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和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急诊医学科出诊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92例,所有患者根据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使用喉罩人工通气方法进行急救,共有47例,而B组则使用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方法进行急救,共有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 h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_2)等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喉罩与气管插管置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R、R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 h后HR、RR均较治疗前降低,Sp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1h后HR、R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喉罩插管置入时间明显短于B组的气管插管置入时间,且A组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低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效果基本一致,但其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可缩短插管置入时间,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争取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胸部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的效果及呼吸力学参数指标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选取90例确诊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仅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胸部物理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呼吸力学参数指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P、HR、氧合指数、SpO2、CP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MAP、氧合指数、SpO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IP、Cdyn、Raw、WO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Cdyn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PIP、Raw、WO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91.1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胸部物理治疗对于VAP患者而言,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呼吸力学参数以及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实施危机管理对提高护理效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我院实施危机管理前后2年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施危机管理前1年的患者13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后1年的患者143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我院实施危机管理前后急诊患者住院期间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病例书写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例书写合格率100.0%,对照组病例书写合格率89.4%,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8.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2.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7.1%,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危机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期与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随着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_2)及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RR、HR、MAP均下降,MBP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RR、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及插管发生率、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急诊创伤评分(ETS)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急诊抢救提供更加合适的临床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由抢救医师依照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由抢救医师根据ETS评分进行记录判定,辅助其作出急救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情况、院内转运时间及抢救时间,分析影响患者抢救成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及抢救成功方面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未使用ETS评分及合并多处创伤均为影响患者抢救成功的危险因素。结论:ETS评分可较好的判定出急诊创伤患者的伤情,利于抢救治疗,有效增加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EICU的多发伤伴失血休克患者78例,根据抢救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9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积极液体复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液体输入量、术前复苏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8.2%和12.8%,均低于对照组的61.5%和28.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积极性液体复苏抢救,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能更好改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缩短术前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接诊的老年胸、腹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指标[血压(DBP、S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压力(PAW)]及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苏醒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在T1~T5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T1时间点,观察组P~(ET)CO_2低于对照组,PAW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_2在T3、T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SBP、DBP、MAP在T1~T3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HR、MAP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于老年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具有降低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的效果,具有更优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邓海霞  黄丹 《蛇志》2013,25(2):150-15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在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和ICU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1例,常规组给予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降颅压、基本复苏药物及亚低温处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和眼球运动变化、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ROSC)以及两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GCS、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救治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至9月期间本院或者院前进行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66名患者中,复苏救治成功的有44例,成功率为66.67%,另外死亡22例,死亡率为33.33%。结论急诊救治中采取心肺复苏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以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开展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提升医疗机构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将140个医护小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队,两组的急诊小组各16队,非急诊小组各54队。实验组通过设计的院前2人组及院内3人组、4人组的救治流程进行训练,对照组先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心肺复苏训练,3个月后考核两组的团队总成绩、首次除颤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首次静脉肾上腺素给药时间。考核后对照组再按实验组的方法进行训练,训练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进行考核。结果 两组的团队总成绩、首次除颤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首次静脉肾上腺素给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急诊与非急诊团队比较,两组的团队总成绩、首次除颤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首次静脉肾上腺素给药时间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由急诊科负责指导开展的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能保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对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多器官保护的作用和组织灌注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亚低温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护器官功能及血液净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清淀粉酶和血乳酸水平测定等)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血清淀粉酶、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情况,提高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多器官保护作用并,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心肺复苏对心搏骤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搏骤停患者60名,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酚妥拉明及多巴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血清cTnI、CK、CK-MB、MDA、SOD水平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病死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后0.5-1h血清c Tn 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 h血清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后各时点血清CK、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后24 h的MDA、SOD浓度较对照组[(1.86±1.65)μg/L vs(3.81±1.24)μg/L、(6.58±0.95)μg/L vs(3.74±0.56)μg/L](P0.05)。心肺复苏后,观察组患者从第2 h开始MA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CO值及CI值从第6h开始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观察组患者PCWP值各时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用于治疗心搏骤停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及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再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吗啡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征、症状、动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BR)、血气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高于对照组的82.9%(34/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联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临床体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滤过联合高流量吸氧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持续性血液滤过联合高流量吸氧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P0.05)。两组治疗后PaO_2、PaCO_2、氧合指数、pH值、RR、H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PaO_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pH值、RR、HR、血清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P0.05);观察组死亡1例(3.33%),对照组死亡6例(20.00%),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滤过联合高流量吸氧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单用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可能与其更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宄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全麻胃肠手术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进行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以及睡眠障碍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T1,T2及T3的HR,RR及M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Ramsay评分(2.81±0.28)显著高于对照组(1.5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7%)显著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对苏醒期恢复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邓海霞 《蛇志》2012,24(3):251-253
目的观察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萨勃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心肺骤停患者分为萨勃机组59例和徒手心肺复苏组5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电除颤和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在心肺复苏中的有效率。结果萨勃机组在心肺复苏中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徒手心肺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患者的存活率无明显优势(P〉0.05)。结论 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心肺复苏抢救中有效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全麻后对照组仅给予面罩吸氧,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通畅;观察组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开始即洗入1%七氟醚辅助麻醉,维持至CPB结束,观察麻醉前30min(T0)、术后2h(T1)、6h(T2)、24h(T3)、48h(T4)心肺功能变化。结果:1T1、T2、T3时间段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T1-T4时间段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1、T2时间段两组患者潮气量(Vt)、肺活量(Vc)、氧合指数(PaO_2/FiO_2)降低,呼吸频率(RR)、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呈增高趋势,T3、T4时间段下降;T1、T2时间段观察组Vt、Vc高于对照组,RR低于对照组,T1-T4时间段观察组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aO_2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有助于维持CABG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稳定,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辅助生殖技术并发症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8例采取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45.32%,护理满意度为79.17%;观察组妊娠成功率为67.82%,护理满意度为95.83%,两组比较,观察组妊娠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在不孕不育患者的应用中,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专项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妊娠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辅助呼吸救治危重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方式对于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我科收治的各种呼吸衰竭患者94例,回顾分析插管方式对于救治成功率、引发心跳骤停及其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35例)与经直接喉镜经口(59例)引发心跳骤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11.5,v=1,t〈0.001)。经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在术前用药与否对引发心跳骤停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引发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率确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经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是选择镇静药或浅麻醉药物应慎重,尽力避免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失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单一氯胺酮及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63例,手术麻醉时给予单一氯胺酮麻醉,观察组63例,给予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氯胺酮用量、追加次数、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等项目。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唤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及追加次数等指标的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小儿进行辅助区域麻醉,比单独应用氯胺酮临床效果更优,能够缩短患儿的唤醒时间,减少生理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