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菌丝体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菌治疗众多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然而人工培养桦褐孔菌黄酮等酚类化合物积累甚少,导致药理活性的明显下降。为此,我们研究了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对深层发酵桦褐孔菌黄酮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所试验的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中,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能有效地增加该菌黄酮的积累。人工培养菌体中的黄酮至少由4种黄酮苷组成,苷元分别是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深层发酵菌丝体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与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由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调控生长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  相似文献   

2.
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酸乙酯和甲醇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剩余残渣采用热水浸提,最终得到桦褐孔菌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确定桦褐孔菌的抗氧化能力,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桦褐孔菌功能性食品奠定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分及BHT,桦褐孔菌提取物有望成为功能性食品组分中合成抗氧化剂的天然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了NO对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积累抗氧化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在桦褐孔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1mmol/L、0.1mmol/L以及1mmol/L的NO供体硝普钠,并测定总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活力表示。加入0.1mmol/L的硝普钠可使桦褐孔菌胞内外酚类化合物分别达到最高水平67mg/g和677mg/L。不同培养时期产生的胞内外酚类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尤其是添加0.1mmol/L硝普钠的菌丝体。因此NO可用于上调深层发酵培养的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桦褐孔菌菌质活性组分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取桦褐孔菌菌质各活性组分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将桦褐孔菌菌质醇提后分别梯度萃取获得各极性组分,将残渣沸水浸提醇沉得粗多糖;将获取的各活性组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并测定各组分中总多酚、总三萜的含量;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菌质和菌核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相应的其他组分(P0.01);菌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菌核相应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菌质和菌核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较高。结果显示桦褐孔菌菌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总多酚和总三萜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可能与该二者活性成分的含量相关。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制得的桦褐孔菌菌质体外抗氧化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等四种子囊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对它们的子实体(F)和菌丝体(M)甲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金属离子鳌合能力和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四种子囊菌子实体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和总酚含量均高于其菌丝体(P0.05),但四种子囊菌子实体的DPPH清除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古尼虫草和蛹虫草子实体的还原力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冬虫夏草和黑柄炭角菌子实体(P0.05),但前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桦褐孔菌发酵及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酶标仪法,对桦褐孔菌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进行了测定,发现该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一步用DPPH薄层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CHCL3提取物中主要含有两个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组分.在此基础上,以清除自由基活性为指标,对桦褐孔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g/L、甘油6mL/L、蛋白胨15g/L、CuSO4 0.005g/L、酪氨酸0.05g/L;种龄为7d、装液量为50mL/250mL、转速为180r/min、接种量为10%时,桦褐孔菌发酵液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与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Fr.) Pila)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用乙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桦褐孔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其进行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并从抗氧化和降血糖两个方面测定了总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肝脂质过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四种体外模型对不同提取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所含的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较多(P<0.01)且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较好.因此,桦褐孔菌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大小与其所含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量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桦褐孔菌生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两株地理隔离的桦褐孔菌中国牡丹江菌株(IOM)和芬兰万塔菌株(IOV)在深层培养过程中主要代谢产物组成的差异。IOM和IOV两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积累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酚类(TMP)以及三萜化合物(TMT)的过程相似,但IOM菌株产生较高水平的TMP。代谢产物组成动力学比较结果表明,IOM在第3天含有较高水平的硬毛素类似物、桦褐孔菌二糖和TMT,但在第5天均有所下降。导致这些差异的代谢产物为fuscoparianolD,21,24-羊毛甾-7,9(11),23-三烯-3β,22,25-三醇,羊毛甾-8,23-二烯-3β,22,25-三醇,23,24-环戊羊毛甾-3β,21,25-三醇-8-烯,桦褐孔菌二糖,phelligridinsC,D及H,甲基地花菌素A和C,地花菌素B,davallialactone及methyl davallialactone。这些代谢产物在IOV的提取物中均参与清除自由基,而在IOM的提取物中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参与自由基的清除。两菌株的这些差异反应了环境条件对桦褐孔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即不仅影响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还影响代谢产物在防止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对比不同产地桦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超声波法的最佳工艺流程,检测不同产地桦褐孔菌的多糖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5min、料液比1∶40、超声温度50℃、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高达8.61 g/100g,与水提醇沉法相比提高了17.3%,耗时缩短了3/4,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证明超声波法得到的桦褐孔菌多糖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抗氧化能力与多糖提取率之间的相关性极其显著。结论:通过优化提取条件,超声波法明显提高了多糖提取率,保持了桦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可行、实用和高效的真菌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分别对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和瓦宁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野生子实体甲醇提取物(ME)、氯仿提取物(C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正丁醇提取物(BE)和热水提取物(WE)的体外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种木层孔菌的不同溶剂提取物都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3种菌EAE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较强,其中瓦宁木层孔菌EAE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为10.65μg/mL。3种木层孔菌热水浸提物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强,鲍姆木层孔菌WE的清除率最高,1mg/mL时达到73.52%。另外,3种木层孔菌不同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基本相同,瓦宁木层孔菌BE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1mg/mL时达到了167.7U/mL。3种木层孔菌相比,瓦宁木层孔菌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鲍姆木层孔菌,桑木层孔菌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1.
