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守怡  江绍慧 《遗传》1981,3(2):40-44
实验原理和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果蝇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 证孟德尔第二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 律)。采用的材料是长翅黑檀体果绳和残翅灰体果蝇。 通过对杂交后代翅傍和体色这二个性状的观察,经过 数据处理,验证是否符合杂种第二代的分离比数9:3: 3:1比率。已经知道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 于第二染色体上的基因十//vg决定,灰体和黑檀体是 另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第三染色体上的基因十/e决 定,所以都属常染色体遗传。把长翅黑檀体雌蝇 (十+ee)与残翅灰体(vgvg+十)的雄蝇杂交,或它们 的反交,F.代全部是长翅灰体。F,代雌雄蝇互交,F, 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了四种表型,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2.
选用纯种黑体长翅果蝇和纯种灰体小翅果蝇作为实验材料。以黑体长翅果蝇为父本(bbX~MY),以灰体小翅果蝇为母本(BBX~mX~m),杂交产生子一代灰体长翅果蝇且皆为雌性果蝇,基因型为BbX~MX~m。而雄性果蝇都是灰体小翅,基因型为BbX~mY,然后让子一代果蝇自交产生子二代。在子二代果蝇中将出现雄性和雌性黑体小翅果蝇,基因型分别是bbX~mY和bbX~mX~m。最后,将选出的黑体小翅果蝇继续培养,其后代将全部是黑体小翅果蝇。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陕西省尖翅蝇科Lonchopteridae尖翅蝇属Lonchoptera Meigen两新种,即指形尖翅蝇Lonchoptera digitata sp.nov.和陕西尖翅蝇L.shaanxiensis sp.nov.,并讨论了它们与近缘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目的】稻飞虱翅型调控的分子机理已较为清楚,但是在长、短翅品系不断纯化过程中翅型及翅发育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长、短翅品系的翅长、翅重及翅发育基因对翅型定向选择的响应,以期为明确灰飞虱翅型的遗传进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在恒定条件下对灰飞虱长、短翅型分别进行14和13个连续代次的定向选择,建立长翅型和短翅型品系;测定各选择代次中两品系的长翅和短翅率、翅长和翅重;并采用qPCR方法测定翅发育基因InR1,InR2和FoxO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比较长、短翅型品系的翅型指标和基因表达水平在各选择代次间的差异来表征翅型及翅发育基因的选择响应。【结果】长翅型和短翅型分别进行连续14和13代的定向选择,灰飞虱长翅型品系的长翅率以及短翅型品系的短翅率在各选择代次间均显著上升,均已保持在95%左右。随着选择代次的增多,长翅型品系的翅长不断增长,短翅型品系的翅长不断缩短,长、短翅型品系的翅重均呈变轻趋势。长翅型品系3龄若虫的InR1和InR2相对表达水平随选择代次的增多而下降,但FoxO相对表达水平不随选择代次变化;短翅型品系...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云南尖翅蝇属Lonchoptera 3新种:双鬃尖翅蝇L.bisetosa sp.nov.、凹尾尖翅蝇L.caudexcavata sp.nov.和弯鬃尖翅蝇L.curvisetosa sp.nov.,及中国1新纪录种,膨突尖翅蝇L.elinarae Andersson,并讨论了它们与近缘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中国北方尖翅蝇属Lonchoptera Meigen 2新种,即纤毛尖翅蝇L.ciliosa,sp.nov.和多鬃尖翅蝇L.multiseta,sp.nov.,讨论了它们与近缘种的区别.并首次记录了亮额尖翅蝇L.nitidifrons Strbol在中国的分布.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记述暇尖翅蝇属Spilolonchoptera2新种,即短尾暇尖翅蝇S.brevicaudata sp.nov.和杨氏暇尖翅蝇S.yangi sp.nov.。  相似文献   

8.
Thomas Hunt Morgan发现的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揭示了连锁遗传的本质。由于不完全连锁是连锁遗传的普遍形式 ,所以探讨不完全连锁遗传中的“基因交换教学图解”、F1产生 2 n 种配子的归纳过程及其证明等几个问题 ,对于全面、系统地认识摩尔根规律以及透彻理解其实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关于基因交换教学图解的问题在有关教科书、教学挂图以及论文中 ,雌果蝇的不完全连锁遗传教学图解主要有 3种 :图 1- 1图 1- 2图 1- 3  这 3种图解都是解释 n=2时 ,雌果蝇不完全连锁遗传的 ,究竟哪一种合理呢 ?还是都不合理 ?而 n=3时的图解又是…  相似文献   

9.
