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呼吸道禽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布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禽类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受体识别特异性,分别与唾液酸α-2,3Gal和α-2,6Gal受体分子结合而感染各自的宿主细胞.这种受体结合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在禽类和人类之间跨种属传递的主要障碍.应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人呼吸道各解剖学部位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唾液酸α-2,3Gal受体, 即禽类流感受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的呼吸部即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 而在主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仅少量分布.相反,人类流感病毒受体,唾液酸α-2,6Gal受体在气管、支气管呈高密度分布,随着支气管分级逐渐降低分布减少,至肺泡分布最少.但比较人呼吸道发育成熟过程中,唾液酸α-2,3Gal和α-2,6Gal受体的表达,未发现明显差别.禽流感H5N1病毒体外感染人呼吸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肺泡上皮较支气管和气管上皮易感染,与唾液酸α-2,3Gal受体分布特点相符合.结果提示,人呼吸道可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目前H5N1病毒极少发生人传人的特点,可能与个体间上呼吸道唾液酸α-2,3Gal受体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生理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分子生物学家阿德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感受器和触觉感受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机体对热、冷和机械压力等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对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其遭受伤害. 在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的发现之前,神经系统如何感知热、冷和机械压力并如何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尚不清楚. 温度感受器TRPV1和触觉感受器PIEZOs的发现则揭开了这些感受器神秘的面纱,促进更多的TRP受体家族以及PIEZO受体家族成员的发现及其功能的相关研究,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多种疼痛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本文总结了这两类感受器的发现过程、结构和作用机制,并介绍了温度与触觉感受器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以及它们作为药物研发靶点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趋化因子受体最早是在研究白细胞迁移过程中发现的,它在大鼠和小鼠的背根神经节外周感觉神经细胞上也有表达.在炎症情况下,激活的趋化因子受体可以诱导神经细胞上一类重要的镇痛受体—μ-鸦片受体的异源性脱敏,抑制其功能;同时,激活的趋化因子受体还可以增强一类对于痛觉感受非常关键的受体——辣椒素受体的敏感性,使其敏化.趋化因子受体诱导的这2种效应可以通过Gi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增强生物体对痛觉的敏感度.这些结果提示,趋化因子受体可能是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交叉调节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孤核受体是没有配体或尚未发现配体的核受体。数十种孤核受体亚家族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孤核受体可以在孤核受体相关辅助因子的调控下,以单体或多聚体形式与孤核受体作用元件作用来调控基因转录,从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目前已有部分孤核受体的配体被发现,这对孤核受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受体是其发挥作用的门户.肾上腺素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代表性受体,介导了重要的生理信号功能.肾上腺素受体信号系统的异常是导致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因此也是临床用药的最主要靶点.本文回顾了肾上腺素受体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梳理了肾上腺素受体的信号转导系统及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肾上腺素受体的进一步研究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核受体系统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和前列腺素等脂代谢的产物不仅通过膜受体起作用,也可以通过与核受体结合来调节基因表达.前列腺素I2(PGI2)既可以与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IP受体起作用,也可以通过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s)发挥生物学功能.前列腺素E2(PGE2)的受体(EPs)不仅仅在质膜上有,最近在核膜上也发现了EPs受体.前列腺素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不同,对于基因转录的调控机制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EphA2、E-钙黏素在肿瘤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h受体激酶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族.EphA2是Eph受体中的一员,可以调节细胞生长、迁移和血管生成.EphA2受体广泛过表达于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导致正常细胞恶性转化,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浸润性和转移性.E-cadherin是一种常见的上皮黏附分子,可以介导细胞之间的黏附,细胞向正常及肿瘤组织的移动并定位,同时可以影响其它蛋白的定位和转化,进一步促进肿瘤的恶型性.研究证明:许多上皮性肿瘤中,包括食管癌、宫颈癌、乳腺癌、结肠癌等都发现EphA2和E-cadherin均有异常表达,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疾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EphA2、E-cadherin的结构、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在肿瘤中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趋化因子受体如CCR5和CXCR4是HIV侵入细胞的辅助受体,趋化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可以抑制HIV感染细胞.近年来在疱疹病毒8(Human herpesvirus 8, HHV8)基因组中发现与人趋化因子有较高同源性的开放阅读框,分别命名为vMIP1、vMIP2和vMIP3.研究发现vMIP2与多种人趋化因子受体有高亲和力.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融合蛋白TrxA- vMIP2,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对其纯化.纯化产物用肠激酶酶切后,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出目的蛋白vMIP2.体外活性研究表明纯化的vMIP2 可以有效地抑制R5和X4 HIV-1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复制.  相似文献   

9.
