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H.Andr.)Kom.)访花昆虫种类、访花频率、访花时间、访花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兴安鹿蹄草的访花昆虫有3目、10科、16种,其中传粉昆虫为5科9种,主要的传粉昆虫为杂棘蝇Phaonia hybridassp.、熊蜂Bombus ignitus、东北驼花天牛Piidonia puziloi(Soisky)及花蚤Mordellidae sp.。(2)各种传粉昆虫访花频率差异较大,杂棘蝇和花蚤日访花有2次高峰,分别在上午9:00~10:00时和下午14:00~15:00时;熊蜂日访花频率较低,在中午11:00~12:00和下午15:00~16:00时较高;东北驼花天牛日访花高峰出现在中午前后。(3)东北驼花天牛访花时间较长,10~15min,主要吃兴安鹿蹄草花粉。杂棘蝇访花时间较短,10~25s,主要舔食柱头分泌物。熊蜂访花时间最短只有5~10s,主要吃兴安鹿蹄草花粉。 相似文献
2.
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Thunb.)Dccne.et Planch.)为冬季开花植物,探讨其访花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对研究冬季开花植物的传粉生物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八角金盘访花昆虫种类、访花频率、访花时间、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八角金盘的传粉昆虫有2目、3科、3种,主要为膜翅目胡蜂科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双翅目食蚜蝇科斜斑鼓额食蚜蝇Scaeva pyrastri(L.)及丽蝇科大头金蝇Chrysomya(Compsomyia)megacephala(Fabricius);八角金盘提供的酬物主要为花粉与花蜜,食蚜蝇舔食其花粉与花蜜,而金环胡蜂与大头金蝇主要吮吸花蜜;金环胡蜂、大头金蝇及斜斑鼓额食蚜蝇的访花高峰均在10:30—14:30;斜斑鼓额食蚜蝇访花时间较长,5~10min,金环胡蜂访花时间较短,8~30s,大头金蝇访花时间最短只有3~5s。八角金盘具有较低的自花授粉能力,但主要为异花授粉植物。 相似文献
3.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Lour.)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但花的形态结构较特殊,不易自然授粉。通过野外调查,在3个砂仁种植场共采集到砂仁的访花昆虫21种,其中蜜蜂类11种,蚂蚁类10种。蜜蜂类中,以黄绿彩带蜂Nomia strigataSmith和东方蜜蜂中华亚种Apis(Siamatapis)cerana ceranaFabricius较常见;蚂蚁类中,以细纹小家蚁Monomorium destructor(Jerdon)和黑头酸臭蚁Tapinomamelanocephalum(Fabricius)较常见。此外,还观察记录了黄绿彩带蜂、东方蜜蜂和蚂蚁的访花行为,以及黄绿彩带蜂的筑巢行为。 相似文献
4.
芍药的访花昆虫和传粉昆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 2 0 0 2年对内蒙古赤峰市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芍药 (PaeonialactifloraPall.)和内蒙古农校芍药园内栽培品种芍药的访花昆虫进行调查 ,经整理鉴定有 2 9种 ,自然保护区内芍药的访花昆虫种类有 1 7种 ,芍药园内的访花昆虫有 1 7种。根据传粉行为和数量的比较确定了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传粉昆虫为丽斑芫菁、黄胫宽花天牛、黑胫宽花天牛、短毛斑金龟、饥星花金龟、白星花金龟和大淡脉隧蜂 ;芍药园内的主要传粉昆虫为意大利蜜蜂、棕边管食蚜蝇、长尾管食蚜蝇、大淡脉隧蜂、灰带管食蚜蝇和小淡脉隧蜂。 相似文献
5.