对桦褐孔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进行研究。桦褐孔菌子实体用乙醇浸提后,乙醇粗提物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醇提残渣再以热水浸提,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活性组分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并检测活性物质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以及对关键糖代谢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活性组分(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和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都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组分的活性最高,乙醇粗提物萃取组分对α-淀粉酶有抑制活性,而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桦褐孔菌具有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其活性与活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对桦褐孔菌多酚合成的调控。以液体摇瓶法培养桦褐孔菌,并在培养液中添加5-氮杂胞苷。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与多酚合成相关的编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和硬毛素合成酶(sps)基因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对编码硬毛素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的组蛋白甲基化修饰进行检测,Folin-Ciocalteu法测定桦褐孔菌细胞内和发酵液中多酚的含量。结果显示,5-氮杂胞苷的添加提高了桦褐孔菌体内pal4clsps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变了sps启动子区的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即降低了H3K9三甲基化修饰水平,提高了H3K4和H3K36三甲基化修饰水平,显著提高了桦褐孔菌细胞内和发酵液中多酚的积累量。5-氮杂胞苷诱导下桦褐孔菌细胞内多酚积累量达(46.6±2.8)mg/g,明显高于对照组多酚积累量(28.7±1.0)mg/g,并且胞外多酚的含量由对照组的(66.9±1.3)mg/L提高至(92.3±2.3)mg/L。此外,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胞内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显著提高。可见,5-氮杂胞苷可以作为调节因子激发桦褐孔菌液体培养条件下多酚的合成,可以成为进一步提高桦褐孔菌液体发酵产物中多酚产量的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水提醇沉淀法提取桦褐孔菌成分,得出其最佳提取方法。采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法、测量小鼠免疫器官质量法和测定老龄大鼠SOD酶的活性,研究其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老龄大鼠抗氧化能力。与乙醇回流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得出桦褐孔菌成分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比较,水提法得到的桦褐孔菌有效成分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最强,也证明了桦褐孔菌多糖能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老龄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与野生桦褐孔菌在酚类化合物组成及其含量上的差异以及对铅处理小鼠常压缺氧和游泳耐力影响。野生桦褐孔菌主要含有水溶性黑色素、硬毛素衍生物,两者各占总酚类化合物的12.1%和42.2%。而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则主要积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正常生理条件下积累量达到总酚的35.5%,加入H2O2后积累量达到总酚的92.5%,同时加入H2O2和熊果苷后则为总酚的76.9%。正常培养基中水溶性黑色素的积累量达到总酚的20.2%,而加入H2O2或同时加入H2O2和熊果苷后水溶性黑色素则很少合成。口服野生斜生褐孔菌或不同条件下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都能使铅处理小鼠忍耐缺氧和游泳的时间延长12–15min。同时,口服不同来源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可提升铅处理小鼠外周淋巴细胞的活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的积累。因此,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对铅处理小鼠耐缺氧和游泳的提升作用在于抑制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了过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从而保护了铅处理小鼠的细胞和器官免于氧化胁迫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桦褐孔菌三萜提取的异丙醇体积浓度、硫酸铵质量浓度、料液比和超声时间等因素进行探讨,旨在建立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丝体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桦褐孔菌三萜的最佳条件为:异丙醇体积浓度40%,硫酸铵质量浓度0.125g/mL,料液比(W/V)0.9:1,超声时间为35min,三萜提取率为6.18%,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波提取法(5.38%)。利用该方法获得的三萜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正交实验获得的桦褐孔菌三萜的提取工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桦褐孔菌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药用菌物资源,用于消化道癌症、糖尿病的防治。多糖不仅是其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因其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及降血脂等方面的功效,也成为近年来研究及产品开发的热点。文中总结了近10年桦褐孔菌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首次对桦褐孔菌多糖构效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桦褐孔菌多糖结构、生物活性及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EC-109、EC-9706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食管癌细胞株EC-109、EC-9706,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分析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将食管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的增殖和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食管癌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旨在对Enterobacter cloacae Z0206菌进行发酵培养,以制备胞外多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产多糖菌E.cloacaeZ0206的深层发酵制备细菌胞外多糖,在此基础上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还原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深层发酵制备的E.cloacaeZ0206胞外多糖产量为6.62g/L,其在5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1.57%和40.08%。提示E.cloacaeZ0206细菌胞外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开发为抗氧化类食品或药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甲醇、乙醇、异丙醇对樟芝发酵液和菌丝体进行提取,对其不同提取物进行还原力,DPPH、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过氧化氢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等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比较发酵液提取物和菌丝体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比较不同提取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1)发酵液提取物还原力最高的为异丙醇提取物,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最强的为乙醇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乙醇和异丙醇提取物最高都达到97.88%;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的为乙醇提取物,达到84.22%;3种提取物的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都较高,具有最高清除率的异丙醇提取物达到94.89%;过氧化氢清除能力最高的为乙醇提取物的97.53%。(2)菌丝体提取物还原力最高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最强的均为乙醇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最高的为乙醇提取物的89.95%;3种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普遍偏低,最高的仅为异丙醇提取物的37.28%;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则普遍较高,最高为甲醇提取物的90.05%;过氧化氢清除能力最高的为乙醇和异丙醇提取物,最高清除率均为95.06%。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比较,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樟芝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层孔菌属真菌液体发酵产物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并利用多种抗氧化测定方法,分析不同菌株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活性物质含量间、抗氧化方法间及抗氧化方法与含量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活性物质含量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菌株H2粗多糖和总酚含量较高,菌株S黄酮含量较高,且活性物质含量间相关性不大;针对供试菌株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2具有较高的还原力、铁离子螯合能力,菌株H2和H9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菌株H2和L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菌株H2、H5、H8、H9具有较高的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且不同方法间存在较大差异,羟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DPPH自由基与铁离子螯合能力和还原力,以及铁离子螯合能力与还原力这几种方法的相关性较高(P0.01);总酚含量与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方法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P0.01)、0.725、0.738(P0.05);粗多糖含量与各测定方法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以上结果说明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是抗氧化作用的重要因子,对抗氧化能力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