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section Aconogonon)和冰岛蓼属(Koenigia)的21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波状;(2)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或波状;(3)气孔器类型为不等细胞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分叉蓼组(西伯利亚蓼除外)植物的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该组是一个自然类群。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将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sner)划归于冰岛蓼属的处理意见;支持将西伯利亚蓼(P. sibiricum Laxm.)独立成属,即西伯利亚蓼属(Knorringia Tzvel.)的观点;同时也支持仍将多穗蓼(P. polystachyum Wall.ex Meissner)和松林蓼(P. pinetorum Hemsl.)归在分叉蓼组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分子证据支持蓝药蓼和大铜钱叶蓼归入冰岛蓼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药蓼Polygonum cyanandrum Diels和大铜钱叶蓼P.forrestiiDiels是否应归于冰岛蓼属Koenigia至今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利用叶绿体DNA的atp B-rbc L序列来评价这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和属的归属。对这两个物种以及相关代表种的atp B-rbcL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的长度有较大的变异。从753bp到902bp;存在丰富的系统发育变异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蓝药蓼和大铜钱叶蓼与冰岛蓼丘islandica聚为支持率较高的分支。而蓼属Polygonum代表种和其他属的代表种组成另外的分支,表明这两个种应置于冰岛蓼属。这一结果与花粉和染色体证据相吻合。根据这些证据以及形态学特征,还对冰岛蓼属与蓼属的范围与界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蓼属叉分蓼组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蓼属叉分蓼组20种3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形态大多数为近球形至近长球形,少数为扁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大小为20.4~44.0µm×17.0~34.0µm:从萌发孔看,有3沟、3 孔沟、多沟、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刺状、粗网状、皱块状。据此,该组花粉可划分为5种类型,即叉分蓼型(Aconogonon-type)、钟花蓼型(Campanulat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西伯利亚蓼(Sibiricum-type)及多穗蓼型(Polystachyum-type),编制了这些花粉类型检索表。叉分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14种2变种。钟花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钟花蓼和绒毛钟花蓼。西伯利亚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孔沟,外壁纹饰为皱块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西伯利亚蓼。多穗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8)多沟,外壁纹饰为粗网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松林蓼及多穗蓼。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散沟,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铜钱叶蓼及铜钱叶蓼,结果表明叉分蓼组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将叉分蓼组上升为属的等级,也支持Knorrin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和铜钱叶蓼应移入Koenigia属中,而松林蓼和多穗蓼仍保留在蓼属中。  相似文献   

4.
关于圆叶蓼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伯坚 《植物研究》1993,13(4):344-345
关于圆叶蓼的归属问题现有两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圆叶蓼与蓼属及本蓼形态特征的对比,认为圆叶蓼应归隶于蓼属内。  相似文献   

5.
中国蓼族(蓼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珂  侯元同  高召兰  张璞  王小芬  李法曾   《广西植物》2007,27(2):197-202
根据蓼族植物的生境及分布状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年的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蓼族植物区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蓼族植物有12属、170余种及变种,包括发现的多个新种(其中3新种已正式发表,1新种已被植物分类学报接受);同时揭示了其区系特点:(1)分布广泛,在全国各省区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区域内均有分布;(2)区系具温带性质,以北温带成分为主;(3)全国范围内,四川拥有该族在中国分布的全部12属,种及变种数占全国的51.7%,特有种数占全国的44.4%;云南分布11属占全国的91·7%,种及变种数占全国的62.2%,特有种数占全国的55.6%。这表明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是中国蓼族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4)中国有该族植物12属,170余种及变种,分别占世界属种数的85.7%和48.0%~58.2%。可见中国(尤其是四川、云南)是世界蓼族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  相似文献   

