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照军  季丽萍  施雯  夏小明 《动物学报》2007,53(6):1048-1053
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用硫酸-蒽酮比色法和比重法测定了中华蟾蜍各月份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及肝比重。结果显示:冬眠期间(11月至次年的2月),糖原含量逐月下降;2月份时出现临时回升,然后继续下降;4月份时肝糖原含量最低;5月份起,肝糖原含量逐渐上升;5月份时肌糖原含量为最低;6月份起,肌糖原含量逐渐上升。虽然在7-8月间出现过下降,两种糖原的含量在10月份时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这些结果表明,蟾蜍糖原含量在一年中呈现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越冬前所储备糖原的一部分可能用于越冬期间维持高水平的血糖,一部分用于基础代谢。2月份时糖原含量的临时上升,可能是血液中作为防冻保护剂的葡萄糖运回肝脏和肌肉中再合成糖原的结果。7-8月间糖原含量降低可能与蟾蜍夏蛰有关。雌性5月至10月期间的肝糖原总体水平显著低于雄性,可能与依赖可得到葡萄糖的卵母细胞中的糖原合成有关。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与蟾蜍的生活状态(越冬、繁殖等)有关,并与血糖含量有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怎样理解进餐后,人肝的血液中比出肝血液中所含血糖量要大得多?在两餐之间,出肝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大于人肝血液中血糖的浓度?答:这与肝脏在糖代谢中维持血糖浓度恒定功能密切相关。进餐后,食物中大量糖类(主要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胰肠淀粉酶、胰肠麦芽糖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能源,机体所需能量的70%是食物中的糖所提供的。人体每日所摄入的淀粉类食物(占食物的大部分),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协调作用下,血糖维持在70~110mg/dl(3.9~6.1mmol/L)的范围内,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各组织,为细胞的代谢提供能量。多余的糖,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到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器官中,或转化为甘油三脂储存到脂肪组织中。肌糖原是骨骼肌中随时可以动用的储备能源,用来满足骨骼肌在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如剧烈运动时,骨骼肌…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内流的血液和肝静脉内流的血液中,哪个葡萄糖浓度高?一种意见是肝静脉中的要高于门静脉,一种意见则认为是肝静脉中的要比门静脉中的低。一个问题,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以保证全身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重要代谢器官。与此相适应的肝脏的血液供应就不同于其它器官。与肝脏相连的血管有三条:入肝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出肝的肝静脉.由腹主动脉分支的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流富含氧和养料的血液,供肝细胞更新利用。门静脉——两端都连着毛细血管的静脉,它接受来自脾、胰、胆囊和胃、小肠、大肠的毛  相似文献   

5.
低血糖概述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单糖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李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lmmol/L(70~110mg/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  相似文献   

6.
饥饿及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囊对虾在饥饿和再投喂下血糖、肝胰脏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囊对虾肝胰脏糖原含量和血糖浓度在饥饿开始时迅速下降,肌糖原含量在饥饿10 d时下降到最低值,在饥饿10~15 d时通过糖原异生作用又恢复至最初水平,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糖原含量持续下降.恢复投喂后,肝胰脏糖原含量和肌糖原含量均能得到较好恢复,饥饿10 d和 15 d组的血糖浓度在恢复投喂10 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饥饿25 d组的血糖浓度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表明饥饿时间过长,对血糖浓度的恢复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力竭性运动后鲇鱼幼鱼乳酸、糖原和葡萄糖水平的变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于(25±1)℃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鲇鱼(Silurus asotusLinnaeus)幼鱼静止状态(对照组)与力竭性运动后不同恢复时间(0、0.5、1、2、48、、16h)肌肉、血液和肝脏三种组织中乳酸、糖原和葡萄糖的含量水平。结果显示:鲇鱼幼鱼力竭性运动后肌乳酸和血乳酸水平迅速上升并即刻达到峰值(12.13±0.19)μmol/g和(4.57±0.23)mmol/L,而肝乳酸的峰值((9.78±0.69)μmol/g)却出现在运动后恢复1h;肌组织乳酸的迅速上升伴随着糖原的快速下降,葡萄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肌乳酸恢复历时为8h,清除速率为0.9μmol/h.g。实验结果表明鲇鱼力竭性运动后存在着明显的"乳酸泄露"现象,其无氧代谢的底物主要是糖原;肝组织可能是一个乳酸的临时贮存库。  相似文献   

8.
