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生长情况及与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关系,本研究在蛇类非冬眠时期的5月、7月和9月,以尾静脉采血获得3种锦蛇的血清,检测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并记录观察期间3种蛇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以及进食量。检测结果,王锦蛇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均低于其他2种锦蛇,3种锦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除了赤峰锦蛇外,棕黑锦蛇和王锦蛇的甲状腺素(T4)含量最高值也出现在7月份,与蛇类快速生长的时间相一致。另外,棕黑锦蛇甲状腺素(T4)含量与进食量的相关系数高于赤峰锦蛇和王锦蛇,而其饲料的转化率也高于后两者,其间存在的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3种锦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和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差别,且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与蛇的进食量、生长和饲料转化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实验室人工饲养的王锦蛇(Elaphecarinata)、棕黑锦蛇(E.schrenckii)和赤峰锦蛇(E. anomala)3种锦蛇粪便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在送检的粪便样本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P 0.05)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P 0.05)在王锦蛇和棕黑锦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赤峰锦蛇与前两者均没有差异;ace与chao1指数在3种锦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共检测出8个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3种锦蛇共享菌门。在属水平上3种锦蛇的优势菌群明显不同,志贺氏菌属(Shigella)、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1)及拟杆菌属(Bacteroides)分别是王锦蛇、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粪便样本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3种锦蛇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其是否可以作为区分这3种锦蛇的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试论蛇类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肉用蛇一直走俏市场 ,价格一再攀高 ,供不应求 ,刺激了养蛇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主要养殖的种类有毒蛇中的五步蛇 (尖吻蝮 )、眼镜蛇、银环蛇 (主要是用于孵化仔蛇出售 )。无毒蛇有王锦蛇、滑鼠蛇 (水律蛇 )、黑眉锦蛇 (锦蛇 )、棕黑锦蛇 (虎尾蛇 )、乌梢蛇、榕蛇等。王锦蛇、黑眉锦蛇和滑鼠蛇适于南北各地养殖 ,是国内养殖最多、效益较高、最有发展前途的 3种蛇。但是 ,国内很多蛇场因为不懂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造成蛇类死亡严重 ,消瘦不增重 ,经济效益低。作者从事养蛇多年 ,现将养殖蛇类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4.
中国蛇菰属(蛇菰科)植物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福武  李泽贤 《植物研究》1992,12(4):379-381
本文修订了中国蛇菰属植物,新改级红烛蛇菰[Balanophoraharlandii Hook.f.var.mutinoides(Hayata)Xing,stat.nov.];杯茎蛇菰(Balanophora subcupularis Tam)为短穗蛇菰的异名;旋生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var.spiralis Tam)为鸟(黍离)蛇菰的异名;中国植物志中所载的日本蛇菰Balaophora Japonica Makino)和海南植物志记载的多蕊蛇菰(Balanophora polyandra Griff.)系原作者鉴定错误。  相似文献   

5.
正温泉蛇属(Thermophis)辖3个物种,西藏温泉蛇(T.baileyi)、四川温泉蛇(T.zhaoermii)和香格里拉温泉蛇(T.shangrila)。它们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种,是研究高原适应的理想材料,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目前对3种温泉蛇的生活习性知之甚少,尚无繁殖方式的正式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筒鞘蛇菰提取物蛇菰多糖(BIH)对D-半乳糖(D-gal)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D-gal)、蛇菰多糖低剂量组(D-gal+50 mg/kg BIH,BIH-L)、蛇菰多糖中剂量组(D-gal+100 mg/kg BIH,BIH-M)、蛇菰多...  相似文献   

