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土壤氮素的转化与循环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研究历程和现状 ;介绍了凋落物的归还、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NH3 的挥发、NO3 -淋溶等土壤氮素输入、转化和输出的途径和过程 ;最后从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个方面归纳了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广西区7大森林片区的11个主要森林类型样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西区森林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状况及分布格局,探讨了其相关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广西区森林分区与林间采取不同措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西区森林土壤主要养分基本属于中等变异,速效养分变异大于全量养分,其中AP、AK变异程度最大;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半变异函数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征,TN、TP、AP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TK、AN、AK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不同土壤养分空间结构不同,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广西区氮素含量比较丰富、K含量中等、P含量较少,北部片区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大于南部片区,这可能与气候、降雨、人工种植森林树种、地形、林地管理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页言 《植物生态学报》1987,11(3):239-240
据估计,由于毁林造田以及大量耗费木材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森林被毁,使无数以森林为“彖”的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同时又加速了土壤侵蚀、肥力下降、淤积了作为供水和发电用的水库、影响了全球气候的平衡。毁林的原因很多,不合理地经营农、牧业和引种造林也是其中之一。由于不合理的经营而降低了生产率,反过来又加速了森林砍伐的需求。作者 Carl F.Jordan 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阐明热  相似文献   

4.
《生态平衡与自然保护》一书,于1987年9月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浙江杭州大学生物系诸葛阳教授编著。全书共分十二章简明而扼要地阐述了生态学的基本知识,论述了生态学对于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共266页,计十九万字。定价1.7O元。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时代一生活公司和我国科学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的《原始人》一书,即将与我国读者见面。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新颖、文笔生动通俗的科普读物。大量彩色和黑白插图,印制精美,为此书增添了不少色彩。本书以大量篇幅论述了近几十年来古人类学的重大进展。作者认为,人类的起源应上溯到1400万年至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并归纳出十四个进化阶段,这就是:浦利猿—普罗猿—槲猿—奥利猿—腊玛猿—非洲南猿—粗壮南猿—鲍利南猿—能人—直立猿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现代人。  相似文献   

6.
<正>生物医学人类学(biomedical anthropology)是最近几年才从医学人类学中分化出来的、新兴的、关于健康与疾病的综合性学科,是生物人类学的亚领域。该学科把生物人类学家对进化、人的差异、遗传的传统研究兴趣转移到与医学相关现象的研究上来,广义的人类学为其提供研究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方法与理论,使其可从生物文化视角研究疾病与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宋大祥教授主编的《The Spiders of China(中国蜘蛛)》一书已于今年4月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640页,包括330个图版在内,约百万余字。蜘蛛是陆生动物中除昆虫外最大的类群,在生物多样性、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及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我国虽自古代早已认识到蜘蛛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门蜘形学,只是在18世纪末才开始由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蜘蛛,而在国内,只是到木世纪70年代末才有较多的学者重视研究这一类动物。 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发表的中国蜘蛛论文达数百篇。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9.
《人类演化》一书,作者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古人类学教授沃尔波夫,大13开本,厚达900多面。初次看到如此又大又厚的书时,着实使人吃惊。16午前,沃尔波夫曾出版过一部《古人类学》教科书,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现在出版的虽然书名为《人类演化》,但在编写材料的安排次序上,与前者并无二致,而在内容上却大大扩充了。全书内容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人类演化的基础知识,分三章,分别论述年代测定、演化理  相似文献   

10.
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在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教材是第一关键。堵南山教授1989年主编出版了《无脊椎动物学》一书,为我们增添了一本教材。 本书共375页,分十章,自始至终较好地体现了系统进化和辩证统一的观点。系统介绍了  相似文献   

11.
《动物胚胎学》评介《动物胚胎学》在过去是学习动物形态、解剖、生理及分类等学科的基础。因此,是综合性大学生物系和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学生的必修课。但近十多年来,可能是由于发育生物学的出现,基因水平被认为可用来阐明个体的发生与发展,所以发育机理在有些方面得...  相似文献   

12.
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的防护林建设工程是我国为防御自然灾害 ,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整治对策。经过半个世纪的营造实践 ,我国的防护林建设规模已居世界首位 ,成为名副其实的防护林大国。然而 ,伴随着防护林营造面积和规模的不断增大 ,在建设实践中因经营不当或疏于管理而造成失败的情况屡见不鲜 ,因此确保防护林高效、持续、稳定目标实现的防护林经营理论和技术是防护林科学发展的必然。一般地说 ,森林经营是森林培育全过程的重要环节 ,但是 ,经典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是在木材利用观指…  相似文献   

