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分别将5×107的杜氏利什曼原虫SC6株、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和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感染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观察各感染动物皮肤损害状况,3月后,有限稀释培养法分别检测肝和脾脏内的虫荷数.发现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疾病存在极大的异质性,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致Balb/c小鼠轻微皮肤损害,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但肝和脾脏的虫荷数较低,金黄地鼠肝和脾脏中未查见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可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肝和脾脏中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少量虫荷数.另外,还发现原虫的生活史状态和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实验动物的类型对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感染致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1989年,管立人等在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的体内发现了一种利什曼原虫,其大小及对实验动物的致病力均与苷肃及内蒙古地区大沙鼠体内寄生的沙鼠利什曼原虫有显著差别。为此,我们着重对其体内三种水解酶作了一些研究,并与杜氏利什曼原虫进行了比较,希冀作为了解该虫生理学的部分资料,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卷叶病毒复制酶基因5端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成罡  张彤 《病毒学报》1998,14(4):377-382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leafrolvirus,PLRV)是正链RNA病毒,属黄化病毒组(Luteovirus)〔1〕,严格虫传,分布广泛,难以控制,侵染马铃薯能引起大面积减产,给马铃薯生产造成巨大损失。PLRV基因组全长6.0kb,有6个读...  相似文献   

4.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属于长线性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是目前已知植物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其引起的柑橘衰退病对全世界的柑橘产业造成着严重影响。本文以在GenBank登录的32条全长CTV基因组序列为材料,分析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在其基因组序列中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CTV基因组中均有SSRs的分布,SSRs重复次数较少,二型SSRs占主导地位,未在CTV基因组序列中发现五型和六型SSRs。在32条基因组全长序列中仅在5条序列中发现四型SSRs。这是首次以柑橘病毒为材料进行的SSRs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检测感病植株和单头带毒灰飞虱,均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特有的一个长540 bp的片段,且人工饲毒虫的病毒含量高于自然感病稻田虫。以病毒S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从单虫体内检测到病毒抗原的2个专一性条带,大小分别为20.7和19.7 kDa。DIBA(dot immunobinding assay)检测法快速、简便,但专一性和灵敏度不及RT-PCR与Western印迹检测。对不同检测方法所得昆虫带毒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是一类微小的鞭毛虫 ,寄生于人体的有 3种——杜氏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巴西利什曼原虫。在其发现之前 ,临床上发现其致病已有数百年历史。在印加前期陶制人佣上所绘的鼻咽病灶 ,据鉴定就是美洲利什曼病。 1898年 ,一俄国军医已作过精确描述。这 3种原虫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危害最大。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脾、骨髓和淋巴腺等细胞之内 ,虫体圆形或卵圆形 ,只有 4 .2μm× 2 .8μm大小 ,它能引起黑热病 ,又名黑热病原虫。其生活史有 2个阶段 :一个阶段寄生于人体 (或狗 ) ,另一个阶段寄生在白蛉子体…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与感染》2010,5(1):50-50
在抗病毒免疫中自体吞噬发挥一定功能。然而,内源性自噬基因对脊椎动物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保护能力还未得到普遍认同。本研究发现自噬基因Atg5对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致死性辛德毕斯病毒(SIN)感染至关重要。Atg5失活将造成病毒蛋白清除滞后,细胞内P62接头分子堆积以及细胞死亡增加,而病毒复制水平不受影响。体外研究发现P62可与SIN衣壳蛋白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C型凝集素DC—SIGN因参与艾滋病毒(HIV)感染并介导免疫启动而成为凝集素家族的研究焦点。DC—SIGN不仅参与HIV感染,而且与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着密切联系。如丙型肝炎病毒(HCV)、埃博拉病毒、巨细胞病毒、SARS病毒、结核杆菌、幽门螺杆菌以及利什曼原虫等。DC—SIGN可能在病原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和免疫逃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莹  陆小军 《四川动物》2006,25(1):174-175
内脏利什曼病是威胁病人生命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全世界内脏利什曼病的发病人数约为每年50万,患病人数约250万。在我国,虽然解放后此病流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甘肃、四川、新疆等地的新发病例从未间断,并且近年来又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在对内脏利什曼病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中,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实验工具,但其建立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我们将建立内脏利什曼病动物模型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蜥蜴利什曼原虫是一种新型疫苗载体,它已用于研发婴儿利什曼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刚地弓形虫、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丙型肝炎病毒疫苗。本文就重组蜥蜴利什曼原虫载体疫苗研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水貂阿留申病(ADM)又称浆细胞增多症(plasmacytasis),是水貂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衰竭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阿留申病毒(AMDV),该病毒主要侵害水貂的免疫细胞,常导致免疫系统紊乱,造成机体逐渐衰竭,最后因组织损伤或继发感染而死。该病以终生病毒血症,持续感染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非人灵长类接触人类或受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肠道寄生虫与宿主关系失衡,这种影响造成肠道寄生虫感染,进而增加肠道寄生虫种类和荷虫量。为检验生态旅游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和承载是否有影响,本研究收集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投食群和野生群粪便样品,采用福尔马林乙酸乙酯沉淀法,共发现5种肠道寄生虫:阿米巴原虫(Amoeba),鞭虫属(Trichuris sp.),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钩虫(Hookworms)。结果显示,投食群的阿米巴和蛲虫的荷虫量高于野生群;蛔虫在投食群和野生群均有发现,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鞭虫和钩虫只在投食群中发现。投食群部分肠道寄生虫具有高荷虫量和新增的两个种类是由于非人灵长类直接或间接与人类接触(生态旅游等)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6-I0006
非典(SARS)病毒在人类身上造成严重伤害的谜团终于解开,台湾阳明大学研究员陈嘉燕博士发现,非典病毒在果子狸身上其实很温驯,不过人类感染时却会演变成凶恶病毒,主要关键在于病毒中一种特定蛋白质,会让病毒在人身上复制能力增加百倍,造成人类并发重症,甚至死亡。专家表示,这项结果将有助于未来用于治疗非典和癌症的药物研发,这项最新研究报告被国际传染病期刊选为8月1日出刊的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  相似文献   

