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农业:研制水稻智能育种机器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面临粮食需求持续增加但粮食产量增速明显放缓的粮食安全问题,探索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是实现作物新品种选育重大突破,促进粮食单产和总产较大幅度稳步提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和核心。在结合传统农业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整合多学科的"跨农业"研究模式,可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全新的思维和研究模式。"跨农业"是现代农业概念的延伸和发展,是指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等重大农业问题背景下,整合政治、经济、科技和农业等各学科领域的优势资源,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和跨产业的联合攻关与集成创新,以解决重大农业问题的研究模式和解决方案。目前水稻育种理论、基因组学、表型组学、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为这种"跨农业"的研究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论文在"跨农业"思维指导下,结合课题组在"种子基因分型仪及水稻SSR指纹图谱云计算终端"上的联合研制工作,对水稻智能育种机器人的研制背景、基础与技术条件、可行性、研制方案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温带的草地资源。以优势种的水分生态类型为基础,把草原划分了四个类型。根据生境的特点,把草甸划分了四个类型。在文中,对各类草地资源的大体面积、群落结构、种类成分、第一性生产量及其合理利用途径、地理分布、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特征,作了概括叙述。本文的第二部分,首先,阐述了在中国充分开发草地资源的必要性,中国为什么和在什么程度上必须发展草地牧业,它的背景(包括土地、人口、粮食,农业生产结构等)。其次,论述了在中国从现在起草地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最后,指出为了实现上述可能性,有待解决的向题和排除的障碍是什么(包括依靠科学研究来解决的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愈加凸显,加之技术认知水平与社会接受程度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对农业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政策发生变动,更侧重于保障技术应用安全性的同时促进创新和发展经济。除南极洲外,全球六大洲的监管动态各具特色。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农业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所持态度及所用方式存在差异,反映出监管政策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科学判断,还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多层面因素的制约。未来全球农业基因编辑技术监管的发展趋势将体现为态度包容化与开放化、政策综合化与集中化以及方式国际化与全球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要求从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高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以求在社会经济尽快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也得到改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相互渗透正日益加剧,一门介乎生态科学与经济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生态经济学正在应运而生。由于农业不仅以一定的生态  相似文献   

5.
推广生态农业,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初论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我省自1983年开始创办村级生态农业试点以来,目前全省已有不同试点81个,其中县级7个,乡镇级39个,村级35个。试点区面积近2666.67ha,其中耕地1.867×10 ̄5ha。1991年我省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但生态农业试点区仍获得全面丰收,与大丰收的199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加8000万元,年人平均纯收入增3.8%,粮食总产量增加6.6×10 ̄7kg,水土流失面积7533ha,森林覆盖率达2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粮食商品率达46.8%,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的抗灾能力和稳产功能得到充分证明。为了使我省生态农业建设“点上出精品,面上有规模”,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以保护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稳固提高种植业水平为基础,从充分合理开发资源出发,不断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生态、经济双向良性循环,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技术路线生态区划→系统规划→分区试点→模式优化→推广辐射的滚动扩散。  相似文献   

6.
农村要实现小康,农业要适应国内外市场情况变化,其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要有根本性的转变。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是我国今后农业发展应长期坚持的目标。农业生产要从过去追求总量供给的单一目标,向保障总量、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的多目标转变。首先,高产是社会目标。保证一定农产品数量,满足社会的总量需求是中国农业的首要目标。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每年新增1500万人,下个世纪,人口高峰值将达16亿之多。要保证这么多人口的衣食供应,保证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做到食物自给。我国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近400kg,只…  相似文献   

7.
玉米转基因育种及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饲料、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在100多个国家种植。据美国农业部2009年4月份全球玉米产量报告,2008/2009年度产量为7.86亿吨(1吨=1000千克,下同)。由于玉米显著的高产性能和功能的多样性特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作为粮食类作物中的综合利用之王,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还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  相似文献   

8.
川西南地区的农、林、牧业,不仅在全省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矿物和能源特别丰富,是我国西南工业战略要地。所以,合理利用本区植被资源,对发展经济、协调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全文讨论5个问题:1.范围和环境特点;2.植物植被资源特点;3.植被利用现状;4.植被在生态农业中的意义;5.植被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发展热带农业理想的基地。全区面积5,111.5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4,239.18万亩,到1980年止已利用面积2,490.16万亩,发展农业生产潜力很大。一、农业生产的现状及问题1980年海南农作物播种面积比1949年增加了31%。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比重是:1980年粮食面积为84.15%,经作面积12.12%,大豆1.0%,其它作物2.73%。1980年粮食总产比  相似文献   

