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西班牙,用B-吲哚丁酸激素处理可促进油橄榄嫩枝的发根能力。大量的油橄榄栽培品种可用2500ppm-5000ppm吲哚丁酸而提高繁殖力。那些原来处理不当的插条,再用吲哚丁酸处理也获得效应,而且发了根的插条数量随着吲哚丁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西蒙得木扦插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蒙得木以雨季扦插为最佳时间 ,其半木质化嫩枝扦插成活率为 6 4 .0 % ,而木质化老枝生根率仅 3.0 %。扦插基质对插条的生根率也有直接影响 ,用沙为基质的较好。平切法插条 ,以生长调节物质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和生根粉处理 ,可有效提高插条生根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中华猕猴桃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为试材,采用500mg·L-1、1000mg·L-1、1500mg·L-1三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ABT生根粉处理插条,进行了猕猴桃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吲哚丁酸1500mg·L-1的扦插生根率极显著高于萘乙酸和ABT生根粉的各个处理,显著高于吲哚丁酸1000mg·L-1;吲哚丁酸对根数和根长的促进作用优于萘乙酸和ABT生根粉,ABT生根粉对于根粗的促进作用却较其它两者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吲哚丁酸1500mg·L-1处理的插条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10-4 mol/L脱落酸(ABA)处理绿豆种子24 h,在幼苗下胚轴长6 cm时,切除根部作为插条,研究ABA对插条不定根发生及插条基部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可促进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发生,增加生根数和生根范围;ABA提高插条基部细胞色氨酸转氨酶、吲哚丙酮酸脱羧酶和吲哚乙醛脱氢酶的比活性,增加吲哚乙酸含量,同时进入细胞周期S期的基部细胞数目增加,促进DNA合成,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IBA对野生蔬菜少花龙葵插条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水培条件下, 研究了吲哚丁酸(IBA)、插条类型及插条留叶方式对野生蔬菜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5~35 mg L-1 IBA处理的少花龙葵半叶嫩枝插条生根率均为100%, 以20 mg L-1 IBA处理的平均生根数最多。促进少花龙葵半叶硬枝插条生根的IBA浓度为15~35 mg L-1,其中以25 mg L-1 IBA的效果最好。少花龙葵嫩枝和硬枝插条分别在20与25 mg L-1 IBA处理下,均以半叶插条的生根效果最好、缺叶插条的生根效果最差,全叶插条的生根效果居中。  相似文献   

6.
10~(-5)~8×10~(-4)mol/L浓度范围内的四种多胺(腐胺、尸胺、亚精胺、和精胺)、100~1000ppm的青霉素和200~1500ppm的苯甲酸钠都能促进绿豆下胚轴插条生根,增加根数和根干重。500~5000ppm的多菌灵则抑制生根。四种多胺和青霉素与吲哚丁酸(IBA)具相加效应,苯甲酸钠与IBA具协同效应,多菌灵则抑制IBA诱导的生根。  相似文献   

7.
采用插条繁殖苗木,是保持良种特性,发展良种生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在林木引种工作中,对筛选出一些有推广价值的优良树种;尤其是母树资源较少的良种,开展了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树木插条发根的试验,取得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8.
