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对我国不同组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影响,为我国赛艇队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数据标准的建立及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77名国家队不同组别赛艇运动员及24名不同性别的普通健康国人(男、女各12名)运动员晨起空腹状态下使用Peri 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右侧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及相关指标进行无创测试,且所有受试者测试位点均为右侧肱二头肌同一空间的解剖位点,无明显的空间差异;所有运动员测试均在其机能状态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普通人测试均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值包括基础值和加热后值(44℃),以加热前后MBP的差值作为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结果:女子公开级(198.97±98.81)男子公开级(183.45±64.31)男子轻量级(151.01±65.96)女子轻量级(140.53±43.22)普通男性国人(127.21±56.38)普通女性国人(103.54±33.41),各组运动员均显著高于普通健康国人(除女轻组与普通男性国人比较),但不同组别运动员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长期的耐力训练可提高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尤其是公开级赛艇运动员;2我国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正常值应在160以上,轻量级赛艇运动员应在120以上,且不同性别运动员之间无明显差异,若训练中明显低于正常值,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且处于运动性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男性大学生乳酸浓度、氧化应激、免疫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安静组、运动A组、运动B组和运动C组,其中安静组不运动,静坐30 min;运动A组强度为55%VO_(2max),运动15 min×2次,间歇5 min;运动B组强度为70%VO_(2max),运动10 min×3次,间歇5 min;运动C组强度为85%VO_(2max),运动7.5 min×4次,间歇5 min;检测各组运动前后乳酸、氧化应激及免疫指标。结果发现,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血清乳酸浓度为(7.89±0.80) mmol/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SOD和MDA分别为(16 011.22±1 532.10) U/gHb和(3.37±0.31) nmol/m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运动B组运动结束后即刻NO为(123.10±11.52) mmol/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C组(p0.05);运动A组运动结束后即刻NOS为(48.01±3.01) U/m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B组和运动C组;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CD4为(42.29±0.90)%,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本研究说明,运动负荷量对男性大学生血清乳酸、氧化应激和免疫情况有一定影响,在运动训练时应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量,避免对机体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人类耐力表型相关。本研究采用cross-sectional方法研究35名赛艇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耐力表型指标最大摄氧量(VO_2max)、相对最大摄氧量(VO_2max/kg),肺活量,肺活量/体重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赛艇运动员ACE基因频率经卡方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Ⅰ等位基因频率为67.2%,D等位基因频率为32.8%,基因型频率分别为Ⅱ型为42.8%,ID型为48.6%,DD型为8.6%,IDⅡDD型,组间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ID与DD基因型之间VO_2max、肺活量/体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基因型之间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赛艇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耐力表型有关,Ⅰ等位基因表达高于D等位基因,更倾向于Ⅱ和ID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负荷结构下赛艇运动员无创微循环指标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无创微循环指标在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2013年7月国家青年赛艇队作了世界青年锦标赛的最后备战训练,整个备战训练分为强度训练期及接下来的调整期,强度训练期主要以500 m、1000 m专项速度练习为主,其训练强度较大,而调整期主要以有氧长划为主,训练强度较小;以8名女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Peri Flux System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8名运动员早晨空腹安静、坐位状态下右臂肱二头肌隆起最高处微循环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其中强度训练期结束时及接下来的调整期结束时各测试一次,通过对两个阶段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分析,进而对运动员竞技状态作出判断。