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中枢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哺乳动物的,特别是啮齿动物和人类肥大细胞已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关于家禽肥大细胞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阐明鸡中枢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特征.本研究证实Carnoy 氏液是鸡肥大细胞的优良的固定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BF) 却阻断了大多数肥大细胞的着染力.甲苯胺蓝和阿尔新蓝是鸡肥大细胞的良好的染料,但阿尔新蓝能使更多的肥大细胞着染,虽然其也可使杯状细胞着染.作者的一种新的染色法, 长时间阿尔新蓝染色(LAB-S)可用于NBF固定的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染色,因为其着染的细胞数与Carnoy 氏液固定甲苯胺蓝染色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01).在胸腺髓质中见有大量的肥大细胞,而胸腺皮质仅可见个别肥大细胞位于血管周围及小叶间结缔组织中.腔上囊的皮质与髓质中很少见有肥大细胞.肥大细胞有血管周围分布的倾向,但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血管内偶尔也有个别肥大细胞.电镜下可见肥大细胞的胞浆颗粒内充满无定形的颗粒状基质,但其电子密度有的较高,有的较低.少数胞浆颗粒内有旋涡状及网状亚微结构.但未见有人类肥大细胞胞浆颗粒内特征性的晶格状和卷轴状的亚微结构,也未见到在绵羊肥大细胞中描述过的特殊亚微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脱钙对鼠颅骨标本中肥大细胞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影响.方法:用不同脱钙液处理小鼠颅骨标本,组织切片后进行苏木素一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醛品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经过不同脱钙液处理后的颅骨组织切片组织结构保存完好,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甲苯胺蓝和醛品红染色),及肥大细胞中胰蛋白酶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清晰.结论:不同脱钙液(8%盐酸脱钙液、EDTA脱钙液、混合酸脱钙液)处理不影响鼻腔粘膜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3.
鉴定猪,牛及绵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实Carnoy液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NBF)是猪、牛及绵羊肥大细胞的优良的固定液,NBF虽能很好地保存牛和绵羊的肥大细胞,但却阻断了猪的大多数肥大细胞、特别中肠粘膜肥大细胞(MMC)及胸腺髓质肥大细胞(TMMC)对碱性染料的着染力。力苯胺蓝及阿尔辛蓝均为动物肥大细胞的优良染料,但阿尔辛蓝能使更多的肥大细胞着力。甲苯胺蓝及阿尔辛蓝均为动物肥大细胞的优良染料,但阿尔辛蓝能使理多的肥大细胞着染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 45例喉鳞癌组织 (其中 35例取癌中心为癌组 ,另 10例取癌旁组织为癌旁组 )中的肥大细胞 (MC)进行研究。结果 :1.癌旁组织中有丰富的 MC浸润而癌间质中 MC脱颗粒明显 ;2 .阿尔辛蓝·藏红 (AB· S)染色 ,二组 MC的组化性质显示出了差异 ;3.喉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阳性表达与 MC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4.癌间质 MC属类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 (TC)型 ,常与癌细胞有紧密接触 ,并可见 MC颗粒脱向癌细胞。结果提示 :MC与癌细胞关系密切 ,可能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发育中人胎儿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不同胎龄胎儿颊部和食管肥大细胞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幼稚的肥大细胞颗粒TB染色呈淡紫色。AB·S染色呈蓝色,CEC值偏低,颗粒的糖胺多糖硫酸化程度偏低;成熟的肥大细胞颗粒TB染色呈深紫色,AB·S染色呈红色,CEC值偏高,颗粒的糖胺多硫酸化程度偏高,含肝素。颊部、食管的肥大细胞在出现的时间、AB·S组化染色、CEC值与肝素含量等存在不同。结果说明发育中胎儿肥大细胞颗粒的组化性质发生了改变,不同部位肥大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这些是发育中胎儿肥大细胞异质性的表现。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胃肠胰系统5种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定与定位.在消化道中检测到了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胰高血糖素(Glu)细胞.5-HT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和空肠,食道中偶见.SS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较密集,小肠各段少量,直肠和食道偶见.Gas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各段,胃和直肠中偶见,食道中未检测到.Glu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和直肠,小肠各段偶见,食道中未检测到.在胰腺中检测出了5-HT、SS、Gas、Glu和胰多肽(PP)细胞.SS、Glu和PP细胞数量较多,成簇分布于胰岛中,5-HT和Gas细胞少量,散在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胃腺部和胰腺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形态不规则,有的可见明显胞突伸向邻近细胞,胃肠道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梭形、楔形或锥形,有的可见明显胞突伸向消化腔.