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蜥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蜥山东俗称“麻蛇子”。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爬行纲,蜥蜴目,蜥蜴科。是一种昼行性动物。它在华北地区的分布极为广泛,不论在森林、山野、灌木丛、及草原中,均有其踪迹。夏秋简它们常在山野、农田、草丛间及岩石上活动。行动迅速敏捷。行动时是身体的一部分着地,一方面由四肢的活动,一方面由驱干和尾的屈曲运动向前爬行。根据笔者的测定是1—1.5米/秒。一般是跑一段距离后,就停息一会,但当人追逐时,可连续跑40—60米的距离。麻蜥雌雄体在外形上极易区别。雌体带有褐色。雄者的体色较鲜艳,体积也略大,头稍粗大,尾的基部膨大。当被  相似文献   

2.
化学联系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它涉及从个体到群落的一系列生物现象。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种群之间的化学联系和群落的化学环境。业已了解,生物的各个层次都有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在一个个体内部,通过激素或神经体液系统协调各器官的活动;在一个种群内部,通过种内信息素(又称外激素)协调个体之间的活动,以调节受纳动物的发育、繁殖、行为,并可提供某些情报贮存在记忆中;某些生物的自身毒物或自我抑制物,以及动物密集时累积的废物,具有驱避或  相似文献   

3.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动物行为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动物行为观察的几点原则,包括熟悉研究对象,坚持长期跟踪观察;在不被动物觉察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和对动物个体进行鉴定和识别等。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至2004年4月,在岳麓山选取3个样地作枫树群落土壤大型无脊椎动物调查.共采获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317头和18窝蚂蚁;分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4门;涡虫纲、寡毛纲、腹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软甲纲7纲,共21目.其中优势种类为钻螺、红蚁、黑蚁、鼠妇,优势种类所在的纲为腹足纲、昆虫纲、软甲纲.同时根据结果及分析得出:土壤动物的最适pH值为6~7;土壤动物活动的起点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17℃左右;降雨可以减少土壤动物的活动;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植物凋落物处于碎裂阶段时,土壤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多;空间异质性程度高,土壤动物种类及个体数量均较多;人类的活动既可以给土壤动物的生存造成有利条件,也可以造成不利环境从而影响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枫树与其他树木交错分布的地方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较高,具明显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5.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能量沿食物链首先流向相邻营养级的植食性动物。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种间关系, 是食物网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该文从植食性动物对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特征的影响, 以及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上对植食性动物的防御机制与策略两方面, 综述了当前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植食性动物的采食, 可以显著改变植物个体或种群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 植物种群的变化则进一步反馈于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相应地, 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 其中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以化学与物理防御为主, 而群落水平则是通过影响动物的行为或天敌而实现的。该文对相关领域的重要假说和理论进行了介绍、比较。最后, 该文提出了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干扰的加剧, 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探索这些干扰如何影响动植物关系, 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反馈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不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也将为未来制定合理的生态系统管理政策提供实际支撑。  相似文献   

