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化石》2014,(3):4-6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新疆哈密科考队与哈密合作,通过近十年的野外考察,在哈密地区发现一新的白垩纪翼龙动物群。这一翼龙化石分布区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处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和雌雄个体共生的翼龙化石遗址。6月5日在线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现代生物学》刊发了该项成果,印刷版将以封面文章报道这一重大发现。汪筱林和他的研究团队详细研究了哈密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的约40个同一属种的雌  相似文献   

2.
197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交界处的大湾国立公园,德克萨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劳森在晚白垩世地层发现了一些巨大的翼龙翅骨残片。之后,劳森经过4年的连续工作,挖掘出大量破碎的化石,确认这是三只同种翼龙的骨骼碎片。在研究这些化石时,这位古生物学家灵光一现,想起了墨西哥原住土著,哥阿兹特克人与托尔特克人崇奉的重要神祗——风神科沙寇克阿特(Quetzalcoatl),一位长着羽毛的蛇神,于是将其命名为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eer 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关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中翼龙足迹化石发现和研究的最新进展. 新发现的翼龙足迹化石最为丰富,经鉴定归入翼龙足迹科翼龙足迹属,并建立了一新种——乌尔禾翼龙足迹(Pteraichnuswuerhoensisisp. nov...  相似文献   

4.
翼龙,又叫飞龙,它长有翅膀,但无羽毛,两翼像蝙蝠那样衬着一层牢固的“飞皮”,飞行能力很差,常在湖边或海边的岩石附近或森林边缘滑翔。它们是爬行动物向空中发展的一个分支。1963年在我国新疆乌尔禾地区下白垩统中发现过较完整的翼龙化石。共生的有鳄类、恐龙类、龟鳖类和淡水软体动物,证明当时当地是一湖泊。随后在山东,内蒙古、四川自贡大山铺也发现过翼龙化石,但个体完整的不多。1985年12月,临海市上盘岙镇岙里村青年农民徐成法为造屋之  相似文献   

5.
吕君昌  汪筱林 《化石》2000,(2):22-23
翼龙类是一类独特的飞行爬行动物。它们产生于晚三叠世末(距今约2 25亿年) ,并且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 ,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后来的飞行脊椎动物如鸟类和蝙蝠类 ,它们的产生都比翼龙类要晚得多) ,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 6亿年 ,最后 ,与其同时代的其它爬行动物如恐龙类、鱼龙类等同时绝灭于0 65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目前绝大多数的翼龙类发现于海相或者是边缘海相的地层中 ,并且多数可能与海岸或海洋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 ,比如世界上著名的化石产地———德国的索伦霍芬、巴西的桑塔纳等 ,而真正在陆相沉积中…  相似文献   

6.
温血动物最直接的证据──皮毛在翼龙中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血动物最直接的证据──皮毛在翼龙中发现吕君昌作为飞行爬行类的翼龙,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前肢特化为翼,第四指为加长的飞行指,骨骼中空,胸骨发育成一个特殊的胸骨突-龙骨,等等这些适用于飞行的特征)和可能与现生的鸟类和蝙蝠类似的生活习性,而鸟类和蝙蝠类均为...  相似文献   

7.
虎年之初,浙江省临海县青年农民徐成法同志来信,反映他们发现一具较完整的大型动物骨骼化石,经实地调查后鉴定为翼龙。当地群众非常奇怪,那种能够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龙”难道就是这个样子?联想到有关翼龙的知识,还是在十多年前《化石》杂志初创之时曾经作过介绍。但那时正是令人不堪回想的动乱年代,又会有多少人读到过它呢?因此,笔者借这次浙江翼龙发现之机,再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1991年6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临海市上盘镇岙里村后山坡树立翼龙化石保护标志石碑。石碑高1.5米,宽1米。石碑正面用中、英文分别刻写“临海翼龙化石产地保护区”,背面刻写保护范围。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米的含翼龙化石层,地面到化石下伏地层,均属保护范围。保护区四周还树立了界标。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的规定,禁止在保护区内  相似文献   

