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工业大学KAIST的Sang—YupLee教授(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系)在2009年11月26日召开的亚洲太平洋生物化学工程学会议上公布.用植物原料成功地生产出尼龙原料1,4-二氨基丁醇(1.4-diaminobutan01)。Lee教授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以大肠杆菌为中心的微生物来生产琥珀酸、  相似文献   

2.
依托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以果糖基能源植物——菊芋为原料的生物炼制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7月在威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承担单位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杜昱光介绍了以菊芋为原料的生物炼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魏钰 《生命世界》2003,(1):40-41
2003年是我国农历的癸未年,也是羊年。以“羊”字命名的植物种类繁多,如羊蹄甲、羊踯躅、羊角拗、羊角芹、羊红膻、羊茅和羊胡子草等,这里介绍几种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羊”姓植物。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出版的《大自然》杂志第六期发表了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致该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关于“物种”一词的更正》(见附录)。王先生在信中明确指出将英文的“species”翻译为“物种”一词不妥,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种”。2005年12月8日出版的《科学日报》通过记者转述了王先生的同样意见,可见王先生对这一问题确实十分重视。老一辈学者严谨认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不过,我以为王先生的观点确有可商榷之处。本着“疑义相与析”的古训,我在此谨就这一问题也略表浅见,以就正于王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元史·食货志》“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南繁基地标语  相似文献   

6.
由江苏农学院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植物生理学》,自1986年初版以来至1993年共印刷7次,印数近11万册,反映读者需求日众,影响颇大。为使该教材臻于完善,我们试将书中存在的问题—一指出,并略谈我们的看法,以供编著者参考。不当之处,尚望批评。PI倒8行光合作用发现的起始年代一般认为是1771年,而不是1790年[‘1。P25第2行作为本章主要探索对象的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其光合作用是不可能仅“利用外界的无机营养制造它所需要的一切有机营养物质”的,“光能”条件不可或缺。P27倒13行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结构而细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26(4):444-444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99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主任鲍仕登教授,副主任田惠桥教授和吴乔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翟中和院士,副主任徐洵院士和周海梦教授。实验室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指导方  相似文献   

8.
周汝尧 《生命世界》2013,(11):48-55
甘肃省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自古即以出产蜜瓜闻名于世。2003年,当我第一次来到此地时,该县名为“安西”。2012年,当我再次来到此地时,该县已改为它曾经用过的名字“瓜州”。在过去的千年岁月里,  相似文献   

9.
巴西石化工业巨头Braskem公司于2010年9月24日在南大河州石化基地举行以甘蔗乙醇为原料生产聚乙烯工厂的投产揭牌仪式,这是全世界首家以生物材料为原料的成规模聚乙烯工厂,该厂年产聚乙烯20万t。新投产的以甘蔗乙醇为原料生产的聚乙烯,通过加温、脱水、提纯、压缩、清洗、浓缩等工序制成,被称作“绿色塑料”,  相似文献   

10.
焦瑜 《植物学通报》1999,16(5):621-624
由中国政府主办云南省政府承办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昆明召开。有来自69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参展,其中有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在世博园内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本届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精品、奇花异草的大联展,也是以增进各国相互交流、集文化成就与科技成果于一体的规模最大的A1级专业国际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以“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围绕主题还举办了多次国际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和专题展览活动。世博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植物学会直接领导下,由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省植物学会承办,中国植物学会植物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和植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10月22—26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植物资源学和植物化学学术讨论会”。 参加会议代表有97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青海、河南、河北和山东等省、市。大会收到有关植物资源学和植物化学方面论文摘要92篇。大会还特邀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例如孙汉董的“植物化学与新药开发”、杨峻山的“杜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和陈迪华的“天然多酚成分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2.
嫁接及其在植物繁殖和改良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TheRolesofGraftinginPlantPro阴切nonandImprovementLUOZhengRong,HUChunGen,CAILIHong(Denytt7mllofHwtictj‘lltre,IliAlmmlgAorinJLll’7uLUnzz*rstls,Who430070)编者按本利1993年第6期发表的钱学森先生谈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的一封信中,倡议建立“植物嫁接改造学”。为此我们约请本文作者专题介绍作为植物改良的一项技术的嫁接问题,以供植物生理学、农林国艺学和其它有关学科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参考。嫁接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技艺,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年以上。随着嫁接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以及对其原理和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部石灰岩稀有濒危植物名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正> 本名录是“中国南部石灰岩濒危植物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名录以许兆然傅士的“中国热带亚热带石灰岩植物区系”研究和文和群及其同事对广西石灰岩植物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广西百色、云南文山两地区的野外采集调查及对文献资料的收集研究而提出。野外工作得到广西植物研究所覃民府、韦毅刚、钟树华、何顺清及华南师范大学周云龙等先生的帮助,广西植物研究所梁健英女士提供资料,韦发南先生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热带兰”是泛指兰科植物中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种属。由于热带兰大多有发达的气根,可吸附在热带森林的树干、枝极、枯木或溪边岩石上;同时通过裸露在外的气根吸取水分与营养,故也被称之为“附生兰”或“气生一o从19世纪末叶开始,热带兰首先在西欧逐渐被广泛栽培,而后为北美等西方国家人民所酷爱和广泛种植。由于热带兰主要在西方流行,故国人称之为“洋兰”,以示与源于中国,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和广为栽培的兰属植物中的地生种类相区别,国人将后者称为“国兰”。无论是“国兰”或“洋兰”、“热带兰”。“气生兰”、“地生兰”或“附生…  相似文献   