饥饿处理珠颈斑鸠1 d、2 d和3 d,分别测定肌肉、肝脏中糖元含量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血清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结果 显示,饥饿处理后珠颈斑鸠体重及肝体比显著下降,肌肉、肝脏中糖元含量下降,饥饿第3 d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升高,血液中血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杜仲多糖(EUP)抗运动性疲劳的效果。方法:40只昆明小鼠建立一个5周的小鼠游泳模型,将小鼠分为运动对照组、蔗糖对照组、高剂量EUP组和低剂量EUP组(n=10),服药采取灌胃的方式。训练期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与游泳力竭时间、力竭游泳后动物的血糖浓度、血乳酸(BLA)浓度、血尿素氮(BUN)浓度、肌酸激酶(CK)活性、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变化。结果:EUP高剂量与低剂量组小鼠较对照组体重增加明显,E UP高剂量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清CK活性和BUN含量显著下降(P <0.05),但血糖、肝肌糖原以及BLA的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EUP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其机理与其调节机体糖代谢、节约蛋白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动态调节体内葡萄糖含量以维持细胞内变化的能量需求。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 (Akt)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转运体转位以促进糖原合成,也可抑制糖异生以降低血糖。而子宫内膜糖代谢有其特殊性,不发生糖异生,尚未被利用的葡萄糖均以糖原形式储存。子宫内膜的糖原代谢除受经典糖代谢激素调控外,还受卵巢激素调控。子宫内膜在着床窗口期发生的与着床有关的功能活动都需要葡萄糖供给能量。着床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原,在着床窗口期分解为葡萄糖,以满足增加的能量需求,保证胚胎着床的顺利进行。糖尿病时子宫内膜糖原代谢受损,糖原合成或分解异常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早期流产。本文就子宫内膜的糖原代谢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胚胎着床的研究及不孕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激酶分布在体内多个脏器中,可感应葡萄糖和调节糖代谢激素,在稳定血糖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系 针对这一靶点而开发,能够通过葡萄糖浓度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和肝糖输出、促进肝糖原合成以及调控肠促胰素释 放等机制来稳定体内血糖水平,近年来已成为2 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研发的热点。介绍现有葡萄糖激酶激活剂药物的开发策略、作用特点 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筋骨草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平均分成安静组、运动组、阳性对照组和筋骨草低、中、高剂量组(n=10)。其中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100 mg/kg、200 mg/kg、400 mg/kg体重连续灌胃筋骨草提取物30 d,阳性对照组小鼠按200 mg/kg体重灌胃西洋参胶囊颗粒,安静组和运动组小鼠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动物试验结束后,分析各组小鼠运动力竭时间、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包括血乳酸、血尿素氮、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肝糖原与肌糖原含量,以及股四头肌、肝脏和心脏组织的抗氧化指标(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结果: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运动力竭时间、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糖浓度、肝糖原与肌糖原含量,以及器官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明显高于运动对照组,而血清乳酸含量、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含量,以及器官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运动对照组,中剂量的筋骨草提取物的作用效果优于同剂量的西洋参胶囊颗粒。结论:筋骨草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而达到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比较鳜(Siniperca chuatsi)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差异, 探究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分子机制。按照1670 mg/kg剂量对鳜灌喂葡萄糖和糊精后, 分别在0、1h、2h、3h、4h、8h、12h和24h收集水样、血浆、肝脏和肌肉, 检测尿糖、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胰岛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显示: (1) 灌喂后1—12h内, 两组鳜相比, 葡萄糖组尿糖显著高于糊精组, 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2) 两组鳜甘油三酯含量在2h时达到最大值, 糊精组甘油三酯含量在4h时显著高于葡萄糖组, 糊精组肝糖原含量在1h时显著高于葡萄糖组, 且糊精组肌糖原含量在24h内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 (3) 灌喂后1h, 灌喂糊精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K)、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 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Ⅰ型(Acetyl-CoA Carboxylase Type Ⅰ, ACC1)、柠檬酸合成酶(Citroyl Synthetase, C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葡萄糖组, 而在灌喂后8h, 糊精组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 GS)和CS基因表达水平却显著低于葡萄糖组。结果表明, 肉食性鱼类鳜摄入糖后可以促进糖原和脂肪的合成, 转化为糖原和甘油三酯, 从而减少未利用糖的排出, 且鳜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低于糊精。  相似文献   

14.
