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炳清 《化石》2022,(4):8-11
<正>我国蜥脚类恐龙的时空分布蜥脚类恐龙是恐龙家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广义上的蜥脚类分为原蜥脚类(基干蜥脚型类)和真蜥脚类,而真蜥脚类又可进一步的划分成新蜥脚类和非新蜥脚类真蜥脚类,新蜥脚类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梁龙超科和大鼻龙类,大鼻龙类则可以划分成非巨龙形类和巨龙形类。  相似文献   

2.
恐龙是地球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类爬行动物 ,它的起源、演化和绝灭一直是古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我国恐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恐龙化石的产出情况来看 ,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恐龙大国 :恐龙化石分布地理范围广泛 ,西起新疆 ,东到辽宁 ,南起广东 ,北到内蒙 ;恐龙化石分布层位齐全 ,从恐龙开始初步繁盛的早侏罗世地层 ,到世界上恐龙化石非常贫乏的中侏罗世地层 ,从恐龙第一次大繁盛的晚侏罗世地层到恐龙走向绝灭的晚白垩世地层 ,恐龙属种都非常丰富 ,从原蜥脚类恐龙到体形巨大的蜥脚类恐龙 ,从凶猛的兽脚类恐龙到植…  相似文献   

3.
曾上游 《化石》1996,(1):11-12
特大恐龙之谜曾上游在种群庞杂的恐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支是有“动物王国中的巨人”之称的蜥脚类恐龙。此类恐龙包括原蜥脚类(Prosauropada)和蜥脚类(Sauropoda)两个次亚目,出现于三迭纪,至侏罗纪达到极盛,进入白垩纪渐趋衰落并绝灭。蜥脚...  相似文献   

4.
浙江江山白垩系一新的蜥脚类恐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记述的巨龙科Titanosauridae一新属种———礼贤江山龙 (Jiangshanosauruslixianensisgen .etsp .nov .)产自浙江江山的金华组下部 ,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的Albian期。化石保存了部分头后骨骼 ,经过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蜥脚类化石的对比表明 ,新属的尾椎特征与巨龙科较为相似 ,肩胛骨、乌喙骨与巨龙科中的阿拉蒙龙属 (Alamosaurus)最为接近 ,但新属的前部尾椎较大 ,前凹后突的程度较不明显。新属种保存的背椎和中部尾椎的部分特征与我国晚侏罗世马门溪龙科也很相近。新属种是在我国首次记述的巨龙科化石 ,为研究白垩纪蜥脚类恐龙在我国的演化分布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准葛尔盆地将军戈壁已发掘出一条完整的食肉龙化石,另一条大型蜥脚类恐龙已挖掘出一部分。科学家们十分肯定地认为,这条蜥脚类恐龙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发现的最大蜥脚类恐龙之一。同时,在准葛尔盆地五彩湾地区还发现了鸟脚类、兽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人统计了世界上所有已经命名的恐龙,包括一些已经被废除的无效命名。统计结果是:迄今为止,共有775个属的恐龙被命名,如果去掉所有可疑的命名,这个数目可能会减少很多。其中,兽脚类有194属(52个可疑),258个种(102个可疑);原蜥脚类和蜥脚类有111个属(17个可疑),165个种(37个可疑);鸟臀类有204个属(52个可疑),299个种(85个可疑)。这些属种有很大一部分是最近10年内被命名的。美国著名恐龙专家道得逊等人对最近10年来恐龙新属种的发现进行过统计。结果发现,目前共有336…  相似文献   