15.
龙胆科全为草本植物,有80属700种,中国有22属427种,主产于西南高山地区。龙胆释名在我国古代,“龙胆”之名主要见于中药典籍中。早在《神农本草经》中,龙胆就被列为上品药材之一。李时珍在体草纲目冲,引用其它文献对“龙胆”有如下解释:‘对如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笔者在野外,曾亲口尝过龙胆科植物的叶,那味道确实极苦。龙胆科内最大的家族为龙胆属(Centiana),共有400种左右,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洲,中国有247种,大多数僻居西南山区,以高山流石滩、草甸和灌丛中为习见。龙胆属的拉丁名Gentiana来自亚得里亚海古国伊…  相似文献   

16.
..世界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教授(1894-1968),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不仅对植物分类学家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古植物学也情有独钟。如他在《植物分类学简编》这本著名教科书中,就特别谈到“演化和分类的关系”,认为“演化是分类的基础”,并十分强调化石植物是探讨植物系统演化的重要证据。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向读者介绍一些古植物学基本知识与经典文献,以引导植物科学工作者培养古今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胡先骕教授曾先后两次赴美国留学,头一次是1913—19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农学院学习森林植物,获学士学位。第二次是192…  相似文献   

17.
2014年2月3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宣布,该校化学系Mark Mascal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以农、林废弃物等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生产汽油类似燃料的新工艺。该工艺有望开拓现有柴油替代品的植物基燃料新市场。  相似文献   

18.
林有润  蒋林 《植物研究》1996,16(1):77-79
本文提出在植物区系分区中用“亚洲东部森林植物亚区”及“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森林植物亚区”代替原来“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及“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两名称;对植物生态地理中的“中国亚热带植被带”中引入“温亚热带”、“中亚热带”及“暖亚热带”三亚带名称,代替原来称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及“南亚热带”三亚代的名称。同时在“中国温带植被带”中也引入“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三亚带名称,代替“北”、“中、“南”亚热带及温带植被亚带的名称,以避免对南、北两半球的亚热带与温带及其亚带的混淆的称谓。  相似文献   

19.
马文儒 《生物学通报》1993,28(4):6-7,15
据统计地球上的植物约30万种,而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约48万种,几乎没有一种植物能免受昆虫的危害。也许人们很容易认为,植物不能运动,对取食者毫无招架之功,只能充当随时光顾的昆虫的美餐。事实上植食性昆虫可谓冒着“杀身之祸”顶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和植物共同经历了上亿年的发展进化才“保住”了今日的饭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所收集的1175种(品种)植物的1390个傣名,并对生活型外的1691个含义进行分析、统计、归纳,阐明了傣族对植物的认知。他们用“宏哦宾”,即“从地上长出来的,有生命的东西”对“植物”这个抽象而综合词汇进行定义,与现代科学“从地上长出的任何东西”的“植物”定义异曲同工,这是世界上很多其它民族所没有的。他们把植物的生活型和经济类型作为“属”名,把植物的形态特征、经济用途、分布生态和故事传说等有关含义作为“种”名,在对1691个植物名字含义的统计中,它们分别占了60%、30%、8%和2%,充分体现了傣族对植物“见什么像什么就叫什么”的植物命名方法。它类似于现代植物分类学对植物命名的林奈氏“双名法”。基于傣族对植物的认知和植物傣名结构,可以建立起“植物界”、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的两个“科”、生活型和经济类型的约20个“属”,以及具有“双名”的3000多个“种”和1000多个“品种”的5个结构层次的民间植物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