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香果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4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对香果树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形态建成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淀粉酶(AMY)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果树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形态建成过程中,POD、EST、AMY和SOD活性变化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密切相关.非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酶谱差异明显,胚性愈伤组织中EST和AMY同工酶酶带多且活性高,非胚性愈伤组织中缺乏EST和AMY同工酶表达,AMY同工酶可作为胚性细胞分化和发育的重要标志.香果树体细胞胚形态建成过程中,球形胚时期的AMY、POD、EST同_T酶活性最强,表明这一时期生理代谢旺盛,是体细胞胚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POD、AMY和SOD 3种同工酶的酶谱及表达强弱在形态建成的不同时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可作为香果树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特定时期的参考标记. 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密切相关.非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酶谱差异明显,胚性愈伤组织中EST和AMY同工酶酶带多且活性高,非胚性愈伤组织中缺乏EST和AMY同工酶表达,AMY同工酶町作为胚性细胞分化和发育的重要标志.香果树体细胞胚形态建成过程 ,球形胚时期的AMY、POD、EST同_T酶活性最强,表明这一时期生理代谢旺盛,是体细胞胚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POD、AMY和SOD 3种同工酶的酶谱及表达强弱在形态建成的不同时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可作为香果树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特定时期的参考标记. 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密切相关.非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2.
季艳丽  程云伟  陈发菊  张德春  周超 《广西植物》2019,39(12):1613-1618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为进一步揭示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潜力,该研究以高粱Sb19未成熟胚诱导产生的两种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对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高粱两种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代谢活性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能够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提供更多的物质能量基础。(2)两种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生理生化差异显著,其中,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Ⅰ型胚性愈伤组织,相反,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Ⅰ型胚性愈伤组织,这种生理生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的分化。该研究结果为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能力与生化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楸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4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楸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AMY)及ATP酶4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ST及POD同工酶酶带在楸树体细胞胚胎发生不同时期呈现规律性变化,胚性愈伤组织中EST、POD同工酶酶带较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且表达活跃,子叶胚时期活性最强,表明这一时期细胞内代谢旺盛。EST、POD、AMY及ATP同工酶在楸树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谱带差异明显,表明这4种同工酶与体胚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楸树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发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花楸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花楸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的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其他类型的愈伤组织;SOD、POD活性均在胚性细胞向球形胚转化时下降,球形胚向心形胚发育时下降,心形胚向鱼雷形胚和鱼雷形胚向子叶形胚发育时再升高;CAT活性变化规律与SOD和POD活性变化不同,从胚性细胞到鱼雷形胚的3个发育时间内表现为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鱼雷形胚向子叶胚发育时略有回升。据此认为,SOD酶活性降低似可作为花楸胚性细胞分化以及胚胎早期发育的一个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尾巨桉优良无性系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多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优化,进行胚状体诱导研究;并对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相关生理指标检测以及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以揭示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化发生的机理,为建立尾巨桉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胚性愈伤组织在MS+0.1mg/L NAA+0.01mg/L TDZ培养基中诱导得到胚状体,外植体经过0.5mol/L蔗糖处理12h有助于胚性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胚状体最高发生率为16.7%。(2)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两者的细胞形态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表现出典型的胚性细胞特征,而非胚性细胞比较大,排列疏松,细胞呈不规则形状。(3)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蛋白质含量、SOD、PPO及CAT活性均显著低于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中木质素、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AL和POD活性要高于胚性愈伤组织,二者的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基因、淀粉磷酸化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葡萄糖-1-磷酸腺苷酸转移酶基因、葡萄糖六磷酸异构酶基因、分支酸合酶基因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表达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大蒜的发芽叶基(鳞茎)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大蒜体胚发生过程中SOD、POD和CAT 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蒜体胚发生过程中,SOD、POD和CAT活性变化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体胚的发育密切相关,POD对体胚的诱导起主导作用,而SOD和CAT在体胚的发育和成熟中起主导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与大蒜体细胞胚胎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转移洋桔梗非胚性愈伤组织到含有1.0mg/L2,4-D的MS培养基(ecIM)上诱导了洋桔梗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而非胚性愈伤组织在含1.0mg/L2,4-D和0.5mg/LKT的MS培养基(necSM)上继代培养。本研究比较分析了洋桔梗愈伤组织在ecIM和necSM上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酯酶同工酶酶谱随着培养天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ecIM和necSM上培养的洋桔梗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培养早期较低,然后随着培养天数增加而升高,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但SOD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另一方面,SOD同工酶在第4天后出现一新的同工酶谱带;此外,在ecIM和necSM上培养洋桔梗愈伤组织的酯酶(EST)同工酶在培养至第16~20天期间呈现显著缺失。  相似文献   