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 DC. 的花朵大多下垂,需要传粉昆虫为其传粉,目前尚无关于其访花昆虫研究的报道。 通过2年的野外观察研究,共观察到27种昆虫访问大叶铁线莲。 发现有盗蜜行为的昆虫7种, 其中1种同时具有初级盗蜜和次级盗蜜行为,2种具有初级盗蜜行为,4种具有次级盗蜜行为;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 Smith是主要的盗蜜昆虫,其盗蜜行为影响了其它昆虫的访花行为,对大叶铁线莲的传粉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其余20种访花昆虫中,双带弄蝶Lobocla bifasciata (Bremer et Grey)、贡尺蛾Gonodontis aurata Prout、熊蜂Bombus sp.和姬蜂虻Systropus sp.是优势种; 而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 Faldermann和日本条螽Ducetia japonica (Thunberg)访花频率最低,且访花目的只是取食花朵。 通过对大叶铁线莲访花昆虫的调查和盗蜜昆虫行为的研究,为大叶铁线莲的传粉生物学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马家柚是江西优质水果品种,但自花授粉结实率低,需要异花传粉。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媒介,通过调查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和了解马家柚的花部特征,可为使用昆虫实现马家柚授粉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调查了马家柚的访花昆虫种类,其次对马家柚花不同形态参数进行测量,并采用蒸馏法提取马家柚鲜花的精油及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组分。马家柚共有访花昆虫23种,隶属于5目 12科,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最常见的访花昆虫。马家柚的花为双性花,具白色花瓣,黄色花药和绿色柱头。花朵盛开后,花瓣分离,呈辐射对称。雄蕊围绕雌蕊着生,花丝28~47枚。雌蕊具近球形柱头,直径为5.10±0.88 mm,表面具乳白色液体。从马家柚花挥发油中共获得7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73种,相对含量占99.40%。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共有39种,相对含量为70.19%;其次是脂肪酸衍生物,有30种,相对含量为28.53%;苯环类化合物4种,相对含量为0.60%。含量较高的组分是法尼醇,α-橙花叔醇和芳樟醇,其含量分别是28.48%、12.85%、10.12%。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多样,这可能与其花部结构特征及丰富多样的挥发物作为视觉和嗅觉信号吸引不同类型昆虫有关。 相似文献
9.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是我国西部地区早春重要野生蜜源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固沙植物,然而对其繁殖特性的研究甚少.本文在系统调查披针叶黄华的访花昆虫基础上,确定其主要传粉昆虫种类、访花行为、传粉过程以及日活动规律,以期揭示主要访花者行为对其有性繁殖的影响.作者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设置1个10m×10 m的样方,于2010和2011年在披针叶黄华盛花期,采用目测、拍照和摄像等方式对传粉昆虫进行观测,记录样方内主要访花昆虫种类、数量、访花行为及日活动规律.研究表明,大和切叶蜂(Megachile japonica)和戎拟孔蜂(Hoplitis princeps)是披针叶黄华的主要传粉者,但两种昆虫的访花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晴天时,大和切叶蜂在19:00-13:00和16:00-18:00出现两个活动高峰,而戎拟孔蜂只在11:30-16:30出现1个活动高峰,两种蜂的访花活动高峰期存在互补关系.大和切叶蜂访花同时具有盗蜜行为,但其盗蜜行为对披针叶黄华的结籽率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种群数量、访花频率综合判断,大和切叶蜂是披针叶黄华优势传粉蜂.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的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生产主要依靠蜜蜂等传粉昆虫.本文对河西地区张掖实验站紫花苜蓿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苜蓿访花昆虫共计22种,分别属于4个目,11个科,根据弹花效率初步确定鳞地蜂、黑颚条蜂、净切叶蜂、细切叶蜂和紫木蜂为河西地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净切叶蜂、细切叶蜂和紫木蜂属于前者,只在11:30-15:30出现一个活动高峰,而鳞地蜂与黑颚条蜂则为双峰型,在9:30-11:30和16:30-18:30分别出现访花高峰,不同的传粉昆虫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主要传粉昆虫的弹花频率和小花停留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访花行为与野生蜂体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访花昆虫不同的访花与飞行行为导致其访花频率小同,进而对植物传粉产生不同的影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苍蝇和食蚜蝇是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最常见的访花类群(或种类),但是它们的访花行为却有很大不同.意大利蜜蜂主要以快速飞行为主,偶见爬行,苍蝇访花时主要以快速飞行、爬行和跳跃为主,而食蚜蝇以长时间单花访问和悬空飞行以及间歇性休息为主.根据访花类群(或种类)在一朵花上的访花时间和花间飞行时间进行推算,每只意大利蜜蜂、苍蝇和食蚜蝇每分钟分别可以访问4.57、2.65和0.53朵花.结合每种(类)昆虫的访花数量推算出意大利蜜蜂、苍蝇和食蚜蝇每分钟分别可以访问498.19、1,089.74和99.78朵花.传粉效力(相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相同数目访花者能够授粉的花朵数)实验结果证明苍蝇和意大利蜜蜂分别是93%、100%(n=30),而食蚜蝇只有13%(n=30).苍蝇和意大利蜜蜂可携带大量花粉且具有很高的传粉效力,因此,访花速度的快慢是二者访花能力强弱的主要限制因素.由此,我们认为苍蝇可能是腊梅最主要的传粉者,意大利蜜蜂次之(数量偏少),食蚜蝇再次(访花与飞行行为的影响以及访花效力较低是限制其访花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白花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f. albiflorum J. C. Ou)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的种类和访花行为,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对栽培于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的白花野牡丹花期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花野牡丹的单花花期约12 h,7:00雌蕊柱头从即将开放的花蕾中伸出、8:00左右花朵半开放、8:30左右花瓣完全展开、16:00左右花瓣开始闭合、19:00左右花瓣完全闭合,翌日花瓣不再开放并逐渐萎蔫,至第4天花部完全脱落。白花野牡丹的花序为近头状的伞房花序,每个花序有3~8朵花;雌蕊1枚;雄蕊2轮(5+5,6+6),内轮雄蕊较短、而外轮雄蕊较长;不分泌花蜜。白花野牡丹花期的访花昆虫有2目5科13种,其中传粉昆虫有2科6种,包括领木蜂( Xylocopa collaris Lepeletier)、东亚无垫蜂〔Amegilla ( Zonamegilla) parhypate Lieftinck〕、蓝彩带蜂(Nomia chalybeata Smith)、彩带蜂(Nomia sp.)、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和绿芦蜂(Pithitis smaragdula Smith)。这6种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访花规律及传粉效率各异,其中,领木蜂、东亚无垫蜂、中华蜜蜂和绿芦蜂的日活动规律为单峰型,访花高峰期均在10:00或11:00;而蓝彩带蜂和彩带蜂的日活动规律为双峰型,2个访花高峰期分别在10:00和15:00。花瓣开始松动时,小体型的中华蜜蜂和绿芦蜂开始传粉;随着花瓣继续开放,中等体型的蓝彩带蜂和彩带蜂成为主要传粉者;花瓣完全开放后,大体型的领木蜂和东亚无垫蜂成为主要传粉者。研究结果显示:白花野牡丹花粉是传粉昆虫的惟一报酬;各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与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有效保证白花野牡丹的繁殖。 相似文献
13.
