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苏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8,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n=48,接受丙泊酚、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心肌损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喉罩时(T1)~拔除喉罩(T4)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后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血糖、皮质醇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可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加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阻滞的快通道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麻醉方法咪唑安定加氯胺酮作比较.方法:选择ASA Ⅰ级小儿上肢骨折手术4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加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阻滞)20例和对照组(咪唑安定+氯胺酮)20例.试验组惠儿静脉注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1%利多卡因8□/□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阻滞,手术结束停麻醉药.对照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术中微量泵入咪唑安定加氯胺酮,术中根据需要调整输注速度,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两组患儿的镇静镇痛效果、术中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惠儿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能满足手术需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中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气道的控制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显著长于试验组.结论: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加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阻滞是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一种很好的快通道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53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丙泊酚组(17例)、七氟烷组(19组)和联合组(17例),分别给予丙泊酚,七氟烷以及丙泊酚联合七氟烷进行麻醉并维持。观察并比较各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躁动发生率以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三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均低于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可显著改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诱导,全凭丙泊酚维持,面罩吸氧;研究组给予全凭七氟醚诱导、维持,喉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4时间点MAP、血糖、皮质醇、HR均较T0升高(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与T0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迅速且安全、术后苏醒快、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对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快通道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术后12h镇静、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术中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缩短,且住院费用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2h的镇静及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低于对照组的39.02%(16/41)(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可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不仅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可改善镇静及镇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头,一组是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Ⅰ组),另一组是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麻醉后对动物实施心脏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术,观察动物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7.6±2.4 min(Ⅰ组)、2.4±1.4 min(Ⅱ组)进入麻醉状态(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30.8±8.8 min(Ⅰ组)、16.5±2.8min(Ⅱ组)(P〈0.05),Ⅱ组动物比Ⅰ组动物苏醒平稳(P〈0.05)。两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无明显差别,而氧饱和度在第10 min(Ⅰ组87%,Ⅱ组92%)和30 min(Ⅰ组94%,Ⅱ组89%)由于追加麻醉药后,两组值差异较大,但很快恢复正常。Ⅱ组麻醉效果较Ⅰ组麻醉效果好。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强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的优缺点与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心导管术的先心病患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A、B组,A组采用6 mg/(kg·h)丙泊酚+3 mg/(kg·h)氯胺酮维持,B组采用0.15 mg/(kg·h)咪达唑仑+3 mg/(kg·h)氯胺酮维持,比较两组麻醉效果、HR、SPO2、MAP、体动次数、停药唤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0.00%,小于观察组(100.00%)(P0.05);两组术前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动脉穿刺时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动次数、停药唤醒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明显大于观察组(1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小儿麻醉后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以及补体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60例ASAⅠ级拟行全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给予2%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B组2.5%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C组3%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检测三组患儿苏醒时间、术后情况,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_3、C_4水平。结果:A组、B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较C组相比时间明显较短(P0.05);但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B组与C组术后肌钙蛋白I、CRP水平较低,C_3、C_4水平较高(P0.05),但B组与C组血清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是诱导小儿全身麻醉中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0.
比较盐酸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静作用及对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C组)和丙泊酚组(E组)(n=30),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TIVA)。其中C组在麻醉中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啶静脉维持;E组在麻醉中采用丙泊酚静脉维持。记录患者术中镇静程度BIS监测评分、术中知晓率、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SPO_294%)、恶心呕吐发生率、寒战不适发生率和术后镇痛的满意率,分别比较麻醉诱导前10 min(T1)、术后30 min(T2)2时间点外周血中TNF-α、IL-6、CRP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中镇静程度BIS监测评分及术中知晓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小于E组(p0.01),且恶心呕吐及寒战不适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E组患者(p0.05);同时,与E组相比,C组的术后镇痛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T1时刻的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T2时刻TNF-α、CRP、IL-6水平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更适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乳腺癌根治术的镇静,且有利于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单一氯胺酮及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63例,手术麻醉时给予单一氯胺酮麻醉,观察组63例,给予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氯胺酮用量、追加次数、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等项目。