6.
行为的结构、刚性和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有关动物行为的定义、结构和多样性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动物行为多样性不仅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基础理论问题,也与濒危动物的成功保护有关。本文定义了动物行为以及行为的刚性与弹性,探讨了行为表达的空间条件以及生境因素与行为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雌雄大熊猫个体在较大的活动空间里的发情行为表现的频次及活动频率显著地高于那些在较小的空间里的雌雄个体,说明活动空间对雄性或雌性大熊猫的发情行为有显著影响。圈养空间影响麋鹿的社会行为、通讯行为和聚群行为。圈养在小圈中的麋鹿没有出现同性聚群现象,当圈养麋鹿野放后即表现出这种现象。圈养环境中长大的动物个体由于缺乏行为的表达空间,仅仅表现出刚性大的行为,丧失了许多弹性大的行为,从而导致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下降。对那些生活在开阔草原和荒漠上的野生有蹄类动物实施迁地保护时,必须考虑其逃逸空间,为那些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则必须考虑其迁移空间。此外,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与生境元素有关。我们应当给圈养动物提供复杂而多样的环境,以增加圈养野生动物表达寻找食物、建立领域、筑巢和避开不利环境等行为的可能性,维持濒危个体的行为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动物食物网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关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地上部分,而对于地下部分知之甚少。地下生态系统营养关系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研究土壤动物食物网已成为现代地下/土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由于土壤动物的个体小、食性复杂、栖息环境隐蔽等原因,使得对土壤动物食物网的研究困难重重,所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国际上近几十年来土壤动物食物网研究方法,将其分为传统方法(野外直接观察法、室内培养实验观察法、显微镜下肠容物分析法)、常用方法(消化酶分析法、脂肪酸分析法、稳定同位素技术、特定化合物分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和现代分子方法(DNA分子跟踪食物链网络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3大类,具体介绍了每一种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根据土壤动物自身特性及对各方法的优势与劣势的比较,脂肪酸分析法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法是当前土壤动物食物网研究的常用方法;随着未来物种分子鉴定技术的改进和数据库的积累,DNA分子跟踪食物链网络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嵌合体动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嵌合体动物 (Chimeras)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遗传性的细胞系组成的聚合胚发育成的个体。早期嵌合体动物主要作为发育生物学中的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 ,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器官的发生等 ,1986年建立“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EScell)介导的转基因的途径”[1-2 ] ,可制作带有定点突变基因的动物品系。用基因打靶策略可以精确构建疾病的动物模型 ,在各个水平研究基因功能 ;用基因诱捕策略可以鉴定新基因和分析它们在生物现象中重要性 ,这是其他转基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嵌合体动物的获得…  相似文献   

9.
任真 《生命世界》2002,(3):46-47
在南大西洋和太平洋中,捕捞金枪鱼的渔船船长们常常会跟踪海底深处的原木。同样,在离加利福尼亚海岸不远的地方,另一些船长也正在用声纳寻找沉在海底一堆堆的木头。为什么人们总在关注着海底枯木的踪迹呢?原来经科学家证实:海底枯木可为细菌、蠕虫、贝类以至于市场上出售的鱼类等提供足够的养分和居住的场所。近年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那些已经枯死的和正在腐败的树木,不仅在河流和海洋中,而且在茂密的森林里也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森林里的蝙蝠等动物对枯木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人们对其现有的了解,河流中的鲑鱼等动物也依靠原木作为…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 GS)是利用覆盖基因组的分子标记预测动物个体的估计育种值,可以提高选择的准确度和选择强度,缩短世代间隔,做到早选、准选,使动物育种发生了巨大变革。过去的10多年间,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于奶牛等动物的育种中,使种用动物的选择更为准确,遗传进展得到大幅提高。但基因组选择通常重视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而忽略了配种亲本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因此也没有考虑到后代群体中近交程度的增加、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以及有害基因的纯合等问题,因此难以维持长期的遗传进展。2016年,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遗传选择方法被正式提出,称为基因组选配(genomicmating,GM)。该方法利用待选种用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实施优化的选种和选配,可以控制群体近交的增长速率,实现长期且可持续的遗传进展。因此基因组选配方法比基因组选择的方法更适合于现代动物育种,尤其适用于地方品种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本文综述了基因组选配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通过模拟的方法比较了6种选配方案的选择效果,旨在为动物育种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松伐根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在红松伐根分解的过程中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以阔叶红松林建群树种红松的伐根为研究对象,选取14a跨度的红松伐根分解的残留物,分离出其中的大型土壤动物、中小型土壤动物,鉴定种类,统计计数。结果表明随分解时间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个体数逐渐增加,在伐根分解10年时达到峰值,随后减少;在伐根的地上部分,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个体数最多,随伐根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个体数逐渐减少,在伐根的最深部分很少有土壤动物活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而言,通过嗅觉对个体气味的识别是其进行社群活动的第一步,它类似于人通过视觉对脸的识别。个体气味通常指一个个体身体气味具有的复合性特征而非唯一特征。动物的个体气味主要源于尿、粪便、气味腺和唾液等,其中尿的气味最能代表个体气味的特征,携带有气味释放者的种属、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社会等级、繁殖状态、母性状态和其他有关个体特征的信息。可以说,个体气味是动物个体的“档案”。而且它对动物乃至人的配偶选择都有重要影响[1]。1遗传因素个体气味的相似性与基因的相似性有关,这些相似性是不同类型的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13.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行为表现于动物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绵的各种活动中。这些活动,有的是应答环境因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有的起源于机体内部自发的调节变化或生理需要,因而总是带有某种适应性的功能,而且在不同的动物中各有不同。我国古代诗经曾记载“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描述泥蜂与青虫的关系,是先民对动物行为早期的观察,在欧洲,19世纪法国博物学家法布尔(Fabre)对昆虫行为的详细描述,英国达尔文对人和动物的表情及昆虫对花的行为反应的观察,都是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开拓性工作。到20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实验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本模块主要是从“生命系统”的系统性观点出发,着重阐述个体及其以上层级生命系统在同环境相互作用的同时,通过自我调节维持自身稳态并适应环境的一般机制。包括3个学习单元:①“植物的激素调节”部分是从植物的个体水平上切入学习内容;②“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是从人和动物的个体水平上切入学习内容;③“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部分则是从人的个体水平上切入学习内容。笔者对本模块教学的构思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环境条件与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动物往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形成特定条件下的活动节律模式。大熊猫有效配种后即进入妊娠期,但亦有假孕现象出现,而其激素变化与妊娠个体无异,因此,分析2种妊娠类型个体在妊娠期行为的异同,有助于其饲养管理措施的实施。2013年3—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6只受配大熊猫进行行为和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表明:休息是大熊猫妊娠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而妊娠行为则较少,主要表现为假妊娠个体与妊娠个体在反应期的求适和妊娠行为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通过对妊娠期大熊猫行为的研究,将为其饲养与管理提供行为学方面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物圈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南极,还是赤日炎炎的热带;无论是干旱燥热的沙漠,还是碧波万顷的海洋;无论是地层深处,还是高空,到处都可以找到生命的踪迹。人们把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存在和活动的圈层,称为地球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生物圈  相似文献   