13.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3,22(2):174-175
1993年 3月 1 3日 ,在江苏省南京市汤山葫芦洞发现了一具人类头骨化石。经初步鉴定 ,属于直立人。随后又发现了另一具头骨化石。这两件化石分别编号为南京直立人 1号头骨和 2号头骨。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之后 ,在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由于初步的动物群对比显示与汤山直立人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都是周口店中更新世动物群的成员 ,南京汤山直立人很可能代表着与周口店相同时代的直立人成员。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东亚地区直立人化石特征 ,研究直立人的分布、变异及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化石发现后 ,…  相似文献   

14.
目前,血吸虫病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在我国,血吸虫病区范围大,距全部消灭此病的目的尚有艰巨的路程。因此,现代血吸虫学工作者不仅要有血吸虫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来进行医疗、诊断、免疫和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周述龙、林建银二位同志多年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一些血吸虫生物学与医学基础理论相结合的新知识,并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在湖北医学院领导的积极  相似文献   

15.
在悠久的地质时期里,在大自然的历史舞台上,生物是如何在生活着、变化着,以至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翻开生物科学的历史就会知道,反映两种宇宙观的两种哲学思想的斗争,自古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因此,“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始终是无产阶级科学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埕 《生态学杂志》2003,22(4):129-129
近 2 0年来 ,生态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 ,己成为新世纪旅游业的重要方向。世界旅游组织 (WTO )2 0 0 0年的估算显示 ,全球用于生态旅游的花费每年增长 2 0 % ,大约相当于整个旅游业平均增长率的 5倍。 2 0 0 2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年 ,得到了各国政府、各类国际组织和私人团体的响应与支持 ,更加预示着生态旅游的光明前景。生态旅游研究工作己引起了旅游界、生态学界及有关学科领域专家的关注 ,相关研究报道频频出现 ,而生态旅游规划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在 1999年开展“生态环境游”主题年活动后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思想观和旅游…  相似文献   

17.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磷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美领  陈浩  毛庆功  朱晓敏  莫江明 《生态学报》2016,36(16):4965-4976
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近年来,大气氮沉降日益加剧,已对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关于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磷循环的影响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尚缺少对其整体的认识。因此,通过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综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1)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概念;2)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磷循环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长期定位模拟氮沉降法、自然氮沉降梯度法和同位素示踪法等;3)概述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论趋向于认为长期氮沉降使森林土壤磷循环速率加快。长期氮输入易于使土壤中可溶性磷向非活性磷酸盐库迁移而难以被利用。因此,为了满足需求,土壤磷酸酶活性将增加以加速有机磷的矿化,从而加速磷素在土壤-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周转。4)探讨了氮沉降影响森林土壤磷循环的机制。氮沉降可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微生物群落组成、磷酸酶活性以及阳离子的流动性等途径影响森林土壤磷循环;5)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水平与植被及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的土壤养分特征,测定了陡坡、缓坡、洼地3种主要地形内林地0~5 cm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SOM)、氮、磷、钾含量,以及它们在石土面、土面两类主要小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成熟度高、优势种不明显的原生林积累了高水平的SOM,缓坡石土面最高,达345 g kg-1,洼地的含量较低,但仍在80 g kg-1以上;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含量也较高.以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广西野桐(Mallotus conspuyrcatu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deriei)等为优势种的次生林,物种多样性较原生林低,SOM、TN、AN含量也低,缓坡石土面和土面小生境的SOM分别为110 g kg-1和77 g kg-1,是原生林的32%和35%,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陡坡,而洼地的差异不明显.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有效钾(AK)含量在两林型间差异无明显规律.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养分含量(除TK外)以缓坡>陡坡>洼地;但次生林中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同类型样地内小生境土壤养分含量(除TK外)均为石土面含量高于土面.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家把土壤常常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来研究,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学科予以系统介绍,况且这些经典的土壤生态学也是传统生态学的延伸。因此,作为该书《森林土壤生态学》专著之可喜可想而知。该书有以下创新点:(1)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森林土壤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当前出现了不少自我命名的新学科,但它们当中很多缺乏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这种新学科不能认为是真正的新学科。一个没有自己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学科还不能算作新学科。(2)该书以土壤圈理论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并强调土壤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地下水库、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对大气圈和水体环境安全的贡献。(3)该书以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为主线,贯穿全书各章,显示了本书土壤生态学重要的特色。杨万勤博士主编的《森林土壤生态学》是第一本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以生态系统过程为主线,以本土资料和作者研究成果为本底,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撰写的一部有创造性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壤生态学专著,它将为我国土壤生态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将为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森林土壤具有不同的水平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其土壤类型及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