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涎瘘为腮腺病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结合绷带加压包扎1周或2周时间,已经成为腮腺术后预防涎瘘的常规方法。本研究着重于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的临床价值,并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病人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第一组)和单纯负压组(第二组),第一组病人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第二组病人拔管后不再加压包扎;记录术后涎瘘情况,对比两组涎瘘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单纯负压组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传统加压组涎瘘率(11.6%)与单纯负压组涎瘘率(15.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率对比无明显相关(P〉0.05),而引流量少于20mL与(20-30)mL对比术后涎瘘率差异显著。结论:单纯负压引流能代替传统拔管后继续加压包扎预防涎瘘,从而避免了因绷带加压包扎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另外,在评估拔管时机时,引流量比引流时间更重要,且引流量小于20mL可作为最佳的拔管时机,这可作为一个指导临床治疗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代海鹏  蔡斌  贠军  武斋文  强永春 《生物磁学》2013,(27):5344-5347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16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采用保乳手术,对照组常规缝合切口及加压包扎,治疗组缝合切口时留置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及普通包扎。结果:治疗组术后24小时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的术后72小时引流量和术后72小时引流日平均引流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两组都无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术后积液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症处理后痊愈。J-P负压引流系统所能提供的负压明显低于文献提供的数据。结论:乳腺癌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并发症,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能减少引流量与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口服阿托品对腮腺肿瘤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进行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样本收集时间区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两组均进行区域性切除手术,其中观察组在手术后给予口服阿托品和加压包扎处理,对照组在手术后仅给予加压包扎处理,处理后观察两组术后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涎瘘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涎瘘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包扎时间为(10.48±1.30) d,明显短于对照组(14.50±1.56) d的平均包扎时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耳周皮肤麻木和Frey综合征,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后,口服阿托品,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涎瘘的发生,缩短加压包扎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商品名:泰绫)及明胶海绵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止血效果及其对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准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泰绫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术后分别给予泰绫、明胶海绵及空白对照处理,记录和比较两组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泰绫组、明胶海绵组术后1、2、3天的引流量均显著减少、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且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明胶海绵组相比,泰绫组术后1、2、3天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亦显著减少或缩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绫及明胶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减少了术后出血、渗血、皮下积液,且泰绫较明胶海绵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商品名:泰绫)及明胶海绵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止血效果及其对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准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泰绫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术后分别给予泰绫、明胶海绵及空白对照处理,记录和比较两组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泰绫组、明胶海绵组术后l、2、3天的引流量均显著减少、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且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明胶海绵组相比,泰绫组术后1、2、3天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亦显著减少或缩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绫及明胶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减少了术后出血、渗血、皮下积液,且泰绫较明胶海绵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手术结合导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乳房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80例乳房脓肿患者,全部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手术结合导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80例乳房脓肿患者完全恢复,住院天数6~10天,无1例并发乳瘘。常规病理结果均符合临床诊断。1~2年随访中,临床检查及乳腺B超检查均未发现复发迹象。结论:麦默通微创手术结合导管冲洗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乳房脓肿,切口隐蔽,操作简便,治疗彻底,可减少由于反复穿刺引起的感染,尤其适用于脓腔直径较大、位置较深、细针反复穿刺无效或复发者;术后换药冲洗简单易行,换药次数降低,明显减轻了患者痛苦;拔管后切口无需缝合,瘢痕小,并能维持乳房良好形态,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符合当今女性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负压固定移植皮片方法,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对游离皮片成活的影响,初步探讨微血管形成与皮肤成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65例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皮肤移植术后皮片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I组为NPWT治疗组,有35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行创面负压吸引治疗;II组为常规治疗组,有30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用打包或加压包扎的方式固定。Balb/c小鼠20只,按皮片移植后不同固定加压方式,分为实验组: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使用组(10只),对照组:打包加压组(10只),于皮片移植术后第5天,大体观察移植皮片颜色、有无水疱、有无皮下积液及质地,计算并比较皮片成活率,以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毛细血管内皮,检测皮片中微血管情况。结果:临床观察表明:I组术后皮片成活时间平均较II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I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较II组缩短5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I组术后抗生素费用、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较II组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术后第5天,实验组小鼠移植皮片中微血管增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与常规打包或加压包扎固定皮片的方式相比,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缩短皮片成活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换药次数,促进移植皮片中毛细血管增生,提高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中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传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138例泌尿外科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传统手术组)两组,每组69例。观察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min)、平均出血总量(mL)、住院天数(d)、置管引流时间(min)、尿管留置时间(mL)、静脉输液时间(d)及并发症几方面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min)、平均出血总量(mL)、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并发症上均有所减少,住院天数(d)也相应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泌尿外科应用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手术中出血量少、置管引流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使病人恢复快、缩短治疗周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S型切口,B组采用耳后隐蔽切口。对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B组患者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35%及12.90%,两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情绪优于术前,外貌、味觉及咀嚼功能均差于术前(P0.05)。B组患者术后疼痛、情绪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A组患者外貌及情绪均不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隐蔽切口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患者安全性好,患者生活质量优于改良S型切口腮腺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前全胃切除术术后患者腹腔引流多数是放置普通单管引流,然而术后预防性放置滴水双套管的价值还存在争议。