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4,(1):I0001-I0001
12月11日,来自上海瑞金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位于转录因子YY1上的T372R高频突变与胰岛素瘤发病机理相关。这为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也为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糖尿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14,(3):I0002-I000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员发现,抗氧化药物Tempol通过调节肠内菌群能够降低肥胖。为开发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药物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相似文献   

3.
科研快讯     
<正>《自然-通讯》:大脑铁蛋白水平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症发展更高水平的铁蛋白(一种储存铁的蛋白质)和认知能力的降低相关联,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则研究指出,铁蛋白还可以用来预测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是否会继续发展成阿尔茨海默氏症。此前,研究人员曾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脑中发现了更高水平的铁,但是大脑铁水平和阿尔茨海默氏症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并没有建  相似文献   

4.
科研快讯     
<正>《自然-通讯》:发现血管新生特异标记分子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周斌研究组与美国贝勒医学院Wythe教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惠利健研究员,营养所方靖、余鹰及段胜仲研究员等合作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利用Apln-Cre ER转基因小鼠,成功示踪了组织损伤修复以及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并利用该工具小鼠阻断血管新生和VEGF-VEGFR2信号通路,达到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14,(33):I0001-I0001
中美科研人员历经2年联合研究发现,新型蛋白MG53对感染、创伤、缺血等多种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蛋白能像”创可贴”一样,即时修复各种损伤对细胞膜造成的“伤口”,为临床急性肺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上。该研究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曾春雨教授、陈垦博士等组成的团队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麻建杰教授团队联合完成。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2,(15):I0003-I0003
日本研究人员在3月28日的《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细胞核中一种酶能够抑制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从而使代谢变差。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了解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开发相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方法,本研究选取胰腺假性囊肿患者73例,观察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73例患者中,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者13例(A组),行囊肿胃吻合术者29例(B组),行囊肿空肠吻合术者19例(C组),行胰腺囊肿切除术者12例(D组)。研究发现,各组间术后复发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术后72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72 h,各组间ALT、AST和BUN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可根据胰腺假性囊肿具体位置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同手术方式有其适应条件,不应盲目推崇某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自然-化学生物学》:混合使用抗生素新方法问世感染性细菌的药物抗性日渐增加,迫使科学家们发明新方法来对付这些有害细菌。现在,通过将现有抗生素与非抗生素药物混合使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重新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新方法,新成果发表在4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化学生物学》期刊上。Eric Brown、Gerard Wright和同事合作,将治疗帕金森氏症、癌症、炎症和其他疾病的药物与抗生素共同使用,试图寻找混合药物比单个药物效果更好的病例。他们鉴别出非抗生素药物能弱化细菌细胞的几种病例,从而让现有的抗生素能杀死这些细菌。洛派丁胺是一种治疗腹泻的药  相似文献   

9.
《自然-医学》:罗格列酮可增加食物摄取量罗格列酮是一种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但最近因对心脏的副作用而在临床应用中被限制。研究人员如今发现,通过在大脑中的作用,这种药物能增加食物的摄取量并提高肝脏的新陈代谢功能。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上。Randy Seeley和同事发现,罗格列酮能激活小鼠大脑中一种名为PPAR-gamma的转录因子,增加小鼠的食物摄取和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通报》2014,(4):42-42
<正>《自然-方法学》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人体白血病干细胞生长的实验室培养条件。这种在体外培养癌症干细胞的方法将为科学家从理论上研究这些细胞的自我再生机制以及筛选出能阻碍其生长的药物起到促进作用。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非常难以用药物标靶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异位胰腺是指在正常胰腺解剖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产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造成的。其常在外科手术或内镜检查时发现,多为单发。临床常无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等,在小儿可表现为肠套叠和上消化道梗阻。近年来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为异位胰腺的术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更加准确的方式。目前多认为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随访;有症状、诊断不明的患者中,可以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腔镜下手术切除或开放手术切除。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鸟类演化的成功与其独有的生殖孵育系统密不可分。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邹晶梅、巴约勒团队在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报道了世界范围内首个腹腔内含有蛋壳的灭绝鸟类——反鸟类化石,为研究古鸟类的  相似文献   

