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外用荞麦黄酮复合物低、中、高浓度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黄酮复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荞麦黄酮复合物中、高剂量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灌胃脂肪乳和腹腔注射小剂量四氧嘧啶成功建立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结果提示:荞麦黄酮复合物能够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糖耐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探讨荞麦黄酮复合物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鸡骨草进行黄酮提取及抗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以70%乙醇为溶剂,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鸡骨草中的黄酮;采用比色法测定鸡骨草黄酮对DPPH·和O-·2两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还原能力。鸡骨草黄酮对DPPH·和O-·2两种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为DPPH·O-·2;对Fe3+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清除率与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当黄酮的浓度为0.306 mg/mL时,其对O-·2清除率为12.57%;当黄酮的浓度为0.228 mg/mL时,其对DPPH·清除率为50%。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总体强弱是:DPPH·O-·2;还原Fe3+能力随黄酮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钟灵允  赵钢  赵江林 《广西植物》2021,41(6):1021-1034
荞麦属植物资源丰富,且富含黄酮类成分.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了荞麦黄酮历年研究情况以及热点研究领域.荞麦黄酮研究论文最早发表于1952年,在1952—1999近五十年的时间内,荞麦黄酮的研究论文较少,年发文量少于10篇,荞麦黄酮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自2000年后,荞麦黄酮逐渐获得更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年度发文量逐年上升.近年...  相似文献   

5.
阴道毛滴虫入侵人体后,可对人体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造成感染,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和关键。现就滴虫阴道炎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及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做一评述,为临床医生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荞麦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解决黄土丘陵区荞麦品种老化问题为主题,通过1995-1997年3年对239个荞麦品种的试种,鉴定,筛选,选择出了5个适应黄土丘陵区生态条件且高产,稳产的荞麦品种,并提出了该区荞麦品种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7.
用70%乙醇提取得到黄花菜粗黄酮化合物后,再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用酒精配成溶液测其含量,然后稀释不同梯度测其总抗氧化性、羟自由基清除率,同时以维生素C做平行实验,与维生素C作比较。  相似文献   

8.
菟丝子黄酮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采用DPPH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对菟丝子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同Vc、BH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0.008 mg/mL~1 mg/mL),菟丝子黄酮对DPPH.、.OH自由基、O2-.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1.56%、89.39%和87.65%;其对烷基自由基的抑制率为84.22%,且其抗氧化活性强于Vc和BHT,表明菟丝子黄酮是一种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9.
刺梨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化学发光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刺梨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O2-.,H2O2,DPPH·的清除作用,以及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和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刺梨黄酮能很好地清除各种活性氧,并能显著抑制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肝组织MDA的产生。提示其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
AlCl3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种质资源中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荞麦是黄酮的膳食来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保存荞麦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为深入开发利用荞麦种质资源的功能成分,对AlCl3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种质资源黄酮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新收集的169份荞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①AlCl3分光光度法稳定性好,准确性和精密度高,偏差小,易于操作,适用于荞麦种质资源黄酮鉴定和评价;②苦荞种质资源黄酮含量的平均值、变异幅度、标准偏差分别为2.53%、1.94%~3.11%、0.2436,甜荞种质资源黄酮含量的平均值、变异幅度、标准差分别为0.13%、0.08%~0.21%、0.0273;苦荞种质资源黄酮含量的平均值约为甜荞的20倍。  相似文献   