6.
翼蓼和中华抱茎蓼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翼蓼和中华抱茎蓼中提取其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翼蓼中总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中华抱茎蓼中鉴定出21种成分,分别占到挥发油总含量的84.0%和93.8%,翼蓼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表蓝桉醇(15.9%)、甲苯(8.6%)、反式橙花叔醇(6.9%);中华抱茎蓼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9.9%)、2,4-戊二酮(17.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7%)、3-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10.7%).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产蓼属(Polygonum)及近缘植物20种2变种的果实外果皮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果实外果皮细胞在横切面上为方形、短矩形或狭长矩形,排列为栅栏状,细胞腔形状多样,大小取决于细胞壁增厚程度,具树状分枝或二叉分枝,垂周壁平直或波纹状。根据细胞垂周壁式样及细胞腔形状划分为3种类型,即:A.细胞腔近狭三角形,具树状分支,垂周壁强烈折曲,壁内多褶皱和空隙,如萹蓄。B.细胞腔近狭长、具树状分支,该类型又分为两个亚型:B1细胞腔形状无规则,垂周壁强烈折曲或波纹状,如春蓼;B2细胞腔形状规则,垂周壁平直,如拳参。C.细胞腔狭小,二叉至四叉分支,垂周壁平直,如篱蓼。果实外果皮解剖学特征对蓼族各属的范围界定及某些存疑种的系统学位置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头花蓼、头状蓼HPLC指纹图谱鉴定方法。用RP—HPLC(DAD)法,梯度洗脱,测定不同产地头花蓼及头状蓼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不同产地头花蓼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而头花蓼与头状蓼的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HPLC指纹图谱具有重现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头花蓼、头状蓼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中国冰岛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冰岛蓼属Koenigia L.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均为球形;直径为17.0-32.5 μm(包括刺长);萌发孔有7(-8)赤道环沟、散沟、散孔;外壁纹饰均为刺状。根据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将该属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细冰岛蓼型(Delicatul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及冰岛蓼型(Koenigia-type)。细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7(-8)赤道环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细冰岛蓼K. delicatula (Meisn.) Hara。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2散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连线冰岛蓼K. forrestii (Diels) Měsíek & Soják 及连线冰岛蓼K. nummularifolia (Meisn.) Měsíek & Soják。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5,20(-30)散孔,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冰岛蓼K. islandica L.、蓝蕊冰岛蓼K. cyanandra (Diels) Měsíek & Soják、线茎冰岛蓼K. nepalensis D. Don、柔毛蓼K. pilosa Maxim.、陕甘蓼K. hubertii (Lingelsh.) Měsíek & Soják及青藏蓼K. fertilis Maxim.。结果表明冰岛蓼属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Koeni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和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n.应从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L. sect. Aconogon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细冰岛蓼、蓝蕊冰岛蓼、青藏蓼、陕甘蓼、线茎冰岛蓼和柔毛蓼应从蓼属头状蓼组Polygonum L. sect. Cephalophil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安徽蓼属Polygonum一新变种——圆基愉悦蓼P.jucundumvar.rotundum Z.Z.Zhou&Q.Y.Sun。新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条状披针形,长4.5–9.0cm,宽0.5–0.9cm,基部圆形,近无柄;茎粗1.5–2.0mm。新变种在叶形上还与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 var.rotundatum A.J.Li相近,但其植株明显高,可达160cm,茎基部20–26节上生多数不定根,不定根长达10–16cm;花序的花梗长4–5mm,远伸出苞片外,易于区别。对新变种及其近缘种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瘦果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1.
对红蓼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作简要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红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木蓼属的研究兼论木蓼族的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木蓼属有11种,3变种,其中特有种3个。本文通过对它们的形态,花粉等性状的研究,探 讨了属的系统位置,提出了木蓼族的演化系统。在分析了木蓼属的性状后,认为木蓼组Sect Tragopyrum(Bieb.)Meisn.较为原始,应置于刺木蓼组Sect.Atraphaxis之前。本文还研究了该属的地理分布,初步探讨了它的起源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刺木蓼(Atraphaxis spinosa)和长枝木蓼(A.virgata)为蓼科木蓼属灌木,是乌鲁木齐周边植被组成的重要种。这两种木蓼种子成熟后不萌发,处于休眠状态,对其种子进行5℃(黑暗)和野外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5℃层积处理能明显提高两种木蓼种子在15/6、20/10、25/15和30/20℃(昼12 h/夜12 h)的萌发率。野外层积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在15/6℃的萌发率。刺木蓼和长枝木蓼的种子均为非深度生理休眠,分别经8、6周的低温层积处理后种子休眠得以解除。刺木蓼种子的休眠程度比长枝木蓼深,休眠解除后,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降低。这两种木蓼种子经过冬天的低温层积,可以在春天较低的生境温度下萌发。  相似文献   