8.
罗布红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获得罗布红麻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和条件,并探讨该愈伤组织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方法:设计不同激素配比和浓度培养基,诱导并挑选、扩增胚性愈伤组织.对罗布红麻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浓度的盐胁迫(0、50、70、100和200numl/L),研究其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变化.结果:获得了大量罗布红麻胚性愈伤组织及其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数据和图谱.结论:罗布红麻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主要依赖0.5mg/L2,4-D的作用,此外,转瓶过程中细心观察,不断挑选也很重要.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不同时问,从MDA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上看,经50~70mmol/L.盐胁迫3~5d,罗布红麻胚性愈伤组织进入最敏感期,之后它对盐胁迫有个快速适应过程;根据SOD酶活性变化,盐胁迫第7d时,经70mmoL/L以上的NaCl处理组SOD酶活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此时SOD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从SOD同工酶谱看,Rf值为0.46的酶带是盐胁迫组特有的,说明它与盐胁迫密切相关;从POD同工酶谱看,Rf值为0.01的条带为J0、J2、J5组特有,带很窄但色较深,此酶带所代表的酶对盐的敏感性存在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马唐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唐幼穗的胚性愈伤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种类均少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高于后者;前者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酯酶及淀粉酶的同工酶电泳谱带亦此后者多。  相似文献   

10.
以文心兰切花品种'南茜'无菌苗为材料,取其茎尖通过组织培养诱导形成原球茎和幼苗,观察并分析了原球茎各形态发生阶段的特征及其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POD、CAT和SOD)活性以及相关同功酶(POD、EST和SOD)的变化.结果显示:(1)文心兰原球茎形态发生可分为外植体期、外植体膨大期、愈伤组织期、原球茎形成期、原球茎成熟期、叶鞘伸展期、顶端腋芽发育期及幼苗期8个阶段.(2)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在叶鞘伸展期出现最大峰值;POD活性在外植体膨大期、CAT和SOD活性在愈伤组织期分别出现最大峰值.SOD同工酶的2条酶带在愈伤组织期到幼苗期交替出现;EST同工酶在原球茎形成期有2条特异酶带.研究表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以及POD、CAT、SOD活性的特异变化与文心兰茎尖脱分化及原球茎再分化的实现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同工酶在原球茎同一发生阶段表现出较大差异,EST同工酶的2条特异酶带可作为原球茎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银鹊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酯酶(E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淀粉酶(AMY)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球形胚时期的EST、POD、SOD、AMY同工酶活性最强;在体细胞胚胎形态建成过程中,SOD同工酶有新酶的合成,而POD同工酶则表现为活性表达增加并有新酶合...  相似文献   

12.
吴高殷  韦小丽  王晓  韦忆 《广西植物》2022,42(12):2109-2116
为探讨花榈木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碳氮源处理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积累的影响,并筛选出有利于花榈木体胚发生的碳氮源,优化体胚发生体系,该研究以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3种碳源、4种蔗糖浓度和6种氮源处理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1)蔗糖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葡萄糖和麦芽糖,但其体胚诱导率、体胚分化率、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2)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体胚)诱导率、体胚分化率、胚性愈伤组织重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添加30 g·L-1蔗糖最高,而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3)在6种氮源处理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添加500 mg·L-1谷氨酰胺的处理最高,体胚诱导率则以添加谷氨酰胺和水解酪蛋白的处理较高,但不同氮源处理间体胚分化率无差异;添加有机氮源的处理其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无氮源处理。总之,不同的碳氮源通过影响花榈木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影响其体胚诱导率,但对体...  相似文献   

