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皂化法提取文冠果种仁油中甾醇化合物的工艺条件,并在纯化的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提取物的基本组成。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乙酸乙酯用量、皂化温度、料液比、皂化时间对甾醇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用量200 m L,皂化温度67℃,料液比1∶5(g/m L),皂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种仁中总甾醇含量达0.498%。粗甾醇采用溶剂结晶法进行纯化后的气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文冠果种仁油中总甾醇中主要含有5种单体,分别是豆甾醇、豆甾-7,22-二烯-3-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β-谷甾醇、33-降柳珊瑚甾-5,24(28)-二烯-3-醇。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文冠果种仁甾醇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硬孔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从硬孔灵芝Ganoderma duropora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甾类化合物8种。根据波谱数据,化合物1-8结构分别被鉴定为:麦角甾醇、麦角甾-7,22-二烯-3β-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β-醇、过氧麦角甾醇、3,5-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3.
从角果胡椒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豆甾醇-5,11-二烯-3β-醇(4),豆甾醇-3,6-二酮(5),sitoindosideΙ(6)。  相似文献   

4.
中药脱皮马勃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Reich.子实体的化学成分,通过石油醚索氏提取、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从脱皮马勃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它们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麦角甾-7,22-二烯-3,6-二酮(2),麦角甾-5α,8α-环二氧-6,22-二烯-3β-醇(3),麦角甾-5,7,22-三烯-3-醇(4),麦角甾-7,22-二烯-3-酮(5),硬脂酸(6),其中化合物1~3、6是首次从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对采集于近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抗生链霉菌H12-15发酵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经多种柱色谱技术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放线菌素X2(1)、放线菌素D(2)、羊毛甾醇(3)、4,4-二甲基酵母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24-甲基-5α-胆甾基-7,22-二烯-3β,6α-二醇(6)、麦角甾-3β,5α,9α-三羟基-7,22-二烯-6-酮(7)、麦角甾-3β,5α,9α,14α-四羟基-7,22-二烯-6-酮(8)、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三烯-3β,7α-二醇(9)、β-谷甾醇(10),化合物3~10均为首次从海洋来源链霉菌中分离得到。运用MTT法对这10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的筛选,其中,化合物1和2具显著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值均小于1.6μg/mL;化合物9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对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海洋链霉菌H41-59发酵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研究。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甾醇类化合物。通过核磁、质谱等方法,并结合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25-四醇(4)、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5)、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6)、麦角甾-8(9),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7)、麦角甾-8(14),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8)、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β-二醇(9)、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海洋来源链霉菌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这10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的筛选,发现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5、7和8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均小于50μg/m L。  相似文献   

7.
玉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玉竹根茎的醇提溶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ningpogenin(1)、6-O-p-hydroxybenzoylaucubin(2)、3,3'-Bisdemethylpinoresinol(3)、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4)、(22E,24R)-Ergosta-7,22-dien-3β-ol(5)、Borreriagenin(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7)、5α,8α-epidior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8)、β-谷甾醇(9)、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0)、麦角甾-7,22-二烯-3-酮(11)、对羟基苯乙醇(12)。除化合物(9)之外,其余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对石榴嗜蓝孢孔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角鲨烯(1)、棕榈酸(2)、(9Z,12Z)-十八烷二烯酸(3)、(22E,24R)-ergosta-7,22-dien-3β-ol(4)、亚油酸甲酯(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7)、过氧麦角甾醇(8)、2α-methoxyl-3β,9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9)、3β,6β-dihydroxycinnamolide(10)、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化合物10是一个新的drimane型倍半萜,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一年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菊科飞蓬属植物一年蓬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手段鉴定它们为2个三萜:齐墩果-12-烯3β,23-丙叉基-28-醇(1)、齐墩果-12-烯3β-醇(2)和3个豆甾醇衍生物:豆甾-5-烯-3β,7a-二醇(3)、豆淄-4-烯3S,6α-二醇(4)、豆甾-7,24-二烯-3β-醇(5)。其中化合物1是苗次自天然界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且其^18C NMR数据及质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对化合物1的酸水解反应得到了化合物齐墩果-12-烯-3β,23,28-三醇(1a),从而使化合物1的结构得到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漏斗大孔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5-(hydroxymethyl)-1,1,4a-trim-ethyl-6-methylenedecahydronaphthalen-2-ol(1)、albicanol(2)、D-阿洛醇(3)、对羟基苯甲醛(4)、胡萝卜苷(5)、trili-nolein(6)、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7)和麦角甾-7,22-二烯-3-酮(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海南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南灵芝(Ganoderma hain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技术从海南灵芝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巴西红厚壳素(1)、6-脱氧巴西红厚壳素(2)、7,8-二甲基咯嗪(3)、5,8-过氧麦角固醇(4)、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麦角甾-7,22-二烯-3-酮(7)、7α-甲氧基-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3-吲哚甲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和正二十六烷酸(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灵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单体的理化性质、NMR和MS技术鉴定单体的结构为3-十六碳酸酯-7,22-二烯麦角甾醇(1),十八烷酸(2),棕榈酸(3),7,22-二烯麦角甾-3-酮(4),麦角甾-7,22-二烯-3-醇(5),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3,3-二甲氧基-7,22-二烯麦角烷(7),28-乙酰白桦脂醇(8),白桦脂醇(9),β-羟基十八烷酸(10),9,10-二羟基十八烷酸(11),瑞香素(12)。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NCI-H 460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NCI-H 460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最高,化合物9对SGC-7901的抑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的化学成分,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2)、咖啡酸乙酯(3)、豆甾-4,22-二烯-3,6-二酮(4)、豆甾-4-烯-3,6-二酮(5)、豆甾烷-3,6-二酮(6)、β-谷甾醇(7)和豆甾醇(8)。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经硅胶反复柱层析,从裂褶菌子实体的醇提物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烟酸(4)、苯甲酸(5)、D-阿拉伯糖醇(6)、甘露醇(7)、海藻糖(8)。  相似文献   