17.
红外相机(或称相机陷阱)技术可以提供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行为等信息,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与管理。对于可以个体识别的物种,红外相机结合标志重捕法可准确估计其种群密度。但对于不可个体识别的动物,目前尚无成熟方法来估计其种群密度。建立了一个新方法,通过模拟个体运动并匹配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来估计动物的种群密度。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以每公顷一台的密度布设红外相机,调查小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在2011年和2012年冬季分别监测41d和40d。然后,设计模型模拟不同密度下啮齿类物种的运动过程,同时记录它们在25hm2的区域内被25台相机拍摄的次数。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回归模型来匹配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估计啮齿类物种在样地内的密度及其置信区间。这是一种全新的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填补对不可个体识别物种密度估计方法的空缺。  相似文献   

18.
正动物活动节律是在光周期、外界环境和内在生理机制共同调节下,动物表现出的休息和活动规律,它可以反映出动物个体营养状况、生存压力及社会地位等信息,是研究动物生态行为策略的重要依据(孙儒泳,2006)。尚玉昌(2006)认为温度和光照强度变化直接影响动物行为,而食物资源和天敌数量变化则能间接影响动物行为。目前对于地上栖息的啮齿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已有许多报道(金建丽等,2003;纪春艳等,2005;宛新荣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低海拔区域(海拔18002400 m)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雌鸟和亚成体冬季集群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腹角雉的雌鸟和亚成体以单独活动的个体居多,占44.4%,其它依次为3只群、2只群和4只群。群体的规模较小,最大群体为4只。在集群类型上,家族群可能是主要集群类型,但还有待验证。红腹角雉雌鸟和亚成体集群的个体和单独活动个体在取食行为的时间分配上有显著差异,集群的个体用于取食的时间比例要高于单独活动的个体。在警戒、休息和移动行为时间分配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单独活动个体用于警戒的时间比例要高于集群的个体。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动物集群的反捕食假说,集群活动的个体有更多的取食时间。  相似文献   

20.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精原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动物繁殖技术,能够提高雄性动物的生殖能力。该技术是从适龄雄性供体动物中采集精原干细胞,注射入受体动物的生精小管中使其产生精子。通过对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遗传修饰及移植等操作,可以为探讨精子的发生机制、重建不育个体的精子发生、生产转基因动物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提高优良品种家畜的生产效率、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不育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医学、生物学及动物科学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通过对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筛选、移植方法的不断改进,可获得更高的移植成功率。本文将从利用精原干细胞法生产转基因动物的优势,精原干细胞的形态特性和增殖分化特性,精原干细胞的移植技术和影响移植效率的关键因素,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以及相关操作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展望等方面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