现对滴水双套管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开腹全胃切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毕放置两根滴水双套管,左右各一根,对照组常规放置普通橡胶引流管两根,比较两组术后退烧药物应用次数,平均每日引流量,腹腔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合并腹腔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积液。实验组50例中,有1例出现胃食管吻合口瘘并切口感染。术后前7天应用退烧药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应用)的平均次数(1.85±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日引流量(145.50±15.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拔管时间(9.90±2.75)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3.98±2.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对于全胃切除患者,术后预防性放置滴水双套管,可明显减轻术后腹腔积液产生的体温升高,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防止腹腔感染的发生,虽不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以起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作用,避免二次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自1934年Whipple发明该术式以来,胰头癌病人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该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而胰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对6例胰瘘病人护理,采取了充分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及营养支持,使6例病人有5例无需要手术治疗自愈,1例因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负压固定移植皮片方法,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对游离皮片成活的影响,初步探讨微血管形成与皮肤成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65例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皮肤移植术后皮片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Ⅰ组为NPWT治疗组,有35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行创面负压吸引治疗;Ⅱ组为常规治疗组。有30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用打包或加压包扎的方式固定。Balb/c小鼠20只,按皮片移植后不同固定加压方式,分为实验组: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使用组(10只),对照组:打包加压组(10只),于皮片移植术后第5天,大体观察移植皮片颜色、有无水疱、有无皮下积液及质地,计算并比较皮片成活率,以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毛细血管内皮,检测皮片中微血管情况。结果:临床观察表明:Ⅰ组术后皮片成活时间平均较Ⅱ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Ⅰ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较Ⅱ组缩短5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Ⅰ组术后抗生素费用、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较Ⅱ组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术后第5天,实验组小鼠移植皮片中微血管增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与常规打包或加压包扎固定皮片的方式相比,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缩短皮片成活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换药次数,促进移植皮片中毛细血管增生,提高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创面负压治疗促进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创面负压治疗组和敷料包扎组,观察两组创面细菌负荷及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结果:清创即刻,负压创面治疗组和敷料包扎组细菌负荷与创面微循环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1);创后3天、6天和9天时,负压创面组创面细菌负荷低于敷料包扎组(P<0.01),创面微循环血流量高于敷料包扎组(P<0.01)。负压创面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敷料包扎组(P<0.01)。结论:负压创面治疗有助于慢性肝硬化并发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负压吸宫术对哺乳期妊娠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例哺乳期早期妊娠妇女随即分为药械联合终止早孕组(药械联合组)和负压吸宫术终止早孕组(负压吸宫组),比较两组间各临床指标。结果:药械联合组I级、II级、III级疼痛评价均较负压吸宫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完全流产率和不全流产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械联合组宫腔吸出组织量(2.48+0.77)mL明显高于(12.11±4.23)mL(P〈0.05)。两组术后均无感染、闭经、器械性损伤和宫腔或宫颈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药械联合终止早孕有效、安全,疼痛及刮宫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阔筋膜修补术与涤纶布修补术对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胸壁肿瘤患者81例,随机分为阔筋膜组40例行阔筋膜修补术,涤纶布组41例行涤纶布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用量、肺部体征、引流量、CRP、白细胞及临床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与阔筋膜组比较,涤纶布组患者术后镇痛药量、呼吸受限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均升高(P0.05),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阔筋膜组相比较,涤纶组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低(P0.05),涤纶布组治疗后SPO2水平恢复正常的天数缩短(P0.05)。与阔筋膜组比较,涤纶布组患者术后发热天数,引流天数及住院天数均较少,(P0.05)。结论:涤纶布修补术较传统阔筋膜修补术临床疗效优越,且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前全胃切除术术后患者腹腔引流多数是放置普通单管引流,然而术后预防性放置滴水双套管的价值还存在争议。现对滴水双套管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开腹全胃切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毕放置两根滴水双套管,左右各一根,对照组常规放置普通橡胶引流管两根,比较两组术后退烧药物应用次数,平均每日引流量,腹腔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合并腹腔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积液。实验组50例中,有1例出现胃食管吻合口瘘并切口感染。术后前7天应用退烧药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应用)的平均次数(1.85±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日引流量(145.50±15.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拔管时间(9.90±2.75)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3.98±2.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对于全胃切除患者,术后预防性放置滴水双套管,可明显减轻术后腹腔积液产生的体温升高,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防止腹腔感染的发生,虽不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以起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作用,避免二次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手术,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150例确诊为局限性肾癌(LRC)的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75人。微创组给予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RPRN)治疗,开放组给予开放性肾癌根治术(ORN)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术手术相关指标。150例LRC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为(92.12±32.38) mL,低于开放组的(142.12±32.38) mL (t=2.129, p=0.032)。微创组的住院天数为(9.14±2.15) d,短于开放组的(14.43±3.72) d (t=2.362, p=0.030)。微创组的住院费用为(12 032.48±1 022.39)元,高于开放组的(8 183.92±783.74)元(t=2.763, p=0.027)。微创组的术后引流量为(64.93±24.49) mL,少于开放组的(118.48±39.32) m L (t=2.673, p=0.028)。微创组的术后拔管时间为(3.32±1.18) d,早于开放组的(5.44±1.78) d (t=2.473, p=0.029)。微创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31±1.03) d,早于开放组的(3.49±1.21) d (t=2.289, p=0.036)。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微创组低于开放组(χ~2=4.242, p=0.032);微创组患者术后3 d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本研究表明,与ORN相比,RPRN治疗LRC具有微创的优势,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学习曲线长,需要在熟练掌握ORN的基础上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效果及对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使用传统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清CA125、β_2-MG、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及面部神经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当日引流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β_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部神经总损伤率为12.20%,显著低于对照组(35.90%,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76%、28.21%,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CA125、β_2-MG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