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压力量训练是指在加压限制或短时间断性阻断静脉血流量的情况下,以较小的练习强度刺激肌肉生长、改善肌肉功能的训练方法。为探讨加压力量训练促进肌肉肥大、肌肉量增加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通过研究加压力量训练对肌肉适能即时性、短期、中长期影响以及该影响的生理机制,发现加压力量训练可显著刺激体内性激素合成与代谢压力提升,产生加剧性反应,对加速肌肉蛋白合成有良好效果;6 d至16周的加压力量训练均有助于MVC、1RM及CSA的提升,效果与高强度阻力训练类似。训练的强度在20%~50%1RM、加压压力在50~250 mmHg范围内,可适用于大部分的人群。加压力量训练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的途径包括:肌肉在缺血状态下招募更多Ⅱ型肌纤维,并增加代谢压力物质,进而刺激GH的释放;mTOR路径的活化与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通路的抑制;热激蛋白与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1活性的增加;肌肉生成抑制素浓度降低与肌肉干细胞数量增加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阻力训练配合补充脱氢表雄酮对中年女性葡萄糖吸收能力和荷尔蒙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平均年龄为(50.8±7.22)岁的女性,并于实验期前1周进行最大反复阻力测验(RM)及基础值测验,包括身体组成、肌力、荷尔蒙、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其后将受试者分为DHEA组、运动组运动DHEA组,实验期间给予补充DHEA每天50 mg,阻力训练强度为70%RM,并于实验期第3天及8周结束后实施与基础值相同的测验。发现仰卧起坐的能力经运动训练后显著增加,实验前3 d皮质醇浓度明显因运动效应而增加,运动DHEA组的睾酮浓度明显高于运动组;GAUC及IAUC的指标,各组皆明显低于基础值,且运动DHEA组呈现低于运动组的趋势。实验期8周结束后,各组皮质醇浓度明显少于基础值,各组GAUC明显高于实验期第3天值,但在IAUC方面没有差异。因此阻力运动训练初期补充DHEA,可以增加葡萄糖吸收能力,虽然长期运动配合补充DHEA其效益不如初期明显,但仍有优于未补充DHEA的运动组的趋势,所以可以认为运动训练同时补充DHEA在初期及长期对改善葡萄糖吸收能力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人群接受高强度抗阻运动后血液红细胞(RBC)指标变化差异和AST浓度与血红蛋白指标关系。本研究招募50名无运动习惯的大学生为受试者,空腹采血检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等红细胞相关指标,按照血液中AST浓度分成高低两组,进行单次85%最大肌力的抗阻运动,运动后再次采血检测AST、ALT、血肌酐、红细胞相关指标。前测中血液中AST浓度较高组有较高的ALT浓度,而且在经过单次抗阻运动后,HA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血肌酐变化量显着高于LA组,HA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蛋白浓度变化量显着低于LA组。本研究认为有较高的AST水平的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会在高强度抗阻运动后增加,可能代表处在较高氧化压力或发炎状态下的红细胞,较易因高强度抗阻运动而破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男性大学生乳酸浓度、氧化应激、免疫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安静组、运动A组、运动B组和运动C组,其中安静组不运动,静坐30 min;运动A组强度为55%VO_(2max),运动15 min×2次,间歇5 min;运动B组强度为70%VO_(2max),运动10 min×3次,间歇5 min;运动C组强度为85%VO_(2max),运动7.5 min×4次,间歇5 min;检测各组运动前后乳酸、氧化应激及免疫指标。结果发现,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血清乳酸浓度为(7.89±0.80) mmol/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SOD和MDA分别为(16 011.22±1 532.10) U/gHb和(3.37±0.31) nmol/m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运动B组运动结束后即刻NO为(123.10±11.52) mmol/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C组(p0.05);运动A组运动结束后即刻NOS为(48.01±3.01) U/m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B组和运动C组;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CD4为(42.29±0.90)%,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本研究说明,运动负荷量对男性大学生血清乳酸、氧化应激和免疫情况有一定影响,在运动训练时应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量,避免对机体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单一抗阻运动模式和联合运动模式对举重运动员的卫星细胞活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本研究以30名男性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抗阻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抗阻运动组接受60%最大重复次数(1 RM)的负重蹲起训练,联合运动组接受60%1 RM的负重蹲起和卧推训练。运动前和运动后3 h立即获得肌肉活检样品,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活化的卫星细胞数(Pax7+/Myo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肉组织中Akt、mTOR、p70S6K和4E-BP1的磷酸化情况。研究发现,运动后,联合运动组活化的卫星细胞数显著高于抗阻运动组(35.14 vs 29.86个,p=0.011)。运动后联合运动组的Akt、mTOR、p70S6K和4E-BP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抗阻运动组(p<0.05)。