三峡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的扦插繁殖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 (Franch.) P.Y.Zhang et Y.J.Zhang)为柽柳科、水柏枝属的一种多年生灌木,喜湿耐涝,是一种很好的河岸沙滩固土绿化树种。疏花水柏枝是三峡建坝以后,唯一一种将全部被淹没的三峡特有植物种,现仅在秭归、巴东、巫山三县长江岸边有天然分布。为抢救这一物种,我们对其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
疏花水柏枝的插条采自湖北省秭归县长江岸边的沙滩上,植株整株挖取后带回室内,在室内切成长枝条,切口立即用蜡封好,用带孔塑料袋包好带回北京。1995年10月2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温室进行扦插,插床基质为蛭石。温室内极端最高温28 ℃,极端最低温6 ℃。插条长10 cm左右,直径4~8 mm,插入基质的深度约为插条长的2/3。不同直径的插条以及一年生插条和多年生插条尽量在各个处理中平均搭配。试验共设6个药剂处理和一个对照,6个药剂处理分别为:①吲哚丁酸300 mg/L浸泡插条50分钟;②吲哚丁酸100 mg/L浸泡1小时;③吲哚丁酸50 mg/L浸泡1小时;④生根粉1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产,下同)500 mg/L速醮5秒钟;⑤生根粉1号100 mg/L浸泡40分钟;⑥生根粉1号50 mg/L浸泡1小时。插条生根后于12月初移栽到花盆里。 扦插开始出现根系的时间以处理①和⑥最早,另外4个药剂处理的次之;对照较晚。一年生和多年生插条在生根时间上似乎没多大差异。扦插生根率以生根粉1号50 mg/L最高,达100%;其次为生根粉1号500 mg/L和吲哚丁酸300 mg/L,分别为83%和75%;其它分别为吲哚丁酸50 mg/L 65%,吲哚丁酸100 mg/L53%,对照53%,生根粉1号100 mg/L33%。一年生插条的生根率明显高于多年生插条,分别为71.4%和54.5%。由于时间安排上不太理想,后期气温偏低,对生根有一定影响。疏花水柏枝扦插的生根部位不在愈伤组织,而在紧靠芽位上部那些皮层破裂处,这些部位皮层较薄,药物容易吸收,幼根也容易突破。疏花水柏枝插条在生根之前,地上部芽已萌发,扦插10天后有52%的插条萌芽,13天后为67%,新枝最长达6 cm。一年生插条比多年生插条萌芽早,萌芽数量多,新枝生长速度快。12月初将扦插苗移栽到花盆里,培养土用3份砂子加7份腐殖土,放在温室培养,到1月5日止,72株移栽苗除有4株死亡之外,其余均生长良好。 通过以上试验,我们认为疏花水柏枝的扦插繁殖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如果能加强扦插苗的后期管理,使其获得较理想的成活率,那么,本试验将为该物种的保存打下基础,并使我们看到了保存这一物种的希望。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试验的某些方面将进一步改进,如扦插条件的改善、扦插时间的选择以及插条数量的增加等,这正是我们的后期试验要继续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吲哚-3-乙酸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的重要激素,吲哚-3-乙酸N-乙酰转移酶YsnE在吲哚-3-乙酸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解析解淀粉芽胞杆菌中YsnE参与吲哚-3-乙酸合成的代谢途径。【方法】通过基因ysnE缺失和强化表达,分析ysnE对吲哚-3-乙酸合成影响,结合吲哚-3-乙酸合成中间物(吲哚丙酮酸、吲哚乙酰胺、色胺和吲哚乙腈)添加和体外酶转化实验,解析ysnE参与吲哚-3-乙酸合成的代谢途径。【结果】明确了YsnE在解淀粉芽胞杆菌HZ-12吲哚-3-乙酸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现ysnE缺失菌株中的吲哚丙酮酸、吲哚乙酰胺和吲哚乙腈利用显著降低,揭示了YsnE主要发挥吲哚丙酮酸脱羧酶YclB和吲哚乙酰胺水解酶/腈水解酶/腈水合酶YhcX的功能,并通过参与吲哚丙酮酸、吲哚乙酰胺和吲哚乙腈途径来影响吲哚-3-乙酸合成。【结论】初步揭示了YsnE通过影响吲哚丙酮酸、吲哚乙酰胺和吲哚乙腈途径参与吲哚-3-乙酸合成的代谢机理,为吲哚-3-乙酸合成途径解析和代谢工程育种构建吲哚-3-乙酸高产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吲哚,又称2,3-苯并吡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等行业,是工业上重要的前体物质,但其释放到环境中也是一种典型的氮杂环污染物。同时,作为一种常见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自然界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吲哚的合成—转化—降解过程。吲哚对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运动能力、毒性、质粒稳定性及抗生素抗性等多种生物功能有显著影响。因此,吲哚也被认为是新型且具有多功能的种间及跨界信号分子,在微生物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微生物介导的吲哚代谢机制,阐明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是揭示吲哚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归趋和生态学意义的关键。本文系统地总结吲哚代谢的微生物资源及途径,介绍其作为信号分子的重要功能,并对有关吲哚-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揭示复杂环境中吲哚生物代谢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吲哚丁酸对桉树插条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及其与生根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尾叶桉MLA无性系(简称MLA)为难生根植物,尾叶桉U6无性系(简称U6)和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简称W5)为易生根植物。MLA插条内的PPO活性比U6、W5的低。