经研究,确认中国狭翅广口蝇属Plagiostenoperina Hendel(双翅目,广口蝇科)已知7种,记述了采自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1新种,云南狭翅广口蝇P.yunnana sp,nov.。报道了中国1新纪录种,端斑狭翅广口蝇P.teres Hendel(分布:云南西双版纳),以及我国大陆的两个新纪录种,古铜狭翅广口蝇P.aenea(Wiedemann)(分布:广西龙州大青山、海南)和台湾狭翅广口蝇P.formosana Hendel(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利用红外装置对蝇翅视动行为实验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分析:1.在红外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中找到了一个能反映蝇翅拍动幅度的参数.2.双侧、单侧刺激域的宽度及刺激域的高度对视动反应发生几率在一定范围内正相关,当超过一阈值(即饱和阈值)后,即出现稳定的视动反应,它们的饱和阈值分别为60°,30°,40°刺激条纹的亮度生有类似情况.刺激条纹的运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对视动反应无影响.3.当刺激没有达到饱和时,蝇翅出现断续的典型的视动反应,即“0-1波动反应”.4.单侧条纹由前向后运动时,蝇翅出现典型反应,而条纹从后向前运动时,不出现典型的视动反应或反应很弱.双侧刺激时,条纹向前运动几乎不诱发反应;条纹向后运动诱发明显的蝇翅视动反应,且蝇翅平面的方向在拍动过程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利用红外装置对蝇翅视动行为实验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分析:1.在红外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中找到了一个能反映蝇翅拍动幅度的参数.2.双侧、单侧刺激域的宽度及刺激域的高度对视动反应发生几率在一定范围内正相关,当超过一阈值(即饱和阈值)后,即出现稳定的视动反应,它们的饱和阈值分别为60°,30°,40°刺激条纹的亮度生有类似情况.刺激条纹的运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对视动反应无影响.3.当刺激没有达到饱和时,蝇翅出现断续的典型的视动反应,即“0-1波动反应”.4.单侧条纹由前向后运动时,蝇翅出现典型反应,而条纹从后向前运动时,不出现典型的视动反应或反应很弱.双侧刺激时,条纹向前运动几乎不诱发反应;条纹向后运动诱发明显的蝇翅视动反应,且蝇翅平面的方向在拍动过程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赵仲苓 《昆虫学报》1987,(3):321-322
本文记述毒蛾科四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点翅毒蛾Cispia griseold新种 本新种与白点翅毒蛾Cispia cretacea Chao相似,但不同在于前翅浅棕灰,翅脉白色;前翅反面浅棕灰,翅后缘白色,中室末端具一白色肘形纹;而后者前翅白垩色,前缘、外缘和后缘略带浅黄棕色,前翅反面白垩色,前缘和外缘略带浅粉棕色,无斑纹。翅展雌蛾约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采自中国内蒙古的直斑蝇属(双翅目,斑蝇科)1新种,并编制了中国直斑蝇属分种检索表。内蒙直斑蝇,新种Tetanops neimonggolica sp.nov.(图1~8)新种头部特征与T.myopina Fallén近似,但翅几乎完全透明,仅在翅基径室内有非常模糊的小斑;新种的翅特征与T.sintenisi Becker近似,但头黄色且额的大部分覆有灰色粉被。词源:新种以采集地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自云南和广东的秽蝇族二新种,即亚缘秽蝇和褐翅长鬃秽蝇。  相似文献   

15.