7.
张玉雄  蓝晓莲  张炎安 《蛇志》2013,25(1):30-31
目的探讨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与致伤蛇种及就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222例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致伤蛇种、就诊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我院蛇伤(血循毒和混合毒)患者以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眼镜蛇为常见,少数为乡城烙铁头蛇、白头蝰蛇、眼镜王蛇,其它蛇伤罕见。(2)五步蛇伤早期(6h内)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3)除五步蛇、蝰蛇外,其它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6h后就诊者凝血功能障碍机率高。结论我院蛇伤以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眼镜蛇咬伤常见,五步蛇咬伤早期(6h内)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它血循毒、混合毒毒蛇咬伤6h后凝血功能障碍率高;早期凝血功能障碍对五步蛇咬伤有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研究整理,我国蛇床属(Cnidium Cuss.)植物有4种,2变种:蛇床(C.monnieri(L.)Cuss.),碱蛇床(C.salinum Turcz.),兴安蛇床(C.dahuricum(Jacq.)Turcz.ex Fisch.et Mey.),滨蛇床(C.japonicum Miq.),台湾蛇床(C.monnieri var.formosana(Yabe)Kitag.)和根茎碱蛇床(C.salinum var.rhizomaticum Ma),对原属蛇床属的两个种做了名称新组合:辛家山亮蛇床(Selinum sinchianum(Fu)Yuan et Li),无油管亮蛇床(Selinum nullivittatum(Fu)Yuan et Li)。对上述种类进行了分类研究、果实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和花粉粒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双版纳金花蛇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晓瑞 《四川动物》1990,9(4):35-36
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属游蛇科Colubridae游蛇亚科Colubrinae金花蛇属,在我国仅有一种。一百多年前Bottger(1888)在香港发现此蛇标本;Stanley(1914)报道福建有金花蛇分布,但地点不确切〔1,4〕;杨大同等(1983)报道在云南永德县有金花蛇分布〔2,3〕,但未见有形态和生态的描述;赵尔宓等(1990)根据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888年由德国人Herz在海南岛采到1号雄性幼体标本,报道了该省金花蛇新纪录,并对它的形态作了描述〔1〕,这是中国境内所采金花蛇产地确切的报道。可见金花蛇在我国是十分罕见的。1985年7月28日,作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  相似文献   

10.
张涛  覃一梅 《蛇志》1990,2(3):21-22
蛇胆为常用的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镇痉的功能。中国药典(77年版)曾收载:蛇胆汁为眼镜蛇Naja naja atra(Cantor)、金环蛇Bunqurus fasciatus(Schneider)、三索线蛇Elaphe radlata(Sehlegel)、过树榕蛇Ptyas korros(Sehlegel)、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胆汁。由于蛇胆的来源困难、价格昂贵、用量大等原因.使用时往往是多种蛇的胆汁,亦常常发现蛇胆汁中掺有家禽,兽类等动物的胆汁。为此,笔者进行了七种蛇胆汁的薄层对照及蛇胆汁掺假情况的薄层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游蛇科8种蛇的鳞片显微皮纹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蛇科8种蛇,分别为云南沾益采集的棕网腹链蛇(Hebius johannis),云南铜壁关采集的卡西腹链蛇(H.khasiensis)、八线腹链蛇(H.octolineatum)、双带腹链蛇(H.parallela)、八莫过树蛇(Dendrelaphis subocularis),云南澜沧采集的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云南昆明采集的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云南临沧采集的中国小头蛇(Oligodon chinensis)。于2014年4月对其背鳞显微皮纹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8种蛇每种使用1个个体,每个个体分别从蛇体的前、中、近尾部各采集3枚鳞片,共观察9枚鳞片。低倍下观察到鳞棱,高倍下观察到纵行小棱、条索、横纹、小孔结构,这些结构存在种间差异。八莫过树蛇和中国小头蛇无鳞棱,但是其余6种蛇鳞棱十分明显;大眼斜鳞蛇的纵行小棱短于100μm,其余7种蛇的纵行小棱均长于100μm;仅八莫过树蛇和双带腹链蛇背鳞上有明显的条索结构;八莫过树蛇的横纹为平缓波纹,其余7种蛇的横纹为"U"形波纹;小孔的形状、排列位置在种间变化较大,小孔的密集程度以八莫过树蛇、大眼斜鳞蛇、虎斑颈槽蛇较高。在8种蛇中,八莫过树蛇背鳞的显微皮纹结构最为复杂,可能与其栖息在热带雨林中有关。  相似文献   