本研究表明,与单一抗阻运动模式相比,联合运动模式更有助于肌肉卫星细胞的活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改善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强度抗阻训练对糖代谢调节的作用,为糖耐量受损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招募80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糖耐量受损老年人,将其随机分为高强度抗阻训练组(high group,H组,n=20)、中强度抗阻训练组(medial group,M组,n=20)、低强度抗阻训练组(low group,L组,n=20)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n=20)。通过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生长激素分泌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前测结束后48 h内进行H组、M组、L组最大力量测试(1 RM测试),72 h后开始为期3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进行后测(身体成分,生长激素分泌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本研究发现H组、M组、L组经过36周运动干预后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WHR)、OGTT、HOMA-IR、抵抗素的后测均显著低于前测(p0.05);C组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空腹血糖、OGTT、HOMA-IR、抵抗素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M组、L组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OGTT、HOMA-IR、抵抗素后测均显著低于C组(p0.05)。H组、M组、L组经过36周运动干预GH、IGF-1显著高于前测(p0.05)且H组、M组、L组GH、IGF-1后测显著高于C组(p0.05)。本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糖耐量受损人群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其机制可能为非单一因素导致,应该与抗阻运动诱发的血清GH、IGF-1上升和抵抗素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后于90 min恢复期内吸入高浓度氧气与常氧浓度对于机体糖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0名大学男子篮球代表队队员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单次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以120%~140%无氧阈值速度作为运动强度,运动2 min,间隔休息1 min,重复7次,之后吸入高浓度氧气(90%O2)恢复90 min,隔天更换为常氧(21%O2)恢复90 min,运动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并分析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浓度。研究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运动后,高氧恢复后的血糖值显著低于常氧恢复后的血糖值,并呈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前后以及运动后高氧、常氧状态下恢复后的胰岛素敏感度均未呈显著性差异(p0.05);高氧恢复后第60分钟、90分钟后的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训练后常氧状态下恢复后的皮质醇浓度,并呈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的90 min高氧恢复有助于减缓运动后的生理压力和提升运动后肌肉细胞对葡萄糖吸收能力,促进机体糖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强度对糖尿病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服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小强度运动组(10 m/min)、中强度运动组(20 m/min)和高强度运动组(30 m/min)。分别于运动前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化酶(AKP)、血钙(S-Ca)及血磷(S-P)含量。结果:运动组大鼠血糖均低于训练前和对照组(P0.05)。小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对照组,中强度运动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小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P0.05);小强度运动组与高强度运动组大鼠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大鼠BGP和S-P显著升高,AKP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大鼠S-Ca无显著变化(P0.05);中强度运动组大鼠S-Ca显著升高,且高于小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P0.05)。结论:运动强度对骨密度和骨代谢有一定影响,采取适当的体育运动可提高血清骨钙素含量,改善骨代谢状况,有利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将40只清洁级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未进行跑台运动)、低强度组(速度15 m/min,跑动时间30 min)、中强度组(速度20 m/min,跑动时间30 min)和高强度组(速度30 m/min,跑至力竭(30 min)),每组10只,各组大鼠共进行4周的跑台运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安静组、低强度组和中强度组大鼠骨骼肌组织结构均未见异常。然而,高强度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发生溶解,肌纤维变粗或出现断裂,排列紊乱。