棕榈酰化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其对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和人海藻酸受体.近期研究发现,它们的棕榈酰化修饰对其膜表面分布和内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NMDA受体在其C末端有2个不同的棕榈酰化位点.1个位于C末端近膜区(CysclusterⅠ),它的棕榈酰化可以增高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增加受体膜表面分布,影响神经元中NMDA受体的组构性内化;另1个位于C末端中部(CysclusterⅡ),它受到蛋白质酰基转移酶GODZ的调节,使得受体在高尔基体大量积聚,从而影响受体的膜表面分布.与NMDA受体相似,AMPA受体也存在2个棕榈酰化位点.1个位于在第2跨膜域,受蛋白质酰基转移酶GODZ的调节,能导致AMPA受体在高尔基体的积聚.另1个位点在受体C末端近膜区,它的棕榈酰化能降低AMPA受体和4.1N蛋白的相互作用,并调节受体的内化.这两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棕榈酰化机制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均对受体的运输、膜表面分布和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血管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支气管哮喘时血管网络及血管内皮细胞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及其受体在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管及肺组织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在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观察气道旁血管密度变化并计数不同血管单位长度上内皮细胞数量,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气管和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及其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1.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小鼠气道壁血管密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特别在慢性期小血管尤为明显;2.应用RT-PCR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小鼠气管及肺组织VEGF120,VEGF164,VEGF188和VEGF205各个亚型mRNA均增高。其中VEGF164在气管组织,VEGF188在周围肺组织中mRNA表达在慢性哮喘期明显增高,少见的亚型VEGF144只在周围肺组织中检测到,而在支气管组织中无表达;VEGFR1 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VEGFR2在正常气管组织中未检测到,而在支气管哮喘气管组织明显表达,并且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期高于急性期。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小鼠支气管哮喘时气道存在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加,VEGF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亚型的作用存在差异。另外,VEGFR2在支气管哮喘中对于介导和增强VEGF信号和VEGF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是导致VEGF诱导小鼠气道血管再生与重塑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通报》2014,(4):58-58
<正>食物的香味为何让你食欲大增?《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找到了原因——大脑嗅球中1型大麻素(CB1)受体的存在。这项研究还发现CB1受体的激活可以加强气味感知从而促进食物摄取,研究人员同时认为这些受体为改变导致肥胖的进食行为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药理学靶向。短时间的节食行为被认为可以增加哺乳动物大脑中内源性大麻素的水平浓度。饥饿也被认为可以增强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甘丙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已经克隆了3种甘丙肽受体(GalR1, GalR2, GalR3),它们都是与G蛋白相偶联的受体.3种甘丙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药理学特性以及第二信使系统各不相同.GalR1/3受体可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可以激活钾通道,GalR2受体可以激活磷脂酶C并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用RNA印迹、反转录PCR以及原位杂交等技术对上述3种甘丙肽受体在人、大鼠和小鼠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提示不同的甘丙肽受体可能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在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大鼠肺组织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大鼠模型,观察感染后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第3天、第7天)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大鼠肺组织TLR2的表达,并与未感染组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后肺组织TLR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肺组织TLR2表达增高可能参与感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 小胶质细胞受体及下游通路的异常调节可导致AD患者及AD实验动物的免疫失衡.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抑炎受体,抑制促炎受体,或调节Aβ清除受体,可逆转免疫失衡. 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在AD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受体及其下游通路在AD免疫稳态中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激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活性紊乱在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下丘脑室旁核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神经元是其中枢驱动力.室旁核内有多种受体与CRH神经元共存,共同调控CRH的转录表达.本课题组的系列研究发现,抑郁症发病与调控CRH基因的多组成对受体的表达失衡相关:CRH受体R1和R2、盐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这些成对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调控CRH基因的转录表达.调控CRH神经元活性的多组成对受体的动态平衡失调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恢复此类受体的表达平衡将是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Mao YM  Zhou HH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3):229-232