12.
顾学玲 《蛇志》2002,14(2):11-11
给病蛇打针是治愈蛇病的最佳途径 ,但给蛇打针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忌扎尾部 许多初养蛇者受人生病打针选臀部的影响 ,认为给蛇打针的最佳部位应在尾部 ,殊不知蛇尾部神经密布 ,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尾部神经损伤 ,引起病蛇不适 ,严重者导致死亡。所以 ,在给病蛇打针时应选择心脏以下 ,脊骨两侧的肌肉丰满处。(2 )忌用粗针头 用粗针头给病蛇打针 ,因扎针较浅、针眼大 ,药水注入后容易流出 ,并且由于针眼大的直接原因 ,有时会导致注射部位发炎、流血 ,从而降低应有的防治效果。(3 )忌在胸部竖刺 给病蛇肌肉注射时不宜选在胸部竖刺 ,因蛇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头蛇属(蛇亚目,游蛇科)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40号标本的形态研究,对中国小头蛇属Oligodon进行分类修订。四线小头蛇Oligodon taeniatus(Güther,1861)在中国没有分布,当初发表该纪录所依据的3号标本为紫棕小头蛇指名亚种Oligodon cinereus cinereus(Güther,1864);中国记录的管状小头蛇Oligodon cyclurus(Cantor,1839)应订正为束纹小头蛇Oligodon fascioatus(Güther,1864)。根据色斑、鳞被和半阴茎等综合特征,提出中国记录的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ocinctus包括2个物种,其中云南省陇川县标本为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cinctus(Cantor,1839),而西藏墨脱县标本是尚未明确的小头蛇属未定种Oligodonsp.,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提供中国分布的小头蛇属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广西1990年蛇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乃平  泽井芳男 《蛇志》1993,5(1):10-17
为摸清广西1990年蛇伤发病情况,对广西东、南、西、北、中的5市16个县的13家医院以及18个乡进行了蛇伤流行病学调查。蛇伤人数为993例,其中男性732例(73.7%),女性261例(26.3%),死亡率为2.7%,致残或留有后遗症者73例(7.4%).致伤蛇种按发生率依次为眼镜蛇(30.5%)、竹叶青(20.2%)、烙铁头(13.3%)、银环蛇(11.6%)、五步蛇(6.9%)、蝰蛇(4.9%)、金环蛇(2.9%)、眼镜王蛇(1.4%)、海蛇(0.7%)、以及白头蝰(0.3%)。致死率最高为银环蛇和眼镜王蛇,在27例死亡病例中分别占33.3%和29.6%。经推算结果广西每年有蛇伤3万余例,其中死亡一千多例.伤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其中多数是农民,越是偏僻的山区,发病率越高.调查结果提示如何在农村建立有效的蛇伤防治网络,推广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肥东县的公安干警,从蛇贩子的屠刀下救下3000多条水蛇放回田塘河坝。如此规模的捕蛇杀蛇与救蛇放蛇之争,是生态学史上少见的要闻。本刊向全国的读者推荐“救蛇放蛇”一文,期望读者从这里得到启发,重新认识向社会普及生态学知识的重要性。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生物学杂志编委会名誉主编杨纪珂教授看了“救蛇放蛇”一文后,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召开省政府办公会议。会议决定:“今后对捕蛇(水蛇一一本刊注)者要实行重罚,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要拘留、监禁;对保护有功者一律实行重奖”。奖惩兑现护蛇(水蛇)灭鼠方能见效。省爱卫会、省环保局拿出2000元,奖励肥东、肥西两县护蛇(水蛇)有功者,以及撰写“救蛇放蛇”一文的合肥晚报记者高国权等同志。鼠害近年日趋严重,如果全国各地都重视起来,采取积极的措施,鼠害之灾可望日  相似文献   