低强度和中强度组大鼠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明显高于安静组(p0.05),而高强度组SOD和CAT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低强度和中强度组大鼠骨骼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低于安静组(p0.05),而高强度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显示,高强度组的细胞凋亡积分光密度(IOD)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高强度组的JNK、cleaved-caspase 3和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高强度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本研究表明中低强度的跑台运动可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且不会造成大鼠骨骼肌损伤,而高强度跑台运动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来引起大鼠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的减肥效果。方法:将40名受试者平均分成两组(n=20):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组,分别进行9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试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血液指标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后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明显下降(P < 0.05),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在运动后腹部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明显低于有氧运动组(P < 0.05);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试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且有氧运动组TC明显低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实验后值(P < 0.05);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FIN、LDL-C与试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结论:9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均能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内脏的减脂效果更好,但在胆固醇降低方面不如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和无氧阈强度(AT)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和骨质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3名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为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组(F组,25人)、无氧阈强度运动组(A组,25人)、对照组(C组,23人),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骨密度,生长激素分泌指标,骨质代谢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前测结束后24 h内分别对F组进行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测试;对A组进行无氧阈强度测试,前测结束48 h后开始为期3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后测。研究发现,以C组作为参照,F组、A组经过36周两种强度运动干预后,体重指数(BMI)、体脂率、腰臀比、葡萄糖耐量(OG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后测数据显著低于前测数据(p0.05);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水平、血清骨钙素(BGP)水平的后测数据显著高于前测数据(p0.05)。相比C组,A组经过36周无氧阈强度运动干预后,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Ward's三角区骨密度、腿部肌力的后测数据显著高于前测数据(p0.05);F组经过36周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干预后,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Ward's三角区骨密度、腿部肌力后测数据高于前测数据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表明长期采用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或无氧阈强度运动均可有效改善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和骨质代谢,并且无氧阈强度运动对骨质代谢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心率控制方式进行12周的上坡高强度间歇训练(uphill high-intensityinterval training,uHIIT)和中等水平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CT)对于中年过重肥胖男性的身体组成(体脂肪百分比和净体重)、代谢症候指标(安静血压,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及心肺耐力指标(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值和力竭时间)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25位中年过重肥胖男性(BMI>24)训练前后的身体组成与代谢症候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渐增强度测验,以评估心肺耐力指标。前测后,受试者随机分配至uHIIT组(心率控制强度为90%HRmax,运动2 min休息1 min共7次进行约20 min)、MCT组(心率控制强度为65%~70%HRmax,运动约40 min)与控制组。