7.
湖南株洲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上白垩统产丰富的恐龙蛋化石,但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本文对湖南株洲天元区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详细研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化石点恐龙种类丰富,可能包括至少两种蜥脚类、三种兽脚类和一种鸭嘴龙类。其中部分蜥脚类材料可能归属于梁龙超科,填补了该类群在东亚上白垩统的空白记录;一个蜥脚类坐骨则显示泰坦巨龙类的典型特征。兽脚类材料可能来自于小型的虚骨龙类、暴龙科和鲨齿龙科。前两者为晚白垩世的常见类群,而鲨齿龙科的化石记录在上白垩统非常少见。本文为鲨齿龙科可能在东亚一直延伸至晚白垩世提供了新的证据。该地区多门类恐龙化石的发现表明我国南方恐龙的种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而且可能是梁龙类和鲨齿龙类的最后栖息地。株洲恐龙动物群的发现对于了解亚洲特别是中国恐龙的生物地理区系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禄丰 ,最近在川街乡发现了一个新的恐龙化石墓地。恐龙化石产于中—上侏罗统的上禄丰组的底部的一套紫红色的砂质泥岩中。在已发掘的40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统计出露恐龙化石有巨型的蜥脚类恐龙骨架8具 ,其中有一具近于完整 ,长约19米 ,肉食性兽脚类恐龙骨架一具 ,还有众多的蛇颈龟化石。埋藏学分析这些动物在死亡后遭到过搬运 ,但搬动的距离不远 ,化石保存较完好也较集中。经鉴定 ,蜥脚类恐龙应归于马门溪龙科 ,兽脚类恐龙相似四川上沙溪庙组产出的永川龙 ,它们生存的时代也应相近 ,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9.
去年六月,广西地质工作者在扶绥县境内勘察时,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了骨化石。今年五月,由自治区有关部门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组成的发掘队,经过十余天奋战,发掘出肉食类恐龙、蜥脚类恐龙牙齿多枚,部分恐龙骨骼,以及其他爬行动物的牙齿等。在附近同层位的山坡上,同时还找到了硬鳞鱼类鳞片、龟鳖类甲片和瓣鳃类。  相似文献   

10.
蜥脚类恐龙是至今地球上陆生动物中最大的一类,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群。它们那硕长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小的脑袋,庞大的身躯拖着一条粗扁的尾巴。在漫画家的笔下,它们总是显得笨头笨脑;多数复原图将这庞然巨物描绘成躺卧在水中,漫游在河湖里,瞪着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岸边凶暴的捕食者——肉食龙。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们一直相信这类巨大的动物毫无防御能力,只有靠逃避在水中才能安然无事。它们巨大的体重使那扁直的四肢无法承受。另一个因素却是至关重要的证据:在多数蜥脚类中的外鼻孔移到了头顶,在两眼的中间。古生物学家断定这是为了适应水中呼吸的一种特征。近来发现的一群涉水而过的蜥脚类足印,更加深这种传统的观点。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是巴克。他是一位思想敏捷,被人称为好标新立异的人。他首先论证了恐龙是热血的动物。他提出,蜥脚类是一种营陆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自贡恐龙化石已查明有七十多处,遍及所辖四区二县,有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剑龙等近二十个种属的恐龙,真是千奇百怪,无其不有。自贡恐龙化石具有点多,地史分布时间长,新属新种多,恐龙动物群组合特征明显的特点,有“恐龙之乡”之美称。自贡恐龙化石如此之多是由于四川盆地的古地理、古环境为恐龙的栖息生存创造了天然条件。在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末,湖水占据了现今的四川盆地全境,这就是地质上叫的“古巴蜀湖”。这种特殊环境,为后来恐龙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大约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四川盆地没有强烈的地壳运动,气候温湿,雨水充沛,地势平坦,湖  相似文献   