用吲哚丁酸(IBA)处理桉树的插条后,在扦插生根的不同阶段,插条内的PP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PPO同工酶谱带也随生根的进程出现增多现象。讨论了多酚氧化酶与桉树插条生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尾叶桉MLA无性系(简称MLA)为难生根植物,属叶桉U6无性系(简称6)和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简称W5)为相对易生根植物。MLA的插条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U6、W5的高。用吲哚丁酸(IBA)处理桉树的插条后,在扦插生根的不同阶段,插条内的POD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POD同工酶谱带也随生根的进程出现增多的现象。本文讨论了过氧化物酶与桉树插条生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福建柏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柏扦插穗条培育技术(插条选择、扦插基质、生根剂处理、环境调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母树修剪促萌应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以6月萌芽枝扦插最为适宜;福建柏插穗质量与母树株龄有关,株龄小于5年较佳;树冠不同部位的穗条对扦插生根影响不明显,但树冠中上部适宜扦插的穗条较多;生根促进剂能加快穗条伤口愈合并促进生根和增加根的数量,生根粉(ABT 1号)和吲哚丁酸的生根效果较理想,其中100 mg/L吲哚丁酸浸泡0.5 h生根效果尤佳;混有砂质的黄心土作为扦插基质较为适宜;扦插季节应依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福建地区以6月和10月左右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植物体中的吲哚丁酸(IB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玲  周燮 《生命科学》1999,11(3):135-136,101
吲哚丁酸(IBA)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生长素,具有比吲哚乙酸(IAA)更好的促进生根能力,本文对IBA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代谢和极性运输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菲并吲哚里西丁类生物碱最引人瞩目的生物活性是抗肿瘤活性,本文对这类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主要不对称全合成路线做了综述,以期为有机化学工作者开发高抗癌活性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及甘蓝的扦插繁殖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菜及甘蓝是我国最主要的叶菜。在生产上,这类蔬菜都用种子繁殖。但为了育种的目的,也可用扦插繁殖,来保持品系的遗传特性,及增加繁殖系数。对于甘蓝类的扦插繁殖,在国外早有报道。其中有的用生长素处理,有的不用生长素处理。用生长素处理时,大都以IBA(吲哚丁酸)40—80ppm,或NAA(萘乙酸)的20-40ppm,浸泡过夜(约16小时)。根据我们的试验,如果大白菜也用这种方法处理,既会抑制发  相似文献   

17.
吲哚丁酸、萘乙酸和PP_(333)对绿豆下胚轴插条生根的影响江月玲,潘瑞炽(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广州510400)、(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31)EFFECTSOFINDOLEBUTYRICACID,NAPHTHOXYACATICACIDA...  相似文献   

18.
以拐芹根切段0.5—1cm作为外植体,在MS附加L-色氨酸(L-Trp)2—80mg/L或吲哚丙酮酸(IPA)6—30mg/L和激动素(KT)0.25mg/L的培养基上均可以诱导直接形成胚状体。其中,L-色氨酸的最适浓度为40mg/L,而吲哚丙酮酸的最适浓度为20mg/L。在MS附加吲哚乙酸IAA和激动素KT的培养基上也可以导致体细胞胚胎的直接产生,但频率低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9.
以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色氨酸对不同浓度海水处理14 d后长春花幼苗生长及吲哚生物总碱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20%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色氨酸,长春花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色氨酸脱羧酶(TDC)活性、吲哚生物总碱含量均显著增加;(2)40%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色氨酸,TDC活性、吲哚生物总碱含量也得到显著提高,但幼苗生长受到严重伤害,生物产量显著降低,吲哚生物总碱的产量太低.研究表明,外源色氨酸能显著提高海水胁迫下长春花吲哚生物总碱的含量,而且用20%的海水中加入500 mg/L的色氨酸最有利于生物碱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插条的不同取材部位、不同激素组合以及不同扦插时间对4个类型(品种)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嫩枝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取楸树嫩枝的梢部与中部作为插条,扦插生根效果较好;用1.0g·L^-1 IBA和0.5g·L^-1 NAA混合溶液处理的插条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45.43%;6月中旬是楸树嫩枝扦插的最适时期。4个楸树类型(品种)中,‘圆基长果楸’和‘豫楸1号’插条的生根能力较高,而‘金丝楸’的生根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