进行每周3次为期12周的训练后,再接受相同的测试1次。研究显示,相较于控制组,uHIIT组与MCT组的最大摄氧量(V4O2max)、无氧阈值、力竭时间、臀部脂肪皆显著改善,且uHIIT组在V4O2max增加量上显著高于MCT组,仅有uHIIT组的血压、体脂肪百分比和腿部脂肪显著改善。本研究表明,uHIIT与MCT皆可改善中年肥胖男性心肺耐力,同时uHIIT对于减脂与血压的改善较为显著,但其余代谢指标受到运动的影响较小,减脂效果上uHIIT的运动效益优于MCT,建议运动时应重视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于恢复期吸入高浓度氧气(90%O2)对于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度、皮质醇浓度以及血糖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0名大学男子足球队队员(年龄(21±3.3)岁,身高(177.9±3.9)cm,体重(72.5±5.9)kg)接受单次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以120%~140%无氧阈值速度作为的运动强度,运动2 min,间隔休息1 min,重复7次,单次运动时间90 min,于HIIT后以高浓度氧气(90%O2)及常氧(21%O2)进行恢复90 min,于隔天交换恢复介入方式。运动前后分别对运动员进行口服葡萄糖给药,并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段的葡萄糖耐受度测试,以及分析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浓度。研究发现血糖值于运动后高氧恢复显著低于运动前与运动后常氧恢复,并达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敏感度于运动前以及运动后高氧、常氧状态下恢复均未达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高氧状态下恢复于第60 min、90 min之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训练后常氧状态下恢复(p0.05)。所以单次HIIT后于高浓度氧气状态下恢复90 min,有助于减缓运动后生理压力和提升运动后肌肉细胞对葡萄糖吸收能力,是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较为有效的一种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对菟丝子对运动训练大鼠睾酮含量、物质代谢及抗运动疲劳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分别以1.16、2.32、6.96 g.kg-1.d-1的剂量给大鼠灌胃42d,并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血清睾酮等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菟丝子各剂量组力竭游泳时间长于运动对照组(T组)(P<0.01);血清睾酮高于T组(P<0.01),血清皮质酮低于T组(P<0.05);各组间血清睾酮与皮质酮比值变化与睾酮变化较为一致;肝糖原(P<0.05)、肌糖原(P<0.01)高于T组;血清尿素氮低于T组(P<0.05);血红蛋白高于T组(P<0.05).从而表明补充菟丝子可以减轻大鼠血睾酮、皮质酮受高强度运动量的影响,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氨基酸和蛋白质分解,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和糖原的储备,增强抗疲劳能力,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五味子对实验性水上漂浮及高强度运动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 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应激对照组(A组,n=10)、应激对照组(B组,n=12)和五味子干预组(C组,n=12)。A组不接受任何刺激,在生理盐水灌胃1周后进行取样。B组和C组进行为期10 d的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五味子灌胃1周后,行3 h水上漂浮及3 h跑台高强度运动,结束即刻取血,测定血清皮质酮(CORT)、睾酮(T)、黄体生成素(LH);随机取一侧睾丸,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1)B组大鼠与A组相比,睾酮水平显著下降;C组大鼠与B组相比,睾酮水平无明显变化,皮质酮水平显著降低;黄体生成素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变化。(2)HE染色示3组大鼠睾丸组织病理无明显变化。(3)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B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线粒体肿胀,电子密度增高;C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线粒体结构趋向于正常,可见分泌颗粒。结论五味子对实验性水上漂浮及高强度运动大鼠睾酮水平无明显作用,对睾丸超微结构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对红景天对运动训练大鼠睾酮含量、物质代谢及抗运动疲劳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分别以0.58、1.16、4.48 g.kg-1/d的剂量给大鼠灌胃42 d,并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血清睾酮等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红景天各剂组力竭游泳时间长于运动对照组(T组)(P<0.01);血清睾酮高于T组(P<0.01),血清皮质酮低于T组(P<0.05);各组间血清睾酮与皮质酮比值变化与睾酮变化较为一致;肝糖原(P<0.05)、肌糖原(P<0.01)高于T组;血清尿素氮低于T组(P<0.05);血红蛋白高于T组(P<0.05)。从而表明补充红景天可以减轻大鼠血睾酮、皮质酮受高强度运动量的影响,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氨基酸和蛋白质分解,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和糖原的储备,增强抗疲劳能力,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探讨负重深蹲练习中施加不同动脉闭塞压和间歇方式对大腿肌群激活特征的影响,找出引起最大激活的个人适宜动脉加压相对值范围,为运动员科学进行加压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 募集10名男子运动员,进行负重30%1RM(最大抗阻百分比)的深蹲练习,以间歇加压和持续加压两种模式,分别完成无加压、40%动脉闭塞压(AOP)、50%AOP和60%AOP四种加压形式。