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euritin在大鼠脑外伤合并骨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的骨痂中Neuritin的表达及血清中变化,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加速对骨折愈合的作用,为临床难治性骨创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取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组8只、B组单纯骨折组40只、C组单纯脑外伤组8只及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40只,做股骨骨折和采用脑损伤液压装置建脑损伤模型,术后3、7、14、21、28天取血离心,ELISA法测血清中的Neuritin值。分时间处死B组和D组,取骨痂做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各时间点骨痂中Neuritin的变化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并显色强。D组1w至3w时的Neuritin阳性细胞百分数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但4周时(P>0.05)。②血清浓度值:A组值(81.37±1.37),B组、C组、D组3天(94.94±3.77 107.28±3.46 118.35±1.43)逐渐升高,2周达到高峰(110.18±1.48131.89±3.26 161.48±1.46),然后下降,3d至3w时各组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4周下降为略高于正常(P>0.05)结论:血清和骨痂中Neuritin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Neuritin可能是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时促进骨折修复的重要因素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的骨痂中Neuritin的表达及血清中变化,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加速对骨折愈合的作用,为临床难治性骨创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取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组8只、B组单纯骨折组40只、C组单纯脑外伤组8只及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40只,做股骨骨折和采用脑损伤液压装置建脑损伤模型,术后3、7、14、21、28天取血离心,ELISA法测血清中的Neuritin值。分时间处死B组和D组,取骨痂做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各时间点骨痂中Neuritin的变化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并显色强。D组1w至3w时的Neuritin阳性细胞百分数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但4周时(P〉0.05)。②血清浓度值:A组值(81.37±1.37),B组、C组、D组3天(94.94±3.77107.28±3.46118.35±1.43)逐渐升高,2周达到高峰(110.18±1.48131.89±3.26161.48±1.46),然后下降,3d至3w时各组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4周下降为略高于正常(P〉0.05)。结论:血清和骨痂中Neuritin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Neuritin可能是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时促进骨折修复的重要因素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大鼠骨痂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开放骨折及脑外伤模型,术后7、14、21、28d4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动物,标本切片后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OPG和RANKL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愈合加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PG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表达增强,术后各时间点OPG平均光密度值(OD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表达变化不显著,其OD值仅术后21d1个时间点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骨折合并脑外伤组术后各时间点OPG与RANKL OD值的比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合并脑外伤后OPG和RANKL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复发性流产大鼠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中优化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未交配生育的SPF级雌性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组(D组),每组各10只。雌鼠妊娠后开始干预。A组大鼠全天仅灌服生理盐水。B组大鼠上午灌服生理盐水,C组大鼠上午灌服地屈孕酮水溶液,D组大鼠上午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液,下午B、C、D组大鼠灌服羟基脲溶液。妊娠第十天给予各组大鼠灌服米非司酮。比较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因子水平、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子宫内膜损伤程度。结果:干预后,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增高,与B组大鼠相比,C组、D组大鼠的胚胎吸收率降低,且D组大鼠低于C组;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IL-17水平、IL-17/ TGF-β、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升高,且TGF-β水平、Treg细胞比例下降,同时C组、D组大鼠的IL-17水平、IL-17/TGF-β、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同时TGF-β水平、Treg细胞比例高于B组,且D组高于C组;干预后,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下降,纤维化面积比例增加,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且D组高于C组,同时子宫内膜纤维化比例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ER、PR、PRL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的ER、PR、PRLR mRNA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且D组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微环境,提高性激素、受体表达,进而修复子宫内膜损伤,降低胚胎吸收率,促进复发性流产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股骨骨折大鼠中的骨折愈合影响。方法:8周龄雌性SD大鼠60只,饲养一周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12只,之后进行造模,造模成功50只,成功率为83.33 %。将其分为5组,包括正常组(n=10),糖尿病+卵巢切除+骨折组(n=9),糖尿病+卵巢切除+骨折+ IGF-1组(骨折处注射IGF 30 μg/kg,n=11),糖尿病+卵巢切除+骨折+BMP-2组(骨折处注射100 μL BMP-2基因慢病毒1×108,n=10)、糖尿病+卵巢切除+骨折+IGF-1+BMP-2组(参照上述,n=10),其余进行等剂量溶剂注射,均连续注射两天。分组处理6周后,观察5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对比5组大鼠的血清钙、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对比5组的最大应力、最大载荷及刚度,检测5组大鼠组织中的IGF-1、BMP-2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A组大鼠无明显异常反应,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大小便、饮食均正常,毛色光亮;B、C、D、E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缓、毛色光亮性较差、体重无明显减轻或增加、大鼠的饮水量、饮食增加,多尿症状较为明显。