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pectral Index,BIS)用于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0例,其中38例患者出现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脑病组),其余52例患者为非脓毒症相关性脑病(非脑病组)。所有患者在入住ICU后进行BIS持续监测24 h,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S100β水平,并分析BI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脑病组患者的血清PCT、S100β水平及急性生理健康与慢性疾病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score,APACHE-II)均明显高于非脑病组(P0.05),而BIS值、GCS评分均明显低于非脑病组(P0.05)。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BIS值与GCS评分呈正显著相关性(r=0.487,P=0.013),与APACHE-I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性(r=-0.682,P=0.027)。结论:采用BIS监测脓毒症患者利于相关性脑病的及早诊断,结合检测血清PCT、S100β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邹燕  黄忠  侯聪  李智  王兰  张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724-3427
目的:研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因素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以消化性溃疡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300例,进行钡餐及胃镜检查,其中合并出血者125例,未合并出血者175例,对照组选用相同时期出现消化道疾病且经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者310例。检测所有患者HP感染的情况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NSAIDs)药物的情况,根据是否服药及服用时间的长短分为ABCD组。测定消化性溃疡组与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比即O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发生消化性溃疡的OR值,HP合并NSAIDs组为20.31,明显高于HP组和NSAIDs组,且大于两者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与服用NSAIDs药物时间的关系显示,B组的OR值为3.79,C组的OR值为7.88,D组的OR值为10.41,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生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OR值,HP合并NSAIDs组为13.31,明显高于HP组的1.12和NSAIDs组的1.54,且大于两者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主要与消化性溃疡有关,HP感染与服用NSAIDs药物在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100例s ICH,均接受基线CT脑灌注检查,依据是否有"点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点征")与对照组(无"点征"),24内行CT平扫复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s ICH患者预后不良(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24h内CT平扫复查血肿增长6 mL以上、血肿增长相对值33%及以上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进展发生率、3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63.04%、3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81%、7.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ICH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基线血肿体积、"点征"。结论: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血肿进展、预后不同,基线血肿体积、"点征"为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生脓毒症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肺炎组)根据入院时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低危组(n=25)、中危组(n=24)、高危组(n=11),并选择同期非肺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21)、非脓毒症组(n=39)。比较各组患者APACHE III评分、血浆PCT及SOD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炎组患者APACHE III评分、血浆PCT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浆SOD显著降低,且随着病情的加重,APACHE III评分、血浆PCT依次增加,血浆SOD依次降低(P0.05)。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APACHE III评分、血浆PCT均显著升高,血浆SOD显著降低(P0.05)。老年肺炎患者血浆SOD水平与APACHE III评分、血浆PCT均呈线性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的血浆SOD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及合并脓毒症,SOD水平下降程度更为显著。血浆SOD可用于辅助评估老年肺炎患者的病情及脓毒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实验组患者(42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38例)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神经功能以及GCS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其昏迷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应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应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分布优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GOS评分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其血肿清除率也更高,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孕酮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MMP-9水平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甲地孕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及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血清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14天后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试验组治疗7天、14天后均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7天、14天后GCS评分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血清MMP-9水平降低(P0.05),且试验组血清MMP-9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微循环均有所改善,伤测大脑中动脉收缩峰流速降低(P0.05),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伤测大脑中动脉收缩峰流速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孕酮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清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135例拟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监测组;其中常规组予以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监测组予以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结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90 d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计算两组的预后良好率,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h的颅内压均小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后24 h、48 h的GC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中低血压、急性脑膨出、颅内血肿、脑血管痉挛和非计划性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改良CT图像评分均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但预后受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改良CT图像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诊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及其所致脓毒症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病房及急诊ICU收治住院的106名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结合出院诊断及新版脓毒症诊断标准再评估,分为"尿脓毒症组"(n=45)和"非脓毒症组"(n=61),收集和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原学分类及特征。结果:1)尿脓毒症组上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梗阻以及上尿路梗阻并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42,P=0.011,P=0.035)。