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132-AR)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紧张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介导心脏的正性变力和变时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β2-AR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使受体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本文主要对β2-AR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药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从生殖细胞到精子的发育过程中细胞质膜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可能变化,及其与两类对凝集素标记有不同结果的精子的关系,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凝集素(Con A)、麦芽凝集素(WGA)和大豆凝集素(SBA)对蚕豆(Vicia faba L.)、鸢尾(Iris tectorium Maxim.)和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 Herb.)的生殖细胞质膜表面的凝集素受体进行标记.结果显示:在不同植物中均有部分生殖细胞不能被凝集素探针标记,且在保持尾状形态的生殖细胞的表面发现有凝集素受体的极性分布.这可能是导致部分精子表面不能被同种凝集素标记的重要原因.此外,同一种凝集素受体在不同物种的生殖细胞上分布不一致,不同的凝集素受体在同一种植物的生殖细胞上的分布模式亦有不同.在蚕豆和鸢尾的生殖细胞表面均有这三种凝集素的受体.在朱顶红生殖细胞的表面有前两种凝集素的受体,分布比较均一,但是没有大豆凝集素的受体.此外,在具尾生殖细胞表面发现有凝集素受体极性分布的现象,为探讨精细胞功能及其表面糖蛋白分布的可能差异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吗啡在疼痛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其长期使用可以导致耐受,这大大影响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吗啡耐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受体)参与吗啡耐受的发生与发展。CB2受体选择性激活剂与吗啡联合使用,可以减弱吗啡诱导产生的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抑制吗啡耐受的发生与发展。激活CB2受体抑制吗啡耐受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将就CB2受体在吗啡耐受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蛔虫需要质子助其排粪.新研究表明蛔虫的肠释放的质子启动周围肌肉收缩,引起蛔虫排粪.该发现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发现质子在细胞之间传递信号.该研究也进一步支持关于质子很可能在人脑内传递电信号的观念.质子作为细胞之间的传递者是大为出乎意料的,但是质子是基本的亚原子粒子,故而不难想象其能起传递信号的作用.正规地说来,细胞之间的信号是由多原子的分子传递的.这种分子有特殊的形状,其恰好适合于与相应的受体分子相结合,质子是氢原子脱去电子生成的,其大小为原来原子的十万分之一.质子虽小且无特征性形态,但却已知可激活某些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这些受体称为对酸敏感的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其使痛觉神经能感觉到环境中质子的浓度,换言之,即pH.这便是接触到强酸会灼痛的原因.研究者发现类ASIC受体包围在蛔虫Caenolhatditis elegans内脏的肌肉细胞的周围.先前有其他研究者表明蛔虫的肠将质子泵入旁边的肌肉间隙中,于是,研究者怀疑是否是质子与类ASIC受体结合后才引起肌肉收缩的.在一项实验中阻断该新的类ASIC受体受引起蛔虫便秘,该研究组在2008年1月11日的Cell上作了报道.在另一个实验中,在有功能的ASIC受体存在下,用手工将质子推入与肌肉毗连的间隙中会引起肌肉收缩.该项研究支持质子可以在细胞之间信号传递中起作用的观念,是令人鼓舞的.研究者先前证明去除小鼠脑中质子受体,会损害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人脑中也有质子敏感的ASIC受体和质子泵,故而有的研究者怀疑质子很可能在哺乳类脑中的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如果是这样的话,质子将加入原来无质子的快速作用的神经递质的名单中.快速作用的神经递质依靠神经表面的开放的孔起作用,该孔使电子负荷的粒子流动通过,结果产生电脉冲.缓慢作用的神经递质数量较多,其引起受体神经的代谢变化而非电子变化.那些快速作用的神经递质是有杰出作用的团组,为数不多. (李潇摘摘自Patick Barry:Science News January 12,2008,Vol.173,p.21)  相似文献   

20.
大脑中神经元突触间的信号传递是由许多神经递质受体介导的。在过去,Richard L.Huganir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神经递质受体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而最近,该实验室又聚焦到大脑中一种最主要的兴奋性受体的研究——谷氨酸受体。谷氨酸受体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AMPA受体和NMDA受体。AMPA受体主要介导了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递;而NMDA受体则在神经可塑性和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实验发现,AMPA受体和NMDA受体都可以被一系列的蛋白激酶磷酸化,而磷酸化的水平则直接影响了这些受体的功能特性,包括通道电导和受体膜定位等。AMPA受体磷酸化的水平同时还在学习和记忆的细胞模型中发生改变,如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此外,AMPA受体中GluR1亚单位的磷酸化对于各种形式的可塑性以及空间记忆的维持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主要研究突触部位谷氨酸受体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和聚集的分子机制。最近,一系列可以直接或间接与AMPA和NMDA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得以发现,其中包括一个新发现的蛋白家族GRIPs(glutamat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s)。GRIPs可以直接和AMPA受体的GluR2/3亚单位的C端结合。GRIPs包含7个PDZ结构域,可以介导蛋白与蛋白直接的相互连接,从而把各个AMPA受体交互连接在一起并与其他蛋白相连。另外,GluR2亚单位的c端还可以和兴奋性突触中的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PICK1)的PDZ结构域相互作用。另外,GluR2亚单位的C端也可以与一种参与膜融合的蛋白NSF相互作用。这些与AMPA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对于受体在膜上的运输以及定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受体与PICK1和GRIP的结合对于小脑运动学习中的LTD有重要作用。总体上说,该实验室发现了一系列可以调节神经递质受体功能的分子机制,这些工作提示受体功能的调节可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