结果:除运动血细胞浓度(Concentration of moving blood cells,CMBC),调整期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icrocirculatory blood perfusion,MBP)、血细胞平均运行速度(Average velocity of blood cells,AVBC)、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 O2)均明显高于强度训练期(P<0.05)。结论:不同训练负荷下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低强度负荷下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高强度负荷下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基因可调节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并间接影响抗疲劳和抗氧化能力,而低氧环境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升。为了考察低氧运动对Nrf2基因敲除小鼠的抗疲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敲除Nrf2基因的小鼠置于模拟海拔3 000 m和5 000 m (氧浓度约为14.4%和11.1%)的环境中进行4周的低氧训练。研究发现,模拟海拔3 000 m的低氧运动显著提高了小鼠的力竭跑台运动时间,并减弱了骨骼肌损伤。而模拟海拔5 000 m的低氧运动未出现上述效果。低氧运动显著上调了Nrf2 mRNA表达以及HIF-1α、SOD1、SOD2、GR、GSH-PX、NQO-1和HO-1蛋白表达。模拟海拔3 000 m的低氧运动降低了机体ROS和MDA水平,而模拟海拔5 000 m的低氧运动提高了机体ROS和MDA水平。本研究表明敲除Nrf2抑制了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了小鼠的身体机能。而适当的低氧运动则可通过上调Nrf2和HIF-1α的表达来间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提高抗疲劳和抗氧化能力。然而,氧浓度过低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对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对8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进行持续8周的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运动员每周一至周五上下午和周六上午进行训练,每个半天训练120 min,第一周的水上划艇负荷量为180 km,此后每周递增5 km。运动员在训练前1周、训练第4周以及训练第8周结束后恢复期的次周一清晨进行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采集,检测血中BU、CK、WBC、HB、T、C、T/C等生化指标。结果:与训练前比较,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第4周结束后,运动员恢复期CK和HB明显升高(P<0.05),BU、T、C和T/C轻微升高(P>0.05),WBC明显降低(P< 0.05);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第8周结束后,运动员恢复期WBC和T/C降低,其中WBC明显降低(P<0.05);BU、CK、HB、T和C则升高,其中HB明显升高(P<0.05)。结论:运动员经过8周的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后,其血中生化指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这有利于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增强,机能状态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于恢复期吸入高浓度氧气(90%O2)对于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度、皮质醇浓度以及血糖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0名大学男子足球队队员(年龄(21±3.3)岁,身高(177.9±3.9)cm,体重(72.5±5.9)kg)接受单次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以120%~140%无氧阈值速度作为的运动强度,运动2 min,间隔休息1 min,重复7次,单次运动时间90 min,于HIIT后以高浓度氧气(90%O2)及常氧(21%O2)进行恢复90 min,于隔天交换恢复介入方式。运动前后分别对运动员进行口服葡萄糖给药,并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段的葡萄糖耐受度测试,以及分析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浓度。研究发现血糖值于运动后高氧恢复显著低于运动前与运动后常氧恢复,并达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敏感度于运动前以及运动后高氧、常氧状态下恢复均未达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高氧状态下恢复于第60 min、90 min之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训练后常氧状态下恢复(p0.05)。所以单次HIIT后于高浓度氧气状态下恢复90 min,有助于减缓运动后生理压力和提升运动后肌肉细胞对葡萄糖吸收能力,是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较为有效的一种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方法训练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时间为6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呼吸困难分级、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经呼吸训练后,实验组患者的LVEF(48.9±6.6)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42.9±3.7)(p0.05);实验组BNP含量(431.4±40.4)明显低于对照组(568.5±41.1)(p0.05);实验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得分(2.20±0.27)明显低于对照组(3.09±0.31)(p0.05);实验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492.20±9.27)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433.09±6.31)(p0.05);实验组患者的明尼苏达评分(45.8±2.