mRNA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7),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果 ATM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第一个cDNA的基因组——噬菌体фX174基因组的测序完成,标志着测序时代的开始。1996年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极大地推动了测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第二代测序技术也被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而单分子DNA测序技术是最近10年内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的测序技术,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其中包括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RT)、真正单分子测序和单分子纳米孔测序等技术。SMRT测序技术有超长读长、测序周期短、不需要模板扩增和直接检测表观修饰位点等特点,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综述了SMRT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以及它在微生物16S rRNA基因、微生物全基因组以及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SMRT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应用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MYH的表达与8-oxoG氧化损伤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比较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YH表达的高低;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的高低。统计分析食管鳞癌组织MYH表达的高低与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x2检验。结果: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表达低于其癌旁组织,食管鳞癌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高于其癌旁组织。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低表达,与该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浸润深度、静脉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展有关,后常规对患者食管癌标本做MYH表达的检测,可指导食管鳞癌术后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Sie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收治的Sei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患者11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开胸食管切除术组(59例)和腔镜微创食管切除术组(55例),评估并比较两组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食管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P0.05),患者2年生存率为83.6%(46/55),高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47/59,79.7%)。此外,微创食管切除术组肺部并发症(9.09%vs 28.81%)和声带麻痹(0%vs 15.25%)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P0.05)。结论: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Sie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测序技术渐趋成熟并在动物和植物基因组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大量植物的基因组的草图和精细图不断地被公布出来。比较和分析了三代测序技术各自的特点,对测序前的准备、基因组组装、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阐明了植物基因组研究的特点和难点。通过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者不仅可以获得该植物基因组和重要功能基因的序列信息,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的分子进化、基因组成和基因调控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且还对即将测序的植物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非编码RNA的广泛存在,在改变人们对分子生物学认知的同时,也改变了对肿瘤等疾病发生机制的看法。肿瘤全基因组突变测序分析发现,非编码区域的突变比遗传密码子区域的突变更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因为长非编码RNA发挥着精准的调控功能,它们可与各种调控因子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因此,长非编码RNA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现将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的角度出发,介绍长非编码RNA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主要以鳞癌为主。虽然近年来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以及局部和全身的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但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主要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来获得。EMT是一个动态、多步骤和高度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肿瘤细胞基因、表观遗传学等的改变,这些改变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食管鳞癌EMT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治疗研究积累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施季森  王占军  陈金慧 《遗传》2012,34(2):145-156
近年来, 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木本植物全基因组测序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但由于木本植物通常基因组较大, 基因组结构较为复杂, 在测序、测序后的组装、注释、功能分析等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基因组测序分析的经费预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因此, 有必要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以提高林木全基因组研究方面的效率。文章在比较分析已经发展起来的3代基因测序技术(Sanger测序法、合成测序法和单分子测序法)的基础上, 选择4种已经公布的木本植物(杨树、葡萄、番木瓜、苹果), 从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背景、测序结果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述评, 对未来要开展的木本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前的准备工作(材料选择、遗传图谱和连锁图谱的构建、测序技术的选择),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翠翠  袁慧军 《遗传》2017,39(3):208-219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阐明遗传性耳聋的致病机理不仅能够在临床上辅助诊断,为遗传咨询及耳聋预防提供依据,而且能促进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耳聋的致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基因组研究技术不断创新,以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目标区域测序为代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近5年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区域测序在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研究及临床分子诊断中应用及研究进展,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临床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诊断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木本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i JS  Wang ZJ  Chen JH 《遗传》2012,34(2):145-156
近年来,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木本植物全基因组测序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但由于木本植物通常基因组较大,基因组结构较为复杂,在测序、测序后的组装、注释、功能分析等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基因组测序分析的经费预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以提高林木全基因组研究方面的效率。文章在比较分析已经发展起来的3代基因测序技术(Sanger测序法、合成测序法和单分子测序法)的基础上,选择4种已经公布的木本植物(杨树、葡萄、番木瓜、苹果),从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背景、测序结果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对未来要开展的木本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前的准备工作(材料选择、遗传图谱和连锁图谱的构建、测序技术的选择),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鸡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是即对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的全部基因进行测序,主要包括de novo测序和全基因组重测序。近年来,由于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鸡全基因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为解释鸡的生物学特性和缩短分子育种周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阐述了不同品种鸡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的完成、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在解析品种遗传多样性、揭示进化机制、质量性状遗传机制广泛应用,讨论了鸡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旨在为家鸡种质资源的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