5组大鼠的血清钙、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B组结论:IGF-1联合BMP-2可促进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股骨骨折大鼠中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疼痛程度及骨折处骨组织TGF-β、VEGF及BMP-2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处骨组织TGF-β、VEGF、BMP-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处骨组织TGF-β、VEGF、BMP-2的表达,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虫草菌丝在大鼠肝硬化中对TGF-β1和VEGF的影响,探讨虫草菌丝在大鼠肝硬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急性CCLA肝硬化模型组(B组),虫草菌丝组(C组),12周后比较分析3组TGF-β31和VEGF表达.结果:治疗后,C组TGF-β1、VEGF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菌丝在大鼠肝硬化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可能与抑制TGF-β1和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压力超负荷型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探讨其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构建心肌肥厚模型,A为假手术组,B为单纯手术组,C为卡托普利组(50mg/kgod),D组为瑞舒伐他汀小剂量组(2 mg/kgod),E为瑞舒伐他汀大剂量组(4 mg/kgod),各组动物术前一周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直至术后4周,A、B纽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第5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和心脏质量指教;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术后4周各组动物血压和HMI较A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而C、D、E组较B组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同时各治疗组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 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较B组有显著下降(P<0.01),且C组抑制表达较D、E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的缓解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且作用类似卡托普利,其可能通过降低左室心肌TGF-β1表达,影响TGF-β信号转导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瘘术后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治疗)和对照组(n=40,紫归解毒膏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肛肠动力学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创面出血评分、创面水肿评分更低,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bFGF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可促进创面尽快愈合,改善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血清TNF-α、IL-6、TGF-β1、bFG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TGF-β3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伤口愈合和瘢痕组织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日本大耳白兔外耳全层皮肤伤口模型,20只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A组,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0.5 mL)局部涂抹伤口作为阴性对照组;B组,涂抹表达TGF-β3 (Ad-TGF-β3)的重组腺病毒(0.5 m L,2.27×10~5PFU/mL);C组,涂抹异基因BMSCs (0.5 m L, 1.3×10~5细胞/mL);D组,涂抹BMSCs TGF-β3/GFP(0.5 mL, 1.3×10~5细胞/mL)。伤口创建90 d后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组织学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A、B和C组相比,D组显著降低了伤口瘢痕的深度和密度。与B组相比,D组中表达GFP的细胞数目显著增加。与其他治疗组相比,D组中TGF-β3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而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比例也显著降低。本研究初步证明经TGF-β3修饰的BMSCs能够通过降低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比例来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瘢痕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局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表皮干细胞标记物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联合应用于糖尿病烫伤创面治疗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60只,1月后在大鼠背部造成深II度烫伤。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B)、胰岛素治疗组(C)、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D)、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胰岛素治疗组(E),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观察伤后3、7、11、15、21 d各组创面愈合情况,检测创面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的表达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E组创面愈合率自第7天起较A、B、C、D组增加,为[(25.33±2.32)%,(P<0.05)];A、C、D组创面愈合率较B组增加分别为[(22.51±1.78)%,(16.68±1.95)%,(18.29±1.70)%,(P<0.05)]。E组整合素β1和角蛋白19(K19)表达自伤后第7至21天各时相点显著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局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HGF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家兔股骨颈骨折修复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方法:15只股骨颈骨折家兔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组(sECM组)、sECmM+HGF组和脱钙骨基质组(DBM组),自体右侧作为实验侧,左侧作为对照侧,对比各组家兔一般情况、骨折愈合质量评分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BMSC细胞中BMP-2、TGF-β1、PDGF、bFGF mRNA表达水平和COL-I、Wnt5a、β-catenin和Le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各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骨折愈合质量评分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骨痂最大荷载、挠度和刚度均优于对照侧(P<0.05),且优于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2周及4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BMP-2、TGF-β1、PDGF和bF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BMP-2表达高于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2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COL-I表达高于对照侧(P<0.05)。术后2周、4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COL-I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期sECM组实验侧(P<0.05)。