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爪哇三七(Gvnura aurantlaca Dc)是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简称CEV)敏惑的指示植物。用CEV感染的柑桔叶研磨汁液机械接种健康爪哇三七植株,以此作为CEV感染的外植体采源。在MS和B,琼脂培养基上诱导和继代培养健康、CEV感染的爪哇三七叶片的愈伤组织,在MS、B,液体培养基中建立健康、CEX’感染的爪哇三七悬浮细胞系统。从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物中抽提核酸,经5%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在健康爪哇三七愈伤组织和悬浮细晦中不出现特异的CEV电泳带,而CEV感染的爪哇三七的所有培养物中都含有类病毒。cEV可在有丝分裂征盛的爪哇三七悬浮细胞中复制。散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很容易继代培养和保存。  相似文献   

2.
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是柑桔裂皮类病毒(CEV)的敏感鉴定植物之一,也是CEV能得到大量增殖的寄主植物。本文报告了采用反向双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和分子杂交技术,对CEV感染爪哇三七的若干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了CEV的爪哇三七,无论是否表明症状,都比健株要多一条CEV-RNA带;感染了CEV的爪哇三七核酸提取物与CEV-cDNA探针能产生杂交点,而健株的核酸提取物则不能。以感病爪哇三七植株上发病的芽,再进行剪插,其病症的表现与光照有关,但经电泳检测CEV-RNA带的存在与病症表现无关。生物鉴定是对病毒及类病毒进行鉴定的经典方法。人们发现芸香科(Rutaceac)的香橼(Citron)等对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敏感。此外,菊科(Compositae)的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是对CEV敏感的草木植物之一。国内从部分地区田间柑桔裂皮病症状的调查和以香橼为指示植物鉴定CEV发生情况等研究都已有报道,但要对CEV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生物学性质作深入研究,搞清楚CEV的致病机理及复制方式,并找到防治CEV的有效对策,首先需要大量高纯度的CEV-RNA,而直接从柑桔叶片中提取CEV则相当困难。爪哇三七不仅是CEV的敏感鉴定植物,可用于柑桔裂皮病的早期生物诊断,同时也是CEV大量增殖的理想寄主。为此,已有学者从CEV影响爪哇三七插条生根,使植株整体变化到CEV引起爪哇三七细胞病变,以及CEV引起爪哇三七蛋白质的变化等都作了细致的研究和报道。近年来,类病毒的研究方法又有新的进展,除了用简便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甲苯胺兰染色法外,又采用了灵敏的反向双相PAGE银染色法来检测类病毒。我们采用双相PAGE银染色法和分子杂交技术,进一步考察了CEV感染爪哇三七的若干特性,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 D.C.)是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简称CEV)敏感的指示植物。我们建立了健康和CEV感染的爪哇三七悬浮细胞培养的体外系统。绘制了悬浮细胞培养的生长曲线、pH曲线和温度曲线。CEV可以在悬浮细胞中复制。对继代培养中CEV和寄主核酸的连续测定表明CEV的扩增阻遏了寄主核酸的复制。  相似文献   