与其它两栖动物相比,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存在与分布有一些共性,也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分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CTMC)和黏膜肥大细胞(mucosal mast cell,MMC)两大类。肥大细胞具有异质性,即肥大细胞在不同种属或同一种种属的不同个体、甚至同一种个体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存在着形态学、分布、颗粒化学成分、染色特性及超微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近些年,人们围绕着肥大细胞的异质性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异质性的机制认识尚不清楚。深入的讨论、研究与比较仍然很必要。现对肥大细胞的亚群、形态与分布、着染性与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等的异质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丰富有尾两栖类MC的生物学资料,用不同固定和染色方法对商城肥鲵消化系统及其他部分器官的肥大细胞进行了观察,并对消化道和舌的MC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除输卵管和肾外,在3种固定方法中,改良甲...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雌雄牛蛙(Rana catesbeiana)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形态、大小和数量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牛蛙外周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体积最大,平均大小(长径×短径)为(25.68±1.88)μm×(16.49±1.53)μm,扫描电镜下发现红细胞表面光滑;血栓细胞呈卵圆形或纺锤形,其体积最小,平均大小为(8.62±1.04)μm×(7.47±1.11)μm;白细胞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组成,扫描电镜下白细胞表面粗糙不平,有许多不规则的凸起。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中小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的32.66%±4.29%,大淋巴细胞约占6.03%±1.54%;嗜碱性粒细胞最少,只占4.78%±0.83%;浆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常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23.51±0.59)μm×(22.86±0.67)μm;此外,牛蛙外周血细胞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比例以及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大小均有性别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上皮组织增生与肥大细胞变化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1号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用食醋抹小鼠右耳皮肤,每日一次,以左耳作对照。在实验后第10、30、90、140天各处死一组,取耳廓组织,常规石蜡制片,进行HE染色及肥大细胞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140天皮肤上皮组织明显的增生,结缔组织内肥大细胞(MC)的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在AB-S染色时,实验组MC由藏红阳性为主逐渐转变成以Alcian蓝阳性为主,而对照组各时期MC均呈藏红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皮肤MC的临界电解质浓度分别为0.95M,0.97M。硫酸小蘖碱荧光染色均呈强黄色萤光反应。结果提示:①上皮组织增生可致结缔组织内MC数量增多,②增多的MC的组化性质发生了变化,③MC可参与上皮组织的增殖,MC与上皮细胞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消化道组织中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AAl可与中性缓冲福马林液固定的虎纹蛙组织的肥大细胞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胞浆染成棕黄色,证实虎纹蛙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也存在类胰蛋白酶。虎纹蛙组织中AA1免疫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与AB/SO和改良甲苯胺兰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虎纹蛙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且阳性反应比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弱,主要见于黏膜型肥大细胞(MMC)分布区域,如消化道黏膜上皮下方和固有层,少量分布于肠绒毛基底部及食管腺和胃腺周围。而在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CTMC)分布区域,如消化道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却未见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AB/SO和改良甲苯胺兰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多,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之间、肌间及外膜结缔组织,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虎纹蛙肥大细胞都含有类胰蛋白酶。很有可能是虎纹蛙MMC中含有类胰蛋白酶,而CTMC中不含类胰蛋白酶。