运用Wave plus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大腿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出大腿前、后肌群的肌电振幅值。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考察通过施加不同动脉闭塞压和不同间歇休息模式对大腿肌肉群的激活效应及其差异。结果: ① 经过双因素方差分析,通过施加不同AOP对所测肌肉标准化均方根振幅值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间歇方式则对所测大腿肌群%MVC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施加不同动脉闭塞压和间歇方式对所测肌肉肌电活动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性(P>0.05);② 30%1RM负重深蹲练习时,在50%AOP压力条件下,间歇和持续加压都可以显著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MVC值(P<0.05);③ 40%AOP压力条件下,仅间歇深蹲练习可显著提高股直肌的%MVC值(P<0.05);60%AOP压力条件下,也仅间歇练习可以显著提高股内侧肌和半腱肌%MVC值(P<0.05)。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50%AOP施压对高水平手球运动员在轻负重蹲起练习可以同时显著提高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的最佳激活程度,产生最佳训练效果,间歇模式推荐采用除压间歇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不同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H~+-K~+-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8组(n=5):对照组(A)、肉碱组(L)、运动组(E1、E2、E3)和运动结合肉碱组(LE1、LE2、LE3)。差速离心法提取骨骼肌线粒体,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骼肌线粒体H~+-K~+-ATPase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L组大鼠H~+-K~+-ATPase活性升高31.18%;E1组提高44.46%(P0.05);LE1组提高64.50%(P0.01);E2、LE2组分别提高了63.65%、71.15%(P0.01);E3组活性下降21.68%;LE3组提高57.81%(P0.05)。与L组比较,LE1、LE2组提高了48.42%、58.08%(P0.05);LE3组提高38.70%。与E1组相比,LE1组提高了36.07%;与E2相比,LE2组提高了20.65%;,与E3组相比,LE3组提高66.96%(P0.01)。结论:肉碱干预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H~+-K~+-ATPase活性明显增强,大鼠运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外源性睾酮对去势 (双侧睾丸切除 )雄性家兔性激素以及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熟雄性新西兰白兔 40只 ,随机分成 5组 (n =8) :对照组、单纯去势组、低睾酮血症组 [去势后肌注十一酸睾酮 (TU) ,3mg/kg ,每 2周一次 ]、生理水平组 (去势后肌注TU ,6mg/kg ,每 2周一次 )及高睾酮血症组 (去势后肌注TU ,1 2mg/kg ,每 2周一次 )。 8周后测量血清总睾酮 (TT)、雌二醇 (E2 )、脱氢表雄酮 (DHEA)及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甘油三酯 (TG) ,载脂蛋白A1 (ApoA1 ) ,载脂蛋白B(ApoB)。结果 :雄兔血清TT水平在去势后明显下降至极低水平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3mg/kgTU补充后轻度升高 ,仍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形成低睾酮血症 ,6mg/kgTU补充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接近生理水平 ,1 2mg/kgTU补充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睾酮血症组 (P均 <0 .0 1 ) ,形成高睾酮血症。血清E2 水平在对照组和生理水平组相近并且最低 ,单纯去势组和低睾血症组相近 ,高睾酮血症组最高。E2 /TT比值在对照组和生理水平组相近并且最小 ,在单纯去势组最大 ,低睾酮血症组大于高睾酮血症组。单纯去势组、低睾酮血症组和高睾酮血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低强度激光疗法(LLLT)联合有氧运动对机体氧化应激和心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测试了60只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强度激光治疗组、运动组和低强度激光治疗+运动组(n=15)。检测了各组大鼠有氧运动训练或低强度激光治疗6周后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 0.75)和最大运动速度;检测了各组大鼠腓肠肌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研究显示,低强度激光治疗+运动组大鼠的最大摄氧量和最大运动速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低强度激光治疗+运动组的CAT、SOD和GPx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MD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低强度激光治疗+运动组的血清CK、AST和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有氧运动基础上进行低强度激光治疗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心肺功能,改善抗氧化防御系统,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