机体肠道与肝脏间的交互作用形成肠-肝轴,后者的紊乱是肝脏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良好的肠道稳态和肝脏的保护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胆汁酸(胆盐)作为肠-肝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参与了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还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和代谢调节因子,能够激活核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通路参与调节肝脏脂质、葡萄糖和能量平衡,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本文将结合近年来有关胆汁酸的研究进展,从胆汁酸的来源、在肠-肝轴中的循环以及胆汁酸在机体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肠-肝轴重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限食和再恢复投喂对鲮鱼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温 19℃— 2 4℃条件下对鲮鱼 (初始体重 :88 86± 5 92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限食状态下 ,肝脏糖原 ,肝脏脂肪和肌肉 (白肌 )糖原含量均显著降低 ;肝脏和肌肉水含量显著升高 :而肌肉脂肪 ,肝脏蛋白和肌肉蛋白变化都不显著 ;血糖 ,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都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 ,各生化成分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表明鲮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生物钟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系统,存在于哺乳动物大部分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中,通过调节生物钟控制基因的节律性表达维持机体以接近24 h为周期的各种行为及生理功能变化。哺乳动物中枢生物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通过神经与体液途径协调同步外周生物钟,肝脏、胰腺、骨骼肌、脂肪组织中参与葡萄糖代谢的众多环节都受到中枢与外周生物钟的调控,如激素信号转导、限速酶基因表达以及营养信号传递等,其中生物钟对肝糖原代谢的调控是生物钟调控葡萄糖稳态的重要环节。基因突变、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引起的生物节律紊乱常诱发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肝糖原含量下降、糖耐量受损等异常表型。该文主要综述了生物钟在肝糖原代谢与葡萄糖稳态调控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肝脏生物钟调控肝糖原代谢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轮班工作、时差因素引发的昼夜节律紊乱对人体葡萄糖稳态的影响,以期为糖代谢障碍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304-311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 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 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暴露胁迫后的毒理学反应。结果显示:血清中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和总蛋白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血糖含量随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球蛋白含量在500 g PHE/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含量则在500 g PHE/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这两个指标在其余含毒饲料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仅在最高浓度组(1500 g PHE/g组)时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谷草转氨酶活力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000和1500 g PHE/g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糖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各组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实验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个染毒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各染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讨论我们认为: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胁迫后血糖升高,而糖原含量和血清蛋白降低的现象应当是动物受到胁迫后能量需求升高的适应性反应,肝胰脏指数的升高是鱼体对PHE食物暴露胁迫在器官水平上的代偿性反应,而两种转氨酶在有毒饲料处理组鱼体的升高则表明PHE对肝脏造成了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玛咖对力竭运动致大鼠运动性低血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递增负荷力竭游泳训练的方法建立运动性低血糖动物模型。55只42 d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①静止对照组(C组),②运动对照组(M组),③~⑤运动+低、中、高剂量玛咖组(LM I、LM Ⅱ,LM Ⅲ组),每组10只(剔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5只)。每天灌胃(ig)1次,LM各组灌胃玛咖的剂量为0.2,0.4,1.2 g/kg体重,灌胃体积为5 ml/kg体重,C、M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运动大鼠采用递增负荷力竭游泳训练42 d,42 d力竭游泳训练后,测定体重、力竭游泳时间,取血、肝脏及深层股四头肌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M组体重、血糖水平、肌糖原与肝糖原含量、肝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 pyruvate carboxy kinase,PEPCK)表达、肝细胞阳性染色累计吸光度均值等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力竭游泳时间无明显差异;血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M组比较,LM各组体重、血糖水平、肌糖原与肝糖原含量、肝细胞PEPCK表达、肝细胞阳性染色累计吸光度均值等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LM I组比较,LMⅢ组体重无明显差异,LM Ⅲ组血糖水平、肌糖原与肝糖原含量、肝细胞PEPCK表达、肝细胞阳性染色累计吸光度均值等均明显升高(P<0.05),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剂量玛咖可有效抑制和延缓长时间、大负荷运动导致的运动性低血糖和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优化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储备量及上调糖异生限速酶PEPCK的表达,提高PEPCK活性,促进糖异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胆酸(Cholic acid, CA)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实验以饲料中添加300 mg/kg胆酸钠(Sodium cholate, CAS)作为胆酸钠组, 以不添加胆酸钠作为对照组。在饲养8周后, 分析胆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糖代谢及与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胆酸钠组中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数和体成分的变化均没有显著差异; 胆酸钠组中大口黑鲈的肠道菌群组成无显著差异; 胆酸钠组中肝糖原含量和肝中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 GCS)的活性显著增加, 肝中糖原分解酶糖原磷酸化酶a(Glycogen phosphorylase a, GPa)活性无显著变化, 而胆酸钠组中肌糖原含量、肌肉GCS与GPa的活性无显著差异; 胆酸钠显著促进肝中糖异生途径中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FBP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G6Pase)基因的表达; 胆酸钠显著降低肝中糖酵解基因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肌肉中己糖激酶(Hexokinase, HK)基因的表达; 同时, 研究还发现饲料中胆酸钠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肝中胆汁酸受体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基因的表达量, 而不改变肠道FXR的表达量。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300 mg/kg胆酸钠可以促进大口黑鲈肝脏糖异生, 抑制肝脏和肌肉糖酵解, 并促进鱼体肝糖原的合成。这些糖代谢的变化与肠道菌群没有直接关系, 但可能与肝中FXR的表达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糖原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物质,作为重要的能源物质储存于肝脏、肌肉和脑等重要器官。糖原的储存或代谢异常可引起多种疾病。一方面,作为一种动态能量底物,准确检测糖原的质与量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目前随着对糖原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糖原检测方法和手段。因此,选择恰当的糖原检测方法以促进对糖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几种常用的糖原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影响因素和改进进行总结,比较其优缺点,为研究者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对糖原代谢及相关疾病进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