14.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是由杜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引起,经白蛉(Phlebotomus species)传播所致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寄生虫性疾病。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疾病之一。本文综述了人与宠物犬共患的黑热病的诊断与防控研究进展,为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物磁学》2007,(9):I0006-I0006
非典(SARS)病毒在人类身上造成严重伤害的谜团终于解开,台湾阳明大学研究员陈嘉燕博士发现,非典病毒在果子狸身上其实很温驯,不过人类感染时却会演变成凶恶病毒,主要关键在于病毒中一种特定蛋白质,会让病毒在人身上复制能力增加百倍,造成人类并发重症,甚至死亡。专家表示,这项结果将有助于未来用于治疗非典和癌症的药物研发,这项最新研究报告被国际传染病期刊选为8月1日出刊的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  相似文献   

16.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137-141
为了阐明养殖环境对鱼类寄生指环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调查了湖北省梁子湖和湖北省石首市养殖池塘中鲫鳃部寄生指环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在梁子湖中的野生鲫共发现6种指环虫,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中型指环虫(D. intermedius)、弧形指环虫(D. arcuatus)、弓茎指环虫(D. baueri)、美丽指环虫(D. formosus)、望外指环虫(D. inexpeatatus);在养殖池塘中,除了望外指环虫外,其他5种指环虫均有发现。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于梁子湖野生鲫鳃部的坏鳃指环虫的平均丰度以及其他4种指环虫(不含望外指环虫)的感染率与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养殖池塘的。梁子湖中的指环虫群落平均物种丰富度、平均寄生虫数量以及Brillouin多样性指数都明显高于养殖池塘的;梁子湖野生鲫寄生指环虫的优势种是弧形指环虫(0.54),而池塘中的是坏鳃指环虫(0.76)。在宿主密度、种群大小、光照和溶氧等影响指环虫群落的因子中,溶氧可能是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荔枝蝽2龄以内若虫不会传病.3,4和5龄若虫及成虫均会传病.获毒着虫蜕皮后的高一龄若虫或羽化后的成虫不经再饲毒也能传病.荔枝蝽在田间的传病虫态主要是成虫,龙眼鬼帚病原病毒在成虫体内的循回期为4天(或短于4天)至34天.生产上治虫防病的关键时期是越冬成虫恢复活动,进入交尾产卵期和春夏之交若虫盛发期开展化防。把荔枝蝽防治在羽化传病之前.  相似文献   

18.
鳜鱼病毒病原的检出及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经对患暴发性传染病的鳜组织及病变组织超微切片的电镜观察,在细胞质,核及间隙中都有病毒颗粒,对该病毒进行了分离提纯,这是一种直径约为280nm球形病毒,将粗提病毒液接种到培养细胞中,会引起细胞病变;病毒通过人工感染健康鳜,会引起鳜发病和死亡,对患病獗进行解剖和组织病理观察,表明病鳜的5种器官都发生了病变,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鳜病毒(SinipercachuatsiVirus,SCV)是引起鳜流4行的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证实博卡病毒可以环状附加体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本研究利用半巢式PCR方法在健康猪粪便标本中筛查出2株猪博卡病毒环状附加体PBoV_G2-episome和PBoV_G3-episome。通过反复测序和序列拼接得到其末端非编码区序列(405nt和511nt)。经过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二级结构的预测,发现PBoV_G2-episome与人博卡病毒3附加体(HBoV3-episome)结构相似,而PBoV_G3-episome与博卡病毒属其他成员的末端二级结构存在较大差别。猪博卡病毒环状附加体的发现证实了有些博卡病毒与其他细小病毒的复制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也为今后博卡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提供了一条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择适宜的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的表达,以改善马立克氏病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病毒的免疫保护力。将hCMV立即早期启动子及增强子、SV40早晚期启动子及增强子或hCMV立即早期增强子的部分序列分别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自身的囊膜糖蛋白B基因(gB)启动子核心部分在体外杂合,分别构建复合启动子PhCMVgB、P SVgB或PengB;将这些启动子与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相连,构建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以上质粒与内标质粒(pSVβLacZ)共转染鸡胚成纤维次代细胞,于转染后48h,将细胞刮下来,利用荧光素酶测定试剂盒和β半乳糖苷酶测定试剂盒分别测定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通过荧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比值获得虫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利用虫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进行启动子的活性比较。结果表明,复合启动子相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自身的gB启动子,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复合启动子PhCMVgB的活性最高,而复合启动子PSVgB和PengB的活性相当;但与商业强启动子相比,复合启动子活性要弱一些或相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复合启动子既具有gB启动子的一些特性,又有商业强启动子的一些特性,为以马立克氏病毒为载体的新兴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