13.
《生物磁学》2011,(8):I0001-I0001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两个研究小组将肿瘤的耐药机制指向了同一基因--FBW7。这一研究发现有助于肿瘤学家预测化疗患者将对紫杉醇及类似活性药物产生的药物反应。并为癌症治疗指明了新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2,(1):I0001-I0001
罗格列酮是一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但最近因对心脏的副作用而在临床应用中被限制。研究人员如今发现,通过在大脑中的作用,这种药物能增加食物的摄取量并提高肝脏的新陈代谢功能。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上。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通讯》在线发布了一项研究,描述了一种能快速诊断出结核病的新型呼吸测试技术。这项测试针对的是对异烟肼敏感的结核病,异烟肼是一种广泛用于结核病的抗生素,很少发生耐药性。目前的肺结核诊断方法基于验血或者对样本的显微镜检查,但这些方法可靠性不高,并且需要花费数周时间做微生物鉴定。异烟肼作为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抗生素,在刚被服用时没有活性。只有结核杆菌产生的酶(Kat G)和药物发生作用时,才会产生一种有活性的抗生素以及氮气。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14,(4):58-58
<正>日前,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王印政团队首次报道了栽培大豆果实不裂的分子调控机制。相关研究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据介绍,野大豆果实自然开裂,会使种子过早散落,不利于收获,这也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但我国先民在漫长的选择和驯化等农业活动中改变了这一性状,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129例脑动脉畸形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血管内栓塞治疗组、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治疗组,对各组的患者进行随访,将随访结果分为无症状、好转、脑出血以及死亡,分析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手术组愈后无症状13例,好转29例,死亡1例;血管内栓塞组愈后无症状22例,好转21例,死亡1例;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治疗组愈后无症状5例,好转4例,死亡1例;非手术治疗组愈后无症状11例,好转20例,新发脑出血1例,无死亡。各治疗组之间的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32例未手术治疗患者在随访期内,愈后与其他治疗组结果未见明显差异。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自然转归,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6):I0004-I0004
<正>复旦大学药学院石乐明课题组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洛马林达大学等单位合作,成功绘制出涵盖11种器官和4个发育阶段的大鼠基因功能图谱。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据介绍,大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疾病及治疗方法的重要模式生物,但有关大鼠本身的研究工作并未获得很大进展。这主要表现在学界对大鼠的遗传密码、基因图谱等对象的研究仍不完整,对大鼠的基因功能等缺乏科学、权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正>《自然-医学》:新血检法可提前三年预判早老痴呆症风险英国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一种新方法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脂类含量,来判断早老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新方法最多可提前三年预判这一风险,准确率约为90%。早老性痴呆症会引发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但患者往往只能在这些症状出现后才能确诊,医学界一直在探索能够提前预判患病风险的方法。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研究发现,血液中有10种脂类的水平与脑细胞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而后者则可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围手术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老年胃癌患者间的差异,优化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前来我院治疗的37名年龄>65岁的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相同年龄胃癌无胰腺受侵患者37例作为对照,收集详细临床资料,对两组间围手术期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卡方(x2)检验,通过采取不同临床治疗护理手段进一步施行干预(包括不同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监测管理模式),再次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后通过随访实现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组(组Ⅰ)与老年胃癌无胰腺受侵组(组Ⅱ)术前总体合并症发生率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各项合并症中仅有血红蛋白降低(<100g/L)、白蛋白降低(<35g/L)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存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32,P=0.013);根据两组患病情况不同采取不同手术方式,两组死亡人数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0.27%,低于组Ⅱ的86.49%,但两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功能性、心血管类并发症,两者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6,P=0.013);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308)。结论:需加强对老年晚期胃癌合并胰腺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护理策略,采取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