以翅脉为研究对象,采用几何形态学标点法对中国缟蝇科Lauxaniidae(双翅目Diptera缟蝇总科Lauxanioidea)的高级阶元进行了初步研究。每个翅样本选取14个同源标点,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型变量分析(CVA)对中国已知的缟蝇科2亚科20属252种缟蝇进行翅脉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分析和亚科分析、代表属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典型变量)分别能解释翅脉变异的64.085%和100%,明确了第二、三合径脉与翅缘交点、黑色短鬃端点和径中横脉端点是变异度较大的位点,第四、五合径脉与翅缘交点、第一中脉与翅缘交点、第一肘臀合脉与翅缘交点为稳定的位点;亚科PCA中,在第一主成分方向上的离散度较高,印证了翅前缘黑色短鬃端点可作为亚科的重要鉴别特征;属间CVA中,4个代表属聚集度良好且属间离散度较高,表明标点法能较好地进行属级阶元的鉴别。本文证明了几何形态学方法在缟蝇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采自中国云南和贵州的二叉鼓翅蝇属Dicranosepsis Duda,1926中国5新纪录种,并给出了中国大陆二叉鼓翅蝇属的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草坪害虫的发生为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华  李跃忠 《昆虫知识》2003,40(6):519-522
据作者初步调查 ,2种草坪害虫 :稻切叶野螟Psaralicarsisalis (Walker)和灰翅夜蛾Spodopteramauritia (Boisduval)在上海均以幼虫在土下越冬 ,1年发生 5代 ,后期存在世代重叠现象。灰翅夜蛾虫口密度一直到 7月份都较低 ,8月份虫口密度上升很快 ,所以在上海地区第 3 ,4代幼虫为害最严重 ;稻切叶野螟的幼虫发生期比灰翅夜蛾迟 1 0d左右 ,以 9~ 1 0月份虫口密度最高。在矮生百幕达草坪中稻切叶野螟虫口密度明显高于灰翅夜蛾 ;而在高羊茅、黑麦草等草坪中灰翅夜蛾的虫口密度则远远高于稻切叶野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湖南省永州地区夏秋季常见嗜尸性昆虫及螺类的种类及其群落演替,运用观察法研究2007—2009年永州地区夏秋季家兔尸上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变化及其演替。结果表明,该地区家兔尸体上发现部分昆虫纲和腹足纲的嗜尸性昆虫,昆虫纲主要涉及双翅目和鞘翅目的部分昆虫,其中双翅目6科14种,主要有蝇科的孕幼家蝇、斑蹠黑蝇、厚环黑蝇;丽蝇科的丝光绿蝇、叉叶绿蝇、亮绿蝇、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白头裸金蝇;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鼓翅蝇科1种;潜蝇科的Phytomyza thalictrella;果蝇科的Drosophila cuaso;鞘翅目5科8种,主要有大黑葬甲、Silpha carinata、Nicrophorus fossor、双色葬甲;蜣螂科的金龟子;步甲科的毛婪步甲和蠋步甲;拟步甲科;隐翅甲科的大黑隐翅虫、小隐翅虫;膜翅目2科3种,蚁科的路舍蚁;胡蜂科的墨胸胡蜂、黑盾胡蜂;鳞翅目的丝兰蛾;腹足纲的钉螺。上述嗜尸性昆虫及螺类在兔尸上出现的时间和部位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研究结果可望为法医在湖南省永州地区对尸体的死亡时间和地点推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3种稻飞虱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与差异, 采用翅型筛选与杂交遗传的实验方法, 研究了3种飞虱在秧苗期水稻上的翅型选择响应与杂交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3种稻飞虱的翅型具有较强的选择响应, 并且长翅型纯系在白背飞虱中最易筛选得到, 灰飞虱的次之, 而褐飞虱的最难。3种稻飞虱的长翅(M)雄虫与短翅(B)雌虫配对(M♂×B♀)筛选3~5代后, 95%~100%的雄虫和雌虫分别稳定为长翅型和短翅型。筛选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 褐飞虱的翅型决定基本符合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调控的从性性状遗传规律, 雄虫中长翅为显性, 而雌虫中短翅为显性。翅型的表型还受除基因型外的其他条件的影响, 利用长翅雄虫与长翅雌虫后代中出现的极少数的短翅雄虫与短翅雌虫进行配对, 其后代中各翅型出现的比率与长翅雌虫和长翅雄虫配对的无显著差异; 同样, 在短翅雄虫与短翅雌虫配对的后代中也有相同的结果。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该筛选条件下很少有短翅雄虫出现, 两者翅型的遗传调控较为相似, 可用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来解释筛选和杂交实验的结果, 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调控雄性的翅型, 且长翅为显性; 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 调控雌性的翅型, 且短翅为显性。据此认为, 3种飞虱翅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 以及翅表型与基因型的不一致性, 是稻飞虱种群在不同条件下均可灵活调控翅型的重要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图解,阐述了“三点测验”中,为什么F1能产生8种配子;进而阐述了为什么F1产生的配子中“亲组合型”配子多,而“重组合型”配子少、特别是“双交换重组合型”配子比例极小,并指出双交换值的最大值和基因的位置是如何影响交换值大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