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5.3±3.4)(p0.05)。本研究表明,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呼吸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指标,改善呼吸,增加运动耐受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强度全身振动训练对于生物体运动表现、运动疲劳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本研究使用4周大雄性C57BL/6J小鼠为模型,随机分作3组,每组8只动物:无振动训练对照组(sedentary control,SC);相对较低强度振动训练组(5.6 Hz/0.13 g; relative low-intensity vibration, LV);相对较高强度振动训练组(13 Hz/0.68 g; relative high-intensity vibration, HV)。振动训练以每天振动15 min,每周5次,为期4周,随后进行各项测试包括:前肢抓力、衰竭性耐力运动测验、疲劳生化指标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数据以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并以Duncan's test检验不同的组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接受振动训练介入的小鼠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提升肌力和衰竭性耐力运动的时间。在疲劳与肌肉损伤相关生化指标部分,振动训练具有明显降低单次运动测试后血氨与血乳酸浓度以及肌酸激酶活性上升的作用。在临床血液生化方面,4周振动训练显著降低草醋酸转胺酶、麸丙酮酸转胺酶与肌酸激酶活性,以及尿素氮浓度。本研究证实振动训练4周的连续介入下,具有提升运动表现与抗疲劳的作用,而且不会造成健康小鼠在生理生化以及病理上的副作用。在提供一般健康成人的运动训练指导上,全身振动训练具有健康促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择的受试者为12名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男性学生(年龄:(20.3±2.26)岁; BMI:(21±1.17) kg/m2),采用双盲、安慰剂控制及平衡次序法进行不同补充处理(NBC, UBE或安慰剂,剂量皆为200μg)各1次,每次间隔1周,补充后15 min依序进行最大有氧运动表现测试,以及自行车30 s无氧温盖特测验,旨在探讨氧协同多重烟碱酸铬复合物(NBC)与含铬能量糖(UBE)补充对有氧及无氧运动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者在补充NBC和补充UBE后最大摄氧量分别增加5.1%和5.5%,衰竭时间分别延迟2.1%和3.5%,平均动力输出分别增加3.3%和3.8%,最大动力输出提升9.4%和12%,且皆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且补充UBE的衰竭时间也显著优于NBC,补充UBE在温盖特测验后血乳酸浓度显著高于补充NBC。本研究初步说明,补充NBC与UBE均能有效改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表现。若单就运动衰竭时间而言,由于UBE内含NBC及碳水化合物等其他成分,所以补充UBE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测试连续高强度运动刺激对大学生压力影响,本研究选择10位在校男性大学生(年龄(20.2±2.7)岁,身高(173.41±3.15) cm,体重(68.12±4.12) kg)作为研究对象。经最大努力运动测试后,实施3 d高强度跑步运动(80%HRR, 20 min)。运动前后包含30 min的安静值和恢复期测量。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心率和血压在连续3 d运动后的平均安静值与恢复期差异、3 d运动的可的松浓度增加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研究显示,心率和血压的安静值、恢复期和运动后可的松浓度增加百分比之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而运动后可的松浓度显著大于运动前(p0.05)。本研究表明,连续实施3 d跑步运动,身体的压力反应程度皆维持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服食黑蒜对长跑运动员的抗氧化与抗发炎作用,本研究招募8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双盲交叉实验分别进行14 d黑蒜或安慰剂服食,并在第15天进行10 000 m运动测试。通过采集服食前与运动后运动员的血液,并对超氧化歧化酶(SOD)、总抗氧化状态(TAS)、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等氧化能力指标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数(WBC)等发炎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在10 000 m运动测试后,黑蒜组体内抗氧化参数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发炎情况中白细胞数指标在黑蒜组中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本研究表明,服食黑蒜可以显著降低抗氧化指标SOD、TAS与GPx活性及白细胞数量,有效维持体内抗氧化能力及降低运动后发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受体测定及运动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中国人的淋巴细胞氚标地塞米松特异结合的Kd值和Ro。Scatchart作图法分析显示Ro=6.23±2.38moles/10~6细胞,Kd=2.34±1.46nM,证明了甾体结合的特异性。研究了36名正常中国人(男18名,女18名)淋巴细胞GCR分別为3206±1515位点/细胞,36.41±1901位点/细胞(一点分析法),男女之间差别不显著。对11名手球队员(男6名,女6名,受过训练组T)和11名复旦大学学生(男5名,女6名没受过训练者NT)进行了运动实验,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无论是T组和NT组淋巴细胞GCR数均比运动前减少(T组从3351减少到1431位点/细胞;NT组3912减少到1588,P<0.05)。虽然,T组运动前后的差值比NF组小(差数561位点/细胞),但统计学检验相差不显著。这些结果提示:运动训练对淋巴细胞GCR的变化作用是不显著的。