2)尿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P=0.002)、C反应蛋白(P0.001)、降钙素原(P=0.028)、肌酐(P0.001)、D-二聚体(P0.001)、APACHE II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P0.001)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而血清白蛋白(P0.001)、血小板(P0.001)计数、Glasgow评分(P0.001)均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3)尿脓毒症组急性肾脏功能障碍(28/45,62.22%)发生率最高,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次之(25/45,55.56%)。中段尿培养中以屎肠球菌占比最高(11/40,27.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8/40,20%)。结论:上尿路感染与泌尿系统梗阻是发生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相较于非脓毒症患者,尿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肌酐、D-二聚体、APACHE II评分水平更高,白蛋白、血小板及Glasgow评分更低,肾功能障碍与凝血功能障碍在尿脓毒症患者中更多见。临床需对中段尿培养肠球菌阳性的患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为脓毒症组,所有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49)和存活组(n=101),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98例为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APTT、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PCT、APTT、PT均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CT、APTT、PT水平明显上升,PLT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日常活动和手术应激评估(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系统用于评估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西京医院消化外科所有65岁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行消化道手术者的E-PASS评分,并记录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分析E-PASS评分和几项该评分未涉及的因素与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236例老龄行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其中52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2.15%),8例死亡(0.65%)。患者术前E-PASS评分系统中,三项评分均与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术前风险评分(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和综合风险评分(Comprehensive risk score,CRS)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P均0.05)。E-PASS评分系统未包含的指标中,麻醉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时间无关,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与术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相关(P均0.05)。结论:E-PAS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老龄患者行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纳入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三项指标可能进一步提高E-PASS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105例老年人(≥60岁)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分析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年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前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血肿量较小者(≤50m l)预后较好,年龄越大者预后差,患者在6小时内及6-24小时内手术则较24小时后手术预后好。结论患者术前GCS评分是H ICH预后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出血量有不同的预后,超早期和早期手术疗效好,高龄患者(〉80岁)手术风险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出血量在15~40ml的自发性丘脑出血患者经颅内血肿粉碎针微创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条件相似的62例丘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手术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给予颅内血肿粉碎针微创清除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3天的血肿残余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8.73±3.52)分与术后12周(5.69±1.15)分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3±3.82)分、(7.82±2.5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1%),死亡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颅内血肿粉碎针微创清除术对15~40ml丘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促进血肿清除,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84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假手术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8只。另将观察组分成ICH后1d亚组9只,3d亚组9只,7d亚组10只。观察组大鼠实施ICH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的大鼠仅给予空针穿刺,对照组不进行模型制备。检测并对比各组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IL-6、TIMP-1水平,对比观察组内不同亚组(ICH后1d、3d、7d)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含水量、MMP-9、IL-6和TIMP-1水平,并分析ICH大鼠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IL-6、TIMP-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IL-6、TIMP-1水平均分别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3d和7d亚组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IL-6、TIMP-1水平均分别高于1d亚组,但7d亚组低于3d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CH大鼠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IL-6、TIMP-1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ICH大鼠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IL-6及TIMP-1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MMP-9、IL-6、TIMP-1在ICH后周围组织水肿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89例,均给予血肿清除术治疗,其中47例接受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评价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天、1周、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肿体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天、1周、2周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肿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能有效减轻患者脑部损害,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3年9月因消化道出血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日期、病因、出血部位、生命体征、疾病史。依据消化道出血程度分为轻度组(86例)、中度组(90例)、重度组(132例),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征。结果: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较高,中、重度组Blatchford评分、心率、尿素、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INR、血糖明显升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明显减低(P0.05)。重度组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较高,行内镜下治疗的比例高(P0.05)。结论:根据患者出血程度可初步判断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消化道出血,为神经内科防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住院患者400例,分为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针对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引起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数据显示,鼻饲时间长短(一周、二周)与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有关联,鼻饲二周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机率高于鼻饲一周患者,两组间统计检验,x2=11.329,P<0.05,有显著差异。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自身疾病及严重程度、年龄、置管位置、鼻饲技术。结论:护理人员可依据致使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