9.
天山哈密翼龙化石围岩风化机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翼龙及其3D蛋与胚胎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这些化石在离开原始埋藏环境之后,就会出现粉化剥落等严重自然风化现象。本文拟利用XRF等多种方法对代表性化石的赋存围岩样品进行分析检测,以探讨其风化破碎机理。分析表明,化石围岩为含泥砾的砂岩,含有蒙脱石等黏土类矿物,胶结物为钙质和盐类,且围岩中含有大量的Cl-、NO3-、Na+和Mg2+等可溶盐。因此,本文指出围岩产生风化的主要机制是当湿度发生变化时,盐胶结溶解,同时围岩中的可溶盐溶解重结晶产生的巨大结晶压力,以及蒙脱石等矿物吸水膨胀产生巨大的挤压力,促使围岩在巨大内部应力等综合作用下逐渐粉化脱落,最终导致围岩彻底破碎。基于以上认识,也给出了化石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曲丽君 《化石》2006,(4):F0004-F0004
~~热河生物群翼龙化石@曲丽君~~  相似文献   

11.
翼龙是中生代一种能飞的爬行动物。由无线电遥控的翼龙模型,最近在英国南部戴维·阿顿巴勒的上空作了滑翔表演,电视台作了实况转播。这种模型不仅很难制造,而且造价也相当高。翼龙化石常发现于海相沉积岩内,表明它们能像滑翔机那样,借助于海洋上空气流的作用,长时间在空中滑翔,并不时地冲向海面,用长长的喙去捕捉鱼类来充饥。它们的生活习性大概和现代的军舰鸟差不多。这种能飞的翼龙,对于现代飞机设计师们来说,仍  相似文献   

12.
王大锐 《化石》2002,(3):15-17
翼龙 ,是恐龙的近亲 ,也是中生代末期绝灭的最神秘动物之一 ,对此 ,《化石》杂志曾有连续报道。最近的古生物学发现与研究 ,又揭露出翼龙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亿万年前的天空并不寂寞!庞大的家族悠久的演化史早在1784年 ,欧洲的自然学家考斯摩(CosimoCollini)在欧洲大陆第一次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翼龙化石。当时他无法将其归入任何一类动物门类中去。直到1801年 ,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 ,法国人居维叶才将其命名为“会飞的爬行动物” ,并定名为Pterodactylus,意为“有指的翼”。它们是恐龙的近亲。一晃20…  相似文献   

13.
曲丽君 《化石》2006,(4):27-29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并命名了超过130种的翼龙化石,在我国也发现了20多种翼龙化石。翼龙家族的成员虽然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比较原始的喙嘴龙类和相对进步的翼手龙类。喙嘴龙类嘴里长满了长而尖的牙齿,脖子短、尾巴长,掌骨短;而翼手龙类正好相反,牙齿退化减  相似文献   

14.
翼龙和蝙幅──两种特殊的飞行脊椎动物吕君昌翼龙和蝙蝠都是不属于鸟类的飞行脊推动物,它们的飞行不象鸟类那样靠翅膀上的羽毛,而是依靠它们的翼膜来飞行,但它们翼的结构及翼膜构造并不相同,各具特色,下面除了简单介绍一下翼龙和蝙蝠的一般特征外,主要介绍它们司飞...  相似文献   

15.
翼龙类翼的结构如何?本刊上期提到不同的翼龙类其飞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飞行能力相当不错,它们之所以有如此好的飞行能力,在其飞行中,除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具有很好的协调之外,与其两翼本身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翼龙类的两翼由坚固的翼前缘所支撑,而其翼前缘是...  相似文献   

16.
读者从这幅画中看到的两只栩栩如生、头大、翼长、身子小的飞行动物就是1964年发现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的准噶尔翼龙,它生活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属翼龙目。翼龙类是中生代时期一种特殊的爬行动物,它们从侏罗纪开始适应飞行,很快发展或分化为多种形态类型,有一部份一直继续生活到白垩纪末期才趋于绝灭,翼龙类差不多有几千万年的历史。准噶尔翼龙的形态特征是头骨上有一独特的波浪状的中稜;上、下颚的前端均向上弯曲而且末端尖锐,这种动物嘴部套有角质的鞘状物,成为有用的武器。牙齿齿冠低,具微向后弯的尖,可能是对捕食鱼类的一种适应。前肢的肱骨很粗壮,桡骨、尺骨相当长;第四  相似文献   

