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晓冰 《生物学通报》2004,39(11):43-44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很难看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这说明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中有的变异仅仅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变化,不能真实遗传,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有的变异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将变异的性状传递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一、新中国的中学课程为什么要撤消“高中生物学”这个旧的课程呢?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两种生物学:旧的生物学和新的生物学。旧的生物学就是反动的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主义的生物学。它主张生物体是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的。所谓“种质”是一种永生不灭的物质,不受体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谓“种质”根据旧的生物学说来,就是生殖细胞里的染色体。旧的生物学认为染色体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包办一切的遗传工作。旧的生物学更进一步假定所谓“基因”是染色体中的主要物质,一切遗传工作都依靠基因。基因是什么呢?基因是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主义者所假设出来的物质微粒,以为它是一有生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中“遗传和变异”一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上初步了解遗传物质及其作用原理、遗传物质传递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能够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初步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和发展的内因以及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了解这些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章的复习应注意下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需要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来为进化提供材料,在进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方式主要包括突变和基因重排。对一个种群或个体来讲,在不同的环境或一定生活周期内的不同阶段,基因组存在着基因的差次表达,这种调控在核酸分子水平上主要是通过突变的基因重排水平实现,由此使得基因组成为一个动态变化的体系,使种群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发生相应的变化。分子生物学中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是在基因组内存在着通过DNA转录为RNA后,再经逆转录成为cDNA并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上的因子,被称为逆转座子。按照其结构特点以及所编码反转录蛋白因子的不同,可分为反转录转位因子,反转录子,反转录病毒,能编码反转录所需蛋白的因子,不能编码反转录所需蛋白的因子。逆转座子在转位过程中须以RNA作为中间体,RNA较易变异,且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均无校对功能,这就使得逆转座子具有高度变异性。逆转座子可通过遗传变异,基因重排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导致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形成。逆转座子除了能够促进基因的流动性增加遗传多样性外,它们散布在基因组中,还能够成为进化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芽变的遗传机理是什么? 答芽变是指植物芽发生的变异,这种变异常常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如果植物的一个芽在它发育的早期发生体细胞突变,由这个芽发育起来的整个枝条和枝条上的花、果实都表现出突变的性状。芽变一般只限于某一个性状,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生物第 6章“遗传和变异”的第 1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中 ,第 1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个实验来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看似其内容简单 :几个前人已经做成功的实验得出一个大家从媒体上早已熟知的结论 ,可实际上 ,细细推敲 ,这几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设计的科学性在哪里 ?实验结论是如何被一步一步证实出来的 ,学生并不易掌握 ,尤其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第 4步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无毒的 R型细菌混合后 ,为什么就使小鼠致死这个实验过程 ,如果只是…  相似文献   

7.
人类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线粒体DNA(mitochodrialDNA,mt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唯一的遗传物质,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特性,mtDNA突变可导致人类各种退行性疾病和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意义 二.微生物变异的类型 三、人工引起变异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 (二)化学方法 (三)生物学方法 1、杂交 2、转化 3、转导 4、溶源性转换 5、通过机体 四、几种常见的突变现象 (一)形态的变异 (二)抗药性突变 (三)依药性突变 (四)营养缺陷性突变 五、小结 一、意义 什么是遗传?遗传性就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所繁殖的后代对于前代的摩仿性或继承性。变异性就是摩仿或继承过程中的差别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这两句话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所做的概括。遗传学就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对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以下略举几点学习运用遗传变异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李宏 《生物学杂志》1997,14(2):6-8,13
遗传物质的自主调节现象李宏(渝州大学生物系,重庆630033)遗传物质的自组织调节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为了繁衍和适应环境而进化,其遗传物质也就相应的要进行遗传和变异,而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只有在生物体自身遗传的自动调节方式下才能达成,因而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10.
生物的有性生殖是实现其遗传物质重组的重要途径。遗传物质的突变和重组是生物变异产生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渊源。某些尚未出现有性生殖的低等植物,如细菌及部分真菌,在生活史中,亦有遗传物质重组的现象,“接合”便是实现这种重组的方式之一。低等植物的几种不同的接合类型细菌的接合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尚未形成真正的细胞核。细菌的繁殖主要靠直接分裂,因此,过去曾与蓝藻一起被称为裂殖植物。迄今还没有发现细菌有真正的有性生殖过程。但在不同的个体间遗传物质发生交换和重  相似文献   