10.
世界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世界农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教训,就是必须注意解决农业生态问题和区域经济问题,在维护流域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工农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流域生态平衡。现在根据这一区域生态经济观点。对广西农业发展战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供讨论。广西地处华南,大部分地区属于西江流域。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小面积的河谷平原、台地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中部地区;热量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对其进行种植技术改良,以实现对玉米的增收,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支持。文章从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五个方面来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改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从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许多科技工作者开展了这项新的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该技术不仅促进了现代医学、微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寄生虫学和药学等学科的发展,并且正在从生物医学领域向工业、农业和牧业等新领域渗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介绍有关杂交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进展状况。杂交瘤技术的建立和性能 1975年米尔斯坦(Milstein)和科艾勒(Kohler)在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功地把免疫小鼠的脾B淋巴细  相似文献   

13.
生物经济是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生物经济的到来改变了经济产业结构,尤其是对农业观念的结构影响更大。本文通过介绍生物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说明生物经济促使农业从原来狭隘的农业观念转变为涵盖生物、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大农业。  相似文献   

14.
农牧交错带县域农牧系统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乃平  王兴  杨新国  吴旭东  陈林  米楠 《生态学报》2016,36(13):3969-3977
农牧系统过程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机制既是建立农牧耦合系统的主要科学问题又是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盐池县1954—2013年气候和农牧系统过程为例,运用变异系数、逐步回归方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法,分析了气候、农业、牧业系统12个指标的波动周期、振幅和方差贡献率,据此研究了它们之间的波动关系。结果表明:1)农牧系统受气候影响具有较大波动性。波动由强到弱依次为气候、农业、牧业,呈逐级传递的特性。三者的高频波动分量的方差贡献率依次减小,而中低频波动分量的方差依次增大。2)近60年农牧系统过程主要受经济系统驱动发生趋势性变化,同时受气候的驱动发生波动。农业在突变前受气候影响较大而突变后明显减小;同样牧业在突变前受农业影响大,突变后也明显减小。经济对农牧系统过程的影响逐渐增强。它在提高和稳定粮食总产量同时导致家畜数量特别是羊只总数的剧增,使得牧业波动加剧。3)农牧系统的波动差异、相互关联以及对气候的响应的分析表明,农牧耦合系统具有减少内部要素波动性的功能。因此,依据生态和经济规律设计具有健全正负反馈机制的农牧耦合系统是实现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东部发达地区,掀起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体闲农业旅游。发展体闲农业既能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可以满足人们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需要。本文中,作者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寿光市体闲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寿光市休闲农业特点及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合理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小强 《人类学学报》2022,41(6):1097-1108
农业是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约1万年以前,农业在西亚、中美洲和东亚地区几乎同时独立出现。西亚的两河流域被认为是小麦、大麦、燕麦等作物的起源中心;中美洲则是玉米、马铃薯和花生等农作物的诞生地;中国拥有两套独立的原始农业系统,分别是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和黄河中游地区的粟-黍旱作农业,孕育了中华农耕文明。西亚的小麦农业、东亚的稻作和粟-黍农业逐步传播到世界上大多数地区,促进了早期农业全球化。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和众多贸易路线的出现加快了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融合,加速了农业全球化进程。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改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人类定居,导致人群结构的重大变革,出现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等,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及储存,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农业起源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生态和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发展草牧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从草-畜-人社会生态系统视角,运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评价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耦合协调度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草牧业发展策略。研究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整体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草地资源的生产性不高、保护性不够、稳定性不足、经济可行性较差、社会可承受性较低;草地生态系统的非平衡性特征,草-畜-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复杂性、逻辑联系的特殊性,以及在牧区生态、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之间缺乏有效权衡,是导致研究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度较低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优质牧草产业,着力构建现代牧业体系,全力提升新型牧民素质,推进草-畜-人系统耦合,从而增强草地系统的自然过程、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融合演进,根本解决草畜矛盾、供需矛盾和"三生"矛盾,促进干旱半干旱区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多部门交流合作,集成多学科理论方法,整合多领域政策资源;科学编制中长期草牧业发展规划,促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和草原牧区乡村振兴;深入开展草牧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和推...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广州农业发展很快,粮食、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等产量迅速提高,农业结构和基础设施较好,但是也面临着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服务体系滞后,农业生产不适应现代化水平要求等,为此,必须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发展可持续农业科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治沟造地背景下延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胡一  白清俊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9):3154-3162
治沟造地是继退耕还林工程后延安市实施的又一项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发展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经济效益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分析了2010—2018年延安市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变化、耦合协调状态及耦合度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2010—2018年间,延安市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S型增长曲线,两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数由0.51增长至0.72,耦合协调状态由初级协调水平发展为良好协调水平,说明该区域农业生态与经济关系不断改善,系统耦合关系向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研究期间,延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演变过程较为复杂,系统耦合趋势经历了“衰退耦合、协调耦合、修复耦合、协调耦合”阶段,2018年耦合关系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协调发展阶段。治沟造地工程促进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但其生态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农业是社会和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农业生产形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厂化农业突破了种植业生产中的传统观念,具有全新的、科学的、现代的涵义:工厂化农业最大限度地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运用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武装农业,以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工厂化农业的特征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现代管理经营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