4.
用含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eortis viroid,简称CEV)的古巴花叶橙、冰糖橙的叶汁和核酸粗提物感染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取其腋芽和嫩叶作外植体,经消毒处理,接种在稍加改良的B5和MS半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4℃~27℃遮光培养,经2~3周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质地有的松散易碎似白木耳状,有的坚硬灰黑似多瘤状,经双向凝胶电泳-银染法和点杂交法检测,证实用CEV感染的嫩叶和腋芽作外植体,不仅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而且CEV还可能在愈伤组织中复制,结果表明,已初步建立了爪哇三七的组织培养和研究类病毒的离体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5.
柑桔树中的一种小分子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柑桔裂皮病疫区采集的柑桔植株叶片中提取核酸,经双方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两种小分子环状RNA,采用分子杂交鉴定,此两种小分子RNA均与大多数类病毒中心保守区段有明显的序列同源性,其中一种分子量较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小,与马铃薯纺锤体块茎类病毒(PSTV)大小相近。将含CEV和小分子RNA的柑桔叶汁接种于爪哇三七,经一定时间后,从爪哇三七中提取核酸,通过电泳和分子杂交方法分析,获得与柑桔植株相同的结果。对此种小分子RNA的性质本文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经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简称CEV)感染后的指示植物爪哇三七(Cynura aurantiaca),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5ppm,10ppm,50ppm,100ppm,200ppm)、萘(100ppm,300ppm)、5-氟尿嘧啶(0.5mg/L,1mg/L,2mg/L)溶液,其相对感染指数(Relative infectivity index)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变。抽提叶片核酸,经5%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结合凝胶扫描技术确定CEV浓度,辅以点杂交方法定性,观察到施用赤霉素组CEV浓度增高,施用萘组和5-氟尿嘧啶组CEV浓度均降低。用无性繁殖的柑桔苗作材料,CEV感染后分别施用50ppm赤霉素、300ppm萘、1mg/L 5-氟尿嘧啶溶液,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与爪哇三七一致的结果。讨论了这三种药物影响CEV复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爪哇三七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爪哇三七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爪哇三七的叶片,叶柄或茎段外植体分别接种于6种分化培养基上,均难以直接分化。在附加1mgL~(12),4-D和0.1mgL~(-1)KT的B_5培养基上的叶片形成无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转接于MS附加1mgL~(-1)BAP和0.1mg L~(-1)NAA培养基上,5天后开始形成绿色球胚状结构,继而形成不定芽或丛生芽。这些不定芽或丛生芽在锈根培养基中迅速长成根系发达的完整植株。此外,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及不同组合的激素对爪哇三七外植体的脱分化、再分化的影响。并讨论了此项工作对柑桔裂皮病类病毒(简称CEV)的复制及致病机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本研究从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僵虫尸体中分离出对美国白蛾具有致病作用的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为了解该菌株对美国白蛾的侵染过程,并通过研究宿主体内抗氧化酶系对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入侵的响应,评价该菌的杀虫作用,为爪哇棒束孢BE01防治美国白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爪哇棒束孢BE01分生孢子侵染的美国白蛾3龄幼虫,并测定美国白蛾接菌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结果]爪哇棒束孢对美国白蛾侵染过程包括:分生孢子粘附在美国白蛾的角质层上,接种后6h孢子开始萌发,24h产生附着胞,48 h菌丝在体表继续生长,96h菌丝从虫体内长出并产分身孢子,120 h菌丝覆盖整个虫体.在受到爪哇棒束孢BE01侵染后,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的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酶活性明显升高,并在侵染48 h时达到峰值.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48 h后3种酶的活性开始下降, 60 h后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爪哇棒束孢BE01孢子活力高、萌发速率快,导致美国白蛾体内的保护酶系难以发挥保护作用.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能够快速侵染美国白蛾幼虫,具有开发成新的高效生物防治菌株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类病毒分子量小,在寄主体内含量低,不易提纯。一般提纯方法需经过酚抽提,去糖、透析、氯化锂处理、DNase消化和纤维素层析,由于步骤复杂,所以回收率较低,同时所得样品纯度不高,难以满足各种需要。本文报道一种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的分离制备方法,采用苯酚-氯仿抽提核酸,核酸经LiCl处理后,进行纤维素(CF-11)层析,然后经PAGE纯化CEV。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所使用的设备简单,纯化CEV效果好等优点,是柑桔裂皮病类病毒早期诊断,序列分析,分子克隆和防治等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0.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told,CEV)的传播和流行,对柑桔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已证明特CEV的亲本可通过嫁接、插枝这两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将CEV传播给子代。所以,CEV脱毒方法就成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据报道,采用热处理、茎尖微芽嫁接和选育珠心苗等技术可获得无毒植株。嫁接是一种常用的育苗方法,然  相似文献   

11.
锦鲤睡眠病(Koi sleepy disease,KSD)是一种由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引起鲤科鱼类死亡的病毒性传染病,已经对世界鲤科鱼类养殖业造成危害。2016年,中国云南某锦鲤养殖场养殖的锦鲤出现以体表出血、眼睛凹陷、沉于池底昏睡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发病水温为11℃~20℃,累计死亡率30%~50%。从该养殖场不同池塘采集两个样品,使用nested PCR和real-time PCR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两个样品CEV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发病锦鲤鳃和肾脏CEV病毒载量为250.02~1 332.94拷贝/250ng,鳃中CEV病毒载量约为肾脏的6~7倍。在排除寄生虫、细菌、SVCV和KHV感染后,推测CEV可能是引起此次云南锦鲤场发生疫情的病原,但还需回归感染实验做进一步验证。基于CEV P4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从云南发病锦鲤检出的两个CEV毒株均属于IIa基因型,且与英国(R083株)和日本CEV毒株(CyPP-3)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爪哇虫草菌Bd01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测定分生孢子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研究被爪哇虫草菌侵染后寄主体内的保护酶活性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爪哇虫草菌Bd01最佳的固态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参数,采用浸渍法测定分生孢子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斜纹夜蛾3龄幼虫体内酶活性变化。【结果】以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的爪哇虫草菌Bd01最佳产孢条件为:培养基营养成分含量为30.24g/L,pH值为7.55,光照时长为12.06h,在该条件下,培养基的产孢量为2.78×108孢子/mL。浓度为1×108孢子/mL的爪哇虫草菌孢子液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一定毒力,处理7 d时致死中浓度(LT50)为3.11 d,致死中时(LC50)为4.68×105孢子/mL,校正死亡率为88.68%。处理后未死亡的斜纹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能够显著增加爪哇虫草菌的产...  相似文献   