11.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有机类型的遗传和变异自然也是在生命物质内部的矛盾性,生命物质和外界生活条件的矛盾统一中发生和发展的。但是长期以来对遗传和变异的解释存在形而上学或忽视内部矛盾性的观点。这里,我们试用对立统一规律探讨遗传性、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有机体和环境条件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遗传性 对遗传性的理解,过去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企图从有机体本身存在特殊的遗传物质、因素去说明类生类的原因,如达尔文的胚芽说,魏斯曼的种质说,摩尔根的  相似文献   

12.
“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的内容揭示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以及遗传物质对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从细胞水平阐述遗传的原理,本单元则从分子水平揭示遗传的本质,这2个单元共同构成了遗传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培养组织在形状、色泽、坚固程度等各种性状均富有变异。这些变异大致是受生理的、后生的(Epigenetic)及遗传的支配。前两者主要是基因发、生改变,而遗传的变异则起因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弄清培养细胞发生遗传的变异程度,了解其细胞的特征是很重要的。但是光凭能观察到的性状,要弄清楚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因此,观察在染色体和DNA  相似文献   

14.
俞英  邓奕妮 《遗传》2012,(10):24-32
牛基因组中一些重要基因的DNA突变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功能来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抗性或易感性。控制牛疾病的DNA变异主要分为单基因座及多基因座两类。导致疾病的单基因座类型亦称因果突变,其遗传基础较简单,突变一般位于基因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多为单碱基或少数几个碱基的突变,这些突变导致氨基酸的错义突变、翻译提前终止或部分外显子缺失等。相比而言,多基因相关疾病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遗传-病原体-环境间的互作是导致这类复杂疾病的主要原因。文章综述了由单基因座和多基因座遗传变异所控制的牛主要疾病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在牛育种及生产中为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所采用的遗传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每个个体在遗传上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本质不是在基因产物上,而是在DNA水平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大多数都是由于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发生了中立突变,这些中立突变所构成的DNA变异称为DNA多态性。DNA多态性本质是由于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引起染色体D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当这种改变涉及到限制性内  相似文献   

16.
构建微生物突变体的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范畴内的突变是指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等结构的变化。人们利用突变生物体进行科学研究和培育新产品。综述了人工构建突变体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原理,着重介绍了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微生物改造的方法,为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获得性是否可以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论的中心思想 ,他在其《动物哲学》一书中对“获得性遗传”是这样表述的 :“凡是在动物居住很久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 ,也就是在某一器官的更多运动的影响下 ,或者在某部分经常不利用的影响下 ,使个体得到或失去的一切 ,只要所获得的变异是两性所共有的 ,或者是产生这两性的个体所共有的 ,那么这一切变异就能通过繁殖而保留在新的个体上。”也就是说 ,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使个体获得的某些性状变化 ,这些所获得的表型特征是可遗传的。获得性遗传理论从其开始提出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在当时就…  相似文献   

18.
变异与进化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起步。生物进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选择。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产生出形形色色的生物类型及其对环境的各种适应。不言而喻,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种内变异已知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能准确地复制自己,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的遗传。但是,遗传总不是绝对的。这是说,同一种生物之间总有些变异。一般说,后代是亲代的复制品或拷贝。从大处讲,无疑这是对的。可是这拷贝总不会是完全的。因此,我们能够认识我们的朋友。已知人的指纹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从一个指纹就经常可以鉴別那是谁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研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遗传病”是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主要涉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内容。从内容上看,“人类遗传病”在本模块中内容虽然较少,但与本模块其他单元的内容有着紧密联系。遗传病是人类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所以它与生物变异直接相关,遗传病在遗传时同样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对遗传病的人工干预又与生物进化有着联系。  相似文献   

20.
雌核发育银鲫子代中微卫星特异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核发育个体的基因型基本上完全与母本相同,这是源于卵子发生过程中没有经过减数分裂.父本的遗传物质是在随机水平、亚基因组水平或基因组水平参与到子代的遗传重组过程,从而对长期突变积累的雌核发育生物基因组进行补偿,一直是遗传学家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雌核发育银鲫特异个体及父母本5个微卫星位点的扩增条带进行了克隆测序,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特异个体所表现的父咎匾霥NA条带,序列结果与父本完全相同或相似(SCM4、SCM9、YJ5),并在某些位点上保留了母本的特异条带(YJ5),而个体本身特异的DNA条带与父母本的相似性均较高(SCM13).同时,所检测到的个体经越冬后查验为雌性个体,进一步进行同源繁育,研究变异条带在繁殖中的命运.连续2代的繁育检测结果表明,融合了父本特异性条带的银鲫个体在繁殖过程中仍行雌核发育的生殖方式,变异来的条带能够传递给子代,进一步证实同源雌核发育银鲫通过小概率两性融合事件丰富银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动物学报 53(3):537-544,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