16.
爬行动物鳞片的微结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脆蛇蜥(Dopasia harti)和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头部、背部和腹部鳞片的微皮纹结构及感受器特征。结果表明,3个物种的微皮纹和感受器存在种间差异。北草蜥和王锦蛇背部及腹部微皮纹均为狭长带状,脆蛇蜥为不规则多边形。北草蜥和王锦蛇颔片上有感受器,北草蜥无。脆蛇蜥腹部微皮纹上无小齿状凸起,北草蜥和王锦蛇有,与北草蜥相比王锦蛇的小齿状凸起更宽更长。王锦蛇的眼部微皮纹为向上竖起的脊,而其他部位的鳞片为具有小齿状凸起的狭长带状结构。本研究共收集整理17科99种的背鳞微皮纹数据和8科25种的感受器数据,对微皮纹特征和感受器形态进行祖先重建发现,狭长带状背鳞微皮纹主要存在于蜥蜴科(Lacertidae)、游蛇科(Colubridae)和石龙子科(Scincidae)中,而鬛蜥科(Agamidae)、蛇蜥科(Anguidae)、蟒蛇科(Boidae)以及蝰蛇科(Viperidae)的大多为多边形;较原始的感受器形态为无感觉毛的透镜状,这一结构在有...  相似文献   

17.
郭鹏  陈跃英 《四川动物》2000,19(2):79-80
温泉蛇Thermophisbaileyi (Wall)隶属游蛇科Colubridae,是我国垂直分布最高的 ( 43 50m)唯一蛇种 ,为我国西藏高原独有。该种由Wall于 1 90 7年根据西藏标本描述为Tropidonofusbaileyi ( =Natrixbaileyi) ,之后Malnate ( 1 953 )根据骨骼等形态特征将其从Natrix属中分出 ,另立温泉蛇属Thermophis,该属仅有温泉蛇一种。温泉蛇分布局限 ,生境独特 ,种群和个体数量较少 ,标本不易获得 ,因而自新种发表后有关该种的研究报道不多。现将中科院成都生…  相似文献   

18.
吴光举  朱洁  肖立  王本菊 《四川动物》2001,20(3):147-147
1999年 5~ 8月 ,我们在攀枝花市的米易县草场乡、得石乡 ,盐边县的安宁乡分别获得 3条♂性蛇蜥类标本 ,经鉴定是脆蛇蜥 (OphisaurushartiBoulenger,1 899) ,系攀枝花市爬行动物新记录。脆蛇蜥隶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蛇蜥科蛇蜥属。至此该市的爬行动物达 4 0种。这 3号标本现保存于成都市玉林中学 (初中部 )生物实验室。现将形态特征简述如下 :脆蛇蜥与相近种细脆蛇蜥极为相似 ,略呈圆筒形 ,但体较粗壮。体型似黄鳝 ,当地人称“山黄鳝” ,因尾极易断 ,所以又称“脆蛇”。体全长 3♂♂分别为 4 40 (1 4 0 3 0 0 )、 5…  相似文献   

19.
钝头蛇类不同类群在外形、色斑及鳞被特征上有很高的相似度,关于其种属划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及笔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叙述了钝头蛇类分类学的研究进展,从属以上、属级以及种级分类阶元叙述其研究历史及成果,主要进展如下:1整个亚洲食螺蛇类(钝头蛇类)构成一个科,即钝头蛇科(Pareatidae),而非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的钝头蛇亚科(Pareatinae);2单楯蛇属(Aplopeltura)和弱钝头蛇属(Asthenodipsas)为有效属,最大的钝头蛇属(Pareas)理论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属,但需要更充分的分子系统学与形态学资料验证;3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提示台湾钝头蛇(P.formosensis)与中国钝头蛇(P.chinensis)不构成单系,应恢复后者的有效性;4综合分类学研究恢复了Asthenodipsas tropidonotus的有效性,并设立新种A.lasgalenensis。本文同时提出了钝头蛇类分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中国钝头蛇种组(Pareas chinensis species group)的内部分类关系需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20.
银环蛇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别名白节蛇,寸白蛇,白节花,银宝印,手巾蛇,过基甲,团箕夹,雨伞蛇。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浙江、贵州、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是一种常见的毒蛇(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