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自然-遗传学》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与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阎海共同合作,将临床医学研究优势转化为基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干胶质瘤中特异的基因突变。这一重大发现成为"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在脑干胶质瘤发生机制及治疗分子靶点研究"项目的新突破。脑干是身体各部位神经与大脑之间的必经之路,是负责心跳、呼吸、循环、消化和意识等功能的关键部位之一。由于周边组织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历史上脑干胶质瘤是手术禁区。研究发现,脑干胶质瘤与大脑半球、丘脑等常见部位胶质瘤的生物特性差异明显,术后放疗和化疗均难以控制肿瘤生长,预后差,平均生存时间不到两年。此次科学家发现了脑干胶质瘤中特异的PPM1D基因突变。该突变与同时观察到的IDH1基因突变存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刘颖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刘赟等合作,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靶基因深度测序技术,首次系统阐述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发现驱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ErbB信号通路的突变与胆囊癌病人预后显著相关。7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14,(34):I0001-I0001
近日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刘颖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刘口等合作,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靶基因深度测序技术。首次系统阐述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发现驱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ErbB信号通路的突变与胆囊癌病人预后显著相关。7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4.
<正>Nature Genetics: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首获系统阐述近日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刘颖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刘赟等合作,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靶基因深度测序技术,首次系统阐述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发现驱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Erb B信号通路的突变与胆囊癌病人预后显著相关。7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胆囊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由于胆囊癌具有恶性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09,(13):I0001-I0002
一国际研究小组研究发现。5种基因的常见变异会增加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从而确定某些遗传因素对该种疾病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发现将有助于识别该肿瘤的易患群体,并为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提供潜在目标。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络版。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1,(22):I0006-I0006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遗传性疾病,有一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因源于自身基因突变,而不是遗传。研究报告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据《自然-遗传学》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科学家领导的最新基因组研究揭示,TERT(端粒逆转录酶)和TERC(端粒酶)两个普通的基因变异会使染色体端粒变得更长,也会增加患神经胶质瘤脑癌的风险。TERT(端粒逆转录酶)和TERC(端粒酶)都有调节端粒行为的功能,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酶。研究人员认为,端粒更短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此前许多科学家认为端粒的功能只是防止细胞老化,保持细胞健康。但本次研究证实了TERT和神经胶质瘤之间存在相关性,并首次确定了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9):I0002-I0003
一项新遗传学研究揭示了与严重儿童癫痫相关的两个新基因,并为确定治疗靶点提供了一种新策略。这项研究采用了一种称之为外显子组测序(exome sequencing)的先进遗传学技术。来搜寻不遗传的新突变。研究结果表明,它或许是发现及证实许多致病基因突变的一种高效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是目前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脑组织的特殊性,胶质瘤呈弥漫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高,手术难以完整切除且易复发。2007年(第四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对胶质瘤进行了详细的组织学分类,但是循证医学发现依靠组织学的病理诊断标准并不能对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和预后评估作出精准的判断。近年来全世界都在开展胶质瘤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许多遗传学分子改变被发现,如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缺失、TP53突变、ATRX突变和TERT启动子突变等,组织学诊断受到了挑战。因此更多的病理科和神经外科医生结合组织形态和遗传学改变对胶质瘤作出"综合性"诊断,使得病理诊断更接近胶质瘤的生物学本质,以便更精准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DH1基因突变与胶质瘤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胶质瘤与IDH1基因突变的研究作一综述。IDH1基因编码胞浆内NADP依赖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后者能够对异柠檬酸进行催化生成α-酮戊二酸。在40%的胶质瘤中存在IDH1突变,在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变异率最高。作为一种代谢的关键酶,IDH1突变后可以将α-KG转变成2-HG,后者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而且,IDH1突变可以导致胶质瘤代谢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改变。同时,IDH1突变可以通过增加HIF-1α水平及活性增加血管生成。目前在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当中,IDH1突变已经成为一个与预后密切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对IDH1突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胶质瘤病因及干预措施的具体机制,有助于胶质瘤的分子水平分类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神经胶质瘤(glioma)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1%。神经胶质瘤的诊断手段与预后评估主要以影像学为主,但因神经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特点,影像学不能完全作为诊断及预后评估依据。因此,发现和鉴定全新生物标志物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神经胶质瘤患者组织和血液中,多种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神经胶质瘤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其中,诊断标志物包括IDH1/2基因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融合、p53基因突变、端粒酶活性增加、循环肿瘤细胞和非编码RNA等。预后标志物包括1p/19p共缺失、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和CD26的表达上调和Smad4的表达下调。本文重点介绍了上述神经胶质瘤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生物磁学》2010,(16):I0002-I0003
8月22日,中国医学专家王立东在食管癌易发基因研究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上称,人类第10号和20号染色体上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PLCE1和C20orf54),这为食管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这一重大发现。8月2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相似文献   

13.
<正>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疑难眼病,病因多样,难以预防,患者眼内压力会间断或持续升高,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可逆的视野丧失甚至失明,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最近,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领导的一国际研究小组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研究确认了4个新的与青光眼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这一发现或将为未来开发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奠定基础。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欧亚7个国家的35000多人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后获得了上述研究成果,这4个基因突变都与高眼压和青光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1,(5):I0003-I0004
最新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集中刊登了三篇独立研究的论文,分别在欧洲、南亚和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了冠心病的易感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5.
Friedrich Miescher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家首次发现了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细胞定向迁移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他们发现机体可通过在表观遗传学层面上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神经元以及细胞外环境信号,从而调节神经元迁移的过程.这一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表观遗传学与神经生物学间的联系,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我们的大脑是由多达1 000亿个细胞通过精巧的连接构成的.虽然细胞数量庞大,但是形成的整个过程,包括神经元分裂,呈现明确的特性,迁移到神经网络中的正确节点,沿预定路径发送轴突并与特异的靶神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9,(7):3-3
英国和美国2个科研小组分别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发现了导致睾丸癌的基因变异。这是医学界第1次找到睾丸癌的遗传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通报》2009,44(1):29-29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糖尿病和高血糖可能与人体生物钟和睡眠模式的异常有关。相关论文12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0,(13):I0001-I0001
《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5月30日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带领的团队。与来自国内和新加坡等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筛查研究。发现了3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进一步确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正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从遗传学、病毒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等多个角度,首次发现一种"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为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候选生物靶标。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生物磁学》2009,(2):403-403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糖尿病和高血糖可能与人体生物钟和睡眠模式的异常有关。相关论文08年12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