在群落水平的传粉生态学研究中,使用传统的调查方法对大尺度样地进行定量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人机遥感技术可能为此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为探讨无人机影像数据应用于群落水平传粉生物学的可行性,本研究以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草本植物群落为对象,利用消费级无人机获取4个面积在1600~3000 m2的样地在不同季节的可见光影像数据,借助ContextCapture软件拼接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方法计算不同颜色花的开花覆盖度,并对16个2 m×2 m样方中访花昆虫的活动进行了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无人机影像中不同颜色的开花覆盖度与传粉者数量显著相关,并呈指数关系;(2)随着无人机飞行高度的增加,开花覆盖度的观测值呈减小趋势;(3)不同样地中,单位开花面积上的传粉者数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还探讨了通过无人机影像计算开花覆盖度从而监测研究区域的开花季相动态和估算传粉者数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昆虫的数量变化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昆虫物种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有重要地位。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保存状态相对良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然而该地区的昆虫多样性研究极为薄弱,就是一般的物种调查也为数不多,所以调查主要昆虫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变化,能为本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积累资料,并为长期监测打下基础。我们选择暖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草甸、箭竹林及溪边灌丛6种不同环境,以23块样地为代表,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结合网筛、扫网等方法,进行全面的标本采集与数据收集。经初步整理鉴定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共获得标本58 368号,昆虫标本46 213号,其中膜翅目和鞘翅目数量较多,其次为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及脉翅目等。此外,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多足纲及蛛形纲动物也有相当数量。在膜翅目中,个体数量最多的是蚂蚁(蚁科);在鞘翅目中个体数量较多的类群依次是隐翅虫科、步甲科和叶甲科。(2)昆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仅从较高分类阶元来看,如昆虫纲的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不同环境对昆虫数量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从相对低的分类阶元来看,如统计鞘翅目中步甲科、隐翅虫科等,则可以显示不同环境对昆虫数量分布的显著影响。(3)在一些特殊地点,发现若干比较特殊的昆虫物种,这表明神农架地区在昆虫物种保护上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many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s of zoo exhibit designs on captive animals exist, none have been performed on how they influence the behavior and welfare of captive Bennett's wallabies (Macropus rufogriseus). Here, we assess the impact of exhibit design on the activity budge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ennett's wallabies. We compared animal behavior in two open exhibits (i.e.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animals and visitors permitted) to two closed exhibits (i.e.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animals and visitors prohibited). Behavioral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focal sampling,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recorded on exhibit maps at regular time intervals. We fou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eeding and interactive behaviors in closed exhibits in comparison to open exhibits. However, other behaviors such as resting, locomotion, and vigilance did not vary with design. Functional use of space was similar between both designs; however, the effect of habituation may be relevant to consider in future studies. Although some support for visitor effects were present, our study provided no evidence for strong impacts of exhibit design on Bennett's wallaby welfare. Our study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research into the impacts of how zoo environments affect Bennett's wallaby behavior and welfare. 相似文献
16.
《Anthrozo?s》2013,26(4):613-619
ABSTRACTZoo animals serve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helping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their conservation needs. Despite this important function, little is understood about how visitors perceive different zoo exhibits and the animals that reside within them.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behaviors displayed by two jaguars located at the Woodland Park Zoo were correlated with visitor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Overall, visitors perceived their enjoyment to be lower when a jaguar was out of sight and rated the behavioral welfare of the jaguar to be lower when it was engaged in stereotypic behaviors. In addition, visitors who described a jaguar's behavior as stereotypic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give lower ratings than those who perceived the jaguar to be active. It is suggested that by understanding how visitors perceive exhibited animals, zoos can address these perceptions in order to create more positive experiences for their visitors. 相似文献