虎纹蛙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且阳性反应比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弱,说明虎纹蛙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类胰蛋白酶含量较少,虎纹蛙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可能与生物进化水平较低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用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我们对 5 0例不同胎龄人胎儿的鼻粘膜和气管的组织内的肥大细胞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其与周围其它细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随着胎龄的增加 ,肥大细胞的颗粒甲苯胺蓝 (TB)染色时从浅紫色加深至深紫色 ,Alcian蓝·藏红 (AB· S)染色呈从蓝色到出现红色、红蓝混合染色的变化 ,临界电解质浓度 (CEC)值和硫酸小蘖碱荧光染色强度逐渐增高 ;多见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等密切接触 ,且出现在神经内、外膜之中。这提示 :1肥大细胞的发育成熟与胎儿呼吸道器官的发育是相关的。 2肥大细胞可能参与细胞、组织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在人胃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溃疡标本90例,正常胃组织30例。采用甲苯胺兰检测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类胰蛋白酶、5-羟色胺表达,另取5例新鲜胃溃疡组织进行电镜检测。结果溃疡组与对照组比较肥大细胞及肠嗜铬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肥大细胞在溃疡组脱颗粒现象明显,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1。结论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在人胃溃疡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睾丸肥大细胞的发育和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学等方法研究正常大鼠生后到老年睾丸肥大细胞的类型及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大鼠睾丸肥大细胞30天开始出现,位于白膜或白膜下,随年龄增加其数量逐渐增多,老年鼠(18~24月)增多较为明显,其面数密度、数密度及总数与幼年(30~45天)或成年(3~6月)鼠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睾丸肥大细胞(直径约10μm)较结缔组织肥大细胞(直径15~18μm)小,异染颗粒少,Alcianblue/SafraninO染色时呈蓝染型或蓝染为主的间染型,硫酸小檗碱染色呈中等强度的黄色荧光。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和硫堇5种组化染色法,对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组化性质进行研究。尼罗罗非鱼的食管、胃及小肠壁内均显示有肥大细胞,在食管和胃的切片标本上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胃腺体之间。在肠道中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肠上皮下方,少量肥大细胞存在于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细胞呈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梭形的。而且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特点。5种组化染色结果表明:AB/SO、MTB和MG-P显示的MC效果较好,尤其AB/SO染色效果最好,肥大细胞轮廓清楚,胞质颗粒较清晰;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胞浆颗粒都呈红色,即肥大细胞胞浆主要含肝素,不含组胺。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也很好,但被染的肥大细胞较少;80%乙醇硫堇染色,在尼罗罗非鱼消化道各段组织中均未能鉴定出肥大细胞。尼罗罗非鱼消化道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浅层的黏膜或血管、腺体周围的结缔组织等易表露于环境抗原的位点。罗非鱼消化道黏膜层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肥大细胞一样,具有沿血管分布的特性,说明硬骨鱼的肥大细胞如哺乳动物肥大细胞一样与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猪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乐仁  江萍 《动物学研究》1996,17(2):103-107
对4头一月龄长白仔猪的肠粘膜肥大细胞(MMC)、粘膜下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及胸腺髓质肥大细胞(TMMC)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未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超微结构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8.
研究肥大细胞在人胎儿甲状腺发育中数量、分布及组化性质的改变,以探讨胎儿器官发育中肥大细胞的差异。取45例不同胎龄的人胎甲状腺石蜡切片做甲苯胺蓝染色和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并测定肥大细胞的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及进行硫酸小蘖硷荧光染色。结果显示:3月龄胎儿甲状腺内开始出现肥大细胞,数量极少,主要分布在被膜及小叶间结缔组织内,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颗粒呈淡紫蓝色,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呈蓝色,临界电解质浓度值较低,硫酸小蘖硷染色未见显黄色荧乐的肥大细胞,从3月龄到足月随着胎龄增长,肥大细胞数量缓慢增多,8月龄时肥大细胞经甲苯胺蓝染色,其颗粒呈紫红色,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出现少量含红色和红蓝混合染色颗粒的肥大细胞,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偏高,可见少量显黄色荧光的肥大细胞,结果表明:在人胎儿3月龄时甲状腺发育中开始出现肥大细胞,但随胎儿发育肥大细胞的组化性质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