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于1962年底开始在武昌华中农学院农场内进行,主要探索药剂防治、田园清洁、轮作方法和选择抗虫品种等途径来防治蚕豆象。初步试验表明:用5ppm灵丹粉拌种防治成虫的效果很好,但对豆粒内的幼虫及蛹的毒杀效果都很小。使用磷化铝熏蒸,每200斤蚕豆用药一片(3克),可杀死全部成虫、幼虫及蛹,且不致影响蚕豆的发芽。室内试验,用1:150的6%可湿性666杀卵,效果可达83.3%;大田喷药以在蚕豆花期和荚期各喷一交1%的666粉的效果最好,可将虫蚀率压低到0.1%。据调查,在收割时田间和晒场以及豆秸上都残留着一些有虫豆,是野外的越冬虫源,必须注意田园清洁。蚕豆象每年发生一代,成虫寿命不超过一年,目前只发现为害蚕豆,且只能在田间新鲜蚕豆上繁殖,故有可能采用轮作方法达到彻底消灭蚕豆象的目的。发现大粒和褐绿色皮的蚕豆品种,比小粒和绿黄色皮的蚕豆品种能抗虫,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蚕豆象是农业上一种重要害虫,本文测序、分析了蚕豆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以期为更好地理解茎甲亚科分支类群、豆象亚科和蚕豆象的系统发育提供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方法】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内群取样包含茎甲亚科分支类群的22种昆虫,外群选择2个肖叶甲亚科(Basilepta fulvipesBasilepta melanopus)昆虫,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茎甲亚科分支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蚕豆象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586 bp (GenBank序列号:OP650255),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控制区。所有转运RNA基因中,除trnS1因缺少二氢尿嘧啶(DHU)臂而形成一个简单的环,无法构成稳定的三叶草结构外,其余转运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此外,trnS1的反密码子不是常见的GCU,而是UCU。【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蚕豆象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2种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豆象亚科、茎甲亚科、水叶甲亚科和负泥虫亚科为单系群;豆象亚科与水叶甲亚科+负泥虫亚科为姐妹群;蚕豆象与四纹豆象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3.
用山苍子芳香油防治蚕豆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康  杨长举 《昆虫学报》1984,(2):173-181
用山苍子芳香油拌种防治蚕豆象成虫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每50公斤蚕豆拌油300克两,12天后成虫死亡率达95.8%。在22—28℃下,用200ml/m3的山苍子油薰蒸8天,成虫死亡率达100%,其LC50为59.6ml/m3,LC95为134.9ml/m3。3月份在20℃下,山苍子油薰蒸成虫的LT50为177.8小时,LT95为707.9小时;在25℃下薰蒸,LT50为86.6小时,LT95为334.9小时;在30℃下薰蒸,LT50为50.1小时,LT95为141.2小时;在36℃下薰蒸,不到24小时成虫即全死。山苍子油毒杀幼虫的效果较差。此油平时可供人们药用和食用,也不影响蚕豆发芽。  相似文献   

4.
蚕豆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昌,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必须取食蚕豆花后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4月为交配盛期。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最喜欢把卵产到生长已有1l—20天的嫩蚕豆荚上,但不在豌豆荚上产卵。产卵历期约为9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四龄,在豆粒内的死亡率随着单个豆粒上侵入孔的增多而增高。8月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出的成虫绝大部分藏在豆粒内越冬。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20天。成虫寿命一般为212天,最长达295天,但不能度过两个冬季。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内植物检疫对象中的四种仓库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初步确定的对内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包括14种害虫,其中的4种属于仓库害虫,这4种害虫是谷象、咖啡豆象、豌豆象和蚕豆象。在外形上它们的额都伸长成吻,所以它们都以“象”命名。但是在分类上豌豆象和蚕豆象的关系最接近,它们都属于豆象科;谷象和咖啡豆象的关系比较疏远,它们同属于象鼻虫总科,分别  相似文献   

6.
为发掘和利用青海冷凉地区蚕豆优良的根瘤菌种质资源,确定根瘤菌的接种效应。将分离、纯化、分子鉴定的16株蚕豆根瘤菌通过盆栽回接试验的方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6株根瘤菌,它们与青海13号蚕豆共生匹配效果较好,共生固氮能力强,促进蚕豆生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能够改变作物根系生长,但不同施磷水平下间作-根系形态-磷吸收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根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小麦单作、蚕豆单作和小麦-蚕豆间作)和不同磷水平下小麦和蚕豆的产量、生物量、磷吸收及根系形态特征,分析探讨不同施磷条件下小麦-蚕豆间作对根系形态和磷吸收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利用4NQO为诱变剂处理蚕豆种子,研究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4NQO对蚕豆M1的发芽率、苗高及染色体有较强的影响,可诱发蚕豆M1细胞染色体畸变。畸变类型以微核为主,是一种有效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9.
施氮对间作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艳  汤利  郑毅  魏兰芳 《生态学报》2010,30(7):1797-180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4个施氮水平(0,56.25,112.5kg.hm-2和168.75kg.hm-2)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和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施氮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在N2(112.5kg.hm-2)水平下达到最高值;施氮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减轻了单、间作蚕豆枯萎病的发生,且在N2水平下发病最轻。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和微生物多样性,尤其在N0、N1(56.25kg.hm-2)和N2(112.5kg.hm-2)水平下间作对蚕豆根际微生物的促进效应明显,且以真菌和放线菌的增幅较大.N0、N1和N2水平下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小麦蚕豆间作下适量施氮能有效调节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是抑制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数种农药对蚕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内探讨了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福美双,恶霜灵和甲霜灵等5种杀菌剂单用或混用对蚕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据此,在田间开展了杀菌剂拦种和杀菌剂与杀虫剂混用防治蚕豆根腐病的研究,第1年的结果表明,在11个处理中,三唑酮单独拌和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在0.01ga.i.kg^_1种子的剂量下,使6周龄植株的根腐病指数降低51.5%,成株累计死亡率减少36%,单株种子产量提高21%,每公顷种子产量增加97.6%,其他处理未取得显著防效,第2年开展的三唑酮拌种是防治蚕豆根腐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杀菌拌种应与其他防治措施综合应用,方可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