13.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感染爪哇三七叶片原生质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ile Exocortis Viroid,简称CEV)是一种严重影响柑桔生产的单链闭环RNA致病因子,近年来人们已对它的理化特性、检测方法以及离体培养系统进行了研究。由于利用原生质体出利用整个植物或愈伤组织来研究CEV复制和致病机理更为优越,所以建立一个适合CEV感染的原生质体体系是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确认及掌握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 CEV)目前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特点,于2017年重点调查了我国北方地区5省市26个正发生或曾经发生“鲤急性烂鳃病”的养殖场, 随机监测了9个省市的97家鲤和锦鲤养殖场。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法和套式PCR(Nest PCR)方法进行检测, nest PCR法扩增出的产物进行测序和基因分析。结果重点调查的26家养殖场中有20个为CEV阳性, 1个为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 KHV)阳性, 1个为孢子虫感染。随机调查的97家养殖场中有50家为CEV检测阳性, 阳性率高达52%; 可测序的CEV毒株均属于Genogroup Ⅱa型; 样品按不同地区、不同采样水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鱼等划分, 各组均有CEV阳性检出, 但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CEV感染是多省市“鲤急性烂鳃病”暴发的主要病因。另外, 该病毒病的流行水温在12—27℃。  相似文献   

15.
三七(Poanax notoginseng Chen)是一种有名的药用植物,也是我国的特产。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共中就含有21%的三七。三七在云南文山专区栽培巴有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一、原产地及分布三七原产广西西南部。远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李时珍曾在广西田林、田州一带发现过三七,故三七又有“田七”之称。两百年前,三七即由广西西部引种到云南文山专区的富宁、广南一带,不久又由富宁、广南渐次推广到砚山、文山、西畴、马关、麻栗坡等地栽种。故现在  相似文献   

16.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多年生草本。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三七、婆婆丁等。原产欧洲,分布极为广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Taraxaeum属植物约22种,3变种,1品种;日本约22种,3变种,4品种;欧洲、美洲及印度等地均有本种。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整体光滑,质柔软,体内含白色乳汁。根深粗大,单一或数条植于土壤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爪哇是最早于1891年发现爪哇猿人化石的地区,但在1940年以后的二十年中,除去1952年在中爪哇发现了魁人(Meganthropus)的一个下颌骨(Marks 于1953年作了报道)以外,没有其他新的发现。据最近报道,在中爪哇的桑吉浪(Sangiran)发现了猿人的部分头盖骨。  相似文献   

18.
李恒  黄锦岭   《广西植物》1989,9(4):293-295
万寿竹属Disporum是百合科中一个中等大小的属,约20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温带、喜马拉雅地区、爪哇、日本和中国。我国有10种,分布于全国各地。 作者在整理云南万寿竹属植物时,发现万寿竹属在我国一新分布和1新种,现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18年6月,河南某鲤养殖场部分池塘暴发"鲤急性烂鳃病"疫情,发病水温25℃,死亡率为50%.从该养殖场分别采集发病鲤和无症状鲤共4个样品进行鱼体解剖、细菌和寄生虫检测、病理组织观察、PCR检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鲤鱼体出血、头萎缩变形、吻端与鼻之间凹陷、头部骨骼不平整、体色发黑、鳃边发白坏死,肾脏肿大至鳔间隔;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鳃小片间隙及鳃小片顶端大量细胞增生,鳃丝呈棒状;病鱼体表和鳃中并未见任何寄生虫,细菌学检测也未分离到任何与鲤烂鳃病相关的病原菌;Real-time PCR和nested PCR方法从发病鲤和无症状鲤中检出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核酸阳性;基于CEV P4a的357 bp基因片段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检测到两种基因亚型CEV,从发病鲤中检出Ⅱa基因亚型CEV,从无症状鲤中检出Ⅱb基因亚型CEV,这是中国首次报道检出Ⅱb基因亚型CEV.  相似文献   

20.
李恒  黄锦岭   《广西植物》1989,(4):293-295
<正> 万寿竹属Disporum是百合科中一个中等大小的属,约20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温带、喜马拉雅地区、爪哇、日本和中国。我国有10种,分布于全国各地。 作者在整理云南万寿竹属植物时,发现万寿竹属在我国一新分布和1新种,现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