GCR,乳酸和GC的相关检验结果显示:GCR和乳酸存在着相关(r=-0.466 P<0.05),这些提示,在运动中乳酸可能是调节GCR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补充连翘提取物后对力竭运动后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和肌肉损伤的影响,我们选择了60只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控制组(C组)、力竭运动组(E组)、连翘组(F组)和连翘运动组(FE组),每组15只。连翘每天以每千克体重40 mg/kg剂量进行喂食,为期4周,力竭运动于最后1周进行跑步机适应,隔天以渐增式力竭运动跑至力竭。我们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检验连翘补充与力竭运动对SD大鼠血液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超氧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力竭运动组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活性显著高于控制组,超氧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控制组(p0.05)。连翘运动组乳酸脱氢酶、丙二醛活性皆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5),超氧歧化酶活性则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肌酸激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则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补给连翘能有效防止力竭运动导致超氧歧化酶活性的降低和乳酸脱氢酶与丙二醛活性升高的情况,有助于增强大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减缓因力竭运动导致氧化伤害和肌肉损伤的情况。我们的研究为连翘在力竭运动损伤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降糖通脉胶囊联合运动锻炼对老年肥胖患者肥胖指标、抑郁情绪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120例老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同步运动锻炼,观察组加用降糖通脉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肥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抑郁评分。研究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58/60),对照组为83.8%(5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 p0.01);观察组BMI、WHR、腹围及股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59.15±9.51)比(55.12±4.36), t=7.03)、心理功能((72.25±3.18)比(65.08±5.31),t=8.36)、社会功能((70.14±8.57)比(68.00±6.46), t=6.38)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FBG ((6.5±1.4)mmol/L比(8.2±1.7) mmol/L, t=8.05)、2hPG ((8.6±2.1) mmol/L比(11.3±2.5) mmol/L, t=7.84)、HbAlc ((5.1±1.0)%比(6.4±1.5)%, t=6.3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 ((9.35±2.21)比(11.43±2.08), t=7.31)、HAMD评分((9.09±2.38)比(11.53±3.31), t=8.35)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降糖通脉胶囊联合运动锻炼治疗老年肥胖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糖降脂,降低肥胖指标,改善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阻力训练配合补充脱氢表雄酮对中年女性葡萄糖吸收能力和荷尔蒙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平均年龄为(50.8±7.22)岁的女性,并于实验期前1周进行最大反复阻力测验(RM)及基础值测验,包括身体组成、肌力、荷尔蒙、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其后将受试者分为DHEA组、运动组运动DHEA组,实验期间给予补充DHEA每天50 mg,阻力训练强度为70%RM,并于实验期第3天及8周结束后实施与基础值相同的测验。发现仰卧起坐的能力经运动训练后显著增加,实验前3 d皮质醇浓度明显因运动效应而增加,运动DHEA组的睾酮浓度明显高于运动组;GAUC及IAUC的指标,各组皆明显低于基础值,且运动DHEA组呈现低于运动组的趋势。实验期8周结束后,各组皮质醇浓度明显少于基础值,各组GAUC明显高于实验期第3天值,但在IAUC方面没有差异。因此阻力运动训练初期补充DHEA,可以增加葡萄糖吸收能力,虽然长期运动配合补充DHEA其效益不如初期明显,但仍有优于未补充DHEA的运动组的趋势,所以可以认为运动训练同时补充DHEA在初期及长期对改善葡萄糖吸收能力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运动后不同休息时间对间歇性低氧诱发心肌自噬反应的影响,本研究将8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控制组(control group, CON)、运动组(exercise group, EXE)、间歇性低氧曝露组(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 IH)、空气曝露组(room air group, RA)、运动后1 h (post-exercise 1 h, PE1h)和3 h (PE3h)合并RA或IH组。大鼠给予单次持续8 h IH (氧气浓度下降至2%~6%约1~2 s/75 s),单次运动方式以速度24 m/min、坡度2%的强度在动物跑台上跑步60 min。动物牺牲后,检测左心室心肌糖原、自噬反应相关蛋白及腺粒体功能相关m RNA表达量。研究发现,运动后心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 LC3-Ⅱ)/LC3-Ⅰ表达量、糖原含量下降(p0.05),p62表达量没有变化(p0.05)。IH对心肌p62表达量没有影响(p0.05),与RA比较,IH的LC3-Ⅱ/LC3-Ⅰ、核内呼吸因子1和2 (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 and 2, NRF-1和NRF-2) m RNA表达量上升(p0.05)。