15.
冯娜  吴娜  杨焱  张劲松  唐庆九  邵倩 《菌物学报》2015,34(1):124-130
鲍姆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1),星鱼甾醇(2),灵芝醇B(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灵芝酸DM(5)和Inoscavin A(6)。化合物1、2、3、4、5为首次从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中获得。对化合物进一步作了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4、5、6对肿瘤细胞K562的增殖有不用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63.5、10.3、70.6、35.9和3.5μg/m L。化合物5对肿瘤细胞Hep G2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IC50值为50.3μg/m L。  相似文献   

16.
赤芝孢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赤芝(Gunoderm lucidum )孢子脂溶部分分到六个甾体化合物,根据化学及光谱解析等方法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Ⅰ),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Ⅱ),麦角甾-7,9,22-三烯-3β,5α,6α-三醇(Ⅲ),麦角甾醇棕榈酸酯(Ⅳ),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Ⅴ),以及麦角甾醇(Ⅵ)。  相似文献   

17.
对亚洲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见手青”)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式对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及文献比对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其中9个为甾体类化合物:citreoanthrasteroid(1)、1(10→6)abeo-麦角甾-5,7,9,22-四烯-11β-甲氧基-3α-醇(2)、3β,5α,9α-tr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3)、过氧化麦角甾醇(4)、9(11)-去氢过氧化麦角甾醇(5)、3β-羟基-(22E,24R)-麦角甾-5,8(9),22-烯-7-酮(6)、(24S)-麦角甾-7-烯-3β-醇(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8)和麦角甾醇(9);其余化合物分别为:腺嘌呤核苷(10)、5’-deoxy-5’-methylamino-adenosine(11)、5’-deoxy-5’-methylamino-9-(α-L-lyxofuranosyl)adenine(12)、(R)-4-me...  相似文献   

18.
拟白蘑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等真菌拟白蘑(Tricholomopsis rutalis)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软脂酸甲酯(1)、软脂酸(2)、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和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O-葡萄糖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拟白蘑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色谱法,从三花枪刀药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5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6-羟基-9,13环大柱烷-4,9(13)-二烯-3-酮(1)、3β-羟基-β-紫罗酮(2)、3α-羟基-大柱烷-4,7E二烯-9-酮(3)、3α-羟基-5α,6α-环氧-7E-大柱烷-7-烯-9-酮(4)、黑麦草内酯(5)、pisiferadinol(6)、24-methylenecycloartanol(7)、α-香树脂醇(8)、3β-羟基-乌苏烷-11-烯-28,13β-内酯(9)、羽扇豆醇(10)、achilleol A(11)、6β-甲氧基麦角甾烷-7,22E-二烯-3β,5α-二醇(12)、6β-乙氧基麦角甾烷-7,22E-二烯-3β,5α-二醇(13)、豆甾烷-4-烯-3,6-二酮(14)、豆甾烷-4,22E-二烯-3,6-二酮(15)。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2、15对人乳腺癌MDA-MB-468、人胃癌AGS、人结肠癌HCT116、人宫颈癌Hela和人乳腺癌MDA-MB-231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色谱法、重结晶法从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甾类化合物,单体化合物通过与已知标准品比对确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7,22-二烯-3β-醇-棕榈酸酯和麦角甾-4,6,8(14),22(23)-四烯-3-酮。采用MTT法检测甾类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采用H22裸鼠移植模型法评价甾类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在细胞毒实验中,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麦角甾醇效果最佳,在浓度为50·g/m 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82.89%、74.33%、50.03%和69.33%,IC_(50)值分别为20.61·g/m L、37.18·g/m L、49.89·g/m L和38.74·g/m L,对Hep G2的抑制能力优于其他细胞系。在体内实验中,麦角甾醇和麦角甾-4,6,8(14),22(23)-四烯-3-酮在剂量为50mg/kg/d时抑瘤率分别为60.75%和63.21%,并且麦角甾醇组瘤鼠的脾指数有显著增加。构效关系分析认为甾核的C-3位被羟基或羰基取代后,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