14.
基于trnL-F序列推测冰岛蓼属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岛蓼属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本实验以塔黄为外类群,采用最大简约法对冰岛蓼属及其近缘类群的trnL-F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 冰岛蓼(Koenigia islandica)和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为姊妹群,自展分析的支持率为100%,因此,大铜钱叶蓼应归于冰岛蓼属;(2) 冰岛蓼和分叉蓼组植物聚在一起,自展支持率为99%,说明它们之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 &; Diels及相关属(蓼属Polygonum、何首乌属Fallopia、虎杖属Reynoutria、荞麦属Fagopyrum和金线草属Antenoron)的形态观察、果实解剖学观察、花被片脉序观察、花粉形态、核型分析, 以及ITS序列的分析确定了翼蓼和荞麦F. esculentum Moench较远的亲缘关系。其中我们发现翼蓼果实基部有三个角状物明显不同于其他属果实的形态特征。翼蓼外果皮明显加厚, 并有零星散布的波状内腔, 而荞麦的外果皮很薄, 细胞不等径, 中果皮极厚。以上证据证明了翼蓼与荞麦属亲缘关系较远。在观察荞麦属和翼蓼的花被片脉络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脉序类型, 符合将荞麦属分为两个组的划分。翼蓼花被片脉序为三出状, 支持将翼蓼归为Persicarieae族。对翼蓼及荞麦属植物的花粉进行比较后, 发现荞麦属植物的花粉网孔有明显的内凹穿孔而翼蓼却没有, 结果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通过对nrDNA ITS区域序列分析得出翼蓼及相关属为一个单系类群, 含有两个稳定的分支: 第一个分支由蓼属(萹蓄组sect. Avicularia)、何首乌属、虎杖属的植物组成, 第二个分支由蓼属(刺蓼组sect. Echinocaulon、蓼组sect. Polygonum、分叉蓼组sect. Aconogonon、拳参组sect. Bistorta、翼蓼和荞麦属植物组成。同时第二个分支又分成了两个亚分支, 蓼属(刺蓼组、蓼组、分叉蓼组、拳参组)和翼蓼属Pteroxygonum植物属于第一个亚支而荞麦属植物属于第二个亚支。结果支持翼蓼不属于荞麦属的范畴。实验结果显示翼蓼是个单型属, 属于Persicarieae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蓼属头状蓼组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头状蓼组17种7变种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片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分为4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2)非典型不等型,偶有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弓形、波状或深波状;(3)平列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深波状;(4)平列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根据其叶片下表皮气孔器类型,结合该组植物形态、习性等特征,将中国蓼属头状蓼组植物划分为4个系,即掌裂叶系、多年生系、蓼子草系以及一年生直立系。  相似文献   

17.
蓼科是一个极常见的科,有40属、800多种。中国有12属、200多种蓼科植物,大凡平原、丘陵、高山乃至青藏高原,都能见到。 极面熟的酸模叶蓼 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恐怕是平原地区最常见的蓼属植物了,分布遍及南北各省区。大凡水沟边、潮湿地都能见到,而且一见即是一片,很少只有单株的。原因是它一年生,靠种子繁殖,年年结的果实小而多,撒下  相似文献   

18.
珠芽蓼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珠芽蓼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芽蓼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总糖、氨基酸和矿质元素,是一种值得有效开发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44种2变种蓼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除了前人报道的31种外,其中15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形态多类型,有球形、近球形、近扁球形、近长球形及长球形;从萌发孔来看,有三沟型、三孔沟型、散沟型及散孔形:外壁纹饰有颗粒-穿孔、微刺-穿孔、微刺-凹穴、细网状、皱块状及粗网状。根据这些特征将花粉划分为10种类型,其中西伯利亚蓼型(Sibir-icum-type)为本文首次提出。文中对本属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不支持Steward(1930)将本属划分为8个组的意见,而认为应将本属划分为11个组。  相似文献   

20.
蓼属头状蓼组rDNA-ITS的序列扩增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境内蓼属头状蓼组6种(含1变种)植物为材料,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得到6种植物的ITS序列,分别为:赤胫散2个居群(Polygonum runcinatum var.sinense,GenBank登录号FJ606887、FJ648802),平卧蓼(P.strindbergii,GenBank登录号FJ648803 ),尼泊尔蓼(P.nepalense,GenBank登录号FJ648804),羽叶蓼(P.runcinatum,GenBank登录号FJ648805),火炭母(P.chinense,GenBank登录号FJ648806)和头花蓼(P.capitatum,GenBank登录号FJ648807).其中赤胫散与平卧蓼的ITS序列为首次报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蓼属头状蓼组6种植物ITS序列总长度为661~666 bp,ITS1区序列长度为243~246 bp,5.8 S rDNA区序列长度165 bp,ITS2区序列长度253~258 bp,6种植物的差异主要集中在ITS1和ITS2区.聚类分析显示,6种头状蓼组植物具有共同起源,结果支持赤胫散从羽叶蓼变种上升为独立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