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唤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及追加次数等指标的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小儿进行辅助区域麻醉,比单独应用氯胺酮临床效果更优,能够缩短患儿的唤醒时间,减少生理干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在无水乙醇治疗儿童先天性周围血管畸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无水乙醇治疗周围血管畸形儿童5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持续输注组(P组),M组以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基础下全麻,P组采用芬太尼镇痛基础下丙泊酚持续静注全麻,观察并记录入室(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手术开始后30、60、90 min(分别为T_2、T_3、T_4)、拔管后5 min(T_5)的MAP与HR,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并记录BIS40次数、平均注射无水乙醇量、术中输液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5 min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Ramsay镇静评分结果。结果:(1)与M组相比,P组MAP(T_2~T_54个时间点)、HR(T_1~T_55个时间点)和BIS值(T_3和T_42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其余时间点两组患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M组患儿相比,P组BIS值40的患儿例数以及应用阿托品和麻黄碱例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平均无水乙醇注射量比较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M组相比,P组患儿全麻苏醒拔管后5 min VAS评分显著降低,Ramsay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下全麻应用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儿童周围血管畸形,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且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芬太尼加丙泊酚与氯胺酮加丙泊酚用于学龄前小儿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F组(n=35),用芬太尼2-3 ug/kg,阿曲库铵0.5 mg/kg,丙泊2-3 mg/k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芬太尼0.03-0.06 ug/kg.min-1,阿曲库铵4-8 ug/kg.min-1,丙泊酚80-150 ug/kg.min-1,K组(n=35),用氯胺酮1-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丙泊酚2-3 mg/k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氯胺酮30-60 ug/kg.min-1,阿曲库铵与丙泊酚用量同F组,根据术中的情况予以调整。分别记录两组病例在用药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麻醉效果、停药至导管拔除时间,以及拔管后因气道梗阻再次插管等情况。结果:K组病例在麻醉诱导时循环稳定,拔管后无呼吸抑制的发生,但术毕拔管的时间延长,F组病例麻醉诱导时HR、SBP、DBP降低明显,拔管后有3例气管痉挛致呼吸抑制重新插管。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学龄前小儿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麻醉诱导平稳,术中易于调整,术毕拔管虽时间略为延长,但可避免呼吸抑制的发生,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将8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及住院死亡病例。观察组患儿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在临床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全方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确保手术成功和安全,是围术期较佳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组(41例)先吸入8%七氟醚,然后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和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切皮后T1、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T0时的值(P0.05),两组切皮后T1、T2时组间HR、MA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皮后T3时HR、MAP水平基本恢复到T0时的水平。两组切皮前后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达到期望麻醉时间,观察组患儿PAED评分和I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小儿配合度高,术后躁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患儿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CHD行介入封堵术的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K组(氯胺酮麻醉,n=30)和KD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n=30)。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KD组患儿喉罩置入后(T1)~手术结束时(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K组患儿(P<0.05)。KD组患儿术后6 h、术后12 h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K组(P<0.05)。KD组患儿术后6 h、术后12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K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行CHD介入封堵术患儿,可减轻其血流波动,减少心肌损伤,控制患儿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分别联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自愿采取无痛方式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7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后10分钟VAS评分及术中体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显著性差异(P0.05),在离院时间、术后10分钟VAS评分、术中体动发生率、患者对麻醉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合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后10分钟VAS评分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信息的综合分析,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镇痛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无痛人流手术中一种舒适、高效的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18.
韦惠  韦雪 《蛇志》2010,22(4):363-36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对56例先天性肛门闭锁(ASAⅡ~Ⅲ级)新生儿在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下施行肛门成形术。结果所有病例麻醉效果满意,术中RR、HR、SpO2维持平稳,术毕苏醒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及对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复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结果:治疗组术后2、12、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疼痛和全麻药剂量,促进早期苏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患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联合氯胺酮的最佳麻醉浓度。方法:选择4~11岁拟行VSDO的室间隔缺损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n=40)。静脉注射阿托品及氯胺酮(1.0mg·kg-1)行麻醉诱导后,输注10min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然后对A、B、C三组分别静脉输注0.8、1.0、1.2μg·kg-1·h-1的右美托咪定。术中若麻醉变浅,单次追加氯胺酮0.5mg·kg-1。分别记录入室(T_0)、氯胺酮给药后1min(T_1)、5min(T_2)、输注完毕(T_3)、输注维持量15min(T_4)、术毕(T_5)、苏醒时(T_6)的BIS、BP、HR和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和阿托品的追加情况。结果:与同组T_0时相比,三组在T_4和T_5的BIS值降低,三组的BP值、SpO2值在T_1~T_6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HR在T_4、T_5无统计学差异(t=0.525,P=0.601)。三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B、C组的氯胺酮总用量和追加率、呼吸抑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低于A组。B、C两组之间阿托品追加率有统计学差异,均高于A组。三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为零。结论:4~11岁患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采用1.0mg·kg~(-1)氯胺酮行麻醉诱导,再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1)的负荷量输注、1.0μg·kg~(-1)·h~(-1)的浓度维持,可使麻醉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最佳的联合麻醉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