11.
杨梅树皮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热回流提取法对杨梅树皮中总黄酮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杨梅树皮总黄酮乙醇热回流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以28目的杨梅树皮粉为原料,料液比为1∶60,用60%的乙醇溶液在60℃的水浴中提取2.5h,提取率达6.86%。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力作为指标测定了杨梅树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杨梅树皮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渗透吸收促进剂氮酮用量对王不留行黄酮苷软膏剂体外经皮渗透性能的影响及为该化合物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HPLC测定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检测波长280 nm。选取大鼠背部皮肤,通过Franz垂直扩散池考察王不留行黄酮苷软膏剂透皮性能,结果表明24 h内,不同浓度的氮酮对王不留行黄酮苷软膏剂透皮吸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促渗作用为1%氮酮0.5%氮酮5%氮酮3%氮酮0%氮酮。本实验说明氮酮能促进王不留行黄酮苷软膏剂中的王不留行黄酮苷透皮吸收,以1%的氮酮促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玉竹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芦丁为参照,利用DPPH比色法和总还原能力测定法,对不同产地玉竹药材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玉竹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但各样品间存在一定差异,在浓度为0.5 g·L-1时,山东泰安、安徽六安产玉竹黄酮DPPH清除作用达到最强,与芦丁相比无显著差异;(2)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连翘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连翘叶黄酮(Forsythia suspenseleaves flavonoids,FLF)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用水杨酸法研究FLF清除.OH的效果,并测定了FLF对连苯三酚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了小鼠4种器官及肝线粒体、微粒体中的丙二醛(MDA)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小鼠红细胞溶血和肝线粒体膨胀程度。结果表明,FLF可以清除.OH,抑制连苯三酚自氧化,并抑制.OH所致丙二醛的产生,减少红细胞溶血,减轻肝线粒体膨胀程度。说明FLF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养麦种子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其营养价值是任何食用作物无法比拟的。同时它也是蜜源植物和医疗与保健食品,更是良好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但荞麦品种极度退化,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个问题,从1989年起我们试图用组织培养手段来培育荞麦新品种和改良复壮以促进荞麦生产的发展。现将我们的前期工作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龙眼壳黄酮的微波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龙眼壳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较佳提取工艺为:V(70%乙醇)∶m(龙眼壳粉)=30 m L∶1 g,微波功率480 W处理20 s后,于水浴30℃浸提30min,龙眼壳黄酮得率为3.465%。抗氧化试验表明龙眼壳黄酮对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其效果优于Vc,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及羟基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果分别弱于对照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Vc。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从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和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中分离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ferulaldehyde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通过加药时间点、免疫荧光实验、红细胞凝集法与神经氨酸酶活力检测等实验,发现化合物ferulaldehyde主要影响流感病毒的复制和释放环节,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从而发挥抗流感病毒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确认流感病毒NP和NA蛋白很可能是它作用的靶点。同时,该化合物还能显著抑制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相关蛋白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综上所述,化合物ferulaldehyde可能通过直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和释放的过程以及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发挥抗流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silver-nps)在体外对腺病毒3型(Adenovirus type 3,ADV3)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测值法、CPE和免疫荧光观察法,分析纳米银对ADV3感染HeLa细胞的预防作用、直接灭活作用以及对ADV3子代病毒体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纳米银能明显杀伤ADV3,且呈剂量依赖性;纳米银在HeLa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TC0)为52.48μg/ml;ADV3在HeLa细胞上的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2.74/100μl;最大无毒剂量范围内,50、25、12.5、6.25和3.125μg/ml的纳米银分别与100 TCID50ADV3等体积混合,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8±2.60)%、(60.51±9.42)%、(57.99±8.72)%、(41.35±3.91)%和(37.88±3.75)%,而100 TCID50ADV3感染HeLa细胞后,测得细胞存活率为(31.92±8.9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纯病毒组形成的强特异性荧光相比,纳米银在ADV3吸附细胞后加入、吸附前预处理HeLa细胞和纳米银同ADV3同时作用三种途径特异性荧光都很少见,说明纳米银在不同途径下对ADV3均有抑制作用。结论纳米银对腺病毒3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新合成的喷昔洛韦的细胞毒性和抗疱疹病毒活性 ,通过观察病毒感染细胞的CPE、病毒滴度、抗病毒指数 ,从而判定喷昔洛韦的抗疱疹病毒作用。结果发现喷昔洛韦对HEL细胞、Hep 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 (TD50 )分别为 10 5 .2 μg/mL和 85 .1μg/mL ;对HSV 1、HSV 2、VZV、HSV 1吴株的平均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2 1.78μg/mL、2 0 .15 μg/mL、2 3.19μg/mL和 17.87μg/mL ,对各毒株的治疗指数分别为 5 .84、6 .31、5 .49和 7.11。故喷昔洛韦是一种有效体外抗疱疹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0.
喷昔洛韦体外抗疱疹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新合成的喷昔洛韦的细胞毒性和抗疱疹病毒活性,通过观察病毒感染细胞的CPE、病毒滴度、抗病毒指数,从而判定喷昔洛韦的抗疱疹病毒作用.结果发现喷昔洛韦对HEL细胞、Hep-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D\-50)分别为105.2μg/mL和85.1μg/mL;对HSV-1、HSV-2、VZV、HSV-1吴株的平均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78μg/mL、20.15μg/mL、23.19μg/mL和17.87μg/mL,对各毒株的治疗指数分别为5.84、6.31、5.49和7.11.故喷昔洛韦是一种有效体外抗疱疹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