术后8周,sECM+HGF组和DBM组实验侧wnt5a表达低于对照侧(P<0.05)且低于sECM组实验侧,β-catenin、Left-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且高于sECM组实验侧(P<0.05)。结论:HGF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BMP-2、TGF-β1、PDGF、bFGF和COL-1的表达,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家兔的骨折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柚皮苷和木犀草素联合应用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骨过程中Wnt/β-cantein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中提取的BMSCs,分别建立A组(空白组)、B组给予柚皮苷溶液10 μmol/L,C组给予木犀草素溶液5 μmol/L;D组给予骨碎补总黄酮溶液10 mg/mL;E组给予柚皮苷-木犀草素混合溶液配伍比为10 μmol/L:5 μmol/L,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应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分光光度法检测第7 d各组细胞ALP活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第7 d各组细胞Wnt/β-cantein通路相关基因及成骨基因的表达。结果:B组、C组、D组、E组细胞562 nm波长下光密度(OD)值显著高于A组,E组细胞562 nm波长下OD值最高,显著高于B组、C组、D组(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ALP、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E组ALP、OCN、RUNX2基因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B组、C组、D组(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β-catenin、Cyclin D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E组LEF-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E组β-catenin、LEF-1、Cyclin D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B组、C组、D组(P<0.05)。结论:柚皮苷和木犀草素均具有促进大鼠BMSCs增殖和诱导其成骨向分化的作用,柚皮苷和木犀草素联合应用诱导大鼠BMSCs增成骨作用最强,其主要机制与Wnt/β-cantein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前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Smad4的表达情况,探讨四者在糖尿病大鼠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①A组(2周组),②B组(4周组),③C组(8周组),④D组(16周组),⑤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a组);另外,16周、24周两组加设胰岛素治疗组(b组)。采用尾静脉注射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VEGF和TGF-β1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量。结果正常对照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在肾小管均有少量表达,-αSMA在肾小管无表达;糖尿病组肾小管前述四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从16周开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糖尿病16周时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两两之间呈正相关;随糖尿病进展,α-SMA及FN在肾小管表达增多,24h尿蛋白增多,肾脏肥大指数增大,而VEGF、TGF-β1二者都分别和-αSMA、FN、24h尿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性;胰岛素治疗后,VEGF、TGF-β1、Smad2/3、Smad4及FN的表达都比糖尿病组明显下降,且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依然存在,-αSMA蛋白则呈阴性表达。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参与了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并且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肾脏损害。胰岛素对DN大鼠TEMT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可能部分是通过间接阻断VEGF、TGF-β1和Smad2/3、Smad4在TEC中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肝健腰方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3(BMP-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补肝健腰方组,每组各15只,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椎间盘而不做椎间盘穿刺,余四组制备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补肝健腰方组低、中、高剂量补肝健腰方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各组干预前、20 d后、40 d后椎间盘TGF-β1、bFGF mRNA及BMP-3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补肝健腰方各剂量组干预前TGF-β1、bFGF mRNA及BMP-3的表达均上升(P<0.05) , 干预20 d、40 d后补肝健腰方各剂量组TGF-β1、bFGF mRNA及BMP-3的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肝健腰方各剂量组干预前TGF-β1、bFGF mRNA及BMP-3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干预20 d后补肝健腰方各剂量TGF-β1、bFGF mRNA及BMP-3的表达均下降(P<0.05),干预40 d后补肝健腰方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TGF-β1、bFGF mRNA及BMP-3的表达下降更为明显(P<0.05),低剂量组中TGF-β1、bFGF mRNA及BMP-3的表达也下降(P<0.05)。干预40 d后补肝健腰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TGF-β1、bFGF mRNA及BMP-3的表达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补肝健腰方能降低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中bFGF、TGF-β1、BMP-3的表达,促使退变的椎间盘修复,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干细胞治疗技术对环孢素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成3组,每组10只大鼠:C组:正常对照组;H组:模型组;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28 d处死大鼠切取肾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Western blot测定肾组织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据。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H组、B组TGF-β1(0.899±0.046vs 9.524±1.232,6.437±0.728;P0.01)、α-SMA(2.427±0.188 vs 11.912±2.610,9.232±2.268;P0.0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H组比较,B组大鼠的TGF-β1(9.524±1.232 vs 6.437±0.728;P0.01)、α-SMA(11.912±2.610 vs 9.232±2.268;P0.0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RT-PCR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H组、B组TGF-β1(0.119±0.003 vs 0.826±0.004,0.651±0.004;P0.01)、α-SMA(0.370±0.006 vs 0.900±0.007,0.642±0.007;P0.01)m 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B组大鼠的TGF-β1(0.826±0.004 vs 0.651±0.004;P0.01)、α-SMA(0.900±0.007 vs 0.642±0.007;P0.01)m RNA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H组、B组TGF-β1(0.218±0.004 vs 0.825±0.003,0.650±0.006;P0.01)、α-SMA(0.263±0.003vs 0.841±0.003,0.615±0.003;P0.01)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H组比较,B组大鼠的TGF-β1(0.825±0.003 vs 0.650±0.006;P0.01)、α-SMA(0.841±0.003 vs 0.615±0.003;P0.0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下调环孢素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水平,减少α-SMA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造血干细胞动员与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造血干细胞(HSCs)内源性动员与外源性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疗效。