与IH比较,PE1h+RA、PE3h+RA及PE3h+IH各组LC3-Ⅱ/LC3-Ⅰ、NRF-1和NRF-2 m RNA表达量均下降(p0.05),虽然PE1h+IH的NRF-1和NRF-2 mRNA表达量下降(p0.05),但LC3-Ⅱ/LC3-Ⅰ表达量没有改变(p0.05)。本研究说明,IH曝露前3 h进行运动,可避免IH造成心肌LC3-Ⅱ/LC3-Ⅰ表达量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小球藻保护大鼠运动因运动造成的心肌损伤,为小球藻科学合理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S组)、运动+低剂量小球藻组(SCL组)、运动+高剂量小球藻组(SCH组),每组12只大鼠。所有参与实验的大鼠每天自由饮水择食,小球藻的摄入采用灌胃器每日灌胃一次。小球藻各组灌胃体积为5 m L/kg,其他组灌入等量生理盐水。安静对照组(C组)笼内自由活动,不进行额外运动,运动对照组(S组)、运动+低剂量小球藻组(SCL组)、运动+高剂量小球藻组(SCH组)进行8周的跑台跑步训练,每周6次。1~4周进行中等强度训练,5~8周进行高强度训练。本研究发现,在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含量水平,S组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含量,SCL组和SCH组显著低于S组(p<0.05),SCL组和SCH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剂量增加而递减。鼠心肌SOD活性方面,S组显著低于C组(p<0.05);SCL组和SCH组显著高于S组(p<0.05),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增;SCH组显著高于SCL组(p<0.05)。血清、心肌CGRP水平,S组显著低于C组(p<0.05);SCL组和SCH组显著低于S组均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认为摄入小球藻能够有效消除机体由于长期高强度大负荷运动下产生的过量的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血管原生性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比较不同运动量对大鼠跟腱修复的影响,采用54只8周大,体重200~250 g的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平均分成3组,每组18只:控制组、行走15 min组(15分组)、行走30 min组(30分组)。将54大鼠的右后脚跟腱切断,控制组不予任何运动干预,其余两组在手术处理后的第5天起,进行运动干预。每天运动1次,运动时间分别为15 min和30 min;前2天行走速度4.0 m/min;之后12.0m/min。分别在第5天、第12天、第19天、第28天评估跟腱功能指数(achilles function index, AFI);手术后第28天处死大鼠,取出跟腱,观察外观、胶原蛋白生长情况、断裂强度(最大破坏力量)(breaking strength, BS)、拉伸应力(tensile stress, TS)及恢复指数(recovery index, RI)。AFI值:结果显示,第12天30分组显著优于控制组和15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8天,30分组显著优于控制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15分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腱直径与胶原蛋白含量方面:各组受伤肢直径均显著大于自身正常肢,胶原蛋白含量更高;在各组小鼠的受伤肢中,30分组的跟腱直径显著小于控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行走运动的组别受伤跟腱中胶原蛋白排列较整齐。断裂强度方面:控制组受伤肢显著大于正常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肢间均未达显著差异(p0.05)。拉伸应力方面:控制组受伤肢的跟腱断裂强度显著小于正常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伤肢间跟腱断裂强度均未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指数方面:3组间均未达显著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设定的模式下进行走路运动,可以促进新生胶原蛋白排列整齐,从而提升修复后的跟腱功能;虽然增加运动量并不能增强断裂强度,也不能提升拉伸应力,但可能会使大鼠提早适应受伤后的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属于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对GDM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试图探讨GDM与胎盘PPARγ水平的关系,以及对新生儿体脂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GDM的形成机理。我们选取常规产检的孕妇292例并将其分为两组,GDM孕妇86例(GDM组),正常孕妇206例(对照组)。本研究测量了两组新生儿体格特征,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凝胶电泳法分别检测胎盘PPAR、FATP-3和CD36蛋白。研究表明,GDM组新生儿总脂肪质量和体脂含量分别为(0.67±0.21)kg和(18.50±3.28)%,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GDM组胎盘PPAR 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3±0.098)和(0.892±0.112),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盘(p0.05);GDM组胎盘FATP-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63±0.080),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盘(p0.05);胎盘PPAR 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新生儿体脂含量呈负相关(r=-0.573和-0.691,p0.05),与胎盘FATP-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63,p0.05)。初步认为,GDM产妇胎盘PPAR表达水平降低,其与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3有一定关联,这可能导致新生儿体脂含量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