12.
《化石》1996,(2)
恐龙之乡新年又添新龙余刚供稿新年伊始,被誉为我国“恐龙之乡”的四川省自贡市在汇东开发新区教师安居工程施工现场上,又发掘出一具完整度达85%以上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据对该具恐龙部分骨骼化石初步测量推算,其长度为20余米,与号称亚洲第一长龙的“合川马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黄山地区恐龙(足迹)脚印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报道了安徽省黄山地区所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从脚印的形态和足迹上看,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恐龙(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共同生存过,其中多数恐龙为两足行走性的。记述了两个典型的小型兽脚类和小型鸟脚类恐龙所留下的脚印化石。黄山地区恐龙足迹、骨骼化石及其蛋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晚白垩世恐龙生活习性以及古气候环境均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一新蜥脚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了新疆中侏罗世蜥脚类恐龙的克拉美丽龙新亚科的一新属种——戈壁克拉美丽龙,并对新亚科的建立及其所属地质时代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1998年6月,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姜驿乡化站的余良忠将半箐村发现的一些大型动物化石交到元谋人陈列馆,经鉴定为恐龙化石。至今年6月,共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巨型恐龙不全个体9具,其中一个(野外编号YJ2001)是典型的蜥脚类恐龙。1999~2004年,云南省考古所、楚雄州管所和州博物馆、元谋县体局和元谋人陈列馆共同  相似文献   

16.
恐龙分两大支系,一支叫蜥龙类(包括兽脚类和晰蜥脚类),另一支叫鸟龙类(包括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角龙类)。每类恐龙又各有自己的谱系和小分支,错综复杂,光怪陆离。它们在中生代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生存一亿多年! 最早的恐龙出现在距今二亿多年前的中三迭世,经过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发展、繁盛后,到距今约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全部绝灭。关于恐龙绝灭问题,长期以来是古生物学上的一个悬案,至今尚未解决。虽然,多年来不少学者对此问题做了这样那样的解释和探讨,但各只强调一面,各有漏洞,未能得出全面的科学的答案来。有人说,在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出现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表构造起了变化,致使环境、气候发生变  相似文献   

17.
▲英国动物学家R·麦克奈尔·亚力山大在进行古今动物的比较形态功能分析研究中,借助现代物理学、工程学的知识,得出惊人的结论。他研究了恐龙的骨骼和足印化石后,作出判断认为,很多大型蜥脚类恐龙足印表明,其行走速度约1米/秒,与人类散步速度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四川会理下侏罗统益门组的蜥脚类化石。经研究,将化石归于马门溪龙科,建立新属新种何氏通安龙Tonganosaurus hei gen.et sp.nov.。通安龙具有进步蜥脚类的特点:颈椎细长、荐前椎发育侧凹、前肢较长,为后肢的0.80等;同时,通安龙也具有原始蜥脚类的特点:脊椎骨组织坚实不中空、肱骨和股骨骨干粗而圆。从国内外已有的资料看,原始蜥脚类主要发现于侏罗纪早期,而进步蜥脚类则主要发现于侏罗纪中晚期。由于通安龙兼具原始蜥脚类和进步蜥脚类的特点,且时代为早侏罗世,因此,通安龙化石材料的发现对中国西南地区早期蜥脚类的系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批林批孔运动高潮中,根据自贡市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厂职工在进行基本建设工程时发现的化石线索,重庆市博物馆在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从1974年3月开始,进行了三个月的发掘工作,共获得106箱化石。此批化石系以蜥脚类恐龙为主,兼有兽脚类和剑龙的部分化石。蜥脚类有二具长约15米左右较完整的个体。剑龙有部分牙和牙床、椎骨、肢骨、骨板和尾刺等,此外还发现少见的肉食性恐龙的幼体,在这批化石中还有上述几类恐龙的牙齿300多颗,材料比较丰富。为了及时修复、整理、研究这批重要化石材料,重庆市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相似文献   

20.
《化石》2015,(3)
<正>1915年8月30日,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George D.Louderback)在荣县城外3公里处,采得1枚恐龙的牙齿和一段股骨化石。1936年,中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和美国古生物学家甘颇(Charles L.Camp),在荣县城东西瓜山发掘出1具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后经杨钟健研究确定为一新属新种,命名荣县峨眉龙。1937年,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周晓和等,在荣县城东西瓜山采得部分恐龙化石。1943年9月,荣县体育场新建中正台时,挖出大量的恐龙化石。1946年5月13日,富顺县富西中学教师熊楚在沿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