方法根据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7d后随机分成四组:A组(HSCs移植组)、B组(PBS组)、C组(HSCs动员组)、D组(对照组)。A组定向植入1×10^6个HSCs;B组植入PBS液;C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ug/kg/d,连用5d;D组不进行干预。移植前、后进行NSS评分;经免疫组化观察CD34、Nestin、VEGF、vWF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TC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第1周A组梗死侧半球CD34、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其它3组(P〈0.01),C组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B组和D组(P〈0.05);第4周各组未见CD34细胞,A、C两组Nestin、VEGF细胞减少,vWF细胞增多(P〈0.05);A组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其它3组(P〈0.01),B、C、D组Nestin、VEGF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vWF细胞高于B组、D组(P〈0.05)。A组神经功能改善最显著,C组次之,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B、C、D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HSCs外源性移植对脑梗死后袄的大鼠治疗效果好于动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p38/MK2信号通路和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象皮生肌膏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象皮生肌膏组和模型组进行肛瘘术后创面造模,分别给予象皮生肌膏治疗及普通换药治疗。假手术组构建创面后滴加生理盐水造模,给予普通换药治疗。统计治疗后3 d、7 d、14 d创面愈合率、创面水肿积分;对比治疗后14 d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治疗后3 d、14 d创面组织VEGF、bFGF、p38、MK2、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MK2(p-MK2)表达。结果:治疗后7d、14d象皮生肌膏组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7 d、14 d假手术组创面水肿积分低于象皮生肌膏组,且象皮生肌膏组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14 d象皮生肌膏组血清IL-1、IL-6、TNF-?琢水平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14 d象皮生肌膏组创面组织VEGF、bFGF水平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14 d象皮生肌膏组创面组织p38、MK2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p38、p-MK2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可以减轻大鼠肛瘘术后创面水肿程度,促进创面愈合。其主要机制可能与象皮生肌膏可降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p38/MK2信号通路,促进VEGF和b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通过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基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将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积累理论基础。方法: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丹参多酚酸注射低剂量组(C组)丹参多酚酸注射高剂量组(D组)。B、C、D组大鼠制备为心肌梗死模型,A组大鼠仅进行假手术操作。B、C、D三组大鼠均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治疗,A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心动图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相关指标、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干预后,B、C、D组大鼠的LVEF、LVFS和dP/dt max、dP/dt min均下降,且C、D组高于B组,D组高于C组;同时B、C、D组大鼠LVEDD高于A组,C、D组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B、C、D组大鼠CK、CK-MB、LDH水平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干预后,B、C、D组大鼠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干预后,B、C、D组大鼠SIRT3、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大鼠高于B组且D组高于C组;同时B、C、D组PPARγ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且C、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下调炎性因子水平相关,且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的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胫骨干闭合骨折大鼠早期骨愈合的效果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NGF组、PDGF组和NGF+PDGF组,各20只。建立胫骨干闭合骨折模型后,给予NGF组大鼠肌注0.8 μg NGF;给予PDGF组大鼠肌注0.8 μg PDGF,给予NGF+PDGF组大鼠肌注0.8 μg NGF和0.8 μg PDGF;给予模型组大鼠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第2周(T0)、第4周(T1)、第6周(T2)通过X线检查计算骨痂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水平。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胫骨骨折端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痂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NGF+PDGF组大鼠在T1时骨折断端愈合,骨痂体积大于其他三组;NGF组、PDGF组大鼠在T2时骨折断端愈合,骨痂体积大小均大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T2时骨折断端尚未完全愈合,骨痂体积显著大于其他三组(P<0.05)。NGF+PDGF组大鼠T0~T1时血清AK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NGF组和PDGF组大鼠血清AKP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T2时4组大鼠血清AK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时,NGF组、PDGF组和NGF+PDGF组大鼠均可见骨小梁形态更加粗大、致密,呈栅栏状排列,骨小梁间的间隙变小,NGF+PDGF组大鼠骨断裂处被新生骨填满,NGF组、PDGF组骨断裂处仍有少量间隙。T1时NGF+PDGF组大鼠BMP2、VEGF和IGF-1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NGF组和PDGF组大鼠各指标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T2时各组大鼠骨痂组织中BMP2、VEGF和IGF-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GF和PDGF对胫骨干闭合骨折大鼠早期骨愈合有协同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BMP2、VEGF和IGF-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