13.
美容杜鹃叶片再生及愈伤组织耐热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琳  白洁  陈超  陈霞连  陈可  陈放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7):1377-1382
以美容杜鹃幼叶为外植体,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培养基、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并对愈伤组织进行38℃热胁迫,探讨热胁迫下其耐热生理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最佳培养基均为Read+0.1mg/L NAA+0.2mg/L TDZ;最佳壮苗培养基为改良MS+0.1mg/L KT+0.2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2.0mg/L GA3。(2)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而MDA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随时间变化显著,可作为评价美容杜鹃耐热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芦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芦苇种子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叶鞘和叶片不发生脱分化。培养基中最合适的蔗糖浓度为4%。维生素 B 类、肌醇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酵母提取物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将随酵母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随培养基中2,4-D 浓度的提高,其平均鲜重明显降低。脱分化培养基中2,4-D 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胚性愈伤组织经30代继代培养依然具有90%的分化频率,只是每块愈伤组织的分化苗数减少。反之,非胚性愈伤组织则完全丧失形态发生的能力。对两类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其表面结构有很大差异。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谱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离体培养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类原球茎切块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在培养第11~18 d时出现胚性细胞,第25~32 d观察到幼嫩的球形胚。在培养第0~11 d,外植体.OH相对含量波动不大,O2.生成速率持续提高并达到高峰,H2O2水平明显提高,抗氧化能力在低位波动,推测外植体可能经受较强的氧化胁迫,以利细胞脱分化和获得胚性潜能。此外,此期间SOD活性持续提高,POD和CAT活性达到一个高峰。在愈伤组织诱导全过程中,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H2O2水平基本上都持续提高,与SOD活性均极显著正相关,SOD是影响培养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提高抗氧化水平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蝴蝶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SOD、O2.和H2O2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花烛品种Amigo为材料,研究了悬浮培养条件下花烛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POD、CAT在胚性愈伤组织阶段维持较高活性,而SOD在体胚发育后期阶段活性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胚性愈伤组织阶段出现高峰;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淀粉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胚性愈伤组织阶段蛋白质表达量高,种类多,并出现多种特异蛋白。分析认为胚性愈伤组织阶段是调控花烛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7.
石福臣  鲍芳 《生态学报》2007,27(7):2733-2741
盐浓度和环境温度是影响外来种互花米草自然分布的两大重要生态因子。在不同NaCl浓度和温度胁迫条件下,对互花米草幼苗根部和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低于100mmol·L-1时,可以促进互花米草的生长;而NaCl浓度超过100mmol·L-1时,互花米草可以通过提高体内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来适应外界盐浓度变化;温度胁迫后,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器官对胁迫的响应程度不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明显比根部高,而根部SOD、POD活性比叶片中高。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尾巨桉无性系32-29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应用不同植物生物调节剂处理,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分别测量4种类型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的指标活性,比较不同愈伤组织的酶活性强弱与不定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不同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及3种酶活力差异明显,POD、SOD活力高的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率也高,而PPO含量高的愈伤组织诱芽率低。  相似文献   

19.
以暴马丁香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和体胚发生诱导,通过调节诱导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分析其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体胚诱导的影响,同时对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进行形态发生观察和生理状态分析。结果表明:①暴马丁香成熟胚外植体培养30 d可见直接体胚发生、60 d可见子叶型体胚;②BA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在0.5 mg·mL-1BA和5~6 mg·mL-1NAA组合下,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在0.5 mg·mL-1BA和5 mg·mL-1NAA组合体胚诱导率可达8%;③多酚含量在愈伤组织形成初期急剧上升且在培养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平,子叶型胚期PAL和POD活性升高、MDA和SOD活性略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小麦幼穗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2,4-D的浓度及诱导时间的长短影响出愈率和早期体胚的形成,6-BA0.25mg/L或KT0.5mg/L抑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胚性能力较强外植体的内源激素含量较高,同时分化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的ABA、IAA含量高于非胚性意伤组织,而GA3含量则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