17.
吕群昌 《化石》2000,(1):15-16
上几期我们谈了翼龙类的起源、适应空中飞行的骨骼构造特征、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最后一个问题,即翼龙类的绝灭问题。任何一个生命体都要经过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翼龙类也不例外。在白垩纪的末期(6500万年前),翼龙类与它们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以及水中霸王———鱼龙类、蛇颈龙类以及沧龙类等同时在地球上绝灭了。在地球的历史上,虽然发生过多次明显的大的生物绝灭事件,但是,惟独在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事件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在这次事件中,当时曾经横行一世的陆地霸王———恐龙类…  相似文献   

18.
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两种新的翼手龙类化石(英文)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简要报道了辽西热河群上部九佛堂组两件新的翼手龙类化石 ,即夜翼龙科(Nyctosauridae)的张氏朝阳翼龙 (新属、新种 )Chaoyangopteruszhangigen .etsp .nov.和古魔翼龙科 (Anhangueridae)的顾氏辽宁翼龙 (新属、新种 )Liaoningopterusguigen .et.sp .nov.。前者为保存较完整的化石骨架 ,后者为一大型翼龙的头骨和部分头后骨骼化石。朝阳翼龙是夜翼龙科在亚洲大陆的首次确切的化石记录 ,也是层位最低和保存最完整的化石骨架。朝阳翼龙具有4节翼指骨 ,手指爪粗大弯曲 ,这些发现补充和修正了前人认为的夜翼龙科只有 3节翼指骨 ,手指爪退化缺失等一些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朝阳翼龙与该科的Nyctosaurusgracilis头后骨骼相比 ,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如胫骨特长 ,远长于股骨 ,翼掌骨和第 1翼指骨相对较短 ,肩胛骨短于乌喙骨等。辽宁翼龙是我国已发现的个体最大的翼龙化石 ,发育前上颌骨和齿骨弧形脊突这一古魔翼龙科的重要鉴别特征。与该科的其他成员相比 ,辽宁翼龙上、下颌的牙齿较少 ,仅分布在其前部 ,齿列约占上、下颌长度的 1 / 2。上颌第 1、3齿小 ,第 2、4齿巨大 ,其中第 4齿最大 ,为已知翼龙中最大的牙齿。牙齿具有明显的替换现象。夜翼龙科的成员仅分布于美洲大陆的晚白垩世地层中 ,而古魔翼龙科的成员则是  相似文献   

19.
吕君昌 《化石》1995,(1):28-28
翼龙是冷血动物吗?吕君昌翼龙是在大约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比鸟类早了约7千万年,具有1.4亿年制空权的飞行爬行动物,它控制空中的时间大约是鸟类的两倍,与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同时绝灭于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它的前肢特化为翼...  相似文献   

20.
热河生物群的翼龙都发现于义县组和九佛堂组。金刚山层位于义县组上部,已经报道的翼龙包括最早发现的两件翼龙胚胎,两件古翼手龙超科的标本,以及一件存疑的金刚山义县翼龙。对这一层位发现的一件前肢标本进行了描述,并确定其属于无齿翼龙超科。对现存于本溪地质博物馆的金刚山义县翼龙的正型标本进行了观察,并修订其鉴定特征。无齿翼龙超科成员具有独有的特征组合为:牙齿垂直于咬合面,呈三角形且唇舌向扁,前两对更长更细;第二翼指骨长度约为第一翼指骨的93%。在热河生物群中,古翼手龙超科的标本主要发现于义县组,而古神翼龙超科主要发现于九佛堂组。包括这件新标本和金刚山义县翼龙在内的无齿翼龙超科在九佛堂组发现的略多于义县组,这与之前认为的翼龙分布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